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名面大比拼陝西臊子面奪魁這件事?

大唐支書


如何看待中國名面大比拼陝西臊子面奪魁這件事?

開始之前要先說一下,我喜愛的麵條有很多種,美食這個事情其實很主觀,喜歡就是喜歡,吃不慣就是吃不慣。所以我覺得每一種美食、每一種麵條在家鄉人眼中都是最美味的,不過比賽、評比嘛,就肯定會有個名次出來,這也是正常的事情,下面我就來簡單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我覺得臊子面的勝出還是實至名歸的,我老實承認我可能算不上一個吃麵的“專家”,但是因為之前工作的原因各處出差,所到之處的特色美食我一個吃貨怎麼會放過。而且現在在很多繁華的大城市,也有不少各地方的師傅們帶著家鄉的手藝甚至食材而來,所以我還是吃過不少美味的麵條的,而在這些麵條中,臊子面也是十分出彩的存在。

而且不同於一些偏清湯的麵條,臊子面的配菜中有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不僅配色好看、口感豐富、滋味鮮美,而且也幾乎都是我愛吃的東西。我吃其他麵條可能還需要配個什麼小菜之類的,吃臊子面完全不用,低頭大口禿嚕進去就好了,濃郁的酸辣鮮香。

再說回這個票選奪魁的事情,前面我們也說了,對於很多人來說最好吃的莫過於家鄉美食,我相信遇到這樣的美食投票很多人都會給裡面自己的家鄉美食投一票。到不一定都是家鄉情懷的作用,而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人的口味的形成就是其成長所處環境造就的,自然是覺得家鄉滋味最為美味。而陝西也是麵條種類繁多的省份之一,陝西人愛吃麵、會吃麵,對於家鄉面條的熱情自然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其實我覺得類似這樣的美食“票選”、“比拼”活動中,名次真的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還是對於中華美食文化的發揚、傳承。人類的各種文化中我覺得美食是最美好的東西之一了,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最後歡迎大家評論分享你對於臊子面奪魁的觀點,也可以分享你家鄉有哪些美味不輸的麵條哦。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由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發起的 中國名面大比拼活動終於落下帷幕。

比拼第一輪,河南燴麵勝出,


第二輪岐山臊子面高票勝出。

第三輪和第四輪分別由武漢熱乾麵和廣東雲吞麵獲勝。




經過最終統計,在這十幾種麵食中,岐山臊子面以50387票的票數,獲得了中國名面排行榜的第一名。

這岐山臊子面可是我們大寶雞的驕傲哈,要問寶雞啥小吃讓你們吃了一次就忘不了了,那必然是臊子面啊,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

而且這個“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還與《黃帝內經》中髒象學說及陰陽五行相關聯,一碗岐山臊子面其中五色盡顯、五味俱全、五臟得以涵養,六腑得以滋潤,吉、兇、軍、賓、嘉五禮得以展現,仁、義、禮、智、信五常得以教化,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相生相剋盡在其內,因而食其味醇厚濃香,讓人回味無窮,已成為人們日常喜愛的中華名小吃。


峽山人特別喜愛臊子面。春節天天要吃臊子面。紅白喜事,待客的早餐必定是臊子面,午餐須上菜飲酒,但末了也加兩碗臊子面。遠方的客人,希望你來寶雞,我們一起吃岐山臊子面去!


小胖帶你逛寶雞


大家好我是【藍天】

不論你承不承認,陝西的臊子面的確是名至實歸的。這並非所謂的自賣自誇。


同樣也絕非單一的指岐山臊子面這一種。畢竟陝西很大,不同地區臊子面的差異性也很大。不能一概而論。

仔細想想,不同於別的省,陝西基本沒有什麼代表性的麵食。(最近油潑面的崛起也僅僅得益於電視劇的原因)

即便是所謂的楊凌蘸水面,岐山臊子面。也僅僅代表地方特色。

它們敢說代表陝西那肯定會被噴的體無完膚。

而山西作為麵食種類最多的省份,其最有名氣的似乎就是刀削麵。可若讓別人來談論。估計多半也是山西的麵食雖多但口味卻並不好吃。

至於四川的擔擔麵,蘭州拉麵等等又無一不是非常突出的代表。

陝西作為古都,是出產小麥的省份。這造就了陝西的面勁道彈牙,非常好吃。

加上自古的物產豐富更讓陝西面食種類多樣。

其實如果僅僅是如此也不好誇口什麼,但作為十三朝帝都,陝西人吃麵很講究。口味上更多元化。

各種麵食都能算是一絕。這也造成了陝西的麵食雖好吃但卻沒有代表作的原因。

至於臊子面好不好吃,為什麼能奪魁。估計本地人沒資格說。但如果讓外來遊客評價各地的麵食。

我對陝西面食的口味和小麥是非常有自信的。


想念天空再藍些


岐山臊子面奪得魁首實屬實至名歸情理之中。

西府的岐山臊子面講究的是酸辣鮮香,搭配岐山香醋現在開得西安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要說缺點嘛……其實量有些少,經常一碗吃不飽,兩碗又太多。



