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印度人口眾多,環境髒亂差,基礎設施薄弱,為什麼他們的GDP增速還比較快?

船長150959900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是先把基礎設施建好,把教育民眾素質提高到很高水平再發展經濟的,總是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同行,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建設交通、教育、文化、環境、科技等事業。之前的英國、美國、日本、韓國是如此,今天的中國、印度也是如此。



別看歐美日等國家現在基礎設施很完善,民眾素質很高,科學技術水平先進,但在它們經濟發展之初,也很一般。優良教育、科技、基礎設施不是經濟發展的充分條件,而是經濟發展的結果。經濟增長了,才有物質條件發展教育、文化和建設基礎設施,如鐵路、港口、橋樑、公路、機場。


有人會說,沒有高素質的民眾、優良的基礎設施怎麼能發展經濟呢?很簡單,經濟發展初期,大都是技術含量低,操作簡單的行業,比如玩具、電子組裝、服裝、採礦等產業。這些產業對勞動力的素質並不是特別高,只要認真訓練就可以勝任工作。

同時,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由於產業規模不會很大,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城市,而不是全國鋪開。比如80年代初期,我國主要發展的產業主要集中在沿海的長三角、珠三角還有其他區域,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還是相對完善的。印度今天的一些城市,如新德里、孟買、班加羅爾的基礎設施還是很完善的。這些地方勞動力的素質也是相對較高的。
(我國第一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


今天,印度已經取代中國成為了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主要經濟體。印度的經濟規模也有了明顯增加,2017年印度GDP達到了2.6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6位。走了較強的經濟實力後,印度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印度的能源、港口、鐵路、電信、水利、公路建設較之前走了明顯改善。


紅谷新視界


印度GDP增速比較快並不意外,在某些方面印度和中國很像,兩國都是人口大國,國土大國,金磚國家成員……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也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人口眾多,基礎設施薄弱,發展水平低,但是我們能夠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為什麼印度就不能呢?



2017年印度GDP為2.597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六,而我國GDP則是12.2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印度GDP僅是我國的一個尾數,算下來,也只相當於我國2006年的水平,而在2006年之後的幾年,我國GDP增速接近兩位數,比現在的印度增速還要高,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印度GDP增速比較快。



印度目前的人均GDP還不足2000美元,發展水平比較低。水平低、基數小意味著後發優勢更大,而且印度具備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比如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廣袤的國土、良好的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等,只要找對了路子,政策得當,經濟步入高速增長也是可期的。



其實印度從1991年開始就已經走向了市場化、自由化的改革,走向了印度的“改革開放”道路。過去二十幾年,印度的經濟保持了比較快速的增長。莫迪上臺後,也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使得印度過去幾年印度的經濟增速有所提升。今年上半年,印度的經濟增速達到了8%,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位居前列。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印度GDP增速走高,與它修改GDP統計方法也不無關係,比如在新的GDP統計方式的算法上,2014年印度經濟增速由原來的4.7%修改為6.9%。從長遠來看,印度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而且由於它的體量大,發展速度較快,未來它的經濟規模很有可能進入全球前三強。


錦繡中源


印度經濟目前是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系,除了印度還有日本、中國三個國家構成了亞洲前三大經濟體系。

印度其實是個好地方,平原約佔總面積的40%,山地約佔30%,高原約佔30%,同時這些山地、高原的海拔基本上都是不超過1000米的。印度這樣的地理環境不僅交通方便,而且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極好的區位優勢,並且面靠印度洋,除了巴基斯坦外,對於周邊國家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印度快速增長的GDP使得印度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成長最快的經濟體。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其產業結構情況:

三大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來看

從中國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年鑑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

印度2000年第一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0.1%(就是負值),第二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47.0%,第三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53.1%。

到了2016年,印度第一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11.4%(就是負值),第二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26.6%,第三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62.1%。

我們可以發現近年來,印度發揮了其自身農業大國的優勢,將其第一產業的農業優勢發揮出來,使得農業對於GDP的貢獻率呈現了顯著性增長,另外,第三產業可謂是印度的優勢產業,其計算機服務等業務是印度的一張名片,近年來發揮其優勢產業使得第三產業對其國內GDP的增長佔到絕對的優勢,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同,印度目前並沒有選擇依靠工業為驅動力來引領經濟發展的道路。

為何印度GDP增速較快?

在人口方面。印度長期增長前景是積極的,因為有人口紅利,而中國“獨生子女政策”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快速老齡化的國家之一,在不久的將來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廉價的勞動力成本會使得大量工廠轉移到印度,同時印度本地企業人口成本也不高,這樣就間接提高了印度企業的競爭力。

在經濟發麵。印度發揮其第三產業的優勢,雖然印度經濟卻不發達,但由於當初的決策和定位得當,使得印度迅速崛起成為一個軟件超級大國。並且目前印度的軟件產業已經成為成為國家經濟的主要推動力。

統計方面方面。2015年2月,印度中央統計局曾宣佈過新的GDP統計方法,印度在新的GDP統計方式的算法下,印度2014年的經濟增幅變為6.9%,大大超過此前公佈的4.7%,足足多出了2.2%,GDP 造假?印度:不,我們只是換個算法。

歡迎各位留言評論,喜歡的麻煩點贊關注


與財為伴


題主所說的問題在印度的確存在,也是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近年來印度經濟的高速發展也是不爭的事實,甚至一度走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那麼,印度為什麼可以保持如此高速發展呢?小編認為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印度是一個後發國家。此前乃至到目前,印度的發展水平都是比較低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找對道路很快就可以高速前進;

第二,印度具備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比如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廣袤的國土、良好的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等;

第三,發展經濟的優良國際條件。由於印度重要的地緣位置,使其成為世界大國拉攏的對象。再加上其崛而未起,暫時沒有挑戰霸權的實力,所以,美俄歐等國都與其保持著良好關係,在經濟發展與安全護衛方面給予較多幫助;



第四,近幾屆印度政府的改革。特別是莫迪上臺之後,採取了全方位的改革舉措,清除了一些阻的經濟發展的障礙;


第五,印度的統計方法。近年來,每當印度的發展速度不如意時,印度就會調整統計方法,補充統計內容,一般都能大幅提升印度的發展速度。


姜運倉


原因很簡單,一個考過40分的學生考了60分,和一個考過80分考了85分,當然分數低的進步空間大


中國必勝哦耶


主要是廉價勞動力,跟中國開放初時一樣,

越南柬埔寨等國也是靠廉價勞動力,

如中國勞動力充足,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就不會發展這麼快,

間接的說是我們的計劃生育幫了他們。


塞翁失馬N


第一,因為基數小,所以表現為增速快。

第二,很多基礎設施沒到位,所以很多投資在經濟快速增長階段對GDP的貢獻邊際效用大。

第三,人口優勢,印度計劃生育不像我國那樣嚴格,所以人口結構相對年輕,人口紅利持續。


城市表


你有1元今年多了1元你的增量是100%,我有100今年多了10元增量只有10%


UHD4K碟優惠店


要是啥都好了,還咋經濟增長。你見過哪個發展中國家經濟還增增往上增的,一個國家越是髒亂差。越有市場,越需要拉動內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