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用砒霜治好了白血病(血癌),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金麟遇風變成龍


看了這個問題的很多答案。中醫黑胡說八道抹黑。而砒霜治療白血病也應該不歸類為中醫。我澄清幾個問題。

砒霜治療癌症,治療白血病的研究中國進行了幾十年了。國外也有很多學者在研究這個課題。

八十年代我上學的時候,偶然查閱了砒霜的研究情報。誘導癌細胞凋亡,是確切的。

現在,中醫這個中藥的研究,已經是全球共同的研究現狀。至於治癒了白血病,我不清楚最近的治療應用情況。因為臨床實踐中法律是不許可的。

理論上是有作用的。估計是實驗室或者特批的臨床實驗吧。

中醫療效很多時候很神奇,我用來治療慢病的結果聽起來也很神奇。但如果我們用平常的心態去深入瞭解,用西醫的生理知識去解釋,一點都不神秘。

癌症,中醫一般不會接診。我也一樣。不僅僅是我自己擔心壓力,患者家屬也無法承擔這樣的壓力。雖然西醫的三甲醫院治癒率很低,但是治癒率是明確的。中醫的治癒率是不明確的,因為目前數據太少。

中醫能夠接診的往往是西醫宣佈不治的患者。我目前接診了三個患者,一個白血病,兩個肺癌。白血病治了四十天了,其他兩個都是剛剛開始服藥。從中醫理論和我對於癌症的生理理解,中醫治療癌症治癒率都應該很高。但我的確沒有經驗,只是由於客觀原因不得不接診。好在白血病四十天,目前他一天比一天好,包括舌苔和化驗都是。原來的骨痛也好了。祝福他。

兩個肺癌患者是剛開始用藥,我壓力很大。因為是晚期,需要和死神賽跑。即使中醫治好了癌症,我不指望獲得什麼諾貝爾獎。國際學術說沒有政治因素,是不可能的。做醫生的,最大的獎項是患者的痊癒。

客觀的說,即使砒霜治好了白血病,也未必是中醫治好了白血病。但是,無論如何,中醫藥對於世界的功效都是很大的。

我治療白血病,沒有用什麼特殊的藥物,都是普通中藥。十幾味藥,君臣佐使,劑量變化,組合成不同用途的上千個處方。中醫的神奇就在這裡,難度也在這裡。以西醫思維為主導的諾貝爾醫學和生理評委,短期還不太可能理解中醫。

中醫治療糖尿病高血壓慢性鼻炎,治癒率都在90%以上,不會復發。所以聽起來很牛。其實,用的處方思路還是幾千年前一樣的思路。天人合一,君臣佐使。不同的是現在微信方便,三天一次處方,一天一次處方,患者微信發一個面部圖片和舌苔圖片就可以了。中醫的現代化主要在於手段的現代化,理論還是老祖宗的東西好。


中醫世家吳龍駒


我也希望能看好這個病。

幾年前有親戚在蘇州得的這個病,我也從來不相信這種病會發生在自己身邊,但她就死在白血病上,當時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看病的,這個醫院也屬三甲醫院,基本算是蘇州最好的醫院了,專門找了徐州的老鄉吳德沛教授,他是血液病治療權威之一。治療期間特地找胞妹換過骨髓,初期看上去挺好,但很快排拆惡化,根本無力迴天,連夜找車回徐州老家,沒幾周就聽到噩耗。當時離別蘇州時吳教授也不好過,又是一個告別的,你想人家名醫送走了多少白血病,在醫院裡,有小孩,有成年人,你不進去不敢想象,如果能醫治好一小半,也理應諾貝爾獎。

如果真能看好,歡迎,希望能看好。但我能相信嗎?


