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高危期”是哪個年齡段,身體會出現哪些“危險信號”?

大海大傻


生命是寶貴的,為此我們要倍加珍惜,勿庸諱言,只有身心健康才能益壽延年!所以為延長生命的長度,我們必須尊重生命規律,認真對待身心健康。

人在18至50歲,人身體機能代謝旺盛,思維敏捷,頭腦靈活,如果注意作息規律、合理營養搭配,經常注意身體鍛鍊,養成從善如流的性格。除意外情況,各項生理性能指標是正常,很少發生變故。

往往50歲後,身體機能開始下降:肌肉鬆馳、思維變得遲鈍,骨骼功能衰退,牙齡開始鬆動,頭髮逐漸變白,尤其血液循環、淋巴循環等系統等代謝功能變弱,這時就要注意科學養生,否則身體會在不知不覺中失失健康!與生命的"高危期"不期而遇!

其實,頭腦靈活、健步如飛的耄耋老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說凍齡的趙雅芝、依然在政壇活躍的英女皇、還有特朗普以前的美國五位總統等,似乎並沒遭遇什麼"高危期"!在50歲後相當長的時間段內,舉手投足與年輕時並無二致!

所以,不能因為有高危期就憂心忡忡:這個時候保持清淡飲食、避免大魚大網、胡吃海喝,經常參加戶外運動,進行遊泳、爬山、騎單車等鍛鍊,保持豁達大度、心情舒暢、注重心理平衡。就可延緩“高危期”的邂逅!


希望星晨58298869


生命高危期,呵呵,看到這個題目實在是讓人毛骨悚然,好像到了某一個年齡段我們就要不行了似的。在我們的各大媒體上,的確曾經有媒體報道過生命高危期這個概念,一般認為,0-35歲,是生命的旺盛時期;35-45歲是疾病形成時期;45-55歲是疾病的爆發時期,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生命高危期;55-65是過渡時期;65歲以後是相對安全時期。

首先,張大夫並不認可這種關於生命高危時期的說法,只能說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並不完全。因為每個年齡段都有每個年齡段的常見疾病,比如說某些疾病專愛找年輕人下手,那也不能說你年輕就絕對安全啊。65歲以後腫瘤發病率很高,那也不能稱之為安全過渡期。

那麼,張大夫又為什麼說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呢?心腦血管醫生都知道,在臨床上,尤其是面對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進行評估的時候,有一條就規定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是一條明確的高危因素加以考慮。如果在這個角度來看,45-55歲被認為是生命高危時期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最後,張大夫提醒大家,加強對於自身身體的關注,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體檢,有不舒服及時就醫,絕大部分人都會健康長壽的。


張之瀛大夫


(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生命高危期大家很容易想到是七、八十歲,民間流傳著“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的俗語。其實在醫療界,並不是指的死亡率最高的年齡段,而是指的身體健康指標開始走下坡路,最容易發生各種疾病的時期。這個時期一般目前公認為在45-59歲這個年齡段。

這個年齡段對於事業來說,是黃金時期,也是收穫的時期。但對於機體來說,健康的黃金期已經過了,各種疾病開始顯現出來,會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精力大大不如從前了。所以,處在這個時期的中年人,更應該關注自己和親人的健康,減少老年病發生的幾率,提前注意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做好及時預防和治療。


首先,注意血壓的變化。經常測量血壓以防止高血壓的發生。其次,定期檢測血糖、血脂。高血脂、高血糖會導致機體出現一系列併發疾病。如果經常有頭暈、頭痛、口渴、飲水增多、體重異常減輕、皮膚變黃、尿液顏色改變、黑便或血便等一定要及時就醫。


醫患家


總聽說中年危機,這個危機指的到底是哪個年齡段呢?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現代人生命狀況,提出了人生階段年齡的新劃分:44歲以前為青年; 45~59歲為中年; 60~74歲為年輕的老年人; 75~89歲為老年人; 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按著這個年齡劃分也就是說45-59歲是生命高危期。

如果從生理發育角度來看,的確人體到40歲之後在逐漸走下坡路了。

首先是身體內蛋白質合成能力降低,人體所有組織器官都是由蛋白質構成,所以體內蛋白質減少,很容易出現肌肉減少,關節退化,骨骼病變。人到中年由於基礎代謝率降低,又很容易引起中年發福,肥胖的身體會給關節造成更大的負重,也會累積骨骼系統健康。所以在中年階段,維持標準體重調整飲食,對預防中年生命高危期特別有意義。

