新中產:有房有車有100萬現金可理財,你達到了新中產的標準了嗎?

小車說理財


我沒達到,我這輩子都很難達到,而且我認為這個標準不科學。

本科學歷,有房有車,我有了,這都不難,我相信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奮鬥幾年都能達到這個條件;108萬可投資資產看似遙遠,但如果有良好的理財規劃和習慣,經過一些運作也不是特別難,起碼能讓人看到希望,但這個家庭平均收入65萬元是什麼鬼?

我舉兩個數據,你就知道這個數據有多扯。

首先,是我國平均工資,下面是一組統計局公佈的數字,在這個表中2017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北京131700元,就這個數據,我估計很多網友也會說不準、被平均了,好,就按這個較高的標準,家庭雙職工131700*2=263400元,26萬距離65萬元這個標準差多了,這得平均多少回才能夠的上?開個玩笑,即便是現在夫妻都是獨生子女,加上雙方老人一共六個人,平均工資加起來才勉強夠65萬元,這還是在北京,其他城市這麼算下來都不夠。

有人可能說平均工資不準確,好,那我們來算算收入中位數。

所謂收入中位數,是指用統計學上中位數的概念來衡量某地區普通民眾的收入水平,相比較於人均收入,收入中位數更貼近普通民眾的實際生活水平。

收入中位數,通俗一點說,就是最中間那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可以有效的避免低收入被高收入平均,更能反應社會收入情況,可惜我們沒有這種統計,不過不要緊,我手頭有高收入國家新加坡的數據,我們來參考一下,2017年新加坡的收入中位數是4232新元,摺合人民幣不過21383元/月,年收入就是21383*12=256596,也就是說即便我們的收入水平跟新加坡持平,夫妻加起來年收入不過51萬元,還沒夠的著這個中產水平,我們跟新加坡的差距有多大,心裡沒點數嗎?照這麼說新加坡的中等收入水平還打不到我們的中產標準,這不扯嗎?

以我的標準,每天收入1000元就能實現財務自由,那麼一年就是36萬,假設按照某些情感專家說的家庭中男性收入是女性收入的1.3倍最和諧最合理,那麼我的另一半收入應該是20萬元,加起來家庭收入56萬元,在我這都能實現不上班到去處看看的標準了,你說我還沒達到中產標準?

那你這中產標準我高攀不上。


鑫財經


二線城市,市中心3套房,總面積超過400平方米,車兩臺,無貸款,現金差不多100萬,年收入不到50萬,比較穩定。不知算不算中產


2018年旺


我不知道為什麼某些人或機構要把中國的中產標準定這麼高,動輒就是上百萬資產,四五十萬年薪,要知道在美國去年的統計,中產階級的家庭收入中位數4.5萬美元!合人民幣也就30萬左右,以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收入差距,你覺得中國多少收入算中產?中產並不是富豪,其實就是普通收入階層!不是什麼高大上了不得的階級,不管是哪個國家,中產階級都是過普通生活的那群人!別人為拔高標準!


70後小嚴


最近對於中產的定義版本比較多,這個算是最新的:有房有車年入65萬,有現金108萬,本科以上學歷。由於沒看到過他們的調查報告,無從判斷其樣本的代表性。

不過,就我個人感覺而言,這是標準有新意,也有疏漏。所謂“新意”,這個標準增加了學歷標準,而不是僅僅以財富來衡量;所謂“疏漏”指的是標準未提及負債,沒有這個限制條件,有房有車有錢都是浮雲。還有“有房”的概念很模糊,一線城市的房和三線以下城市的房,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被列入“新中產”的人,依然焦慮著。因為一旦如果自己失業或者生病,很快就會重回到標準線下。我曾經因為各種壓力,差點陷入抑鬱。現在想來,與其關注自己所在的階層,不如關注自己的內心——我覺得 ,只要自己找好自己的定位,反而能夠輕鬆地生活。

所以,我不會介意所謂“中產”的標準,我所追求的是身心的自由——活著已經很不容易,又何必再為自己套上韁繩。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我覺得中產這個詞有誤解吧。應該看一個地區的人民收入及資產的中位數比較合適。

比如杭州,我覺得在杭州,主城區(包括富陽)資產有500萬,三口之家年收入20萬,就是中等收入了。你們覺得對嗎?


簡單小快樂4455


中產需要學歷?億萬富豪中學生不奇怪,年入65萬還在乎房子車子?特別在三四線!


LI7777


沒學歷就不是中產了?


祝樓山羊養殖


家庭收入65萬這個我是做不到,沒那能力,房子有,車沒有沒處放不實用。現金沒多少做生意夠週轉,有點股票。自己不算富有,也不能達到這中產。不過自己感到很滿足,很幸福了,不欠別人自己足夠用就不錯了。


價值遠見A


我一個月1千萬收入不知能不能達到中產。


老茂201302


其實我一直在貧民窟的最底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