菊花CEO


小時候鼻子下面得了一種皮膚病,一年四季都跟皴了一樣,顏色發紅。在西安多家醫院尋求治療多年都沒有任何效果。後來老父親打聽到在老家北邊一個小山村裡有以為赤腳大夫擅長治療皮膚病。騎自行車翻山越嶺走了幾個小時,老大夫看了之後就說你回去買半斤凡士林拿來就行。過了幾天父親把凡士林送過去,老大夫說他要找蛇配藥,讓過幾天去。過了幾天把要拿到後就花了幾塊錢,後來摸了十天左右就把皮膚病治療好了。後來剩下的藥只要皮膚有被蚊蟲叮咬或長了其他的東西,抹上幾天就好了,知道高中時期,收拾破爛時還發現那半斤凡士林配的藥沒用完。


終南閒野


中國專家用吡霜治好了白血病這是一個錯誤的報道。真正的是中國中醫專家同國家國外專家研究了砒霜的提取物可以治療白血病。

為什麼說是中醫專家呢?

呲霜治療白血病的思路,源於中醫青黃散治療白血病,青黃散由青黛,雄黃接比例配合,用於治療白血病有很好的療效,而雄黃的主要成份含有砷,雄黃火燒後就是砒霜,而砒霜的提取物治療白血病,並不是砒霜治療白血病,中醫專家就拿住國內的現有成果,與國外合作盜換名詞,獲得大獎,忌不笑死天下人。

青黃治療白血病,首先上海名醫,顏德馨報道的。顏氏是上海鐵道醫學院教授。早就把青黃散治療白血病的經驗公佈於世。而且指出了主要作用來源雄黃這一砷化物。而吡霜的提取是什麼?不就是雄黃裡含有的成份嗎?雄黃與青黛兩味中藥混合,會發生化學反應的。中醫專家與國外合作不就是研究這些嗎?

屠呦呦能提取青蒿素,這位專家在中醫成果的基礎上,研究個砒霜治療白血病,算上啥。中醫成果多的是,隨便研究一下,都可拿諾貝爾獎。


合肥名醫


癌症是毒藥治療首選藥,包括西醫化療均是帶有毒物素質。砒霜是藥物最毒之一,其歸經與肺肝經,藥性辛熱,治癌用砒霜是與毒功毒療法。砒霜有抗癌作用,其主要用於與毒功毒。癌是惡毒之疾,用毒是與毒昂毒。所以,患癌者,一般不是被癌症病死,多是被毒藥毒死?話可說回來?癌症白血病用大藥藥提取物可治療,同樣砒霜提取物鹼可迎制白血癥,雖達不到百分百也能達到百分之七十九。其他多由毒死或病死。在這百分之七十九人中也有肝損害死亡一至三年的佔四九點八,五年以上者佔十九點二,其後死亡多為臟腑損害而死亡。症雖然能治,畢竟是毒,毒埯藏體內,積少成多也會損害他髒,何況是毒藥。但在吃用砒霜和大茶藥時,用綠豆同煮或另煮綠豆可減其毒性。在治療癌症同時用運砒霜和大茶藥過後煮綠豆水喝,可減少肝損害。砒霜提取鹼是可治療癌症的,可就是會損害肝臟,最後病被治好或沒治好,首先患者先被毒死。


楊飛136057595


中醫讓人糊里糊塗地活(得是好中醫),西醫讓人明明白白地死。我有位朋友,曾經耳鳴嚴重,睡不著覺,看了很多大夫,吃藥、打針、輸液,花了幾千塊錢,全無效,後來無意間,在一家藥店看到一位坐堂中醫,死馬當活馬醫吧,請人家把脈,中醫說,買點“知柏地黃丸”試試吧。沒想到,幾十塊錢,不到一個星期,耳鳴消失了!不服怎麼行!


