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敏搶了吳三桂的的愛妾陳圓圓,劉宗敏的下場如何?

l林爾枝


在李自成一生當中劉宗敏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沒有他,李自成估計早涼涼了,若李自成當時能夠改朝換代換代成功,劉宗敏絕對是開國第一功臣。



劉宗敏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父母早亡,他是由親戚撫養長大。而由於他的父母都是被當官的逼死的,所以他對朝廷、官員打小就充滿了仇恨。

公元1634年,農民起義軍一路殺到劉宗敏家這來了,劉宗敏知道農民軍是要“殺官”的,於是想都沒想就加入了農民起義軍,因為他想報仇,他要殺官。

劉宗敏是個手藝特別高超的鐵匠,由於常打鐵的緣故,他練出了一身好力氣。他力氣大,打仗相當勇猛,屢立奇功,慢慢被李自成所器重,成為他帳下最得力的大將,成為了大順政權的二把手。

現在看來,鐵匠在以前也是有發展潛力的,縱觀中國歷史,鐵匠出身的名將也是不少的,除了劉宗敏,大唐猛將尉遲恭也是一個鐵匠出身。


劉宗敏是李自成的貴人,他曾多次救李自成於絕境之中。在潼關之戰李自成兵敗後,是劉宗敏暗地幫助李自成收拾殘兵,積蓄力量,讓他有了東山再起的基礎。在起義軍被明軍逼入絕境,困於魚腹諸山中時,也是他鼓舞軍隊鬥志,並且身先士卒,殺出一條血路來。

李自成的成功離不開劉宗敏,於是李自成對劉宗敏也是很感激,在襄陽剛建立農民革命政權後,就封劉宗敏為“權將軍”,在攻破西安後,又立馬將其封侯。

在攻取北京之戰中,劉宗敏自率一支軍隊入山西,出固關,一路勢如破竹,進逼北京,並與李自成會師於北京城下,沒過多久就攻克了北京城。劉宗敏能夠自率一支軍隊,足以看出他在李自成陣營的地位。


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劉宗敏成為了文武官員之首,李自成還給了愛將劉宗敏一個肥差,那就是對明朝官吏進行拷掠索餉,由於劉宗敏對官吏很是痛恨,於是對這些明朝官吏態度不是很好,毆打是常態,對於不交錢的更是直接凌遲處死!


而在當時李自成攻破北京後,還有一個重要勢力在觀望,那就是吳三桂,吳三桂在明亡後,一直在尋找依靠,進行投機活動。而當李自成派人去招降吳三桂時,並拿了其家人威脅吳三桂,吳三桂沒辦法只好選擇與李自成議和,不過為防止李自成有詐,他暗地裡與清軍也有聯繫。但在這個時候他聽說了自己的父親吳襄被大順軍拷打追贓,同時又得知了李自成在北京城的所作所為,認為李自成的大順軍對明朝官吏相當痛恨,自己投降難道大順軍會好好對自己?於是選擇投降了清軍。


吳三桂投降了清軍後,吳三桂軍與清軍合力進攻打李自成,李自成大敗,劉宗敏也中箭負傷了,最終大順軍撤出了北京,逃往老巢西安,從此之後幾乎沒打過勝仗。


逃亡到西安後,清軍並沒有給李自成喘息的機會,而是對其進行窮追猛打,李自成逐漸向東南逃竄。這個時候由於連敗軍心不穩,很多將士或是選擇投降了清軍,又或是投靠了新興的南明政權,這讓李自成開始猜忌手下,後來更是聽信牛金星讒言,殺死了大將李巖。

而這個時候的大順軍,已經是一盤散沙,被清軍逼的不斷的撤退、逃亡,而劉宗敏自己最終在撤退中於九宮山作戰中被俘,被俘後沒過多久就被清軍殺害,年僅38歲。


至於劉宗敏強佔吳三桂小妾陳圓圓這件事真實性還有待考證,個人認為是假的,畢竟這個出自吳偉業的《綏寇紀略》之中,並不算是正史。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個吳三桂真的可能做不到,吳三桂降清是權衡了利弊才做出的選擇。

假若真是劉宗敏搶佔陳圓圓導致吳三桂投降清,間接導致李自成兵敗的話,我想即便他再深得李自成寵愛,李自成都會一怒之下將他直接砍了的。但在後來劉宗敏一點事沒有,依然還是大將。此後劉宗敏還曾多次直言頂撞李自成,李自成也不曾怪罪於他。


