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元朝十戶一把菜刀,百姓還能推翻它呢?

手機用戶52152208155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元朝兵自己腐化了,沒有了勇氣,沒有了戰鬥力,連馬都不會騎了;更不要說馳騁疆場,衝鋒陷陣殺敵了;會的是吃喝玩樂,鬥雞走狗,欺壓百姓;推翻他還不容易嗎?

著名的菜刀實名制,元朝蒙古人只有100萬人,卻要統治7000萬漢人。因此,蒙古人極度擔心漢人會起義推翻他們,對於鐵器的管制誇張到擴大到了鋤頭、菜刀,以至於20戶人家用一把菜刀,而且這把菜刀由蒙古人掌管

有這麼一個傳說,刀削麵的發明就是與這個有關。由於菜刀極度缺乏,所以對於山西愛吃麵的人來說是很要命的。有一天,一戶人家要做飯,老太太和好面之後,讓老頭取取菜刀,結果菜刀被其他人家取走用了,等了許久的老頭只好返回。沒接到菜刀,沒辦法做麵條,老漢氣鼓鼓的往回走,剛走出蒙古人的大門,老頭氣呼呼的踢了一腳,恰好有一塊鐵片在地上。於是老頭順手撿起來揣在懷裡。回家後,鍋裡的水已經燒開三遍了,全家人都等著切面條吃。老頭就拿出鐵片給老太太,老太太一看嘟囔著說:這怎麼切面條,砍樹皮還差不多。老頭一聽“砍”,靈機一動,就說:那就砍。於是老太太就嘗試著用貼片把麵糰砍下一條條的,澆上湯汁給家人吃。家人一嘗,口感很筋道。於是後面就不再那麼依賴於菜刀了,後來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

元朝人打得了天下,卻沒能守得住天下。元朝進入到中原後,依然按照蒙古的那一套來施行統治。由於沒能夠團結絕大多數漢人,加上元朝貴族內部的爭權奪利內鬥,導致元朝25年間換了36個皇帝

蒙古人的思維相當的奇葩,以徵稅為例子。窩闊臺曾經想把稅收權力以100萬兩的價格承包給一個漢族商人,最後在丞相耶律楚才的阻撓下才作罷。但是最終以200萬兩的價格把收稅的權力承包給了一個新疆的商人。

第二件奇葩的事情就是,蒙古人在統一了全國後,蒙古的貴族們並沒有把中原當成自己家領土;他們一度想把中原的農田改為草原放牧。在脫脫丞相的阻撓下才作罷。但是在蒙古人的眼裡,漢人不是自己國家的人,是外來人;那麼理所當然,漢人也不會把蒙古人當成自己人——誰會把一個整天欺壓自己的人當成自己人?

當元朝蒙古人騎著馬看著路上低頭的漢人的時候,他們以為漢人是屈服了,其實他們是在思考怎麼打敗驅趕走這些暴虐無知的侵略者

第三件奇葩的事情就是,給人劃分等級,著嚴重不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方向。漢人作為最低等的人,但是在漢人中能人十分眾多,他們由報負有能力,當時很多漢人經商已經十分富有,但是社會地位卻不能提升;蒙古人殺漢人就賠償一頭驢。這對提出天下是萬姓的天下的漢人是一個極大的侮辱。

第四件奇葩的事情就是,蒙古在打敗了南宋後。自己迅速就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兵甲入庫馬放南山;短短25年蒙古兵就失去了戰鬥力,當時的蒙古貴族很多甚至連馬都不會騎。這和後來的清朝截然相反,清朝八旗兵到清末依然戰鬥力很彪悍。蒙古兵除了欺壓百姓外,沒有任何作戰能力。

終於,元順帝末年的黃河氾濫以及大饑荒,成為了壓垮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腐朽的元朝已經像一個堆滿乾草的的柴堆,一丁點火星就能引燃它。丞相脫脫為了賑災救濟,播發糧食修河堤:一可以讓饑民有飯吃;二可以處理修河堤。但是腐朽的官員立刻把這當成了發財的好機會,賑災糧層層盤剝後所剩無幾;官員又趁機向已經赤貧的老百姓徵收修河堤的錢。於是在“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石頭人箴言中,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了。

就在此時,一個和尚活不下去了,投奔了義軍——他叫朱元璋,不,那時候他還叫朱重八;為了避免自己被元朝兵當成戰利品殺掉取領賞(元朝兵不敢跟起義軍打,但是為了領賞就殺老百姓充數)。這位父母餓死了,自己走投無路的人,將會把元朝往北趕走。

