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土是什麼材質,能種東西嗎?

小友2359


昔有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今有人想在月球上種菜。殊不知,火星上的環境相對月球來說好得多,月球根本上就是一顆死星。

月球表面的土壤微粒非常的細小,這是因為月球表面環境為真空,白天溫度零上一百多,夜裡就零下一百多,如此顯著的溫差導致土壤顆粒越來越細小、鬆軟。踩上去好似踩在沙灘中,會陷下去很深的腳印。另外,經受了數十億年的隕石撞擊,撞擊產生的粉塵早已覆蓋住月球表面了,所以土壤的顆粒才會如此細小。

但月球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與地球土壤類似,唯一缺少的就是有機質,因為沒空氣、沒水、沒適宜的溫度哪來的有機質呢?

前不久,美國夏威夷大學及其其他機構發現了月球極地寒冷的地區表面存在水冰,這確實是個好消息,未來我們可以在極地地區建立基地,水源有了保障,電解水還可以獲得氧氣、氫氣,建造好基地之後,可以在基地內部種植作物,只需要從地面運來複合肥料即可。

(圖為想象圖,在真實情況中,站在月球上,視野中的地球不會這麼大,不要誤解。)

這樣在月球上的科研基地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畢竟往來運輸物資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月球作為人類向著更遠深空進發的跳板,未來是相當有可能在月球上種菜的。

(月球基地想象圖)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本回答由一枚遊戲科幻迷原創,感謝點贊關注,我們一起科幻想象、暢遊宇宙!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一枚遊戲科幻迷


月球上的土在材質是上古神土,有中國人在,不管是土豆還是地瓜,白菜還是蘿蔔,什麼作物都可以種上去,起碼有吳剛種植的桂花樹啊。

月球表面的疏鬆土層,被稱為月壤,它主要是由隕石的撞擊,碾碎以及溫差造成的破碎等作用形成。月壤主要是由橄欖石,斜長石,鈦鐵礦以及一些硅酸巖組成。月壤在隕石撞擊是產生,通過長期的空間風化(太陽風,宇宙射線等)作用形成微觀結構。

在月球的某些黑暗區域也存在有水冰,日本JAXA曾在Science上報道,在月球南極的陰影區內發現水冰存在。月球水冰在月球開發以及後續生產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可以作為飲用或者種植用水,通過水電離成氫氧也可以提供燃料和氧氣供應。

有了土,有了水,下面就缺各種營養成分了,金坷垃這樣的複合肥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未來的探索,可以想象月球上種植作物的情況,在微重力下,也許一顆白菜能長到一人高,坐等月球可以種植,我們就去承包土地吧。

歡迎評論,關注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月球上的土叫做月壤,它跟地球上的土壤大不一樣,可能更像沙漠裡的沙子。

地球上的土壤是通過氧化、潮溼、風化、生物等因素形成的,而月球上面基本沒有大氣,就不用擔心風吹了,沒有氧氣不用考慮氧化、基本沒有水蒸氣不會潮溼,月球上沒有生物所以也沒有生物作用來產生像樣的土壤了。

那月球上有啥呢?有小天體(比如隕石)砸下來的碎片,有宇宙線、太陽風中的粒子的轟擊。從化學成分上說,有相當多的二氧化硅,或者說玻璃顆粒,也有一些金屬元素,還有可以作為核聚變燃料的氦3。隨著時間的推移,月壤的顆粒會越來越小,特別細小的顆粒又叫月球塵。

不難看出,想要直接在月壤上種莊稼恐怕難度不小。一是月壤可能難以保持住植物所需的水分,二是月壤裡缺少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所以月壤基本只剩下固定植物根系的作用,即便是這個固定作用,也不是哪裡都行的。有些地方的月壤有幾米厚,但是有些地方的月壤只有一釐米左右的厚度,用地球上的標準來看,那是相當地薄。

