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百多萬子孫,為何會被李自成和清朝屠殺殆盡?

De-zhong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吸取歷代治國的經驗教訓,採取了封藩的辦法,將朱家子孫分封到各地為藩王,爵位可世襲罔替,期盼朱家代代相傳,永綏爵祿,藩屏帝室,特別希望中央皇權在受到威脅或挑戰時駐守各地的朱家子孫能夠勤王平叛,為國分憂,永保朱家天下基業長青。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兩者的巨大差距讓朱元璋始料未及,在明朝末年此起彼伏的農民暴動的洪流中,絕大多數的朱氏藩王、宗親們的表現令人失望,別說發揮拱衛的作用了,有些人還成為地方防衛的掣肘、絆腳石。懷著滿腔仇恨的農民起義者,對抓獲的明宗王絕不寬恕,基本都是毫不留情地予以處死。最終在農民軍摧枯拉朽的進攻下 ,朱氏皇親貴戚們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史載,李自成率農軍圍攻西安時,地方守將面對糧餉不濟、屢屢受挫、士氣低落的不利境地,多方和秦王朱存樞等宗藩們溝通,希望這些富可敵國的朱姓藩王們能在明廷以及地方財政捉襟見肘時慷慨解囊,捐資助餉,為國分憂的同時也為他們自己分憂。然而這些平時養尊處優的宗藩們只知道縱情享樂,哪管他山河破碎、社稷浮沉?這些滿腦肥腸者終日沉溺於醇酒婦人中,面對明軍缺衣少糧的困境無動於衷,既不管不問,還無動於衷,一毛不拔,嚴重打擊了守軍的士氣,好幾次還激起了軍隊的譁變。

郟縣一戰,陝軍精銳被農民軍摧毀殆盡,明廷緊急徵調5000川軍協防兵力薄弱的西安,因軍情緊急,川軍來不及配發冬衣就急匆匆趕赴西安,防守西安的明軍主將見千里來援的川軍衣著單薄,將士個個凍得面無人色,忙趕到秦王府,懇請秦王掏出一些銀子作軍餉,為士兵購置棉襖,以鼓舞士氣,激勵他們拼死抵禦賊兵,保衛西安。

但是任憑將軍們磨破了嘴皮子,秦王朱存樞就是不肯答應捐資助餉,更不要說讓他掏錢為士卒添置冬衣了。風塵僕僕趕來救急的川軍將士聽到此消息後,個個義憤填膺,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打開城門歸降李自成,農民軍進城後將秦王朱存樞以及闔府男女老幼全部活捉。李自成打開秦王府裡的倉庫,發現裡面貫朽粟陳, 財物堆積如山,資產不下千百萬,稱得上富甲天下,盡數落到了農民軍的手上;假如秦王面對岌岌可危的情勢,能體恤朝廷,拿出部分錢財犒賞飢寒交迫的士兵,城池堅固的西安城怎麼會這麼輕易就落到了李自成的手中?

吝嗇鬼朱存樞被俘後表示願降,李自成饒了他一命,後來將他裹挾到北京。

分封在洛陽的福王朱常洵可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李自成率軍進攻洛陽時,福王府內金銀財貨堆積如山,他卻不願拿出一文錢助餉,讓士兵空腹守城,最終導致守軍倒戈,全部投了李自成。大順軍進城後處死了朱常洵(一說活烹),福王府裡的朱氏貴戚基本被屠戮一空。

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扯旗舉事後,對敲骨吸髓、驕奢淫逸的明宗藩恨入骨髓,只要是落在他倆手上的朱氏子孫基本都沒有好下場。據史料記載,凡是被農民軍席捲之處,明朝朱姓宗室貴胄被大肆屠戮,倖存者寥寥。文獻載:“(農民軍)凡所攻陷,劫掠焚燬,備極慘毒,而宗藩罹禍尤甚”。比如李自成部鏖戰山西時,每破一城,必先捕殺朱氏皇親貴戚,手段殘酷,動作霹靂,堅決徹底,毫不留情。

史載,大順軍在山西平陽誅殺明西河王以及王府老幼三百餘口,在太原將晉王一族一千四百餘人屠戮一空,攻陷大同後將代王處死,並將四千餘朱氏宗親全部斬殺。有學者統計,僅在山西一省,就有一萬多朱明子孫死在李自成手上。

