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不收回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國土?

dyp26342904


德國最大的歷史問題是發起了一戰和二戰,而且都失敗了。作為戰敗的結果之一,德國的部分領土被法國、丹麥、波蘭、蘇聯(俄羅斯)所得。

德國在一戰前是歐洲大陸面積第二大國家,僅次於俄羅斯,面積約為54萬平方公里。到1990年兩德統一時,德國僅剩下35萬平方公里土地,領土面積大範圍縮水40%。


↑↑(一戰前德國領土)

一戰時,德國曾大幅度佔據他國領土,尤其曾一度佔領俄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一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不僅退還了佔領的土地,還被協約國割掉八分之一的原有國土。

而以後德國發動的二戰,一時也佔領了更多的國家和地區。不過,隨著德國的失敗,德國佔有的他國土地又全部被他國收回。德國原有國土的東部、北部部分地區反而被波蘭、蘇聯、丹麥所得。即便德國本土核心,也被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四國分區佔領。
↑↑(二戰後盟國對德國分區佔領)

此後,德國的美國、英國、法國佔領區被組合成聯邦德國,稱西德。蘇聯佔領區建立了民主德國,稱東德。兩德均維持了二戰時盟國對德國的限制狀態,沒有、也不敢收回波蘭等國的佔有地。

1990年,東德與西德統一。作為美蘇英法等國同意兩德統一的條件之一,就是德國承諾永遠放棄波蘭等國的佔有的土地。

因此,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之下,德國無論是從國際還是國內看,都是無法、也不能收回波蘭、俄羅斯等國佔領的地區的。
↑↑(現今德國領土)


蘇綻


德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共失去了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一個廣東省那麼大。如果德國強行奪回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土地,那麼德國還會被其他世界大國進一步肢解。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就是歐洲地區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時的德國擁有5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歐洲除了俄羅斯以外面積最大的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 是德國稱霸世界的一次嘗試,結果德國戰敗了。根據凡爾賽

條約規定,世界各國割讓了德國8.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給法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丹麥、立陶宛、盧森堡。



2.在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擁有46.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是由於德國的綜合國力不如蘇聯、美國、英國等盟國強大,因此在二戰期間遭受到了重大損失,再次成為了戰敗國。二戰結束後為了對德國進行懲罰,世界各大國又割讓了德國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中國福建省那麼大)。把德國的西部割讓給了法國;德國的北部地區割讓給了丹麥;德國的東部地區割讓給波蘭;德國的東普魯士地區被蘇聯強佔,如今成為了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德國的南部工業地區波西米亞割讓給了捷克。



3.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已經失去了40%的國土,如今的德國還剩下3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戰結束後德國人發現自己的國土面積有限、人口規模較少、自然資源匱乏,既使再次發動戰爭,也無法打敗俄羅斯、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因此德國人放棄了成為世界軍事大國的夢想,轉而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目前德國是世界上的工業大國、科技強國、教育大國。德國2017年GDP是36518億美元,是全球第四經濟大國。這就是德國為什麼不收回波蘭和俄羅斯被佔領土的原因。


杜達特洛夫斯基


一寸土地一寸金。那德國為什麼不收回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國土呢?有書君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珍惜來之不易的國家統一大局


歷史上,德國先後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均以失敗而告終。戰敗的結果就是要做出對其他國家的補償。


一戰後德國把8.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作為戰爭補償分別給了法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丹麥、立陶宛、盧森堡等。


二戰之後,德國又把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分別補償給了法國、波蘭、蘇聯、捷克等。



剩餘的德國的領土被一分為二,成了東德和西德,西德被美國管控,東德被俄羅斯管控。西德於1949年5月23日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德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自此,世界舞臺上出現了兩個擁有主權的國家——德國。


1972年兩國簽訂了《關係基礎條約》,建立起了正常的睦鄰關係,兩國領導人互訪,共同商討發展大計。


隨著時間的推移,血濃於水的親情和實現統一的心使兩國越走越近,他們瞅準時機,在1989年東德劇變後,實現了東西德統一大業,成為了一個德國。


這個統一歷經波折,實屬不易,所以德國人很珍惜。


2.無力再挑起戰爭


1990年9月12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美、蘇、英、法六國在莫斯科簽署了《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作為美、蘇、英、法四國同意東西德合併的條件,德國在條約中正式放棄了1945年戰敗後所被割讓的領土。



