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科考舞弊案中,李衛作為一個回京述職的地方官,為什麼會派兵去考場抓現行?

武220802037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鄉試每三年一次,分別是子(鼠)年、寅(虎)、午(馬)年、酉(雞)年的八月,在次年的三月舉行會試,四月舉行殿試,會試產生準進士,殿試產生三甲排名。

這個是正常的情況,但是有一種特殊情況,那就是恩科考試,相當於上班高峰期的公交車加班車,還有春運期的客車加班車,碰到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太后整幾十年壽辰的時候,會額外加一次科舉考試。

尤其是新皇帝登基這一次,額外重要,因為可稱之天子門生,這一次產生的進士會額外的受到新皇帝的器重,這個也就是為什麼弘時要將考題洩露出去的原因了,並非是為了獲利,就是為了拉攏這一次的進士,這樣才能跟弘曆一爭高下。

李衛這個時候是陝西布政使回京述職,被委派了江蘇巡撫之職,我們知道巡撫與總督都是有兵權的,所轄的兵分別叫做撫標與督標,但因為李衛還沒到任,所以李衛此時不可能有江蘇撫標,那麼李衛的兵又是哪裡來呢?

小說有提到,是沿路上緝盜的親兵,但是電視劇沒有提到,但刑部與兵部是歸十三爺管的,所以李衛很有可能是去找十三爺借的兵,有十三爺的手諭,畢竟出了這樣的事情,十三爺出手幫助,也是很有可能的。

不管怎麼樣,李衛都是出了兵的,那為什麼李衛為做這個事情呢,這個事情本來跟李衛一點關係也沒有的。原因也很簡單,這次科舉考試,是雍正的第一次科舉考試,李紱發現有人賣考題的時候,就去找過三爺。

但是三爺也說過,雍正繼位後,萬事不順,比如鑄錢和諾敏的虧空案,現在還沒開始,也不知道這個是真是假,就去找雍正,那就是屬於沒事找事,那雍正肯定要發火的,所以李紱只能暫時不出聲,等到考題一出來,發現一模一樣,他去找張廷璐,但是張廷璐就是不上報。

李紱就再次找三爺,三爺就讓李紱去找李衛,三爺說,其他人肯定不會沒事參與這個麻煩事的,但是李衛不一樣,李衛的鬼點子多,而且李衛肯定願意幫助解決這個事情,畢竟雍正的事情,也是李衛的事情。

不管李衛做什麼事情,只要出發點是好的,雍正那邊肯定就能過關,要是換了別人,那就不好說了,而且李紱是名士,李衛也肯定會給他這個面子的,事實,也證明,李衛這個事情,確實辦得漂亮。


歷史簡單說


《雍正王朝》可以說是近些年來少有的歷史良心劇,劇情更是環環相扣,處處陷阱,每個劇中人都是高手,要是你不仔細品賞,估計都很難發現其中的奧妙之處,而這正是令我們觀眾大呼過癮的地方。劇中有這麼一幕:雍正繼位後的第一次京城會試中,副主考李袚發現考題洩露,卻沒人敢出面停止考試。為什麼李衛敢帶兵進考場?他的兵是哪裡來的?

科考舞弊案常有,而李衛不常有,正如我們常說的“忠犬護家,有功無過”。“恩科”,就是指在正常的科舉考試之外額外加考了一次,給了讀書人增加了一次入仕的機會,通常這種情況是皇帝在培養“自己人”的做法,歷史上雍正繼位元年確實舉行了一次恩科。

照例先講述事情的經過

雍正恩科的主考官和副主考分別是張廷璐和李紱。在恩科開考前不久,李紱無意間在伯倫樓買到了一份洩露出來的考題,由於真假難辨李紱並沒有聲張,只是將事情稟告了舊主三阿哥胤祉。