大西軍首領張獻忠也不甘落後。他於崇禎十四年2月攻克襄陽後,立即抓捕並處死了襄王朱翊銘和貴陽王朱常法,不僅沒收了襄王聚斂的龐大資財,還將王府裡的朱家遠近親戚全部斬殺。崇禎十六年,大西軍克武昌,活捉楚王朱華奎,繳獲的財物用幾百輛車都裝載不完,張獻忠命人將楚王扔到江裡溺死,其家眷和宗親幾乎全部遇害。據說張獻忠見到楚王府裡潑天也似的錢財,當眾譏笑朱華奎目光短淺,斥責他是個平庸之人。明朝的藩王們大都貪婪吝嗇,而且怯懦無能,除了開封的周王朱恭枵能在李自成圍城時率眾堅決抵抗外,大多數宗王都甘受屈辱,束手待斃,很少有抗節死義者。

其實,也不能全怪宗藩們。對於朝廷來說,宗王掌兵是最忌諱的事,即使是處於風雨飄搖、破船漏屋即將傾覆之時,也絲毫沒有放鬆對宗藩的監控。駐守各地的宗藩們,面對農民軍強悍凌厲的攻擊,除了坐困封地和抱頭逃竄外別無他法。由於在政治和軍事上毫無作為,藩王們便將所有的精力都轉移到掠奪財富上來,對財富貪得無厭、永無止境的追求使得絕大多數藩王都聚斂了巨大的資產,但也被財富扭曲了性格,個個愛財如命,卻又如鐵公雞般一毛不拔,吝嗇異常。當兵兇戰危、國家、地方財政告急,軍隊缺糧乏餉,無論地方官員如何求告,藩王們就是不肯掏錢助餉。看到富甲宇內的藩王們如此孤寒,飢腸轆轆的軍人誰還願意拼死禦敵?憤懣不平下集體譁變甚至獻城投降也是勢在難免了。

於是,在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後來的滿清八旗大軍勢如破竹的打擊下,由明朝開基帝王朱元璋繁衍出來的一百餘萬朱氏子孫被大肆屠戮,雖不敢說沒有漏網之魚,但大多數都成了刀下之鬼,所謂的藩屏毫無一絲一毫的拱衛能力,推行了276年的宗藩制度也隨著明王朝的覆亡而一起土崩瓦解了。

【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首先,任何朝代的終結與民憤是脫不了干係的,民一亂,時代必將終結!那麼朱元璋的子孫為什麼會被屠殺這麼慘,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第一:明皇族的人口爆炸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向皇帝彙報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紀錄,截至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這個事件其實只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一個縮影,到了萬曆年間,已有了5000多個皇族後代……據說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近百萬人之多。

第二:朱元璋種下惡果朱元璋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至為冷酷。他對百姓、對大臣、對故交、對妻妾,都冷血無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孫面前,他卻滿面慈祥,溫柔體貼得無以復加。為了確保子孫們生活幸福,他絞盡了腦汁,10歲起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後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

第三:最賺錢的行業都被皇族壟斷皇族往往與鉅商相勾結,進行行業壟斷。這些親貴利用自己的關係,向朝廷要到特殊政策,轉手批給商人,再從商人那裡分得鉅額利益。地方上所有最賺錢的行業,都被其壟斷。所有稀缺的自然資源,比如土地、山林和礦山,只要證明有利可圖,皇族就會通過向皇帝乞請或者巧取豪奪的方式,搶佔到自己手裡。

第四:民怨開始積累爆發,李自成起義

李自成、張獻忠等明末 “七十二家”起義軍縱橫大地之後,這些姓朱的親王、郡王、將軍們,變成農民軍最有興趣的獵物,在連綿的全國戰爭中,經過數次殺戮,據說,李自成在山西一地就殺了10000多人。


其實,問題最主要的根源是明皇族兩百多年的為所欲為,積累了太多的民憤。他們已經完全站到了普通民眾的對立面,不得不以自己這一代的鮮血和生命,為自己,也為以前數十代的“幸福生活”付賬。

因此,不懂百姓之苦,怎能穩坐江山!