所以,德國無理由再收回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領土。如果想收回,只有通過戰爭奪取一條路,否則只會是自說自話。普京曾經說過“領土問題沒有談判只有戰爭 ”。而要通過戰爭德國必定會重蹈覆轍,甚至會敗得更慘。


識時務者為俊傑,沉痛的戰敗教訓,使德國不想再捲入戰爭。因此他們不會為了領土問題,再起爭端。為了打消其他國的顧慮,德國憲法解釋說:“德國土地,每一寸都在德國領土裡了”,很明確時宣告德國已經放棄對原來土地的主權。


3.認識到曾經犯下的戰爭錯誤,不想再重蹈覆轍


兩次世界大戰,使德國人民飽受戰爭創傷。戰爭是殘酷的,痛定思痛,因此在二戰後,德國不再有尋求軍事大國,或者用軍事手段得到領土的想法。


德國是戰敗國中認罪態度最好的國家。1970年12月7日,在波蘭進行國事訪問的聯邦德國前總理勃蘭特在向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敬獻花圈時,突然雙膝跪地謝罪。他這一跪,引起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高度稱讚,被譽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表現”。


德國還在首都柏林著名的勃蘭登堡門附近建立了納粹大屠殺受害者紀念碑,由2700根方柱組成。

在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結束57週年時,德國時任總理施羅德還呼籲德國人自我反省,清醒認識納粹的歷史。也是在警醒德國人不要再走歷史的老路。



4.百姓嚮往和平,政府積極發展國民經濟提升生活水平,均無意毀掉共創的美好生活。


兩次戰敗,使德國人民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飽嘗國家分裂、親人離散的痛苦,所以極力反對戰爭。德國政府順應民意,身體力行倡導和平,積極發展經濟,全心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半個多世紀以來,德國GDP逐年攀升,從1950年的496.6億歐元上升到2017年的32633.5億歐元,已發展成為世界上的工業和教育大國、科技強國,成為全球第四經濟大國,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所以,均無意毀掉共創的美好生活。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德國不收回被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國土,主要就是以下三點:

一:歷史的原因:

二戰結束後,波蘭為了擴大自己的版圖,把數百萬的德國人驅逐出被波蘭佔領的地區,使這些地區成為波蘭的領土,捷克斯洛伐克也是如此,大量的德國人被驅逐!

在二戰結束後,盟國毫不懷疑德國重建國家的能力,但是卻擔心德國工業的發達與軍事潛力!當時的盟國認為德國人並未發自內心的屈服,想徹底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們只是迫於戰敗的原因,而被迫的服從!

當時的蘇,美英三國雖然在改造德國的認識上不一樣,但是他們都認識到,要想徹底的改造德國,前提必須是消滅納粹的政治領導!

因此,首先消滅了充滿普魯士軍國主義的傳統機構,德軍的總參謀部。

美蘇兩國把德國一分為二的同時,英美和蘇聯兩國開始按照自已的標模式來改造德國。


英美的標準:

首先:把戰犯和大批的重要納粹黨徒加以逮捕,拘留,把大批的德國戰俘送到西方和國外充當苦力!

其次:英美在採取懲罰性措施同時,強迫德國人接受再教育,實行"非納粹化"。並且通過新聞媒體和學校向德國人民灌輸英美的"民主"價值觀!同時用各種手段鼓勵德國人脫離政治!

蘇聯標準:

斯大林用他的辦法教育德國人,並培養在蘇聯成長的一代德國領導人!

經過英法和前蘇聯對德國的l“再教育",德國開始恢復政治生活!在1945年重建了德國共產黨,德國社會民主黨,成立了反法西斯性質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和自由民主黨,這些政黨的出現,標誌著德國人民經過反思,開始向民主化過渡!

兩德國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缺的良好條件。1945年的5月,在德國曆史上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在即將到來的新時代裡,德國拋棄過去,面向未來,從零開始!