待到考試那天,當考題拆封,李紱發現自己說買考題竟然與真正的考題完全一樣,預感大事不妙,於是建議停考,可是主考張廷璐也是幕後參與者,利用主考的身份壓制李紱隱匿不報,李紱無奈只得求助於成親王胤祉。於是胤祉想到了李衛,只有他辦了這件事才能在皇帝那裡過關,於是李紱去求助於李衛,李衛帶領親兵保衛考場,搜查了眾多舞弊的證據。

為什麼李衛敢帶兵進考場

擾亂科考屬於重罪,李衛為什麼這麼大膽子,我認為有三點。

1、李衛對於李紱的信任

李紱是當世名士,文人學子的楷模和偶像,沒什麼文化的李衛對於李紱這樣的大學子心存敬仰,他信任李紱的為人,所以才敢憑藉他的一面之詞前去包圍考場。

2、是皇帝的“家人”

不同於歷史上的李衛,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李衛是四爺府上的奴才,從小跟著四爺長大,可以說是心腹,在劇中李衛就好比四爺的家人一樣,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李衛“忠犬護家,有功無過”。

3、事關重大

科場舞弊雖然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依舊是大事,尤其是在雍正登基開恩科選拔天子門生的考試中發生舞弊,完全違背了新朝新氣象,選材用人的理念,對於這種事李衛寧可信其有也要做到萬無一失。

李衛怎麼會有兵

李衛當時正準備就任浙江巡撫,雖然是文官,但是李大人可是出了名的喜歡帶兵,在地方任上時兼管鹽政,親自帶兵緝盜,打擊走私,升任浙江巡撫之後仍舊兼管兩折的鹽政,這些大鬧考場的所謂親兵,應該就是李衛準備帶到浙江鹽政去的一批精銳緝私力量。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李衛敢於大鬧考場,即便是出了差錯,李衛受到的責罰也比一般人輕,如果真的查到舞弊則是大功一件,這個盤口李衛佔便宜,再加上他對雍正的忠心耿耿,所以這個事只能李衛去做。





吃不胖的豆丁


電視劇中的李衛,原本是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小乞丐。是因為雍正的賞識,才把他從乞丐變成王府的奴才,又從奴才一步步的成為朝廷的封疆大吏。如果沒有雍正的提拔,他可能早就餓死了。因此,李衛對雍正的忠誠是超出了倫理範圍的。

說的誇張一點,就算雍正要造反,李衛也會毫不猶豫的跟著雍正一起造反!就算雍正要殺掉他,李衛也不敢說半個不字。

因為在李衛的心裡,雍正的分量擺在那裡,比天地都大。康熙老爺子說話,李衛未必會聽。但是雍正的話,李衛一定會聽。


正是因為有這種超出尋常的主奴關係,所以科場舞弊案中,李衛才敢派兵圍了考場,攪亂了正常的考試。

這種大事,換作別人是不敢幹的。因為人都是有私心的,萬一搜不出證據,又攪亂了雍正的第一次大考,豈不是要擔責任?比如三王爺胤祉就是這種心態,他不摻和這事,考場出了舞弊的事,也跟他沒關係。但若是摻和了,被人抓到了把柄,參他一本,他也吃不消。

不過李紱畢竟是他的心腹,如果李紱在這件事上栽了跟頭,他的日子也不好過。所以胤祉才會想到李衛,把李衛拖進來,這事就辦了。因為李衛是一定會管的。


當李紱找到李衛時,李衛果然很震驚,帶著兵就把考場圍了。李衛會管這事,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李衛有自己的判斷,既然李紱都敢冒著摘官帽的風險把事情捅出來,他李衛又有何可懼的?憑什麼不敢幹呢?

第二:科考舞弊這種事,瞞是瞞不住的。因為會試之後還有殿試,有可能還要接受皇帝的面試。沒本事的人,殿試肯定要穿幫。早晚也要露餡兒,不如早一點把事情解決,以免後面鬧成天大的笑話。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李衛手上有兵!