因為土壤的“壤”字帶有植物生長的內涵,而月球上的土沒有這種功能,所以有些人甚至反對將月球上的土叫做月壤。


喬小海


咱國人是個古老勤勞的民族,最喜歡種地,有點犄角旮旯,就想開出荒來,種上點蘿蔔白菜,綠油油的,既美化了環境,又解決了口福,美爆了。

隨著城鄉這種“犄角旮旯”越來越少,一些人開始打起了月球的主意。

聽說月球並不像原來傳說的被嫦娥吳剛玉兔等佔據,是個無主之地,那麼可以去開荒嗎?弄點月球菜自己吃不了,賣起來可就能大賺一筆了。

但可惜的是月球距離我們太遠,有38萬公里之遙,而且坐飛機也去不了,要坐火箭,一來一回折騰那菜還能吃嗎?更重要的是不知道那裡的土壤能不能長菜呢?

時空通訊認為是肯定能長出蔬菜的,但得有幾個條件,一是得有空氣,二是得有隔溫保暖裝置,三是澆地的水,四是有機改造,五是複合肥

月球上目前還是個不毛之地,誰有本事都可以上去開荒。

但月球上面高度真空,這種真空比地球人造真空高出很多倍,真空不但無法提供植物的養分需要,而且還會把植物裡的水分等抽出,使其成為高度脫水蔬菜。

月球上有陽光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60攝氏度,沒有陽光的背陰處溫度低至-180度,同一塊地冷熱兩重天,一邊可以烤羊肉串,一邊則凍成冰雕,一碰就碎為齏粉。

三是必須有液態水,植物根部需要水分滋養才能吸收養分,月球雖然有人說有水存在,但只是在兩極永久陰影處及深層地下,很不容易取出。

僅憑上面三條,月球上就無法種菜。

因為月球上沒有生命,因此其月壤也是原生態的,不過這個原生態沒有“生”,只是隕星撞擊月岩形成的原始岩石粉末,裡面沒有一丁點的有機質。

要使月壤成為有機壤恐怕非一日之功,因為地球土壤是經過幾十億年與生物共存過程形成的,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維生物在活動著,使土壤具有生機和活力,而月壤只是死壤一堆,毫無生氣。

這就需要有機改造,僅靠這批上去種地的移民那點排洩物是遠遠不夠的,要通過地球帶上去的有機物質進行科學的改造。

然後植物生長需要的各種微量元素就可以用飛船運去的複合肥料來解決了。看起來這一條是最容易解決的,只是成本相當的高。

如果有辦法解決上述問題,在月球上種植物應該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月球重力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說植物生長被引力拉住往上的力量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同樣的種子就有可能長得更高更茁壯,豐收看來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口味是不是一樣很難用理論來探討。

那麼月壤的“材質”到底是什麼呢?它們與地球土壤有什麼區別呢?也就是說月壤的成分是什麼呢?

從登月帶回的月壤分析表明,月塵中富含鐵、鈣、鎂、鈰、錸、鋅等金屬元素,還富含硅、鋁、鉀、鋇、鋰、銣、鋯、鉿和稀土元素,還富集有銀、溴、鎘、鎵、鍺、汞、銦、鉛、銻、碲和錫等元素。

事實上,月球上發現的元素地球上都有,地球上的元素月球上也都有,也許是時空通訊孤陋寡聞,還沒有看到有什麼元素地月不一樣的報道。但地月元素的含量是有較大差距,有的元素月球天然有,比如金屬鈰,地球上是人工合成的。


月球上有些使用價值非常高的稀有元素,比地球上高出很多。

比如人類最感興趣的氦-3,被認為是核聚變發電最安全高效的燃料,整個地球只有儲量500公斤,而月球儲量達100-500萬噸,可以滿足人類使用10000年。

但這個得等到核聚變發電實現商業化運營以後,而且人類開發和運輸月球礦產資源的能力成熟後才可能用到。

綜上所述,月球的土壤如果能夠解決上述的一些問題,是完全可以開荒種地的。只是要解決那幾個問題很難很難,要到人類在月球上建設航天基地,在密封式月球城裡才有可能進行一些種植試驗,要實現這個目標可能還有幾十年的時間。