螞蟻劇


朱元璋辛辛苦苦打下大明江山,為了自己的子孫可以一輩子榮華富貴,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保證子孫的富貴。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封了二十四個萬,為了保證這些封王不會趕出篡位的事情,給這些封王的特權只能用奢侈來形容。封王每年的俸祿是十萬擔,還有自己封地的田地,皇室成員十歲開始就可以拿俸祿。本來一開始大明王朝還是可以支持的,但是誰也沒想到朱家繁殖能力這麼強,到了明末的時候皇室達到了二十餘萬人之巨。這二十多萬人一年花費的,估計就足夠養活上億百姓了。但是朱元璋定下來的規矩,沒人敢改,也沒人願意改。如此便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問題,也就是皇室佔用了大多資源。

並且明朝中後期形成了大量的世族,也就是一些大臣階級運營的利益集團,這些世族的出現又導致了越來越多的財富集中到少部分手中。所以李自成起兵的時候,一般軍餉都是來自搶奪這些皇室成員的。可以說李自成這百萬大軍,就是靠皇室養活的。而且李自成沒怎麼屠殺朱元璋的子孫,只要乖乖交錢就行。

但是滿清則是瘋狂屠殺朱元璋的子孫,根本原因就是害怕,畢竟滿清入關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所以非常害怕漢人的反撲,而朱家後人的號召力又是最大的。朱元璋的十幾萬子孫,幾乎全部被滿清屠殺殆盡。縱觀歷朝歷代,導致問題和矛盾出現的,往往都是皇室成員。


小司馬遷論史


既然朱元璋的子孫被屠殺殆盡,那這是怎麼回事?
2017年清明節朱元璋後裔祭祀


活動

2007年朱元璋後裔祭祀活動

那些言之鑿鑿所謂清朝殺光朱明宗室的,能否解釋一下這是怎麼回事,不是說好了朱元璋子孫都被大清宰了嘛,怎麼一下子冒出這麼多出來?
清朝末代延恩侯,其先祖朱之漣因為出示家譜可以證明其世系,被認定位朱元璋子孫,並被抬入正白旗漢軍,封延恩侯。清末革命黨找到末代延恩侯要他參加革命,他以同清帝君臣名分已定為由拒絕;清帝退位後革命黨又找上門來要他說清朝沒保護明朝皇陵,結果人家認為清室保護明朝皇陵保護的很好。從此,江湖上就充滿了這個延恩侯是冒牌貨,各種謠言滿天飛。

實際上否定延恩侯的基本上都是以沒用朱明皇室的字輩為由,但是明末清初朱家子孫不少都改了字輩;而且其能拿出家譜證明其家族世系,也是可以說明這個延恩侯是冒牌貨的說法多麼愚蠢。

實際上朱家的龍子鳳孫們被農民起義軍宰了不少,清朝也僅僅對皇室近支和造過反的遠支趕盡殺絕,沒造過反的遠支都是任其成為平民,要麼怎麼現在一群朱元璋子孫冒出來組織祭祖活動,呵呵。

最後說一句,如果沒有經過考證就妄下結論的話,說出去的話和放屁無異。


北洋海軍炮手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其帝王之才,但朱元璋的侷限性也非常明顯,缺少一代帝王的視野與魄力。他立了很多不好的規定,偏袒自己的子孫,對文武百官天下蒼生太過嚴苛,苛政者必覆亡。

朱元璋26個兒子,24個封王,福利享受最優等。大明一共有16位皇帝,在朱家後人中,記載慶王所生兒子多達一百人,以這種比例來計算,到明朝末年,沾上皇室血統的人數可能已經超過百萬。也就是說,超過百萬人多少享受著皇家的待遇。

明朝一共存活了276年,到了末年,也是國運衰竭,老百姓被搜割得非常厲害,已經苦不堪言,北方的女真民族也逐漸強大起來,對於明朝國土虎視眈眈。

民間的疾苦最終蓄積成了農民運動,李自成,張獻忠們帶領農民起義,農民對朱家當然是恨之入骨,李自成們在朱元璋的老家鳳陽大肆屠殺朱家,又在洛陽將肥膩的福王開刀。農民軍所到之處,朱家人難逃屠刀。而女真族入侵也將矛頭對準了朱家,可能沒有百萬全部殺盡,但朱家皇室後人被殺還是數以萬計。

你如何看待明朝末年,朱家被屠殺?你認為那是歷史必然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我分三點答題:1,朱元璋對子孫有多好。2,朱家子孫對百姓有多壞。3,百姓起義屠殺朱元璋子孫有多狠。


第一,朱元璋對子孫有多好?分封制和宗藩政策讓皇子皇孫享受了從搖籃到墳墓的完整福利!