關於李衛的兵是從哪來的,很多觀眾都感到很好奇。這李衛的本事也太大了吧!還能調動京城的部隊?其實,李衛帶過去圍考場的兵,並不是京城的兵。或者說,他帶的兵壓根就不是朝廷的正規軍。

清朝有一項制度,就是朝廷的高級官員,文官中的總督和巡撫;武將裡面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允許有的私人侍從護衛的,也叫武弁或者戈什哈。這些戈什哈由朝廷統一調度,分配給各省的督撫和將軍、提督。平時負責高官們的安全,必要的時候可以動武。李衛當時已經是江蘇巡撫了,手下有幾班戈什哈跟著,也不足為奇。

並且李衛是從陝西布政使調任江蘇巡撫,中間要跋山涉水,沒有親兵護衛也是不可能的。並且這不是李衛第一次調兵辦事,他在此之前也調過一次兵,幹了一件大事。不知道有沒有人還有印象?



沒錯,就是從陝西回京城的半路上,路過山西時。鄔思道給田文鏡出主意,讓他調兵封了山西的藩庫。田文鏡表示,自己只帶了幾個隨從而已,沒能力封藩庫。這個時候鄔思道哈哈一笑,你田文鏡沒有兵,可是他李衛有呀。他是新任的江蘇巡撫,又是皇帝的心腹,怎麼可能不帶兵護衛自己的安全呢?所以李衛手上是有兵的,這一點在電視劇中早就已經暗示了。如果覺得李衛調兵圍考場匪夷所思,這就是看電視不仔細。

封山西藩庫和封科舉考場,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事。換作一般的巡撫,肯定要先掂量掂量。但是李衛是雍正的心腹,只要是為了雍正好,他沒有不敢幹的事。

最後總結。李衛作為一個回京述職的地方官,他為什麼會派兵去考場抓現行呢?

第一、他手上有兵!他本來就帶著兵,而且以他跟雍正的關係,調點兵也不是難事。

第二、他十一歲就跟著雍正了,他雍正的忠誠是誰都不能比的,雍正對他也很信任。

額外再提一點,原著小說中的科場舞弊,也是李衛帶著兵去搜現行的。因為他當時受了雍正的令,帶兵到山東圍剿劫匪。回京時碰巧遇到了副主考楊明時(電視劇中改成了李紱),聽到楊明時的描述,就帶兵圍了科舉考場。理由也是上面總結的兩點:忠誠、有兵。

電視劇雖然沒有原著小說講的詳細,但大致在邏輯上也說得通!


Mer86


三阿哥說的沒有錯,這件事上恐怕也就是李衛能參與,也只有他敢參與。

當年的科舉考試早在一開始雍正皇帝就已經說的很清楚,是為了他繼位之後更多的培養年輕人才,甚至也算的上是雍正的一次政績工程,尤其是在雍正皇帝繼位初期,雍正想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希望有更好的結果,可偏偏這件事卻往相反的方向上發展。



考試的頭一天,作為副監考的李紱意外的發現考題遭到洩露,意識到情況嚴重的他趕緊將情況向主考官張廷璐彙報,但底子並不乾淨的張廷璐馬上也意識到了考題洩露的來源——弘時,早在考試前倆人就密謀夾帶考生,現如今又發現考題遭到洩露,身在皇宮之中的弘時自然成了最大嫌疑人,張廷璐為了明哲保身只能選擇壓下此事,因為一旦上報調查,弘時被揪出那張廷璐自然也脫不了干係,面對張廷璐的不作為,李紱只能外出求援。

他求助的第一個對象自然是自己的老主人三阿哥,可老三哪敢在這個時候插上一腳,本來他本人就不想陷入到這種政治漩渦中,又是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如果不能證實確有此事,他反倒惹得一身腥,如果證實考題的確遭到洩露,這又等於給雍正上眼藥,兩頭不討好。不過老三的反應倒也靈敏,他雖然不想幫忙但他卻知道有一種人是可以幫忙的,就是那種敢惹事、敢大鬧考場但事後雍正又會選擇不予追究的,這種人就是雍正的,非武職的老部下,自然非李衛莫屬。