岐山臊子面在品牌運作上做得還是可以的,最起碼一說起臊子面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寶雞岐山臊子面,殊不知除了岐山,關中還有幾道不可不吃的臊子面。

眼看十二點了,趕時間說個大概吧,別誤了飯點。

1.長安臊子面


長安的臊子面很有特色,到了過年過會的時節,親戚朋友一進家門,吃的第一口飯一定是面少湯寬辣子多的臊子面。主婦們早早地就準備好了一大盆臊子,就準備待客時吃的。

要說最好吃的那還得數村裡紅白喜事時吃的那碗大鍋臊子面,家裡的小鍋小灶始終做不出來那種鮮香的味道。主家過事時儘管去吃吧,記得行禮就好。

2.灞橋臊子面


先看個民俗歌謠。

薄筋光、煎糊汪、五光十色醇鮮香,既吃麵來又喝湯,打著飽嗝吼秦腔。

這就是形容灞橋臊子面的。

灞橋臊子面的臊子與別處不同,它的臊子是一種勾了芡的糊湯臊子,視覺上倒和胡辣湯有些相像。

勾芡的灞橋臊子面呈粘稠狀,面是陪襯,湯多面少,主在喝湯。

3.戶縣臊子面


戶縣和周至的臊子面其實差不多,都是清湯臊子,臊子裡的東西相對來說沒有長安和灞橋那邊的豐富,但就是一些簡單的食材也能做出可口誘人的臊子面來。

戶縣的臊子鍋裡會放醋,出來的臊子湯會有明顯的酸香味。他們將臊子面也叫做“擺湯麵”吃法和過橋米線相似,倆碗對接著吃。

個人覺得還是澆上吃好一點。

常言道人生不過三碗臊子面,出生一碗結婚一碗入土再一碗,不用細算就知道我只剩一碗了,你呢?


九應


這是老婆家裡人做的扶風臊子面,雖說與岐山臊子面有些許不同,但也是大同小異,也非常好吃。順便說一下,岐山臊子面之所以很難向外推廣,主要是醋必須是岐山醋、油潑辣子必須是秦椒乾紅線辣椒碾成的辣椒麵,添加各種香料熬製而成,香而不辣。











年華0416


岐山臊子面評上第一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最喜歡的麵食,就是岐山臊子面。

在我的家鄉,臊子面享有崇高的地位。記憶裡,那是隻有逢年過節,或是招待貴客時才能享用上的美食。 農村的廚房,灶臺有前後兩個鍋膛。前面火猛,架大鍋用來燒水;後面的鍋小一號,用以調湯。臊子面味道好不好,全在這調湯的功夫上。可以這麼說,湯才是臊子面的靈魂所在。



臊子面的湯一般以紅蘿蔔丁、黃花木耳配上肉臊子做底菜。將雞蛋攤成煎餅,再切成細小的菱形,加上蒜苗撒在湯上,作為飄花,配以當地特有的香醋。翠綠的蒜苗,金黃的雞蛋,浮上紅紅的一層辣子油,真是:手中一碗臊子面,給個縣長都不換。



十年前,那時的我還沒成家,單位附近開了一家臊子麵館,我幾乎每天的午飯和晚飯,都在這家麵館解決,幹拌麵和湯麵換著吃,連吃了幾個月,飯館的老闆和跑堂的都和我成了朋友。後來因為街道拓寬改造,這家麵館搬走了,我悵然若失,吃其它的麵食,始終沒有臊子面解饞過癮。



就這樣過了大半年,有一天,我辦事經過一條街道,看見一家岐山臊子麵館,我走近一看,真是有緣,這正是我惦記的那家麵館,這是他們的新址。老闆見了我,也是格外高興。我現在還經常帶朋友去,坐下來不要酒,不點菜,一人一碗臊子面,就啥都有了。

所以,對我來說,岐山臊子面評上面食第一名,我一點都不意外。


山不在高


陝西臊子面奪魁?河南人表示不服。臊子面不是陝西朋友的專利

據我所知,臊子面不光是陝西有,在陝,鄂,豫三省交界的地方都有臊子面,很遺憾陝西臊子面還沒有吃過。

但從小到大在家鄉吃臊子面長大的,地點是河南,在家鄉一般只有來了貴客才能吃上臊子面,一般用五花肉煸炒加蔥薑蒜,加水,沸騰,熬若干分鐘既成臊子。再用自產的小麥麼的面,純手工趕出來的麵條,可寬可細根據個人愛好。順便說一句絕對沒有什麼添加劑肉也是純天然,我們哪裡的豬都是吃青草長大的,不象現在城裡掛羊頭賣狗肉,說是純天然,其實就是吃騷水長大的。