二:德國統一的原因:

東歐劇變後,導致大量的東德公民湧入聯邦德國,這種情況使當時的科爾總理十分震驚!因為聯邦德國也有自己許多的難題,當時的聯邦德國正在解決自己的就業與住房問題,因此聯邦德國公民並不歡民主德國的公民。聯邦德國公民希望民主德國公民在自己的家鄉搞改革,自己解放自己!

然而,由於科爾擔心東德情況失去控制,權衡利弊後,決定促成兩德統一!

1989年11月,他提出"兩德統一的十點計劃″"。但是前蘇聯並沒有完全接受這一計劃,其原因是美國希望統一後的德國留在北約。英國擔心兩德統一後出現一個強大的德國,因此也不歡德國統一。法國則勸科爾謹慎對待這個問題。當時只有美國大力支持科爾的統一計劃。

當科爾向前蘇聯的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保證,把德國的軍隊從58萬減少到37萬,並放棄核武器,化學和生物武器後,戈爾巴喬夫不再反對統一後的德國成為北約成員。戈爾巴喬夫還保證1994年前撤軍,、科爾為此承諾支付蘇軍撤出德國,並安排新駐地所需的一切費用。

然而,德國統一後,原民主德國產生的三百多萬失業工人,使當時的德國產生了失望感,和挫敗的感覺,因而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極端的排外主義集團,甚至新納粹分子也重新得到了民意的支持基礎。

三:是沒有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德國的軍國主義思想與培植的土壤被蘇美英徹底的清除和剷除,以及德國統一後的軍事力量又一次遭到重大的閹割,以及德國的防務嚴重的依賴北約,此時的德國領導人,即使有這樣的"賊心",也沒有感說出來的"賊膽,所以說,在德國的防務不能自主之前,在德國即使有這種忽聲與民意,但也不會成為主流的民意,畢竟自己現實的戰略安全都依靠北約來保護,小命都大半捏在別人手裡,如果德國領導人現在有此蠢蠢欲動的想法,連小命都會休矣的!

然而通過德國對北約東擴的支持,以及帶頭支持對俄羅斯制裁的表現不難看出,現在的德國還是有想法的,只不過隱忍不發罷了!

現在的德國,由於經濟的一枝獨秀,已經成為歐洲經濟的發動機,在依靠經濟實力說話的當今世界,德國憑藉自己的工業潛力,以及化工技術的先天優勢,要想重新武裝為軍事大國,也絕非難事!

本人始終有種觀點:"一個優秀的民族,即使有暫時的“低谷期",或是"寄人籬下"的非常時期!"但是隻要羽翼豐滿,重新輝煌,或是擺脫掣肘和羈絆時,這個優秀民族一定會大放異彩,重新找回自我!主要原因是"因為這的民族是不會"久居人下",或是自甘墮落與沉淪的!"


相忘江湖71941665


前幾天木叔去德國使館參加世界盃開賽的慶祝儀式,看到不少國家歐洲國家的朋友也來捧場德國隊或者來使館看球熱鬧一下。很遺憾,德國隊踢的太爛,輸了。不過也正巧木叔有機會和別的朋友聊天。


旁邊的一個小夥子就是波蘭人,他說支持德國隊,因為媽媽是德國人,自己的很多朋友也在德國上學。今天看到這個提問,有些感慨,可以回答一下。


大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回答這個歷史與現實的國際問題:

其一、德國沒有興趣繼續在領土上與其他國家較勁。

木叔剛才提到的那個波蘭小夥子,肯定熟悉德國和波蘭的近代史。波蘭歷史上三次被瓜分,德國都是始作俑者之一。按照道理有點類似中日矛盾或者日韓矛盾,簡直是國仇家恨。但因歐洲已經結成了27國聯盟,在這個大框架下,意識形態分歧和很多歷史問題也就真的只存在與教科書中。

德國現政府也根本沒有興趣和別的歐洲國家在領土問題上你爭我奪。更何況歐洲多國簽署了“申根協定”也就是持有任意成員國有效身份證或簽證人可以在所有成員國境內自由流動。彼此之間沒什麼隔閡與限制了,申根區目前已經有26國加入了,波蘭與德國都是申根成員。這可能也是木叔交流的那個小夥子的朋友們願意去德國上大學的原因。

