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醫院一夜之間遍佈“專家門診”,醫療水平從此“大翻身”?

某醫院一夜之間遍佈“專家門診”,醫療水平從此“大翻身”?

倘若一個病人前往經常看病的醫院,突然發現幾乎是一夜之間,這個醫院的門診科室門上,全部掛上了“專家門診”字樣的牌子,這個病人在一瞬間是不是會有一種驚喜的感覺?是不是有專家來坐堂看病了?是不是可以獲得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了?

但第一波失望會很快到來,因為這個病人可能接著就會發現,雖然門牌懸掛了“專家門診”的標識,但坐在科室醫生位置上的,依然是熟悉非常的面孔。再接下來,病人還可能發現,這個已然搖身一變成為“專家”的醫生,在對病情的看法、醫療手段、藥物配方上,並沒有什麼令人眼前一亮的變化,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某醫院一夜之間遍佈“專家門診”,醫療水平從此“大翻身”?

相信這樣的醫院並不少見,這種突然之間“專家門診”的牌子不但廣泛分佈在省級、市級醫院,就連一些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也是人才濟濟、“專家”雲集。一些市級以上醫院,那些能夠懸掛“專家門診”牌子的醫生,基本都是一些在醫學領域經驗豐富、學識淵博,在某些疾病的診療方面有獨到之處,或者在某個領域夠得上權威或者扮演者領軍人物角色的醫生。而在縣級醫院乃至鄉鎮衛生院,那些懸掛了“專家門診”牌子的醫生,其水平和名號之間是否相稱,就非常值得質疑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專家門診”的掛號費往往是普通門診掛號費的2——5倍。

“專家”歷來是一個令人心生敬仰的字眼。有的專家屬於戰略型人才,他們在決策、佈局等方面有著遠見卓識、獨到眼光和過人膽略;有的專家屬於技術型人才,他們往往是某個行業、領域的高精尖人才。不論是戰略型專家還是技術型專家,都是特殊人才和高價值勞動力,有著很高的社會期望值和稱謂含金量。

某醫院一夜之間遍佈“專家門診”,醫療水平從此“大翻身”?

很多市級以上醫院的“專家”,都是長期從事醫療工作,對治療某些疾病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做過深入研究,提出過具有指導價值的前瞻性思考或者探索,或者在改進醫療手段、提高治療效果等方面有重大技術創新,不但在本醫院,乃至在整個醫療行業或者領域內,其學術水平、醫療技術得到了業內認可,被權威部門認定,並進入專家庫或者特殊人才庫的醫生。

但那些縣級醫院乃至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們,顯然很少有達到前文所述的條件的。那麼,那些一夜之間懸掛上“專家門診”閃亮招牌的醫生,是怎麼“脫胎換骨”的呢?據介紹,按照醫療行業的規則,只要是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生,都可以稱之為專家,也就可以按照專家的標準懸掛門牌、收取費用。改換了“專家門診”的門牌後,除過可以增加醫院和醫生的收入外,可以擴大醫院的影響力,幫助患者建立信心。

某醫院一夜之間遍佈“專家門診”,醫療水平從此“大翻身”?

職稱是評定出來的,主要依據有學歷、工作年限、科研成果、論文數量等方面,雖說從業水平和成果在其中佔據了一定的比例,但實質上那些能夠達到職稱標準要求的,其從業水平是否真正達到了“高精尖”程度,很多情況下是難以劃等號的。倘若副主任醫師以上的都可以稱之為“專家”,那麼在其他領域,與之對應的副主任藥師就可以稱之為“藥物專家”、一級播音員就可以稱之為“播音專家”、主任編輯就可以稱之為“新聞專家”、獸醫師就可以稱之為“動物專家”、中小學校的高級教師就可以稱之為“教育專家”、經濟師就可以稱之為“經濟專家”……

到底是社會對“專家”期望值過高,還是對“專家”一詞的理解不準確,也或者是某些領域對“專家”的名號濫用了呢?見仁見智,希望聽到讀者朋友的寶貴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