40歲之後人體內脂肪合成增加了,所以很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動脈硬化也開始出現了。據相關數據,人到45歲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率:男性為60%,女性為55%,這個風險率值,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人群中的最高值。一旦出現頭痛、頭暈、肢體麻木、胸悶、氣短等身體發出信號時候,不可等閒視之,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預防心梗、腦卒中危急生命心血管疾病。

(圖一)血管老化示意圖

雖然中年之後我們身體在走下坡路,但是我們心理功能是走上坡路的。40歲之後我們人格內省日趨明顯,也就說心理素質在不斷成熟階段,越來越趨於穩定時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特爾把智力的構成區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兩大類。流體智力是隨神經系統的成熟而提高的25歲左右成熟階段,主要是用來記憶,應付考試。晶體智力是指通過掌握社會文化經驗而獲得的智力,是和一個人心理力量有關。晶體智力主要是提高一個人適應能力,應對能力。所以45歲以後恰好是我們晶體智力發育成熟階段而且會隨著年齡增長社會閱歷體驗增加,晶體智力越來越成熟。所以當我們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退化反應時候,我們心理功能就會有更多適應和解決問題能力。

卡特爾晶體心理智力圖(圖二)

雖然在40歲之後人體是面臨很多危機,但是我們也能看到在危機背後也有很多生機。所以只要我們科學麵對,提前做好預防,注重營養保健、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可能生命高危期對我們身體影響會越來越小,我們平安渡過生命危機期,讓我們有更多機會成為一個90歲以上長壽健康老人。

作者簡介: 張丹 王興國老師科普寫作培訓班第一期學員

吉林延邊大學中醫學專科學歷,遼寧中醫大學中醫學本科學歷

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嬰師

大連市營養學會理事、大連市國際醫學交流會理事、大連電臺106.7頻道兒童營養嘉賓

遼寧省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營養系專家顧問、大連市工人大學營養師特約培訓講師、大連市婦聯特約育嬰師培訓講師。


營養百事通


人的生命,總要經歷生、老、病、死,而“生命高危期”,就是疾病最易發生且最危及生命的時期。那麼,“生命高危期”,是哪個年齡段,身體會出現哪些“危險信號”?

據有關專家研究認為,人的生命週期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

1、0—35歲:為人生的最活躍期,身體的組織器官從發育至完善,其各方面功能總的趨勢是積極上升的,所以稱健康期。

2、36—45歲:人的生理功能從峰頂開始下滑,部分器官開始衰退,比如動脈硬化開始形成,糖尿病症狀開始顯現等,所以有人稱這一時期為疾病的形成期。

3、46—55歲:為生命的高危期,大多數疾病在此階段爆發,尤其心、肝、肺等重要器官的病患及癌症,多在此期高發,可謂人生旅途中的“沼澤地”。

為什麼46—55歲為生命的高危期?究其原因,主要是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進入多事之秋。工作、事業、家庭的負擔很重,健康經常會出現透支狀態。再則,很多人自恃年富力強,忽視了自我保健,有些疾病一經查出已到晚期,大部分“英年早逝”的悲劇,就有很多是發生這段時間的。所以這段時間也叫生命“高危期”。此時期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有:

一、心臟發出的求救信號:鼻樑長皺紋、眼瞼長黃瘤、黑眼珠有環、舌頭呈暗紫色、長期感到疲勞六、突發胸悶眩暈等。

二、肝臟發出的求救信號:、眼睛乾澀、呆滯、指甲出現“月牙”、口乾口苦、突然容易喝喝醉、粉刺增多且鼻頭髮紅。

三、肺部發出的求救信號:長期不斷咳嗽、聲音嘶啞或沙啞、胸腹疼痛、氣息急促、出現杵狀指和關節炎。

總之,要想度過生命高危期,建議一定要注意規律作息,學會放鬆心態,自我減壓。平時還要注意勞逸有度,避免熬夜;戒菸忌酒,健康飲食,經常運動。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人生其實有2個“生命高危期”。

最高危的其實就是0-1歲,這個時期的孩子被稱為嬰兒,如果把各個時期分段統計,0-1歲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其中0-3個月更高。

其實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就可以一目瞭然,很多保險都不能覆蓋0-3個月,因為這段時間死亡率過高,保險公司入不敷出。

每個國家都會統計嬰兒的死亡率,一般以年度為計算單位,以千分比表示。在嬰兒死亡率較高的地方,也有用百分比表示的。嬰兒因機體發育尚不夠成熟,對外界環境和疾病抵抗力弱,死亡率較高。各國的嬰兒死亡率有很大差異。1986年全世界嬰兒死亡率為82‰,發達國家為17‰,不發達國家為 92‰。

嬰兒死亡率是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居民健康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特別是婦幼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你能閱讀這一段,說明你已經成功的度過了這個最高危的時期!