朱元璋的騎兵,除了朱元璋的天才軍事能力之外;朱元璋訓練了一支超強的騎兵部隊。由徐達、常遇春等名將訓練而出。元朝的殘酷腐朽統治,讓活下來的漢人都是對之恨之入骨而且是生存能力智慧能力十分強(不強就死了),然而這也成為了朱元璋的利器,這些能人你不用,那麼我就用來送你回老家

。當朱元璋的騎兵出現的時候,元朝統治者驚奇的發現,漢人不是不擅長騎射,而是當時南宋沒有馬。有了馬匹的漢人,在名將們的訓練下,迅速擊潰了蒙古兵。蒙古的名將王保保(擴廓帖木兒)面對徐達常遇春的奔襲,自嘆弗如。

火槍,這種東西在當時剛被髮明出不久,雖然射程短,打出的子彈彈道不穩。但是巨大的響聲震懾力十足;朱元璋的兒子沐英就大規模使用了火槍。在洪都與陳友諒的作戰中,火銃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尤其是騎兵對沖的時候,火銃巨大的響聲,足以讓對方的馬兒嚇得不敢前進或者亂了陣腳;為了彌補彈道的不足,火銃被做成了散彈槍。大面積發射來彌補打不準的缺點。


嘟嘟讀讀




有一次去蘭州拉麵館吃拉麵,看到牆上有拉麵的相關資料。上邊說,元朝的時候,十戶人家才能擁有一把菜刀,同時十戶人家要養一戶蒙古人。菜刀就放在蒙古人家裡,於是聰明的漢人就發明了拉麵,不用菜刀也能做飯。

根據現存的《元史 刑法志》,蒙古人為了有效的統治漢族人,就效仿秦始皇把六國的兵器全收上來熔鍊成鐵,禁止民間持有兵器盔甲。但找不到關於菜刀的記錄,很難證實這是真的。



元朝滅亡的根源就在於把當時的人民分成了四等。北方的漢人為第三等,南方的漢人為第四等。

漢人中有龐大的知識和權貴階層,他們本身就參與政治的願望和需求,卻被蒙古人給剝奪了這些權利。他們就在民間組織反抗蒙古人的活動,元朝的統治並不穩固。



在蒙古人統治階層內部,也存在著諸多的矛盾,包括制度上的缺陷。比如說漢朝基本上還有立嫡立長的制度,蒙古人的皇位基本上就是權力大能力強的人繼承。

這就導致了大量的政治傾軋,貴族們之間相互爭權奪利。元朝後期,短短25年就換了36個皇帝。導致當時的社會急劇動盪,底層民不聊生。

其實元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和丞相從本質上來說是好的執政者,他們更願意治理水患,大力發展經濟,給漢人更多的權益。

然而當時的蒙古貴族就不這麼想,他們認為蒙古人和漢人的利益是相互衝突的,堅決抵制當時的改革計劃。



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為首的起義軍領袖揭竿而起,風起雲湧,迅速佔領了江南地區。當時的元朝統治階層卻在隔岸觀火,坐視他們坐大和相互攻擊。

然後朱元璋迅速消滅了他兩個對手,取得了漢族知識分子和權貴的支持,並建立了自己龐大而善戰的軍隊。



朱元璋的北伐基本上還是非常順利的,大軍迅速摧毀了元朝的軍事力量,恢復了被元朝人統治了近百年的漢人政權。

元朝的皇帝被驅逐到了大漠深處,直到幾十年以後,才重新恢復了戰鬥力,成為草原上的霸主。



在唐朝初年,就有13棍僧救唐王的故事。這就說明即使不用刀也是可以打仗的,少林武僧在明朝時也曾為抗倭做出巨大貢獻。

在冷兵器時代,打仗很多的時候,靠的就是人多。幾十個老百姓擁上去打一個蒙古人,就算是上幾個也不要緊,最關鍵的是把武器給搶了過來。

雖然民間禁止擁有武器,但是會生產武器的工匠卻還在民間。起義軍只要把他們招過來就能打造大量的武器,快速組建一支軍隊。只要不斷的擊敗對手,就能獲取大量的武器。反抗元朝的軍隊就是這樣像滾雪球一樣壯大,最終消滅了蒙古人。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在打敗陳友諒後,有自己的乾兒子沐英組建了火槍隊。這讓他們在對陣蒙古騎兵是佔據了很大的優勢,經過多年改造,明朝的火器在亞洲戰場上已經具有了壓倒性的優勢。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被稱為運輸隊長。解放軍就是利用不斷的消滅國民黨軍隊,從國民黨軍隊中獲取了大量的武器,才最終壯大起來的。

在戰爭中,尤其是冷兵器時代,武器相對的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必勝的信心和良好的訓練,再加上優秀軍官的正確指揮。


新知傳習閣


元朝所謂的“十戶一把菜刀”是謠言,而順著這個題目說的,只能是無恥!