麵條9成熟起鍋入碗,不能有湯,再澆上豬肉臊子,臊子湯不能淹過面。既可開吃,切根本不用城裡現在用的麵筋添加劑,絕對是面本身的筋道。吃上一碗能讓你忘掉世界上所有的幸福,只有臊子面的醇香和回味。

其實豬肉臊子是那個年代特有的奢侈品,現在品種太多了,豬肉已經不算什麼了,最上席的都改成牛肉,羊肉了。

所以陝西臊子面奪魁,不能令人信服。沒準就是從河南竊取的品牌。哈哈。


東籬吟


可以說實至名歸,陝西人從小吃到大的面!陝西哨子面一直都是關中紅白喜事必備的早飯,過年帶客早上也必須是哨子面!陝西哨子面需要純手工擀出來的比較好,選用優質麥面,

一碗正宗的臊子面,必須做到薄、筋、光、煎、稀、旺、酸、辣、香這九個字。也就是說,面要薄如紙,柔韌筋道、光滑順溜。臊子湯要滾燙,湯多面少 哨子面、哨子面最重要的還是哨子,哨子的好壞直接決定一碗麵的好壞,在外面久了,就好吃一口家鄉的哨子面


來看看白鹿原上面的哨子面,吃時調上油潑辣子


西安photo


本文不說哪種麵食的好壞,只就此事折射出的麵食江湖說三點個人看法。

第一點,本次活動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國家人文歷史”微信公眾號主辦,儘管有娛樂性質,也反映了各地百姓對面食的瞭解和熱愛。這類的活動最大規模,要數2013年由商務部和中國飯店協會舉辦的全國麵條大評比。當時有美日韓等國和國內32個省份,共3000餘家飯店,參賽的麵條500餘種,評出了麵條前十名。只是至今爭議不斷,各地都表示不服,自己的麵條該是第一,而不是武漢熱乾麵。



第二點,中國的麵條歷史悠長,品種繁多。最早發明於哪個時代說不清楚,但是2002年青海出土的喇家遺址卻有面條實物,距今4000多年。再說品種。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麵條品種大約2000多種,分佈全國各地,山西陝西最多。小麥面為主,各種米薯雜糧野果實都有做來。


第三點,要論哪種麵條是江湖老大,還真的難說。三個主要原因起著作用,不讓隨便下定義:①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麵條是個地域性很明確的主食,按理說,實在是當地的麵條最好吃,就像鄭州人,你臺灣那個世界聞名的牛肉麵,不如我一碗羊肉燴麵吃著得勁,就別提你一萬元一碗了。②評比活動有條件限制,起碼的每個參賽品種的參賽和投票人數做不到一致,就不能出來公平的結果。③還是受眾比例。有的麵條就一個鎮或一個村存在流傳,有的麵條全國普遍,譬如蘭州牛肉拉麵。

所以說,這個評比活動重在飲食文化的弘揚,不在於哪個得了頭牌。通過這類活動,讓更多的人對我們燦爛的麵食文化有了更多的瞭解,也就有機會品嚐的更多的美食,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普濟


中國名面評比這件事常常搞,記得有幾次所謂十大名面評選,陝西面無一上榜,這次評選臊子面卻拿了第一,你說這種事靠譜嗎,不靠譜。我是關中人,走南闖北多少年,上榜的,不上榜的全都吃過。憑心而論鬱不錯,都可上榜。中國太大了,東西南北口味喜好都不一樣,說只自己家鄉的面好,別的都不好行嗎,不行。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口味都不同,要說只要對口味的都好,這樣才公平。所以說這樣拉在一起硬要評出什麼一二三來不靠譜。要說中國名面加上中國各地名面提法靠譜些。就陝西山西而言主產小麥,說麵條各省都不下百餘種,有可比性嗎,能和不產小麥的比嗎?能公平嗎顯然不能。所以以後這種勞民傷財的評比別搞了。況且中國各地歷史發展也不一樣,最早在黃河流域,主麵食、說它是各麵食之祖也不為過。就如秦腔說它是戲曲之祖一樣不為過,但僅此而言,你只說秦腔好其他的不好公平嗎顯然是不公平。我雖然來自麵食之鄉,但數次到蘇州杭州等地,那裡有的麵條做得很精細很有味道,包括重慶小面成都擔擔麵都很好吃。各地都有各自的名面,正好說明中國的地大物博,這是中國人的驕傲。不要再搞那些無意義的評比,招致國人都不待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