第二個高危期是45歲以後。

這個時間段,很多人正處於事業的巔峰期,不僅是“上有老下有小”,自身的身體技能也開始了一個急劇的衰退。但是這時候的人,在心理上往往難以意識到自己身體的變化,還像年輕時候一樣透支身體。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信號!

本身就處於疾病高發的危險期,又面對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非常容易出現身體的不良事件!比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


恭喜你成功的度過了人生第一個危險期,如果你或者家人正處在或者將要到達第二個危險期,那麼你一定要格外注意。因為度過了第二個危險期,退休後,有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和經歷能夠度過輕鬆的幸福時光了!



你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醫學江湖】!


醫學江湖


人總會經歷生、老、病、死,“生命高危期”一詞的興起,使得人們更加註重對疾病的預防!所謂“生命高危期”,是指人體最易發生疾病且最可能危及生命的時期,世界衛生組織將其規定為45~59歲這一年齡段。此階段的人,生理機能明顯下降、各器官功能衰退,加之社會負擔較重,人體健康呈現透支狀態,各種疾病易在此時爆發。那麼,“生命高危期”的人,身體會出現哪些“危險信號呢”?

第一、心臟求救信號:有研究顯示,人體從40 歲開始,心臟向全身輸送血液的效率逐漸降低,人們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明顯提高。若此時出現鼻樑長皺紋、舌頭暗紫、突發胸悶眩暈等症狀,應警惕心臟疾病。第二、肝臟求救信號:處於“生命高危期”的人,若出現眼睛乾澀、嘴巴幹苦,喝酒易醉等情況,應警惕肝臟疾病。第三、肺部求救信號:肺是人體中最早走下坡路的器官,人體肺活量從20歲起緩慢下降,生命高危期的人們頻繁出現咳嗽、聲音沙啞、胸憋氣喘、胸腹疼痛等都屬於肺部的求救信號,應加以重視。第四、消化道求救信號:隨著年齡增長,腸道蠕動逐漸減緩,腸壁彈性變差,若糞便長期滯留體內,可能導致包括腸癌在內的多種疾病。第五、骨骼求救信號: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肌肉彈性逐漸降低、收縮力不斷減弱,骨骼脫鈣、骨質密度逐漸降低,到了生命高危期,肌肉、骨骼衰退速度最快,很多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腰痠背痛等症狀。

人們想安全度過生命高危期,首先要警惕各種求救信號,一旦出現不適症狀,需及時就醫,進行有目的保健,同時,人們還應主動改變生活方式,做到飲食健康、戒菸限酒、適量運動、保證睡眠充足等。

本期答主:周師師,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生命高危期”,一個看起來挺嚇人的名詞,但其實只是一個各種疾病高發的年齡階段。一般,生命高危期所指的是46-55歲這幾年,這幾年恰恰是中年向老年過度的十年時間;對於一些疾病需要格外小心。

首先,此時很容易發生心梗、腦梗等“梗”類疾病:

此時身體很容易被心腦血管疾病侵襲,一般動脈粥樣硬化會是這類疾病的一個前期高發因素,它是心肌梗死、心絞痛以及腦卒中等疾病的患病元兇;而它主要的形成原因就是“血脂異常”,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高血脂”。

對於心腦血管疾病而言,建議這個年齡段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定期監測血脂、血糖,如果發現異常問題,請馬上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藥物治療以及食物控制,另外中年人一定要合理改良自己的生活方式,從根源上預防此類疾病。

其次,此年齡段,也是“癌症”高發的時間段;

癌症而言,本身就是現階段中的一種高發疾病,癌症本身屬於是一種基因突變的導致結果,年齡在增長,基因突變的幾率也在增加,所以到了這個年齡段,癌症的患病風險自然也就會增加;另外,人到中老年,一些不健康、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也是癌症高發的一大因素。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做出最大的改變就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從根源做起,更好的避免癌症侵襲。

戒菸限酒:

菸草屬於“一類致癌物”,它與30多種癌症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戒菸可以降低肺癌等一些癌症的發病率;想要合理的預防癌症,戒菸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對於酒,同樣是這樣,酒精也是一種“一級致癌物”,可以導致食管癌、胃腸癌以及女性乳腺癌等問題;可以喝,但是一定要限量,男性攝入酒精的量每日不超過25克,女性攝入酒精的量每日不超過15克。

除了戒菸限酒,此年齡段的人群還要注意適當合理運動,保證有適當的能量輸出,吃動平衡,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的運轉。

此時身體容易出現哪些信號?