為什麼只能李衛出頭?因為像李衛這樣的老部下屬於文官,雖然掌握實權,但掌握的卻不是能捍動雍正統治的權力,不會像年羹堯那樣對雍正形成威脅;同時由於是地方官,即便大鬧北京也不會長期與京城的官場發生衝突,事後可以一走了之,更重要的一點,作為雍正早年的奴才,像李衛這一類人會為了維護雍正而不顧一切,名聲、形象,甚至最後結果,他們都不會在乎,當然作為雍正的鐵桿部下,雍正也會為他們出頭,所以必要情況下,他們可以敢想敢做。



所以當李衛聞訊考場考題可能發生洩漏,他馬上就下令自己的衛兵前往考場進行封鎖搜查,不管證實確有此事,駁了雍正的面子,還是查無實據破壞了考場正常考試,雍正也不會追究,畢竟李衛是一心為主,而沒有參雜別的政治或者利益目的。


遼寧資深球迷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是宰相府裡的僕人都是地方官員努力巴結的存在,更何況皇帝身邊的親信奴才呢,肯定是權勢滔天了。

毫無疑問李衛當官就屬於是雍正身邊的親信奴才下放到地方為官的情況。

至於怎麼個權勢滔天法,通過雍正王朝電視劇之中李衛身為一個進京敘職的地方官竟然干預科場考試,來強行叫停還安然無恙就可以看出。

雍正王朝電視劇是一部很優秀的宮廷政治鬥爭劇,雖然它並非歷史還原劇,但他展現的宮廷政治鬥爭比之現實歷史是毫不遜色。

下面宋安之來具體說說為什麼李衛要強出這個頭。

一、李衛與雍正的關係

雍正王朝世界中李衛是什麼人呢,李衛是雍正當年九子奪嫡時,成為欽差大臣下江南賑災時收下的三個乞討兒中的一個。

這個三個乞討兒分別是李衛、高福、小翠。

李衛是一個相當機靈的人,屢次完成了雍正交代給的任務,更難得可貴的是李衛是忠心耿耿,懂的分寸所在。知道沒有雍正就沒有他的現在,所以李衛一直是忠心並且懂得進退,並且一切以保護主子雍正的利益為出發點的辦事。

而與李衛同時被雍正收下的高福卻因為勾結老八的管家,最後被賜死。兩人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雍正先後讓李衛監視年羹堯,並且讓李衛任江蘇巡撫來第一個試行新政,李衛都是出色完成任務。

可以說李衛是雍正潛邸時忠心耿耿的奴才。雍正對於李衛的感情是難得的寬容,並且一直把李衛當一家人來看待。


二、人精老三的辦法

雍正登基以後,先後有兩件大事,一個是山西諾敏案,一個是科場舞弊案。

科場舞弊案其實背後是皇三子弘時所為,主考官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知道以後並沒有揭發,而是藉機以為靠上了弘時這顆大樹,所以還夾帶了七名考生來作弊。

由此可見當時官場之黑暗。

但副主考是清流領袖李紱,既然是清流領袖那麼當然不會袖手旁觀,當李紱發現科場有人舞弊以後,找到了張廷璐,張廷璐當然是裝糊塗,甚至阻止李紱要求停考徹查的要求。

李紱無奈之下只能找到了九子奪嫡時的老三誠親王胤祉,李紱為什麼會找老三呢,因為李紱曾是老三的門人,所以就找到了這個曾經的舊主。

老三可是個人精,雖然九子奪嫡時失敗了,但也保全了自己。相比於之後被囚禁的老八、老九、老十,還有守陵的老十四和活活累死的老十三,老三可以說是活的最好的九子奪嫡失敗者了。

當時雍正繼位後因為得位不正的謠言,除了老十三以外對於兄弟們是提防有加虎視眈眈,科場舞弊這種大事情,老三一個王爺肯定不會替李紱強出頭,而且老三手裡也並沒有兵,所以老三並沒有替李紱出頭。

但老三替李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找李衛。

當時京城中那麼多大佬,不說老十三和老八這兩個在朝廷擔任要職高高在上的王爺,不說軍機處的幾位大臣,就是六部尚書都比剛升任為江蘇巡撫的李衛官大,但老三偏偏讓李紱去找李衛。

為什麼呢?