但要在月球全球普遍開荒種地,很可能是永遠無法實現的事情。人類最大的可能是在上面建設提煉稀有元素的工廠,將月壤和月岩中的有用元素開採出來造福人類。

一家之言,歡迎點評。

謝謝一直以來對時空通訊的關注支持和理解。


時空通訊


月球上的土壤的化學組成和地球上的土壤有很大的不同,經過分析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的樣品,可以得知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稀有金屬。


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所以月球土壤也不是從岩石風化而來的。月球土壤中存在天然的鐵、、金、銀、鋁等礦物顆粒,含有少量的錫和銅雜質的化合物,以及少量的銖等礦物顆粒。所以說,月球土壤中含有不少的重金屬。

月球上的土壤呈粉末狀,跟地球上的沙漠差不多,但是月球上的土壤顏色卻是跟地球上的沙子不同的,月球上的土壤看起來是灰色的,這是因為月球土壤中的礦物質和地球上的沙子不一樣,導致反射的光也是不一樣的。


通過研究發現,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而氦3則是核聚變反應的重要原料,這種聚變不會產生額外的中子,因此是安全無汙染核聚變。而且根據計算,月球上的氦3含量是地球上的數十倍,如果未來人類有能力把月球上的土壤中的氦3提取出來,然後人類也掌握了可控核聚變,那麼地球上將不會再有能源危機。此外,月球上還含有大量的金屬鈦,而金屬鈦則是重要的航天材料。

月球上的土壤可以說是很值錢的,但是月球上的土壤卻是不能種植植物的,首先就是因為月球的土壤並沒有水,只要沒有水,植物怎麼可能存活呢?當然如果說把月球上的土壤拿到地球上然後種植植物可行嗎?這個並沒有人這麼做過,單純地加上水肯定是不行的,月球土壤中連細菌也沒有,如果進行改造的話那還是有可能種植植物的。


鏡像宇宙


月球土壤是指月球上所特有的土壤,

月壤中存在天然的鐵、金、銀、鉛、鋅、銅、銻、錸等礦物顆粒。 多有一半玻璃狀的二氧化硅,這是流星撞擊月球造成的。幾十億年來,不斷的碰撞將月球表土熔化成了玻璃狀,又砸成細微的碎片。


正如一位科學家所指出:月亮上鋪著玻璃。分析證明,這層玻璃狀物質並不是巨大的隕星的撞擊產生的,有些科學家相信,是太陽的爆炸 某種微型新星狀態 產生的後果。
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月面上有純鐵顆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還不生鏽。在科學世界裡,不生鏽的純鐵是聞所未聞的!

土壤樣品經分析後發現,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屬鈦(用於超音速噴氣機和宇宙飛船上);另一些硬金屬,如鋯,銥、鈹的含量也很豐富。科學家覺得迷惑不解,這些金屬只有在很高的高溫 約華氏4500度下,才會和岩石融為一體。
真讓人懷疑,月球是來自外太空的宇宙飛船!或者是大型外星飛船因故障撞毀於月球!而後月球又被地球所捕獲!
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得多!月壤能種植物嗎!自己想想可以嗎?不能!


自然春來


月球土壤對哺乳動物細胞有很強的殺傷作用,還有致癌作用,為了保護宇航員也不能用月球土壤種菜,可能需要用到另外的技術。

當年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實施中,飛船返回階段,宇航員都要清掃降落時揚到飛行器上的月球粉塵,回到地面後宇航員們也進行了多種檢查,確定沒有受到月球粉塵的危害,登月宇航員們也抱怨月球土壤讓人很不舒服,在他們從月球表面返回登陸艙後,被帶進飛船的極少月塵就能引起類似花粉過敏的感受。月塵顆粒很小,細如麵粉,直徑在20微米之內,但是表面粗糙、銳利,由、玻璃、橄欖石,斜長石,鈦鐵礦以及一些硅酸巖構成。

基於月球土壤的這些特性,在月球表面利用月球土壤種植作物是不現實的,植物需要有人照顧,而月球土壤又危害人體,為什麼還要冒風險呢?在太空中人類有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利用無土栽培技術,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上都能種植,可以大大增加植物的受光面積,提高產量。無土栽培省去了土壤的限制,利用海綿等材料吸取營養物質和水,作為固定植物根部的“土壤”,也不怕月球土壤對人體造成危害。

