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學生要背唐詩宋詞,未來的小學生考試會不會考現在的歌曲,為什麼要學習以前的知識呢?

車耀全程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拐點。唐宋以前的文風就不必多說,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發展的頂盛時期,人們都稱之為"大唐盛世"。文化的發展由過去的達官貴人,逐漸向社會化發展。特別是文風,文學藝術的變革,最具影響力的是唐詩,從律,韻,字數上都有特殊的規定。唐代文學家把中國文字玩得飛轉,是我國曆史上詩歌的繁榮時代,流傳到現在的多達五萬多首。唐詩具有代表性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他們的詩感情豪放,氣勢磅礴,想象豐富,風格獨特,以生動輕快的語言,描繪祖國壯麗的山河景色,藝術感染力強烈。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矛盾和現實生活。詩歌風格渾厚,感情真摯,語言凝重錘煉,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宋詞以蘇軾,辛棄疾等為代表。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詞最初都要配合音樂歌唱的,每個曲調都有一個名稱,叫詞牌。蘇軾的詞,筆力縱模,豪邁奔放,不受音律的束縛,有獨特的風格。特別是唐宋八大家,他們的詩詞,散文對後世影響很大。現在的小學生要背唐詩守詞,是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隨,領略中華文化的經典風采,瞭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對此,究竟怎麼看待,我不敢妄論,這裡借毛主席五七年一月十二日給《詩刊》的信作為評論。當時《詩刊》要發表毛主席《沁園春,長沙》,毛主席在給《詩刊》的信中說."這些東西,我歷來不願意正式發表,因為是舊體詩,怕謬種流傳,遺誤青年。再則詩味不多,沒有什麼特色。”,,,“詩刊出版,很好,祝它成長髮展。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不同的時代,文學藝術的思想,靈魂不同,至於未來的小學生考試會不會考現在的歌曲,確實難以預測。一要看思想,二要看藝術特色,是否具有傳承的必要。知識沒有前後之分,只要有用,就要學習,就要繼承。特別是藝術風格鮮明的作品,更應該學習。(謝謝)


5364231322852


詩詞是中華文化中一個瑰寶,它的韻味,是其它文字都不曾有的。可以說,古代詩詞的意境,留白,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可以說,能夠體會這種感覺的人,對流行音樂就不會那麼痴迷了;就像習慣欣賞古典音樂的人,對流行音樂就不那麼感冒一樣。

唐詩宋詞,之所以能夠流傳這麼多年,就是因為它的韻味,它的精煉。詩詞中的留白,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

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人越發能體會經典給自己帶來的共鳴。經典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越品越有共鳴。

有詩云: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現在的小學生要背唐詩宋詞,這個問題我也曾質疑過,也曾問過自己,為什麼要背?背誦有什麼必要性?直到我看到這個答案,覺得很有道理,今日分享如下。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這句話用在唐詩上也無不可,讀詩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言行、氣質和形象。讀到一定程度,便應了蘇軾那句“腹有詩書氣自華”。


如果你不讀,你不背,且不論其他,就請問,你知道“腹有詩書氣自華”是蘇軾寫的嗎?蘇軾又是誰,你知道嗎?


當然,很多人才不關注這句話,更不會在意是誰寫的,蘇軾又是誰。但是


當你看見蒼茫大漠,你可以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唉呀媽呀,全是沙子!” 


當你失戀,你可以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而不是“藍瘦,香菇。”


當你一出門發現下了大雪,你可能只會說:“哎呀,媽呀,這雪太美了!”

而詩人 岑參 是這樣說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春風二月,你在感嘆“春天好美,呀,你看小草發芽,柳樹都綠了......”

而詩人 高鼎 是這樣說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公園賞花,歡快的你像個孩子一樣在讚歎“哇,櫻花好漂亮好漂亮啊......”

而 劉禹錫 會這樣說:“櫻桃千萬枝,照耀如雪天。”


你在惆悵落櫻無數“可惜了那麼美的花,終也有繁花落盡,落寞滿地的一天。”

卻不知 曹雪芹筆下的 林妹妹也曾在惆帳:“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這就是古詩詞的韻律之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古典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粹,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智慧,內容豐富,韻律和諧,特別適合誦讀。


最後重申一句“請不要,拿古詩詞,和現在的一些流行歌曲,相提並論!”


啟達教育


這個問題實在問的是太好了。唐詩宋詞本身是很優美的,他們是中國古文學的一部分。絢爛多姿。中小學學習唐詩宋詞,一方面是因為需要對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也要在詩詞中感受歷史的厚重,感受文字的美感,感受一種一脈相傳的詩情畫意。

至於說現在的歌曲,特別是流行歌曲,跟古詩詞的優美別緻差別太遠。應該不會被傳送的!

另外,古詩詞之所以傳頌,也是因為它們本身的文學素質,使更多的後來人產生共鳴,才得以生生不息的。流行歌曲傳頌週期只能說頂多火個幾年而已!


麥青黃


知識貴在傳承、發展。

中華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很重要的是知識、文化、思想的一脈相承。

尤其是先秦諸子散文,漢代大賦,唐詩,宋詞,元曲,元明清的小說,無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無不折射著人格的魅力,無不為我們後世子孫景仰。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尤其是能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輝,必然是經典,就一定可以永流傳!

這也是我們的責任擔當!

至於,現在的歌曲會不會為將來的孩子傳唱,那需要時間驗證,不是我們能夠臆測臆斷的。


教書匠龔先生



jing33588


應該不會考歌曲吧,唐詩宋詞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是經典值得後人傳承。因為文化的發達是一個民族強盛的標杆和優秀的源泉所以經常學經常考。因為有句名言說得好"溫故之新″或者"古為今用″。總而言之老祖宗留下來的知識有一定的價置作用,常常包函著一定的哲理,人們學習了它少走點彎路,多明點事理,生活中少碰點釘子,多懂點技藝,生活得更美好更舒心吧。


金泉


消滅一個民族最好的辦法是消滅他的文化,如果中國人都不懂唐詩宋詞、不拿筷子吃飯、不過傳統節日、沒有傳統習俗,那世界就沒有中國人了。今人要學的前人的精華,現在的歌曲當中的經典後人才學。


hebenben


你怎麼知道那是以前的知識呢?因為你學過呀!以前的都不學,如何知道我們是從哪裡來的?如何知道我們要到哪裡去?傳承與創新能分家嗎?


溪水流沙1


老祖宗的唐詩宋詞是韻律,是濃縮的漢語的美,與現在的流行歌曲不可同日而語。

詩詞用精煉的語言,了了幾個字就描寫清楚了一件事一個畫面一種情感,在漢語言的應用和造詣上達到了極致的水平。

可以說要學好漢語,要體會中文的博大精深,就必須學習和體會詩詞的應用和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