我首先來說說這個謠言的大致內容:元朝統治時期,每十戶為一甲,每甲設一甲長,由蒙古人擔任。而元朝政府怕漢地百姓反抗,便命每十戶只保留一把菜刀由甲長保管,要用了,就去蒙古保長那兒去借。下面我就以史料層面說說這個謠言。

這個謠言的出處是來子徐大焯的《燼餘錄》,上面說元朝在江南以二十戶為一甲,蒙古人為甲長,作威作福。這遭到了《元朝史》的編寫者,著名元史教授韓儒林的批駁,就以南京和鎮江舉例,集慶路的民戶二十二萬五千四百二十四,蒙古人只有十四戶;鎮江路十萬六十五戶,蒙古人只有二十九戶。如果以十戶為一甲,甲長由蒙古人擔任,就問這個數字尷不尷尬?南京、鎮江地區尚屬繁華,蒙古人的比例就很少了,放之於全國哪有這麼多蒙古人可供充當甲長。

我們說回十戶一把菜刀的問題,元朝對武器的管制確實是非常嚴格的,在《元史·志五十三·禁令》對私藏兵器的處罰是非常嚴厲的,甚至彈弓、鐵尺也在禁項,而且從律令內容上看也確實對漢人比較提防,明確規定漢人不得持有兵器,但從來沒說過菜刀也是在禁止之例。

諸漢人持兵器者,禁之;漢人為軍者不禁。

但是,同時在《元史·志五十二》中又提到“凡私鐵農器鍋釜刀鐮斧杖及破壞生熟鐵器,不在禁限”。這就說明元朝對農具和生活用具並不禁止的。


事實上,在元朝生活的老百姓是允許持刀具的,不僅不會沒收菜刀,還有比刀具威力更大斧頭,而百姓上路還有佩刀。就在昨天我翻看了《元史》、《元史新編》、《新元史》裡面的《孝友傳》和《列女傳》,這很說明了這則謊言是無稽之談,關鍵詞是“刀”和“斧”,我多舉幾例。


一個叫王初應的泰州人,他為了救自己的父親王義士,抽出自己的鐮刀與老虎搏鬥。

泰定二年,有一個叫施合德的人,為了救自己在田間耕作的父親,手持斧頭與老虎搏鬥,並將老虎殺死。

而他們都得到了官府的嘉獎,就是“並旌其門”。附圖。

而又有石明三的人,為了給自己的母親報仇,就用斧頭將老虎砍死,而自己也因為受傷過重而亡。附圖。


大家想想看,一把斧頭能把老虎砍死,顯然威力不比菜刀小,元朝為了防止漢人反抗,竟然只禁止使用菜刀,這可能是元朝官方邏輯比較神奇吧!

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又有一位叫胡烈婦,用車載著一家人,為了救自己被老虎拖走的丈夫劉平,叫自己的兒子把刀拿來,將老虎殺死,能砍死老虎的刀想必威力也不小於菜刀。在這件事發生以後,官府第一時間進行了表彰。

縣官言狀,命恤其母子,仍旌異之。


以上是例子摘錄於《元史》,下面我們來看看《元史新編》。

在至順年間有一位胡孝女,為了讓母親的病好起來就用刀將自己肉割予母親食用。


還有一位叫鄭琪官員的妻子,為了保全自己的名節,拿出自己的佩刀自殺。

雖然我不知道這個十戶一菜刀的謠言是誰編的,但是看到史書上這麼多例子,就知道這事肯定是假的,也請大家不可相信。


論史


這就是謠傳,各種書籍、正史都沒有記載此事,網上一直流傳一種說法,說元朝實行菜刀管制,十戶一菜刀,還有一種其他的說法,說元朝政府研製了滾圓型的吸鐵石,直徑6米,由10人壯士推動沿街巡邏 由於吸鐵石巨大,磁性超強,一推出,那些私藏的刀具紛紛從民宅的紙質窗口中破窗而出,吸附在吸鐵石上,壯士們則依據窗戶紙的破損,挨家逮捕違法者,這些聽起來是相當科幻。


其實這真的是冤枉了元朝,元朝對私藏武器治罪很嚴,很多人被誣告致死,但是在古代很多朝代對私藏武器治罪都很嚴,元朝與它們也沒嚴到哪兒去,我們不要因為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權而帶有色眼鏡去看它。
像這種類似的謠言在網絡上很多,流傳比較廣的有“初夜權”、“八月十五殺韃子”、“十儒九丐”、“蒙古人殺漢人只賠驢價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毫無根據的,雖說元朝很不受大家的喜歡,但是大家還是實事求是的批評它,不要宣傳謠言來汙衊它,謠言止於智者!