換句話說,德國和波蘭也好,或者德國和其他國家也罷,在歐盟區和申根區內,不同國家可能與同一個國家模式越來越相近了(統一邊境政策、政治制度一樣、經濟模式相同、意識形態也一致,確實具備統一國家的雛形)。波蘭並不是歐元區,如果加入歐元區,那麼和德國的關係會更加密切。

其二、德國的所謂“被佔領土”一說本身就不嚴謹。甚至有很多問題。

目前德國和波蘭其實不存在領土糾紛,那麼還收回什麼領土?做個類比,歷史上蒙古把很多國家打敗甚至吞併了,但如今的蒙古和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沒有領土爭端,你覺得蒙古人能收回那些土地嗎?

(圖為一戰前歐洲地圖,紅線是戰後成立的國家)

換句話說,如今的所謂德國“被佔領土”是不靠譜的。木叔再拿一戰前後來舉例。那時候波蘭是德意志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瓜分的範圍。一戰後兩個帝國都解體了,波蘭復國。

按照這個邏輯,德國的一部分其實應該是波蘭的,而不是波蘭的一部分是德國的,因為歷史上這就是被德國搶佔,後來波蘭“收復”而已。這是波蘭復國的基礎,也就是說波蘭是從一戰前德國和俄羅斯領土中分別劃出一些來成立的“新國家”。

另外德國與波蘭在更長的歷史上一直互有領土糾紛——今天波蘭土地的很多領土在很久以前是德國人統治過的;今天德國土地的不少領土,以前也曾給波蘭。其實不只是這兩個國家,整個歐洲一直就是互相攻受,領土劃分和變動的頻繁在1000多年來的時間段內,幾乎十幾年就變動一次。這幾乎沒有辦法完全以歷史依據來斷定領土歸屬。

另外木叔要說的是,德國和俄羅斯之間如今沒什麼領土爭端。因為俄羅斯西邊是波蘭,與德國已經並不接壤了,談不上領土爭端了。

其三,德國的疆界是一戰二戰的戰敗結果,要改變需要推翻目前的戰後國際體系。

這是德國和波蘭目前疆界的法理依據。木叔剛才說了,二戰前歐洲疆界本來就十分混亂,你爭我奪沒有相關法律規約。而二戰後,對國家之間的領土糾紛和爭端,有了新的劃分以及一系列調節機制,這也就是歐洲土地上幾十年來再也沒有一戰前後那種隨意領土變換的情況了。

(圖為二戰後歐洲地圖,俄羅斯與德國不接壤)

德國的疆界已經被二戰後的秩序所規定,德國政府是認可的。如果要突破,就類似一戰後希特勒要突破一戰後的秩序,必須要打破二戰秩序。那樣整個世界的現存體系就會崩塌。顯然國際社會是不能允許的。德國也沒有這個必要或者說“雄心壯志”來改變現實。


木春山談天下


從本質上來看,每一次世界大戰都是新的國際秩序的建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建立的是凡爾賽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建立的是雅爾塔體系。這種體系是建立在戰勝國對國際的重新支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成為戰敗國,失去了8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軍事,經濟都受到大力的壓制,因此,希特勒上臺後,利用德國民眾的不滿情緒,以收復故土為目的,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企圖打破一戰的世界體系,最終還是失敗,再一次失去1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德國兩次世界大戰喪失百分之40領土,從一個歐洲領土大國打成了只有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因此,德國要收回自己失去的領土,包括波蘭和俄羅斯佔領的領土,那就必須要通過戰爭,打破雅爾塔體系,這將是新的大戰。而德國二戰後,進行了全面的反省,第一,也是打怕了。兩次世界大戰都由德國挑起,而且德國也強到無邊,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不光一寸土地沒要到,還不斷喪失領土,這對德國來說,教訓實在太深刻。因此,二戰後,德國全面非軍事化,不再尋求軍事大國,或者用軍事手段得到領土的想法。這也是兩次世界大戰打怕了的結果。

