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衛星裝載新型銣鍾,能定位至分米級

武漢晚報11月26日訊(通訊員羅芳 記者李佳)26日,記者從中科院武漢物數所獲悉,跟隨第42、43顆北斗導航衛星上天的該所研製的甚高精度星載銣鍾,已正式入軌服役,情況良好。據瞭解,這也是我國北斗導航系統首次裝載該新型銣鍾,將把北斗定位精度、授時精度再提高一個檔次。

北斗導航衛星裝載新型銣鍾,能定位至分米級

銣鍾就在這個金屬罩下

11月19日2時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2、43顆北斗導航衛星,這也是我國北斗三號系統第18、19顆組網衛星。

據介紹,時間精度是衛星導航的命門,天地間時間越同步、誤差越小,定位精度越高。為實現這一目的,衛星導航系統普遍運用原子鐘來維持時間精度,它也被稱為導航衛星的“心臟”。

為了給北斗導航衛星裝上更強大的“心臟”,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星載銣鍾研製團隊潛心研發,攻克多項關鍵技術,在國內率先研製出最新一代“甚高精度星載銣原子鐘”,僅用不到1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實驗室原理樣機到星載工程樣機的轉換並實現衛星裝載。

此前北斗三號衛星上裝載的星載銣原子鐘,理論上可滿足衛星導航系統1米定位精度的需求。而19日發射的兩顆北斗衛星,首次裝載了甚高精度星載銣鍾,為系統實現分米級定位能力奠定了基礎。

相關人士介紹,從“高精度”向“甚高精度”邁進,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將持續為北斗全球組網衛星提供強大支持。目前,我國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完成,不久將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邁出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2018年是北斗全球系統組網衛星高密度發射的一年,截至目前,共有19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發射入軌,搭載了21臺武漢物數所研製的高精度星載銣鍾。自承擔北斗導航衛星星載銣鍾研製任務以來,該所已先後為北斗二號、北斗三號衛星提供了45臺高性能星載銣鍾在軌工作,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這一國之重器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