北異平原


首先,諾貝爾獎並不是單純的科學獎,其中牽扯太多的政治因素,想拿到這個獎項,並不是你能做出東西就可以,其中方方面面的,政治的,宗教的,人種的,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太多了,梳理一下,你不發現,其實中國是與歐洲區別最大競爭最大的國家嗎?政治制度,文化傳統,價值觀,人種,甚至文字,當全世界通行字母文字的時候,唯獨我們還在用象形文字,再加上中國巨大的體量,中國與西方,誰上位基本都會顛覆對方建立的國際秩序,方方面面的秩序。其次,中國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根深蒂固,一個人學問做好了,必定要給他一個官職作為對他的認可,人一旦做官事就多了,就再也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學術上,其最終的結果就是專家遍地,但都是塊板磚。第三,中國的這些科研成果,有多少是其自己做出來的,都是搶的手底下的人的成果,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些科技型企業搞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的企業負責人卻是企業專利的第一發明人,這不扯淡嗎?但在邏輯上也沒錯,企業研發的東西署名企業負責人也沒錯,而真正的發明人除了拿點獎金,可能連署名的機會都沒有,企業如此,科研單位也差不多!最後,連一名普通瑞典人都無法公平公正的對待一名普通中國人,瑞典人對中國人普遍的歧視,你怎麼保證諾貝爾獎評審委員公平公正的對待中國科學家!


紫月飛雪1


相信題主肯定是學識淵博之人,能夠知道砒霜治療白血病。因為在普通人的眼裡,砒霜是十足的毒藥,而且經常登上影視作品。


關於砒霜治療白血病,可以說是中國人目前為止在生物醫藥方面取得的為數不多的幾項世界級研究成果之一,應該可以和屠呦呦老師的青蒿素相提並論!


其實關於砒霜治療白血病的研究已經獲得國際大獎。陳竺院士及其夫人陳賽娟院士最早於2011年在國際著名醫學雜誌《血液》上發表了相關研究。在他們的研究中,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與西藥結合用於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這種方法已經成為治療該病的標準療法。因為該研究,陳竺等和他的老師王振義

院士於2012年3月6日,在美國領取了第七屆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這是目前關於癌症研究方面的最高獎項。


然而關於砒霜治療白血病的最早發現者的質疑並沒有停止。北大教授饒毅認為,其實早在1973年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張亭棟教授等就已經發現砒霜對白血病的治療作用,並最終於1979明確砒霜對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效果最好。而且獲獎的王振義院士團隊曾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邀請張亭棟前往上海合作公關砒霜治療白血病的相關研究。因此,如果追根溯源,張亭棟教授應該是發現砒霜治療白血病的第一人。


張亭棟教授的貢獻之所以被長期埋沒在於張亭棟教授在國際學術和醫學界基本繼續默默無聞,而且也未受中國的肯定。不過在陳竺卸任之後,近83歲的張亭棟教授於2015年因砒霜治療白血病的研究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因此,目前比較合理的可以接受的說法是張亭棟教授最早開始了砒霜治療白血病的研究,但陳竺等因其留學經歷及與國際醫學界交流能力對明確該方案治療機理以及國際推廣起到重要作用。


坦白的說,砒霜治療白血病確實具備獲諾貝爾獎的實力。但是諾貝爾獎的評選有自己特有的機制,並不是所有實力獲獎的研究都能最終獲得諾貝爾獎。另外,獲獎成果取得的時間與獲得諾獎的時間間隔週期一般都很長,有的甚至長達幾十年。所以有人的成果完全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沒有活到被認可的那一天。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非常期待將來有一天砒霜治療白血病能夠獲得諾貝爾獎!!!


醫病醫人苗醫生


誰換誰死,成功率很低。唯一用砒霜可治之。我家裡人遇到過。


寅光海闊天空


提到砒霜治療白血病,是一個漫長的故事。從大毒丸到砒霜到三氧化二砷,從哈爾濱醫科大學到上海白血病研究所,從張亭棟醫生到陳竺部長、陳國強院士。其中的故事非常曲折,也打了十幾年筆墨官司。

前幾年業界認為,張亭棟教授是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醫生,現在看來希望渺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