第二,百姓的疾苦。兩次世界大戰,德國百姓也是最苦的,損失最大,因此民間反戰情緒很高,反對政府再次戰爭。所以失去百姓支持的德國政府,戰後全心搞經濟建設,同時跟西方戰勝國和解,獲得了接納。再次成為發達國家,而且人均GDP世界前列。希特勒等軍事狂人,在德國得到了深刻的批判,人們不希望再次陷入戰爭。

所以戰後德國政府不斷進行賠償,道歉,接受雅爾塔體系,不再有恢復故土的奢望。而且從本質來說,要恢復故土,就需要打敗法國,俄羅斯等大國,這無異於第三次世界大戰。尤其是俄羅斯,德國印象太深刻,近代大戰,德國的失敗都是從俄羅斯開始的,從俄羅斯嘴裡虎口拔牙,那是找死。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有很多歷史,課本上都是不講的。比如德國為什麼放棄所有的領土訴求。

東西德統一後,直接在憲法上寫明『德意志散落在外的領土已全部收回,從此不再對外提出任何領土要求』

很多國內的“公知”看到這個信息時,激動得不要不要的,瞧瞧咱德爹,就是值得敬佩!

說這話的人,一定不知道。兩德統一時,整個歐共體(歐盟前身)全部反對德國。法國甚至要聯合英國和蘇聯,一起武裝干涉兩德統一。

二戰後,德國人沒有訴求過任何領土。僅僅是要求和東德合併而已,歐共體和北約就差點要跟自己翻臉。讓德國人心寒!德國在統一後也沒辦法,只能宣佈“東德”是自己謀求的最後一塊領土,其它的都不要了。這樣才能取得歐洲的諒解,繼續留在歐共體。


1989年,西德宣佈將與東德合併。這一消息傳出後,整個歐洲譁然。

首先,英國出來潑冷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講話如下:


“德國人根本不懂歐洲對德國統一有多麼敏感⋯⋯德國越來越想統治歐洲,我們得經常會晤來抵消德國的力量。必須做到不讓德國統治歐洲。 《冷戰結束的內幕》

換而言之,英國不支持德國統一。什麼英德友誼?在德國統一的面前,都是不存在的。


接著,出來潑冷水的是法國。法國總統密特朗的講話如下:

“德國統一進程的加速確實是非常危險的。“我對根舍說過:‘我們是朋友和盟邦。但是,目前所發生的事情正在使我們準備法、英、蘇聯合對付德國的新的同盟,如同1913年那樣。你們將有9000萬人口,但蘇聯將轉向我們,你們將被包圍。”
《兩德統一與法國的外交應對》

什麼法德友誼?在德國統一面前也是不存在的。法國總統甚至說你們德國敢統一,我們就組建英法蘇三國聯軍來干涉。是的,沒看錯。法國總統甚至準備聯合蘇聯,武裝干涉德國統一。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北約準備聯合華約,要幹自己北約的兄弟......


意大利總理朱利奧·安德烈奧蒂說的更直白:

“德國問題,蘇聯應該用坦克進行鎮壓,這裡可以使用武力,只要能夠防止德國統一,這都OK。”
《冷戰結束的內幕》

呵呵,什麼北約盟友?都是紙糊的關係罷了。


當聽說蘇聯不干涉德國統一後,法國總統密特朗又出來發話了:

“戈爾巴喬夫是怎麼搞的?他對我說,他將堅決頂住,結果一讓到底。德國人給他什麼好處作為交換?大概是多少億馬克吧!”
《密特朗與德國統一》

當時,整個歐洲都在等待,等待他們心中既獨裁又野蠻的蘇聯主動出手。他們將會表面譴責蘇聯,然後心裡叫好。德國統一?去你媽的德國人。在

這個問題上,英法與德國不再是盟友!


結果,蘇聯對德國統一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然後,德國統一,整個歐洲懵逼了。事後,德國宣佈不再謀求其它領土,英法意和德國取得諒解。

德國總理內心十萬匹草泥馬,真他媽的是看透了!若不是蘇聯當時已經日落西山,無力出兵干涉。估計德國就是一片火海了。而英美法意這些盟友,根本不會幫忙。就像他們當年出賣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一樣!