皇室享受特權

朱元璋26個兒子封了24個王,封王就給田給錢給特權。每個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高達萬石,外加大量的土地和各種賞賜。皇子皇孫所有消費被國家包圓了:十歲開始拿工資,結婚是一切開支國家負責,死了還有一筆豐厚的喪葬費。真正的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啊。

難怪大臣要搖頭嘆息:“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皇室驚人繁殖

朱棣奪權之後為了江山穩定,限制了各地藩王自由行動,藩王出城都要報告皇帝,藩王成了高級的囚徒!此外,藩王的福利跟子女的多少成比例,兒女越多,按照人頭分發的福利越多,於是,這些朱元璋的子孫們就像白蟻家族的蟻后一樣,拼命的繁殖!明朝末年,朱元璋後人超過百萬人!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家族繁衍速度!《皇明盛事》記載,慶成王生兒子多達100人,長子世襲封王,其餘99個兒子都是鎮國將軍。 最後尷尬了:家庭聚會的時候,親兄弟互相不會認識哎,居然需要自我介紹哎?我勒個去!

皇室拖垮江山

人多不可怕,可怕的是,百萬子孫都拿高福利!以朱奇湞為例,自己的年俸是2000石,七十個兒子按鎮國將軍標準年俸 1000石,女兒和孫子按輔國將軍標準年俸800石,國家一年光是給這一家的祿米就超過十萬石!嘉靖三十一年,全國稅糧總收入為2285萬石,皇室開支853萬石,佔全國稅糧總收入的37%!朱元璋一家的開支超過了大明朝所有官吏俸祿的總和!

2,朱家子孫對百姓有多壞。

皇室享福不說,他們還害人!天下百姓讓朱元璋一家人吸血,這就罷了,皇室子孫還利用特權搶佔土地,霸佔礦山,壟斷鹽業經營,讓百姓苦不堪言。他們利用皇家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權,成了活土匪,活強盜:襄垣王府、昌化王府的輔國中尉竟然公然殺人劫財!徽王朱載倫只要有美女經過門口就搶過來姦淫,女子只要不從,直接扔籠子裡喂老虎!

3,百姓起義屠殺朱元璋子孫有多狠?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明末“七十二家”起義軍造反,皇室人口增長最快的是山西,黎民百姓最慘的也是在山西,明末被殺的最多的朱元璋子孫也是在山西,當時山西有晉王、代王兩大藩王和西河王等多位郡王,皇族多達數萬。李自成一向以不濫殺無辜,紀律嚴明出名,但是對待朱元璋的後代確實相當的殘忍。崇禎十六年李自成進山西,每到一地,第一個殺的就是皇族。攻陷西平陽後,“西河王等三百餘人遇害”。攻克太原後,“捕晉宗室四百餘人,送西安,悉殺之”。經過兩次殺戮,山西皇室幾乎滅口。崇禎十七年攻取大同,六天之內代王以下四千多名王室殺光。李自成軍僅在山西一地就殺掉朱姓子孫一萬多人!最經典的是河南福王。福王是萬曆最喜歡的王,也是殘害當地最重的一個王“駕貼捕民,格殺莊佃,所在騷然”。

李自成抓到福王之後,三百多斤的福王像一條肥大的蛆蟲蠕動在李自成腳下,希望能活命李自成是怎麼說的呢?“汝為親王,富甲天下。當如此饑荒,不肯發分毫帑藏賑濟百姓,汝奴才也!”

後來福王被剁成肉塊,和幾頭鹿肉一起燉了幾大鍋雜燴,取名“福祿(鹿)酒會”!