夏目歷史君


劉宗敏死了。

順治二年(1645年),大順軍懾於清軍兵鋒,不戰而放棄荊襄根據地,試圖沿江而下奪取江南,以東山再起。但是大順軍由於攜帶了大量家眷,行軍緩慢,結果沒走多遠就被阿濟格率領的清軍追上了,被打得大敗,完全是當年劉備長坂坡喪師的翻版。



不過當年劉備手下諸將都得以生還,大順軍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劉宗敏和李自成的軍師宋獻策、叔父李孜被俘。順治二年閏六月初四日,多爾袞收到阿濟格的戰報,在武昌“又獲偽汝侯劉宗閔並一妻二媳,····及術士偽軍師宋矮子(獻策),……其自成二叔及偽汝侯劉宗閔俱斬于軍。”劉宗閔即劉宗敏,可見他在被俘後很快遭到殺害,年僅38歲。

陳圓圓像(右)

關於劉宗敏強佔陳圓圓的說法,出自《綏寇紀略》,又名《鹿樵紀聞》,明末清初吳偉業撰。《綏寇紀略》記述崇禎元年流寇起義至明亡之事。《明史》的“李自成傳”多采用本書,所以此說法流傳甚廣。吳偉業還為此寫了一首流傳更廣的名詩《圓圓曲》:“痛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變相為吳三桂當漢奸辯護。其實吳三桂造反是因為其家產被抄,又聽聞大順軍在北京拷掠官員,明白自己和大順軍不是一路人,哪裡是為了一個女人這麼低俗呢?

吳偉業,明末清初名詩人,不過其歷史水平讓人質疑

吳偉業系南方人,並未與大順軍接觸過,其記載多依賴他人口述,消息來源系“有亡自賊中來告狀”者,又常為明末奸臣楊嗣昌、賊將左良玉等維護。顧誠、姚雪垠皆曾考證出《綏寇紀略》關於農民軍的許多記載,如崇禎八年正月(1635年)的“滎陽大會”、“車箱困”等多屬不實。姚雪垠在《論圓圓曲》(《文學遺產》季刊1980年第一期)一文,認定陳圓圓當時已不在北京,早就到了寧遠(興城,在錦州南邊),不久病死。

吳三桂一代梟雄,為了自己的野心,連兒子和孫子的命都不顧而起兵造反,又怎麼會為了區區一個女人當漢奸呢?


海軍史研究會員



大順政權第一武將劉宗敏當然是被清軍給咔嚓了。

不過比較諷刺的是劉宗敏並非是戰死,而是被俘以後就地格殺。

下面宋安之來說說差點成為達到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那種高度的大順政權第一功臣的劉宗敏。

劉宗敏是李自成大順政權的二號人物,可以說是李自成打天下時的第一功臣。在李自成推翻明朝以後,劉宗敏被李自成封為汝侯,位居文官武將之首。

大順軍隊在與吳三桂和清軍聯手的山海關戰役失敗以後,李自成主動放棄北京,開始了西逃之路。結果這一逃真可謂是一潰千里,被清軍打的潰不成軍,甚至丟失了根據地西北。

李自成徹底放棄西北以後,面對清英親王阿濟格的窮追猛打,玩起了當年金國面對蒙古大軍不濟就想對南宋用兵“北失南補”的政策。李自成想著打不過清軍,打打南明拿下江南當根基之地也不錯。

於是大順分為東西兩路軍隊來撤離西北,其中李自成和劉宗敏負責東路軍,一度合兵二十萬之眾,想在清軍之前奪取以南京為中心的江南地區。


但面對清軍的追擊大順軍隊是屢戰屢敗,順治二年四月下句,大順軍隊在距江西九江四十里處被清軍攻入老營,當時位居文官武將之首的劉宗敏、軍師宋獻策、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趙候和囊南候等大批隨軍將領家屬皆被清軍俘獲。

劉宗敏和李自成的兩位叔父被俘後當場就被清軍殺了,軍事宋獻策卻憑藉一套江湖占卜騙術投靠滿洲貴族得以活命。

劉宗敏的下場在那個亂世的確不怎麼樣,甚至有點窩囊。怎麼說身為一個有些名氣的起義軍將領,沒有戰死沙場,反而是先被俘虜後被殺,真是有些上不了檯面。

關於劉宗敏搶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使其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說法,其實並不靠譜。這個說法還有著為吳三桂的漢奸行為洗白的意思。