現在的德國,雖然只有第二帝國60%的領土。但依然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至於,那些什麼盟友。呵呵,患難見“真情”。

誰要相信西方政客有博愛精神,我建議送他去精神病院。

試問,德國統一自己並沒有割出去的東德,歐州都差點要武裝干涉了。假設德國還敢提領土要求,會是什麼結果?肯定是多國聯合部隊群毆德國!德國人已經傷不起了。


而且,德國人似乎有這種毛病,就是他們的新政府為了外交,一般都會很“大方”的放棄領土。

一戰後期,蘇聯為了跟德國停戰,割讓將近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德國;另外還主動放棄了將近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將近五千多萬的居民。德國撿了大便宜。

在蘇聯割讓的土地中,後來成立的波蘭和愛沙尼亞這兩國的領土,蘇聯當時都是直接割讓給了德國。

半年後,德國人莫名其妙的投降了。英法迫使德國放棄《佈列斯特條約》取得的領土,在凡爾賽條約中又逼迫德國割讓了九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中,波羅的海三國復國,波蘭也復國,而且還割走了德國一大塊領土。等於,蘇聯割給德國的領土沒有了,連自己本身的領土也割走了。

當然了,這些領土也不是自古都屬於德國和俄國。波蘭等國,復國,無可厚非。

1922年,德國魏瑪政府與俄羅斯蘇維埃簽署了新的《拉巴洛條約》。正式宣佈放棄在佈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及一戰後向對方提出的領土和金錢之要求。

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取得的,在法理上的領土。魏瑪政府大手筆一揮,不要了。

其實,這個不能賴魏瑪政府。因為蘇聯確實割讓了,只不過蘇聯割給德國的領土變成了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德國找蘇聯要也沒用。

而德國自己割的領土,一直都成為德國人心中的傷痛。經過納粹再一忽悠,德國人對於收復領土的慾望,在二戰中又被勾了起來。


至於,二戰後失去的領土。德國是真心不打算要了,因為德國戰後執政的人,都是在納粹治下,被打擊,噤聲,關監獄的一幫人。


這些人懂得取捨,二戰後割給波蘭和蘇聯的領土,只能找蘇聯要。以戰後西德的實力,這不現實。連東德都變成蘇維埃了,柏林也被一分為二,自己領土上還駐紮了美軍。

不反思又能怎麼樣?不放棄領土訴求又能怎麼樣?英法這兩個貨,動不動就要武力威脅。而且英法都有核武器,還有美國撐腰!德國人也很無奈啊。


Mer86


這就是德國可怕之處!

德國現在是經濟強國,世界第一流製造和貿易大國,歐盟的主心骨,顯然,這個國家不缺乏領導智慧和創造力量。

但德國在軍事上不如人意:飛機老舊不能起飛參加北約軍事打擊行動,潛艇有病在船塢“趴窩”,巡邏機稀少經常不參加北約例行偵察巡航。陸軍吃火腿喝啤酒享受公務員待遇,普遍體重超標。

——作為戰敗國,德國的軍事示弱表現夠可以了,這反倒讓美國火冒三丈了!

——“增加軍費,加強武裝!否則,美軍要與德國拜拜了!”特朗普如此對默克爾咆哮。

德國真的不願打仗,不會打仗了嗎?

——不,它是兩次世界發展發起者,希特勒曾讓整個世界顫抖。

德國真的接受了二戰勝利國對其的瓜分嗎?表面上是的,德國遵守了契約精神

但前事不養,後事之師!德國在一戰也接受了協約國英法極其僕從波蘭對它的《凡爾賽和約》瓜分,也遵守了契約精神,(與今天一樣)。但接下來德國秘密在蘇聯組建並訓練裝甲進攻型部隊,由希特勒揭竿而起實施復仇,打潰英國,打跪法國,抹去了波蘭。

——這樣的復仇故事,誰敢保證今後在德國不會再發生?