總結一下:作為家天下登峰造極的大明王朝,皇室剝削有多重,百姓仇恨就有多深。這樣痛恨統治者的情緒在宋朝唐朝都不曾出現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朱元璋給後代創建了從搖籃到墳墓的一條龍福利制度,也給自己的後代埋下了滅門血洗的惡果。,朱元璋既是明朝的開創者,也是明朝的掘墓人!

網絡上那句話怎麼說來著:蒼天可曾饒過誰?


鐵錘歷史


誰說殆盡了?瞎說。


我就知道朱元璋第18個兒子岷王朱楩的後代幹出了不遜於朱元璋的功業。


海內外還有很多朱元璋的後代子孫,在張羅著給洪武爺蓋廟立碑。


當年在黃覺寺出家的窮小子朱重八大約沒有想到,自己身後,子孫後代會有百萬之眾吧。


朱元璋有26個兒子,其中24個有後代,朱元璋很細心的為這些兒子以及兒子的後代們取了名字排定了輩分,比方說燕王朱棣,下一代名字中必定有個高字,所以朱棣的太子就叫朱高熾,再下輩名字中間必須有個瞻字,所以明宣宗叫朱瞻基。


而且名字中第三個字必須含有五行屬性,還以永樂帝朱棣為例,他這一輩都是有五行中木的屬性,比方說朱標,朱楩等,無形中木生火,所以下一代的名字中必須有火的屬性,所以朱棣的兒子都是叫朱高熾,朱高燧,建文帝叫朱允炆名字中也有火字。

不過朱元璋大約沒有預見到自己有百萬子孫,後來子孫們想在五行中找個名字廢老勁了,他們把很多生僻字都拿出來用了,還生造了很多含有五行偏旁部首的字。


據說元素週期表的翻譯很多生僻的名字都參考了朱元璋後代子孫的名字。


朱元璋細心地給每個兒子的後代都準備了一套排輩體系,所以明朝皇室後裔是洪武大帝那個皇子的直系後代,一目瞭然,完全不會出現像劉備憑空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就可以冒認皇親國戚。


朱元璋這套排名體系有點像孔子和孟子的家族排字,比方說按照排輩民國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只比我們的奧運冠軍孔令輝大一輩,孔祥熙的子女都排的是令字輩。


朱元璋搞得這套排名體系可謂用心良苦,讓後世子孫井然有序,雖然都姓朱但是報出名字就知道兩人之間的親疏關係輩分高低。


為了子孫後代能幸福的生活,朱元璋還規定皇室子孫不必參加勞動,十歲起就可以拿工資,到了結婚的年齡還給分配房子,給彩禮錢。這種福利的直接後果是,他的子孫把生孩子當成了一項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的捷徑,生一個就有一份終生的工資拿,為啥不猛生?

徐光啟曾計算過,朱元璋的後代以每30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在滾雪球,到了明朝末年,朱明皇室成員有百萬人。


在和平時期這些皇室貴胄們不事生產無所事事卻又積聚了大量財富,但是到了王朝末期他們也成了最肥美的羔羊,不管是張獻忠還是李自成都喜歡把這些吃的腦滿腸肥的王爺們抓來拷問要銀子。


清人入關,更是對朱明皇室展開屠殺,當年朱元璋給子孫後代規定的輩分名字就像一張地圖,清軍按圖索驥很容易找到皇室成員,尤其對朱棣這一枝皇帝一系的屠殺,這份族譜的功勞不小。


不過朱元璋的後代百萬之眾,分散各地,都殺光很難。一些皇族為了避禍隱姓埋名,所以很多人成了漏網之魚。


比較有名的像清初四大畫僧的朱耷,祖上是寧王朱權一系,朱耷屬於統字輩,他的原名叫朱統託。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朱元璋不可能有一百多萬子孫的。清朝持續的時間還比明朝長一點,如果朱元璋的子孫能有一百多萬,那麼努爾哈赤是不是也有一百多萬。根據統計清末1904年的時候滿族人口是500萬左右,那麼請問這是不是意味著五個人中就必定有一個是愛新覺羅的子孫?稍微有點常識便能知道,朱元璋的子孫是沒那麼多的。

那麼問題來了,朱元璋的子孫到底有多少呢?下面就是具體統計資料:

洪武年間,朱元璋的家族有58人;