頭部;

有些人一上歲數就會出現一些“腦缺血”的改變,比如說經常頭暈頭痛。

脊椎:

對於脊椎,很多人容易在這個歲數出現關節骨質增生、骨質疏鬆等問題。

肺部:

呼吸不暢、經常咳嗽咳痰、胸悶胸痛等問題。

心臟方面:

突然間的心跳加速、胸悶、胸痛、突然間的呼吸短促、面色改變、下肢水腫等問題。

腹部變化:

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脂肪肝、腎結石等問題。

46-55歲,一個更需要關注的年齡段,希望大家能夠更多的給與關懷,當然,如果發現問題一定要早治療,為了您的身體,一定要靠譜觀察。


王思露營養師


我是唯物主義以前認為這是唯心主義者,

可是最近才發現生命“高危期”8種疾病易出現!



人到中年,進入多事之秋。事業、家庭的負擔很重,健康常常會出現問題。

雖說46~55歲是人生黃金年齡段之一,但有很多疾病會在這個時間段爆發,所以這段時間也叫生命“高危期”。

有關專家研究認為,人的生命週期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

0—35歲為人生的最活躍期,身體的組織器官從開始發育至完善,其各方面功能總的趨勢是積極上升的,所以稱健康期。

36—45歲人的生理功能從峰頂開始下滑,部分器官開始衰退,比如動脈硬化開始形成,糖尿病症狀開始顯現等,所以有人稱這一時期為疾病的形成期。

46—55歲為生命的高危期,大多數疾病在此階段暴發,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多在此期高發。

56—65歲為安全過渡期。65歲以後如果沒有明顯器質性改變,反倒是相對安全期。

46—55歲這段時間為人生旅途上的“沼澤地”。研究發現,這段時間的人大概有8種疾病容易出現,且一般是慢性的。或會影響到老年的疾病。

那麼該怎麼預防或減少這些疾病呢?

糖尿病-對抗食物:魚肉

生活不規律或有家族遺傳史的人,易在中年時期發病。魚肉富含的ω-3脂肪酸能加強人體分解及利用糖,保持糖代謝的正常狀態。金槍魚、鰻魚都是預防糖尿病的佳品。

運動方式:

運動方式的選擇應該結合患者自身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及經濟背景來考慮,主要選擇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太極拳等。也可多種運動方式相結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病情較輕體力較好的患者可選擇強度稍高的運動,病情重年老體弱的患者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



前列腺疾病-對抗食物:南瓜子

男人一到中年,就更容易患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南瓜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將前列腺初期的腫脹消除,所以能使前列腺增生二期症狀恢復至初期,還可改善三期病情。



運動方式:

前列腺炎患者的鍛鍊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如做做工間體操、打打乒乓、打打拳、慢跑快走等,不要在辦公桌電腦前、駕駛座上久坐不動,否則可導致前列腺炎。

失眠-對抗食物:草莓

人到中年,工作精神的壓力,很容易就失眠。草莓富含鎂、鉀,鎂可安撫機體,鉀可鎮靜,兩者結合,即可促進睡眠。

運動方式:

為了保障良好的睡眠質量,每天應該適當的進行有氧運動,比如快步行走等運動方式。鍛鍊要注意恰當,時間大概是40分鐘,稍微出汗就行啦,可以測測自己的心率,最好不超過每分鐘110~120次,不要過度疲勞。

尿道結石-對抗食物:黑木耳

因為現在的高脂飲食及運動的不足,導致中年人患泌尿系統結石病的人越來越多。黑木耳富含植物鹼及發酵素,能促進腺體分泌,潤滑尿道,排出結石。

患有泌尿繫結石的人應注重多飲水多運動,飲水、運動同時捶打尿路對結石的排出時有好處。

胃病-對抗食物:葡萄酒

葡萄酒的殺菌能力較好,能將造成胃潰瘍、胃炎的幽門螺桿菌殺死。因為葡萄在酒釀造時期,所產生的多酚有殺菌功效,從而保護我們的胃。

運動方式:

胃病患者每天進行三十分鐘太極拳、慢跑或步行,可調整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改善胃分泌和蠕動,是胃病有效的輔助療法之一。

造血功能退化-對抗食物:骨頭

若不及時改善造血功能退化的現象,易引發貧血及重要臟器的供血缺乏,影響生命。多喝骨湯,多吃骨髓,可加強骨髓製造血細胞的能力。

血栓-對抗食物:番茄

日常突發的心梗、腦梗現象,都是血栓直接影響造成的,嚴重直接危及生命。番茄能有效對抗血栓,預防心梗及腦梗死。每日早上因水分缺乏、血液凝聚,此時吃1個番茄,即可有效減少血栓的形成。

運動方式:

若有時不得已需長時間坐立,最好能保證1小時左右稍稍活動一下,做一些伸展或轉體運動,促進機體血液循環。如確有不便,可抬高雙下肢,腳踝多做背伸前屈,減少下肢淤血,促進血液迴流。此外,久坐時還應多吃點水果和酸奶,增進腸道蠕動,緩解緊張狀態,調節內分泌功能。

心臟病-對抗食物:柿子

威脅中老年人生命的最大殺手就是心臟病。大部分中年人會在突發的狀況下發生心源性猝死。柿子中富含的纖維素、苯酚及微量元素都可抑制動脈硬化,中年人適量多食用柿子,有利於預防心臟病。

運動方式:

心臟有問題的人在進行體育運動時,應選擇全身性的運動以達到鍛鍊身心的目的。太極拳的動作舒展緩慢,全身肌肉放鬆,使心臟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會加快心律,加重心臟的負擔。

太極拳通過緩慢、細長、均勻的腹式呼吸,使人體肺部的氧氣充足,腸胃得到蠕動,增強消化和排洩機能,所以經常練習太極拳,對心臟病有防治作用。


天山折梅腿


生命危險期!

態度和行動決定生命!

第一、單從年齡上區分,一般認為,

0-35歲,是生命的旺盛時期;

35-45歲是疾病形成時期;

45-55歲是疾病的爆發時期,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生命高危期;

55-65是過渡時期;

65歲以後是相對安全時期;

長壽!

第二、從個人習慣上分

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那麼就逐漸邁向高危期;

如果健康的生活方式,那麼就遠離高危期。

我們先來分析第一種,單純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男人,中年的到了,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進退兩難;都壓在自己身上。心理因素的影響,對一個人影響非常大,加之自然規律,中年開始人體就走向下坡路,各種代謝逐漸衰退,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是一條明確的高危因素加以考慮。如果在這個角度來看,45-55歲被認為是生命高危時期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所以,年齡這個高危因素,一方面是自然規律,另一方面就是各種壓力的來臨,這兩方面加重了中年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命高危期。

從一定程度上說,年齡我們是無法改變的,但還有第二點,那就是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會使得人們健康長壽,生命高危期晚點到來。

瞧瞧世界盃上的C羅,比自己小10歲的人都跑得快,身體素質特別好,競技狀態特別好。那是因為C羅從未放棄過任何一次訓練,而且比別人付出更多。


同理,如果我們的是抽菸酗酒、熬夜、大吃大喝、從不健身運動、加之生活壓力隨之而來,那麼我們的生命高危期必定提前出現,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30多歲,也會心肌梗死,也會腦梗死。

如果我們保持健康的飲食,遠離菸草,堅持運動鍛鍊,規律作息,開開心心,那麼即使到了50歲,60歲,生命高危期也還在遠方。

危險表現會很多,因為我們不知道會出現什麼疾病,王醫生舉幾個最常見的問題:

1、三高無法有效控制,逐漸會加重血管疾病。

2、消瘦、飲食下降,大便異常等等,腫瘤光顧。

3、反覆胸痛,心臟病的到來。

4、身體活動不利,走路偏斜等等,中風。

沒有辦法詳細描述各種危險信號,簡單理解:能吃、能喝、能睡、能走、不睏乏、不鬱悶,這就是最基本的健康表現。

總之,我們不能等到亞健康一直侵襲著我們,我們要主動的健康生活,遠離生命高危期。

健康生活方式,不是一句空話,瞧瞧那些70歲還健身的大爺們,瞧瞧70多歲還走T臺的帥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