再具體說說德國被瓜分概況

一戰前德國擁有領土約61 萬平方公里。

德國一戰失敗,法國、剛獨立的波蘭割去了德國兩塊精肉,(盛產煤、鐵的阿爾薩斯—洛林和紡織中心西里西亞大部),德國還剩下53 萬平方公里。

德國二戰失敗,蘇聯、波蘭切掉了德國40%的(東部)土地,德國領土僅存35.7萬平方公里。

圖1、

蘇聯強佔德東普魯斯,設立了加里寧格勒州,蘇聯分家時,俄羅斯沒有把它饋贈給立陶宛或白俄羅斯,現成為了俄羅斯一塊“飛地”。

圖2.、


其它國家一、二戰後瓜分德國圖示,波蘭收穫最大。

二戰後德國表現了真誠悔罪態度,時至今日,宣揚希特勒納粹都屬於違法。德國人思維慎密並不健忘,但閉口不談舊事。是否永遠願賭服輸?但願是!

德國會不會在沉默中爆發?不知道?但德國絕不會在沉默中死亡。

今天波蘭強烈渴望求美國在波蘭永久駐軍,都知道它的反俄情仇。但想一想,難道沒有顧忌德國再次復仇的因素嗎?


諶人


土地是一個國家權力的象徵,從古至今,大多數的國家都希望自己國家的領土越來越多,甚至不惜發動戰爭來擴大自己的領土面積。但是德國對於戰爭中被波蘭和俄羅斯佔據的領土,卻遲遲沒有收回的跡象,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從國家方面來看,德國在戰爭後其部分土地因為戰敗而被迫劃分給其它國家作為補償,並且還在簽署的條約中確保永久放棄這些被迫讓出的領土。因此,如果想重新將這些領土劃入囊中,勢必要通過戰爭來解決。但是就歷史教訓和目前的條件來看,由德國重新發起一場戰爭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故而只能暫緩收回這些領土的心思。

第二、從民眾方面來看,每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民眾的支持,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德國民眾嚮往和平之心越來越強烈

。我們都知道,戰爭中受傷的不僅僅是士兵,更為嚴重的受害者其實是普通民眾,他們遭受的有親人別離之苦,有家園被毀之痛。幸好,德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因此,德國政府為廣大民眾考慮,故而首先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眾生,從這方面來看也是不會輕易挑起戰亂的。

第三、是政府心態的改變。也許是經受世界大戰的打擊太大,因此德國政府不再一味的採取戰爭手段來發展自己,而是時刻警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默克爾政權在普京侵佔克里米亞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譴責普京與希特勒無異,可見這個國家的政府對和平時多麼的珍視。

綜上所述,德國不收回被其它國家佔據的領土就不難理解了。


利刃軍事


沒有這個實力收回了。

作為二戰的主要發起者,戰敗後的德國收到盟國嚴厲地懲罰。德國除了歸還在戰時佔領的法國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以外,西部邊界在美英的佔領下依舊保持了戰前的狀態。但是在東部,蘇聯就不那麼文明瞭,直接搶佔了德國東普魯士北部地區,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加里寧格勒。

(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康德的出生地在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現在是俄羅斯的領土)

由於蘇聯也從波蘭搶佔了大片領土,可礙於波蘭也是戰勝國的名義,為了彌補波蘭的損失,蘇聯再度犧牲德國,將德國奧德河-尼斯河線以東的領土全部劃給波蘭。

(圖中黃色區域是德國在戰後被迫割讓給蘇聯和波蘭的)

於是德國前後共損失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且德國隨後很快就被分割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戰敗國的身份和遭受肢解的現狀更令兩德政府無力討要備戰土地。

1989年在東歐鉅變之後,聯邦德國政府看到了統一德國的曙光。

在時任德國總理科爾的來回斡旋下,1990年9月12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六方在於莫斯科所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

為了換取美、蘇、英、法對德國同意的支持,在該條約中,德國確認和波蘭的現有邊界,正式放棄了1945年戰敗後所被割讓的領土。

自此,無論是法理上還是現實中,德國都沒有可能要回其東部的領土了。

而德國民眾也早已經接受了戰敗割地的現實,放下了仇恨,積極地與波蘭和解,穩固其歐洲經濟霸主的地位。

(德國領土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