永樂年間,朱元璋的子孫有127人;

正德年間,朱元璋的子孫有2980人;

嘉靖八年的時候(公元1529年),朱元璋的子孫增長到了8203人;

隆慶初期,朱元璋的子孫有28000人;

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朱元璋的子孫為80000以上。

天啟、崇禎兩朝沒有具體的數據記載,不過仍然還是可以進行估算的。徐光啟對明朝宗室人口進行研究,得出一個結論:明朝宗室人口30年增長一倍。徐光啟的研究結果和後來英國人口學家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推斷的結論是很接近的,他推算出25年人口增加一倍。所以按徐光啟的結論初步退推算,明朝滅亡是在1644年,粗略估計應該在二十萬人左右,不可能為一百多萬的。

不過即使沒有一百多萬,朱元璋的子孫能夠有這麼多也是讓人非常意外的。朱元璋估計也沒想到,自己的子子孫孫居然又朝一日能夠成為國家的負擔。龐大的明朝宗室使得國家財政陷入了危機。比如山西晉府,明朝初年只需要1萬擔,可是到了嘉靖時期則變成了87萬擔。嘉靖後期,全國給北京運糧食只需要四百萬擔,而運往各地宗室的糧食則高達853萬擔。

明朝末年,農民活不下去,開始造反了,自然矛頭會對準這些富有的宗室子弟。為什麼說是富有的宗室子弟呢?因為不是所有的宗室子弟都是妻妾成群,家中的錢怎麼花都花不完。朱元璋的子孫太多,時間久了,有些宗室子弟生活其實很貧困。對於這一點,看看劉備就清楚了,他也是劉邦的後人,宗室子弟,結果窮得都要去街上賣草鞋了。

除了農民起義以外,便是滿清開始鎮壓朱元璋的子孫了。剛開始的時候多爾袞還是非常注意團結明朝宗室的,他對明朝宗室可以說是異常優待。不過到了順治手中,清朝便開始翻臉了,嚴酷迫害朱元璋的子孫,甚至還因此有了個罪名叫做“縱放明宗姓”。

畢竟早期的時候清朝入關還沒有站穩腳跟,南明還有半壁江山,很多老百姓還是懷念朱家的。所以好多人反清復明便是以朱元璋的子孫為號召,和清朝展開對抗。不過隨著時局的穩定,清政府從順治三年到順治七年便開始大肆屠戮明朝宗室,連嬰兒和已經嫁出去的女兒都沒有辦法倖免。畢竟順治自己都這樣說過:

“前明的很多藩王都被誅殺了,朕聽說以後,非常憐惜他們。朕替老天爺管著萬民,難道朱家的子孫就不是我的子民嗎?

除了這個原因,還有兩點:

第一,清朝早期還進行了圈地。八旗子弟的土地很多都是明朝宗室的,雙方矛盾很深。

第二,一些投降清朝的前明官員,無事生非藉著這些事情邀寵。比如孫之獬上奏多爾袞,說江西明朝宗室千人居住在省城不安全,應該將他們進行處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李自成是推翻明朝的大順軍首領,清朝則是徹底消滅明朝殘餘勢力的繼任王朝,與朱元璋的子孫是仇敵。

雙方是這樣的關係,李自成和清朝殺朱元璋的子孫,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的姿態,只是,“一百多萬子孫”和“屠殺殆盡”,悅史君認為值得商榷。

朱元璋是一個多子多福的人,一共生了26個兒子,作為從小窮怕了的人,他對兒子們非常好,把他們全部都分封到全國各地,不僅有地盤,還有自己的衛隊和官屬。

朱元璋死後,朱元璋的繼承人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和起兵造反的四子燕王朱棣之間爆發了靖難之役,朱棣奪位成功,他深知藩王的勢力太大,就嚴格限制他們的權利和行動,但爵位和待遇卻給得非常高,從親王到奉國中尉,爵位全是世襲。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的子孫一生下來就衣食無憂,而且沒有工作可做,有琴棋書畫愛好的,還可以消遣,大部分時間自然就是生孩子了,除了個別少的,很多人都是十幾個、幾十個兒子,像朱元璋的孫子慶成王朱濟炫更生了100個兒子!

