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民的“貓冬”和貧困有直接關係嗎?為什麼?

張金鹿836


東北農民的“貓冬”和貧困有直接關係嗎?為什麼?

以前的東北的確有“貓冬”的說法。很多人想象中的應該是“老婆孩子熱炕頭,擺上小桌喝著酒”的景象,的確是有這種情況,但是畢竟一個冬天是沒有幾次這個機會的。

東北所謂的“貓冬”是因為農業生產的結束,不用再上耕地勞作了,可以藉著天冷、大雪的天氣在家裡好好歇歇。其實在冬天也是閒不著的,尤其是以前的農村,那有燒煤的啊。那時候也沒有村村通公路,一下大雪路都封死了,你就想外出都難。但是也沒閒著的時候,得取暖啊。東北農村取暖用什麼?柴禾、秸稈。東北的冬天很冷,為了保持屋內的溫度可能要一燒一整天,一些男人就得在冬季給牛或者馬套上爬犁,上山砍樹、撿柴禾。這些工作只能男人幹,零下30度的低溫在山裡砍樹、撿柴禾是很遭罪的,回家了女人體貼老爺們自然會好酒好菜伺候著,給人的錯覺是東北人一到冬天就天天喝酒、吃肉的,能不窮嗎?該。那是他不瞭解情況,他沒在零下30度的天氣上山砍柴。


自從交通環境好了之後,也很少有貓冬的說法了。而且現在房子的保溫性能好,很多燒煤的,就不用總上山砍柴了。一些人家就會在冬天去找點零活幹。用他們的話講閒下來身上零件就上鏽了。但是也不排除有那些個天天好吃懶做的,還保留貓冬的習慣的。

因此,貓冬和貧窮沒什麼關係。只是那個思想相對閉塞、交通較為不便、信息尚不發達的年代對東北人的一個誤解。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東北貓冬是舊時延續下來的習慣,不知是誰把趴在火炕上,悠閒得像懶貓一樣的這種過冬情形稱為貓冬,特別得形象貼切。

入冬前,是最忙的時候,收穫糧食並且全部變現,準備過冬的白菜、蘿蔔、土豆全都入窖,漬酸菜、殺豬一冬的補給全在短短的秋天完成。進入冬天的東北冷得讓人受不了,不論你是穿著棉大衣還是貂皮都會凍得麻木,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室外勞作是不可能的,冬天是農民無其它的事情可做,在家裡溫暖的火炕上躲蔽冬天的寒冷,閒下來的人們婦女嘮家長、做針線活,男人們喝酒、打牌。

三九天外出稍不留意手腳、耳朵就會凍瘡,嚴重的會潰爛、奇癢無比。如果有哪個醉鬼倒在路上不被人發現不出多長時間就會去見上帝了。開春時經過一冬的休養,只要是立春一過,貓在屋裡的人就不再在乎只凍人不凍地的天氣了,積極做春耕的準備了。


只得待在屋裡的東北人,兜裡有錢、屋裡有糧、窖裡有菜和肉,這樣的情形不難不讓人想到小富即安、不思進取,其實這都是誤解,殘酷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這貓冬的習慣。

無論是農民還是工人南北都一樣的勤勞、智慧,和貧富沒有一點關係,歷史的發展機遇造就南北貧富上差異,就如八十年代前東北經濟好於南方一樣,不能說是南方熱造成的一樣。


漁家老李


就他媽的,純屬放屁,都待著,吃啥喝啥,問你們一下,東北有重工業嗎,有外資企業嗎?有能源嗎?在不瞭解的情況下,別他媽的撤犢子,請問你們,在沒有廠子的情況下,去幹什麼工作呢?現在都是老人和孩子了。還說東北人貓冬,看你們是沒屁放了。就說些屁話連篇章,小編你他媽的去死吧!不瞭解實事的情況下,別瞎編亂造的,去搞實事求是的事情,多瞭解百姓的實際問題,來發表,


誠實206532942


過去,二十年前,東北農民一到冬天,有山的地方上割榛條,砍死去的小樹或揀樹頭,榛條用來架豆角架,黃瓜架,西紅柿架等,揀柴禾燒火,有河的地方,在河兩岸割柳條編筐和揀柴禾燒。在就是搞水利建設,挖土方,石頭,小石塊添水庫邊,防水庫洩露!在各個田邊挖大溝或清溝,這些活就得幹半個冬天。婦女在家清選大豆

現在,有了挖掘機,不用人清溝了。水利建設也基本完善了。在家務農的年輕人也沒閒著,檢修機車,機械或到較近的縣,鎮等學習各種技術,歲數大的有的冬季也到南方打工貼補家用。新時代的到來,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挑戰!我們東北青年正試目以待,迎接新的挑戰!


5874699705


歐美等北方國家農民冬天也都是農閒時節,英國美國農場冬季農民更是全世界去閒轉悠,也沒看到英國美國怎麼落後、怎麼懶惰?反倒是非洲一年種四季莊稼,都在土裡刨食,也沒看到怎麼先進?所以說因為農閒時節造成貧窮和懶惰,都是一群腦子不太好用的人臆想症。另外誰說東北農民貧窮?如果單純說農民和農業的話,東北農民真的是中國比較富裕的農民,而且東北已經不是傳統的南方式農民和農業,而是工業化的農業和農業工人,東北很多地區已經完成了傳統自耕農向規模農業的轉化,很多農業工廠和農業家庭都是幾千上萬畝的農業集團公司。南方一些省市的農村人口比較富裕,不是從事農業的農民富裕,而是出外打工的農民工比較富裕,其收入不是來自農業,而是工業。提這個問題的人連一點基礎的經濟學常識都沒有,分不清農村、農業、農民、農業工人、農民工人這些基礎概念的細微不同。很多天天拿貓冬說事的人智力和見識還停留在明朝清朝,不以為恥,還天天四處顯擺自己的“智傷”,去美國看看啥是農業集約化生產?啥是農業工業化水平?去黑龍江看看啥是萬畝家庭農場?啥是農業工人?估計很多南方家裡幾分地、四處打工掙幾個辛苦錢的農民們想象不出來,見識短、想象不出來不丟人,不懂裝懂才丟人。這讓我想起十五世紀非洲農民和土著嘲笑第一批歐洲的殖民者的故事,土著們認為歐洲殖民者都是傻子,不認識歐洲的熱帶植物,沒見過香蕉,不會種植歐洲的經濟作物,很“懶惰”。最後這些高貴的非洲土著們都被賣到了美洲,每天很“勤奮”滴為歐洲傻子們種植香蕉和橡膠。


長春清浦中學


瞭解東北的天氣就知道了。一年生產糧食就一季。在零下三四十多度的情況下不貓都不成。這是現實。大型的工廠。暖氣開的足。上班不會太遠。東北的城市沒有相。一線城市攤大餅一樣。都不大。東北以農業為基礎,貓冬是正常的。門都不能用手去推門。、


打莊子


有關係,好吃懶做,能有錢嗎,勤勞才能致富,他們忙的只是餬口,哪來的經濟發達?


珍惜181977039


幹半年歇半年,你說有沒有關係,能不窮嗎?西伯利亞的人更窮。


-138314048


東北的農民很窮嗎?去西北丶西南看看。


zwr1975


和貓冬沒關係,主要是東北人思維方式不同,勤勞能吃飽,至富靠頭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