僅僅從月球土壤的元素組成來說,和地球沒什麼兩樣,但是月球土壤中的化合物很多都是難溶、難以溶解在水中被植物根系吸收。沒有礦物質鹽,植物就死路一條。即便要用月球土壤種菜,也需要特殊處理。算下來未必有直接用無土栽培技術划算。


來看世界呀


月球上的土,一般稱之為“月壤”,是一種粉末狀的岩石,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礫、撞擊熔融玻璃物質組成,其中絕大部分顆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間,摸上去和麵粉差不多。


當然,你要在月球種地的話,還得看看月岩能不能用,總的來說,月球上的岩石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富含鐵、鈦的月海玄武岩;第二種是斜長巖,富含鉀、稀土和磷等,主要分佈在月球高地;第三種開頭說的月壤了。月球岩石中含有地球中全部元素和60種左右的礦物,還有6種礦物是地球沒有的。 成分說完了,看似不缺什麼,其實什麼都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礦物元素氮磷鉀等都不是可用態的,無法直接吸收。

所以說,要想在月球上用月壤種地,必須對其進行改造,就像地球的土壤一樣,礦物質、有機質、水、空氣和微生物組成,具有肥力,這樣才能讓植物生長。可以參考一下《火星救援》中馬克為了種土豆去改造火星土壤的過程。

荷蘭瓦格寧根大學在2013年做過類似的嘗試,試圖在類似月球和火星的土壤中種植植物,希望能幫助將來的先驅們在太空中自己種植作物。當然,他們不可能拿到真正的月球和火星土壤。但在NASA的幫助下,他們用亞利桑那州沙漠中的土代替了月球土壤,並用夏威夷一處火山中的土壤代替火星表層深紅色的土壤。試驗取得了一些成功,在改造後的土壤中成功的長出了植物,當然,這一實驗存在缺陷,因為該實驗是在地球上的無菌環境中進行的,研究人員只考慮了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含量。
所以,去月球種地在沒有建立永久月球基地的情況下還是不太好辦的。


清明的星空


植物生長條件之一就是要有養分,我國是農業大國,應該都知道,貧瘠的土壤是很難種出東西的。那麼什麼是養分呢?

目前確定為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共有16種: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鋅、銅、錳、鉬、硼、氯十六種。根據在作物體內的含量,分為 3 組:

  1)大量營養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在作物體內的含量一般為百分之幾。其中氮、磷、鉀作物需要量大,但土壤供應量不夠,常常需要通過施肥才能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因此氮磷鉀稱為作物營養的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2)中量營養元素:有鈣、鎂和硫,作物體內的含量為千分之幾;

  3)微量營養元素:包括鐵、鋅、銅、錳、鉬、硼和氯,在作物體內只有萬分之幾。

月球上的土稱月壤,差不多有一半是玻璃狀的二氧化硅,富含硅、鋁、鉀、鋇、鋰、銣、鋯、鉿和稀土元素,和一些其他的金屬元素。另外含有一定量的隕石成分,類似於Ⅰ型碳質球粒隕石的成分在月壤中約佔1.5%~2%。

科學家做過實驗,藍細菌和一種叫柱胞魚腥藻的藻類能夠生長,它們在改造地球岩石及大氣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造月球、火星可能還是要靠它們。但是月壤對於植物大量需要的碳、氮、磷等是極度貧乏的,所以在月壤上種作物,相當於種在石頭上,植物是長不起來的。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的觀點!


九九途鴨科普


我國科學家對“玉兔”月球車探測數據研究,解開了月球土壤的部分謎題。“玉兔”是降落在月球雨海盆地的,那裡的月球土壤含有豐富的氦―3和氫,還利用光譜分析技術獲得月壤中含有鎂、鋁、硅、鈣、鈦、鉀、鉻、鐵、鍶、釔、鋯和鈮等12種元素,後四種為微量元素。月球土壤本身不能種植,但中外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如何改造月壤。研究人員發現,在月壤中加入不同的細菌可以讓月壤得到改良,從而讓地球植物在那裡生長。月球種植並非幻想,將來有一天定會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