司馬長史


根據蒙元規定南宋遺民統稱南人,十戶南人就得供養一個元人,十戶只有一把菜刀,所有女人處女初夜權必須歸元人,否則全家將被處死,南人不享有任何權力,此事千真萬確!不要因為民族團結而刻意抹殺真相,歷史是一面鏡子,照耀古今,所有人都應引以為介!

當時在南宋故土不受滅絕性壓迫的漢人主要是主動降元的官吏士紳和北方隨蒙元南下的漢人!

南宋滅亡時人口近四千萬,洪武帝立國時,南方僅剩六百餘萬人,蒙元滅宋至洪武帝立國其間隔僅七十多年!

南宋當時朝內結黨營私,派系林立,其實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內政,而非蒙元的攻打!南宋滅亡後,很多軍隊還在,後來演化為義軍,一直在抗元,可以說,蒙元從未真正完全統治長江以南,蒙元只佔領了南方中心城市和一些平坦之地,大概跟日寇佔領華北的情況差不多!南方山形地勢複雜,河道縱橫,蒙元無能為力,直至蒙元末期,南方義軍還有幾十萬之眾!這就是滅元的主力!順便說一句,本人先祖就是反元義軍!

反元成功主要原因有幾點:第一是蒙元對南方各族實行種族滅絕式統治,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所以反元才會眾志成城。第二南方產毛竹,將毛竹頭削尖,其攻擊力不亞於長矛,武器不缺。第三元人的身體素質並不出眾,一對一打不過會功夫的南方人。第四蒙元為鎮壓南方人,耗盡了國力,已無力應對大規模的義軍,第五是洪武帝將義軍統一,形成了統一力量,蒙元所有的優勢全失去了,剩下的只有滅亡。

歷史上的人性醜惡輪翻上演,遼國暴力統治女真,金國對蒙古人實行殘酷的減丁令,蒙元對南方人實行滅絕式統治,漢人軍隊滅蒙元時對中原色目丶蒙元人進行了地毯式屠殺,只有少數及時投降者逃過一劫!爾後明軍徵北元,也是見人就殺,還將蒙元可能南下的草原駐地,用鐵犁翻過,以致很多地方成為寸草不生之地!

戰爭中的受害者永遠是無辜的人民,最不值得同情的是各方統治者,偏偏史書上看不到人民的血淚,能看見的只有統治者的風騷!


鬼影147951010


前些天看新聞說一老太太在超市買菜刀被要求實名,然後老太太急了就砍人了


風吹不動的牆頭草


說元朝百姓十戶一把菜刀這個結論是有待商榷的,明顯有誇大的成分在裡面,不過可以推斷得出的是,元朝對於武器兵刃這些東西管理的還是比較嚴厲的。

連做飯的菜刀管的都那麼嚴,這當然源於元朝統治階層的不自信了,為什麼不自信呢?因為元朝暴政,苛捐雜稅啊。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人地矛盾各種矛盾攪和在一塊兒,老百姓餓的都易子相食了,相信再老實巴交的人也會被逼的鬧事了吧,所以元末農民起義的爆發也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


即便是十戶一把菜刀,推翻元朝也不是困難的呀。畢竟冷兵器時代,更多拼的就是人數,誰人多誰就有優勢,餓急了眼拿著木棒、石塊甚至赤手空拳也能打死人,不是禁了菜刀就能長久太平的事,關鍵還在於民心的維護上。這點元朝做的不行,只會壓榨老百姓,而且壓榨的還太絕了,淨把人往死路上逼,農民辛辛苦苦的耕種一年收穫的穀物還不夠納稅的,一家人餓著肚子幹活,這日子還有什麼奔頭,就像朱元璋說的那樣,要不是沒口飯吃,誰都不願意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造反。


納蘭談史


元朝規定漢人百姓十戶才能擁有一把菜刀這個說法正史中並無記載。不過,元朝確實推行過比較嚴格的兵器管制政策,嚴禁民間私下製作各種兵器。

可能在推行這項政策的時候,對民間刀具進行過集中清繳,短期局部出現過十戶擁有一把菜刀的極端情況,再加上元朝的民族高壓政策,所以這種說法才會流傳下來。像這種誇大的說法還有很多。最著名的當屬元朝時期蒙古人對漢人擁有“初夜權”,漢人百姓為保持血統純正,被迫“摔頭胎”。

要真實行初夜權制度,元朝根本不可能統治近100年,早被趕回草原去了。所以這種用謠言當成黑點的行為,著實可笑。

那麼回到問題,元朝為何會被推翻?