因為同樣是九子奪嫡過來的,老三當然知道李衛是雍正潛邸時的重要奴才,是雍正心腹中的心腹,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李衛肯定敢做。

更何況科場舞弊這種事情威脅了雍正的統治,李衛這個忠心耿耿的奴才肯定不會坐視不管。

所以李衛肯定會插手,而不出老三所料,李紱找到了李衛以後,李衛果然出手,帶兵終止了科舉考試,發現了科場舞弊。

至於李衛的兵是哪裡來的,這個應該是電視劇的問題了。因為現實歷史上李衛不可能擁有這麼多兵的,哪怕因為雍正恩寵和剿匪原因在地方擁有一定兵權,進京敘職時也不可能有這麼多兵的。

當然李衛這麼得雍正恩寵,進京以後仍舊擁有不少人手,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是電視劇嘛。

所以說李衛敢插手科場舞弊案,不在於他是地方官為什麼這麼大膽子的問題,而是因為他是最高統治者雍正最信任和親近的奴才,所以他才敢這樣做,所以他這樣做還沒有事。

當然耐人尋味的是,科場舞弊案實際上最大的黑手是皇三子弘時,結果因為雍正不想傷害兒子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老三胤祉雖然沒有做實質工作,卻給李紱出了關鍵一招那就是找李衛解決問題,可以說是幕後的最大功臣,這場新(皇三子弘時)舊(老三胤祉)的隱然對決,是舊的老三勝了。

可見論保全之道還有看人眼光方面,老三甩了皇三子弘時十八條街,然而就這樣弘時還是不自量力的妄圖奪嫡,面對雍正這個在殘酷九子奪嫡鬥爭中走出來的狠人時昏招頻出,最後落得一個被賜死的下場。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138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搞笑擔當,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鬼靈鬼靈叫花子出身的李衛。

很多人也有疑惑,李衛好像沒有帶過兵,為什麼在雍正朝科場舞弊案時,他竟然有一支兵馬,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

這件事發生在雍正帝剛剛即位不久,朝廷選拔人才,故舉行了科舉考試:

作為副考官的李袚發現試題有洩漏,於是馬上找到了三阿哥胤祉,希望他能出馬制止這場考試的進行。

他為什麼要找胤祉呢?

其實很簡單,在李袚看來,能接觸到考題的人,除了雍正帝以外,就只剩下自己和主考官張廷璐了,可是他能直接質問主考嗎?

當然不能,所以他在跟主考官張廷璐提出要稟明皇帝的時候,張廷璐說他糊塗了,並阻止他告狀,並提出了三點:

第一點,能洩露試題的除了他們兩個,只剩下皇帝身邊的人,一旦查到皇親國戚頭上,怎麼辦?

第二點,證據不足,萬一真是奇人異士算出來的呢,抓不到罪犯,頂缸的就是他們兩個。

第三點,科場舞弊涉及到的人太多,雍正帝又非常重視,一旦捅出去,後果不堪設想,再加上前有諾敏案的例子,所以不能說,要繼續考。

此時的李袚判斷,如果答應繼續考,以後真的出了事,那麼自己就成了共犯,跳到黃河也說不清,所以還得說。

第二,可是如果阻止考試,就得說服張廷璐,甚至彈劾他,可是自己有證據嗎?要知道他的靠山是張廷玉,萬一惹惱了他們,自己不僅告不下來,還有可能被扣一個誣告的罪名。

第三,即使自己告下來了,那一層層審下來得多久,估計進士們都開始當官了,還怎麼查?