其實吳三桂為何先投降大順後變卦降清獻山海關,成為臭名昭著的大漢奸。(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主要原因在於吳三桂誤信父親吳襄被大順政權所殺或被抄家,所以才反覆無常。

關於陳圓圓被搶一說源自吳偉業《圓圓曲》、《吳構村詩集箋註》卷十、錢職《甲申傳信錄》卷八,但並非權威正史記載,更多屬於是野史性質的記載。

所以相信吳三桂因為愛情而當了大漢奸的小夥伴們趕緊醒醒吧,明清革鼎之際的殘酷時刻,那有什麼偉大的愛情,只有利益兩個字。


宋安之


鐵匠劉宗敏自崇禎七年在陝西藍田加入李自成隊伍,很快成長為李闖帳下的肱骨大將。崇禎十一年(1638)十月,李自成在潼關兵敗洪承疇,藏身於商洛山中。危難之際,幸得劉宗敏扶助,招兵買馬,以圖東山再起;崇禎十三年(1640)八月,李自成再被楊嗣昌圍困魚腹山,許多部將投降。山窮水盡之際,李自成被逼得幾乎要自殺。劉宗敏為表明自己與李闖同舟共濟的決心,竟不惜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妻子。


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在劉宗敏的幫助下,攻克洛陽,將福王朱常洵斬殺。崇禎十六年(1643)春,李自成在襄陽自號“奉天倡義大元帥”,劉宗敏以其功高被封“權將軍”。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軍攻克北京,崇禎帝自縊於煤山。劉宗敏被封為汝侯,節制文官,負責對明朝官史追贓派餉。為此,劉宗敏命人打造五千副夾棍。如有不從,夾棍伺候,手足不保。

吳三桂的老爹吳襄當時任御營提督,這是崇禎帝當時為恩寵吳三桂而起用其老爹,實際上也有將吳三桂家眷留在京師為質的意思。劉宗敏也將吳襄刑拷追贓,並將吳三桂的寵妾陳圓圓據為己有。吳襄致信吳三桂勸其投降,吳三桂為家人計,決定投降。行軍至永平西沙河驛,聽聞老爹吳襄被拷追贓,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擄掠,憤而回師山海關,將李自成的兩個招降使一個斬殺,放另一個回京報信於李自成。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中途變卦,大為震驚。忙不迭得將吳襄釋放,多加安撫,可是為時已晚,吳三桂不再回頭。李自成招降不成,決定出師山海關,派劉宗敏、李過出徵。但此時劉宗敏在京城花天酒地,鬥志全無,不願領徵,竟然當面頂撞李自成“憑啥你在京師享樂,我們打仗受苦?”李自成只好親征山海關。



在山海關之戰中,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一片石之戰中,在李自成軍大戰吳軍受損之際,多爾袞命阿濟格、多鐸各率2萬精兵乘虛而入,直撲農民軍。李自成軍大敗,劉宗敏也身負箭傷。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被迫離京撤往西安。面對清軍的窮追猛打,西安也難保。李自成接受軍師宋獻策的建議揮師南下,意欲攻取南明之地,拿下南京,而阿濟格、吳三桂一路對李自成窮追不捨。

因“真假太子”案,寧南候左良玉與馬士英不和,又值馬士英擅自裁撤左良玉軍餉。左良玉領兵撤離駐地武昌開赴南京討伐馬士英,李自成軍乘虛佔領武昌。五十餘日後,武昌被尾追而來的阿濟格、吳三桂團團包圍。劉宗敏率部大戰清軍,終不支,士兵或逃或降,李自成棄城東去。

1645年四月,清軍兵分兩路在興國州一帶的富池口與李自成展開激戰,李自成再次大敗,逃往九江。在九江一帶,李自成軍被徹底擊潰。劉宗敏、軍師宋獻策、李自成的兩位叔父等重要將領被俘。宋獻策後降清,而丞相牛金星父子也逃跑降清。劉宗敏是吳三桂的仇敵,吳三桂要求阿濟格將劉宗敏交與他,將劉千刀萬剮,以解心頭之恨,被阿濟格以“不得任意行刑”為由拒絕。隨即,劉宗敏依律被斬殺于軍前。


歲月是一條河流


死了幾百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