總的看,因為習慣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根本不會治理如此龐大的國家。

首先,內部分裂嚴重,政變頻發。蒙古族窩裡斗的程度不比我們差多少。元朝一共統治中原地區98年,卻傳了5代11任皇帝,平均在位時間不到9年,而且超過半數是通過政變上臺的,可見元朝政局非常不穩定。

政局不穩很容易造成內部分裂,而統治階層幾乎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內訌上,肯定不利於社會的長治久安,導致其統治力的削弱。

其次,民族高壓政策。雖然史書中並沒有明確關於元朝推行“四等人”制度的記載,但見於史書中的許多政策都顯示出元朝確實把百姓由高到低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種,高高在上的蒙古人擁有許多特權,甚至殺死漢人不用償命,賠一頭驢子就可以了。

長期推行這種民族高壓政策肯定不利於其統治,使居於底層的漢人對元朝很難有心理認同。

第三,政治黑暗,貪汙腐敗。蒙古人入主中原,別的沒學會,反倒是貪汙腐敗學的挺快。元朝的治國能力非常一般,但政治黑暗甚於前面所有朝代。

最後,濫發寶鈔,造成經濟全面崩潰。壓倒元朝的稻草是後期黃河變道,造成北方大面積受災,民不聊生。元朝為治理黃河幾乎耗盡了國力,同時為緩解財政困難,濫發寶鈔,造成物價飛漲,經濟全面崩潰。


於是忍無可忍的百姓終於揭竿而起。可笑的是,當南方被起義軍席捲的時候,北方的元朝貴族竟然還在內鬥,打得不可開交。最終,元順帝北遁草原,結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統治。


石頭說歷史


元朝的十戶一把菜刀的做法不是它獨有的,秦始皇當年也是這樣玩的,始皇帝收繳天下兵器鑄成十二金人,可惜依舊免不了滅亡的命運。


從歷史規律來說,強權的頂峰也是其衰弱的開始,控制最嚴的時期,危機也最深,大秦帝國武力對天下的控制不可以為不嚴,但是老世族和老貴族復辟暗流洶湧,老百姓各種徭役過度,命運沸騰,所以哪怕是收繳了天下兵器也避免不了一朝亂起,大廈速傾倒。


元朝的國土之廣袤,武力之強盛,軍事之霸道,社會階層分級制嚴格,統治之酷烈,也是幾乎絕無僅有。十戶一把菜刀,也是聞所未聞。蒙古人打天下無人能敵,但是作為遊牧民族,如何治理天下卻還是差點智慧,其完全將百姓作為私產,將人數最多的漢人南人,作為三等人四等人,進行奴役的做法,勢必會趙成極端的反彈。百姓極端困苦,在中原餓殍遍地,千里赤地,只見天災和豺狼,不見百姓炊煙的情況下,還徵調民夫15萬,強修黃河,終於引來各種神秘流言,如挖出獨眼石人,元朝就要滅亡這樣的事情,之後才有了紅巾起義,(陳涉吳廣起義情況也是類似)

從實際情況來說,雖說規定了十戶一刀,怕百姓執利器而反抗,看似老百姓再無辦法,實則並非所有的鐵製品都能被收繳,百姓總有辦法私藏,鋤頭,鐮刀,犁鏵都總會有私藏的的。再者真要被逼上絕路造反,木石土塊,群體暴起都有可能傷人。十人或百人造反奪兵器的事情也必然會發生。


再從元朝統治者來看,他們獲得了遊牧和征戰生活從未有過的安穩和富庶,一時之間沉迷享樂,飽食終日,縱慾終日,尤其是其後代,經歷過百年安穩,早已無了當年征戰天下的雄心和馳騁縱橫,所向無敵的霸氣。戰鬥力和警惕性都有所下降,這也給起義留下了機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亙古不變的歷史法則,再強大的統治力,如果一味逆天而行,也必然有其滅亡的一天。


盛唐豪歌李藝泓


小時候看過一本雜誌說元朝兒童玩的仿真刀也不行。可想而知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