思前考後,李袚決定找自己的靠山三阿哥胤祉!

二、

而三阿哥胤祉為什麼也不找雍正帝,而是找的李衛呢?

其實三阿哥胤祉面臨同樣的問題,既然李袚是自己的門人,自然百分百信任,但是自己信任不管用,還得想法讓雍正帝信任。

以他多年的經驗判斷,雍正帝性格多疑,並不一定會信任他,畢竟是雍正朝第一次科舉考試,雍正帝非常重視,在把考題交到主副考官手裡時就說了,不希望有洩漏考題的事情發生。

三阿哥胤祉思考一番後,決定去找李衛,為什麼是李衛呢?

李衛是雍正府邸的奴才,雍正帝對他有知遇之恩,而且最重要的是,絕對信任他,可以說,整個雍正朝,除了老十三胤祥以外,雍正帝最信任的就是李衛!

李衛這個人小名是狗兒,一看這名字,就知道他有多忠誠了,因為忠誠,所以雍正帝對他的所作所為會有所包容。

另外,李衛是一個不怎麼識字的官,他做事有自己的一套,一般不按套路出牌,如果是別的官員敢這樣做,肯定玩不下去,但是李衛可以。

楊角風在企業中也多次跟大家講過,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犯了低級錯誤,教育一下就好了,不用上綱上線。可是一個做了多年的老幹部也犯這麼低級的錯誤,這就非常不應該了,可以說同樣的一件事,因為人不同,容忍度也不同!

三阿哥胤祉最後也說了,這件事只有李衛去辦,才能在皇上那過關!換別人一是沒有那膽子,二是皇上也不會認可別人的這種行為。

當然,最關鍵的是,他手裡有兵,而且這群兵還受李衛隨意調遣,這裡就有疑問了,李衛什麼時候有兵權了?

三、

李衛在雍正王朝中一共做過六種職務:

最早他被年羹堯帶到了四川,不久後出任了知縣,這個信息在李衛寫給老四胤禛的信中有體現,當時看信時鄔思道還有年秋月以及老四胤禛等人笑得前仰後合。

後來是做了糧道,當時帶著老婆孩子進京,老四胤禛還說他都做糧道了還小氣的不坐轎子。

再後來是布政使,這個話是從半隱在李衛那的鄔思道口中說的,可以肯定的是,這三個官職都沒有兵權,可能衙門裡有些衙役,但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兵。

不過當初田文鏡是借的布政使李衛的兵封的諾敏的銀庫,可見那時候的李衛就有兵。

翻了一下歷史書,李衛在江南當官的時候,就緝拿過私鹽,還抓獲並策反了大俠甘鳳池,抓了很多反對清的人。可見李衛一直就是特殊的存在,也是受雍正帝信任的緣故。

以上三個職務都是康熙帝賜給的,等到了雍正朝李衛的官可是越做越大了。

先後做過江蘇巡撫、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

總督就不用說了,基本上一個省的兵馬都可以調動,我們再看巡撫:

巡撫,從二品。掌宣佈德意,撫安齊民,修明政刑,興革利弊,考核群吏,會總督以詔廢置。標下有參將、遊擊等官。

而科場舞弊案時,李衛的官職是布政使,正打算去江蘇巡撫的任上,所以,他帶的兵並不是江蘇巡撫帶來的兵。

四、

李衛為什麼敢帶兵包圍考場?