明朝統治持續了276年,朱元璋子孫的繁衍速度比普通人要快得多,雖然明朝玉牒在清朝初期不幸丟失,導致總數無法確認,但100萬是肯定達不到的,二三十萬是有的。

有些影視劇裡表現皇族的和善,匡扶正義,這樣的人當然也有,但為數更多的卻是橫行鄉里,魚肉百姓,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數十萬子孫自然就成了眾矢之的。

明朝崇禎二年(1629年),李自成開始起兵反明,直到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戰死,在這16年裡,李自成在轉戰山西汾陽、河南洛陽等地時,都曾大殺分封在當地的朱元璋子孫,但數量最多也就萬餘。

清朝的前身是後金,後金大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從明朝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就開始對明朝動手,被他逮到的朱元璋子孫,肯定是活不下來的;到了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入關以後,清軍在南征北戰消滅明朝殘餘勢力過程中,對明朝宗室殺的殺,投降的也殺,甚至到了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經70多歲、隱姓埋名大半輩子的崇禎帝第五子朱慈煥,也被揪出來殺害。

但就算這樣,清朝也遠遠不能夠把朱元璋的子孫殺光,他們入關之後,為了取得天下民心,用的是為崇禎帝報仇的名義,殺明朝宗室用的是謀反的罪名,針對的是親王或郡王等重要人物,朱元璋的邊緣後代們,便得以隱姓埋名活了下來。

更有趣的是,清朝為了顯示自己的仁慈,在清朝雍正四年(1724年),還將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簡王朱桂的後裔朱之璉封為一等延恩侯,直到清朝滅亡,這個爵位還一直存在。

因此,朱元璋的子孫到現在還有很多,只是譜系比較混亂,悅史君認為,這也算是劫後餘生啊。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他們答的確實很有道理,令人折服。但是她們都忽略了重要的一點。他們只分析了李自成,而沒有從清朝的角度考慮,為什麼要將他們趕盡殺絕。原因有四點:

一,清軍有殺戮的愛好

從努爾哈赤進攻遼東開始,後金就表現出了他們殘暴的一面。後金一進入遼東,攻陷城鎮時,就實行屠城。前敘後金攻取開原,城內約十餘萬人,不論男女老幼,皆被屠殺,僥倖逃過一死的,只有千餘人。同樣,在鐵嶺也上演同樣悲劇。努爾哈齊攻下鐵嶺後,該城亦變為無人居住的廢墟。攻瀋陽城,據清官方記載,殺死明兵及部分百姓達七萬餘人。可見清軍的殺戮不是沒有由來的。其實,仔細想一下也能知道他們為什麼愛殺戮。



第一,他們都是少數民族,靠遊牧為生,文化水平低,比較野蠻。驍勇善戰其實就是能打架,能殺人。他們已經形成一種習慣了。第二,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都被明朝所殺。所以,從那時起,他就有仇漢情緒。


二,為了收集財富

朱元璋對他的子孫極好,所以他的後代們很有錢。清軍入關後,除了打李自成,其他的就是找錢了。那麼這些錢袋兒自然就成為清軍的主要目標了。但是很多人都愛財如命,然後清軍就亮出了他們的屠刀。還有就是清朝前期的大規模圈地。勢必會影響這些皇室和貴勳的利益。所以清朝就對這些人進行迫害,殺戮。

三,降臣的迫害

清軍入關後,很多明朝忠臣,不要節操,積極的歡迎他們入關,並請求加入他們的行列。更為可恥的是,有的人為了將功贖罪,就迫害皇室子孫。首發“驅治”之議的孫之獬,就是一個沒有節操的人。在前明時為閹黨,削籍家居,清軍到山東後,他率先剃髮迎降。馮銓也是閹黨。他們這些人,為了表示與前朝的決裂,在迫害前明宗室方面表現得尤為出力。

四,為了消除隱患

你要知道朱元璋的後代那麼多,在清朝根基未穩的情況下,那些反清復明的人隨便拉出來一個皇室,就可以樹立旗幟。然後再拉攏別人的時候,更有說服力。這對清王朝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更何況當時有那麼多類似這樣的威脅。所以他們只能殺掉這些人。

這些皇室生前為非作歹,作威作福。現在是他們報答的時候了。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