在小說中,倒是提了一句,說李衛的兵是回京路上剿匪用的,這也跟歷史上說的他剿私鹽,抓甘鳳池對的上。

而且李衛不僅僅帶兵包圍過考場,他還帶兵查抄了江寧織造府(曹府),在推行攤丁入畝新政時,他還找人貼了告示:

“你們有銀,老子有兵,老子就把朝廷養的兵和差役都派到你們家去吃飯。”

所以說李衛就是個愣頭青,其實三阿哥胤祉也明白得很,抓這個案子,按照正常的程序走,鐵定沒戲。只能出奇招,所以李衛可不管什麼伯倫樓,直接帶兵封了考場,既然洩題了,肯定有人帶小抄進來抄啊,李衛的思想就是這麼幹脆明瞭。

而且李袚可是知識分子,突然來求幾乎文盲的李衛,李衛心中很高興,這麼好的機會,不施展一下本領怎麼行?所以一看李袚來了,李衛驚喜的都語無倫次了。

換別人肯定會瞻前顧後的,萬一在考場上查不出問題怎麼辦?

李衛出馬,怎麼會查不出問題呢?

其實就像我剛才提的那樣,李衛的出發點是好的,即使沒有查出來問題,頂多被雍正帝訓一頓,還不至於丟官丟命,最多對他的兵權加以限制。

但是李衛是什麼出身?

小混混啊,你們那些作弊的劑量,小爺早就不玩的了,就這本事還想騙他?

張廷璐還一直威脅那些兵,亂闖考場是要殺頭的,李衛嘿嘿一笑,哎吆,嚇死我咯:

“什麼都別想,給我好好地搜!”

其實李衛調兵也需要經過兵部的,只不過那時候的兵部是老十三胤祥把控,兩個人關係好的就差穿一條褲子了,所以,報不報,也沒有什麼關係了。

倒是這個主考張廷璐比較悲催了,他的原型是俞鴻圖,也是一個悲劇人物,被小妾出賣的,最終被腰斬,腰斬後連寫七個“慘”字,再後來,雍正帝就廢除了腰斬。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 這是小說家編的故事,作者想讓誰去查考場舞弊案,就讓誰去查,這很正常啊。

人家作者自己寫的小說,自己編的故事,難道這個自由都沒有嗎?

要知道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舞弊案,這個案子整個都是虛構的,參與的人物很多也根本是不存在的虛構人物。

既然是虛構的故事,那麼李衛來參與難道不正常麼。作者虛構故事的時候,就是讓年羹堯來參加也是正常啊。

作者虛構這個故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說明八爺作惡多端,為後面虛構的兩個故事,八王逼宮和殺子來做鋪墊。

我們電視劇也看到了,後面虛構雍正殺子的故事的時候,為了表現雍正對兒子的不捨,編造了讓李衛來勸說雍正為什麼必須殺弘時。

而弘時真是虛構的舞弊案的主謀,你看這樣不就前後呼應上了嗎。

所以作者之所以虛構故事的時候,讓李衛去查舞弊案,有這樣三個目的

一 突出黨派人物八爺的作惡多端

二 前後呼應,呼應了後面虛構的李衛勸說雍正殺弘時的故事。

三 為了突出主角偉大,光榮,正確的光輝形象,突出主角特別仁慈的性格,即使兒子作惡多端,仍然不捨得下殺手,是李衛勸說自己的。

總之是非常經典的寫作手法了。


shawn25


因為李衛很忠心,犯錯了雍正會去保他,這在古代是非常好的君臣關係,難能可貴。這也是一種政治默契,這件事涉及考試新政,是推行新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李衛去這樣做也是在維護新政的威嚴。


漢東懂彙報的季檢察長


當時李衛好像職位是直隸總督,雖說是地方官,卻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軍區司令,明確的說應該高於現在的北京軍區司令,管的是京城及周邊地區軍政,而能做到這個位置的,控制京城軍務的,無疑都是皇帝最信任的,雍正與李衛的關係,與其說是君臣關係,更不如往近了說是真正的主僕關係,深得雍正信任,就算捅破了天,都有雍正頂著!


小眼大頭旺


說到底,李衛對雍正的忠心使然,李衛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雍正利益,李衛也經過了雍正的各項考察。雖然雍正不可能對李衛絕對放心,但以雍正的性格,已足夠信任李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