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票房|《無敵破壞王2》《奎迪2》領跑感恩節檔

上週正值美國傳統節日感恩節,週末三天票房異常火爆,創下有統計以來最好的北美市場整體票房。而拔得頭籌者也依循往年,照例是迪士尼動畫電影。

北美票房|《无敌破坏王2》《奎迪2》领跑感恩节档

《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劇照

近年來,由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出品的《魔發奇緣》《冰雪奇緣》《海洋奇緣》《尋夢環遊記》等都選擇11月下旬的這一檔期上映,最終也都將影響力直接延伸至12月的聖誕檔,收穫了理想的票房成績。這次的《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Ralph Breaks the Internet)三日票房達到5567萬美元,並取得86%的“爛番茄”好評率,之後的票房大賣相信不是問題。而該片在中國內地市場也表現不俗,週末三天拿到約1950萬美元票房,僅次於稍早前的《超人總動員2》,優於去年的《尋夢環遊記》和前年的《海洋奇緣》。

北美票房|《无敌破坏王2》《奎迪2》领跑感恩节档

《奎迪》劇照

在週末票房榜上排在第二位的是米高梅出品的拳擊電影《奎迪2》(Creed II)。對比2015年同期上映的第一部,3529萬美元的開畫票房,提升了將近一倍。這部續作仍由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和邁克爾·B·喬丹(Michael B. Jordan)主演,雖然導演由瑞恩·庫格勒(Ryan Coogler,《黑豹》)換成新人小斯蒂芬·卡普爾(Steven Caple Jr.),但第二部仍繼承了上一部的好口碑,“爛番茄”好評率達到82%。

相比之下,上週末公映的另一部新片卻遭遇了票房慘敗。由獅門影業製作發行的最新版《羅賓漢》(Robin Hood)週末三天票房僅有912萬美元,排在第七位。即便算上感恩節的週三週四兩天,目前也只有1422萬美元北美票房,對比其一億美元的製作費用,可謂杯水車薪。

北美票房|《无敌破坏王2》《奎迪2》领跑感恩节档

《羅賓漢》劇照

該片由憑藉《王牌特工》走紅的英國男星塔倫·埃格頓(Taron Egerton)主演,導演是之前只在電視圈打拼、執導過《黑鏡》等劇集的英國人奧圖·巴瑟赫斯特(Otto Bathurst)。作為已有幾百年歷史的英國傳奇英雄,羅賓漢的故事在整個西方世界乃至全球都膾炙人口,可以說是相當成熟的IP。相關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古早的有1938年的《羅賓漢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中國觀眾比較熟悉的則是凱文·科斯特納主演的《俠盜王子》(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即便劇情早已印象模糊,但布萊恩·亞當斯演唱的那首主題歌“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肯定難以忘懷。此外,還有1976年的肖恩·康納利版、1973年的迪士尼動畫版和2010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羅素·克羅主演的那一版,即便成敗不一,但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這次的最新版採用了迎合新時代觀眾的拍法。按照主創的說法,這是為習慣了欣賞漫改超級英雄電影的年輕觀眾而拍,所以無論視覺效果還是動作場面,甚至主角的著裝風格都力求酷炫,而歷史背景方面則相對淡化,正如電影開始時主人公所說的:“要我講歷史故事也可以,但你們肯定會覺得無聊透頂。”但結果卻是——用英國《衛報》上的影評來說——新版《羅賓漢》沒講什麼歷史故事,卻照樣讓觀眾覺得無聊透頂。

有影評人分析,羅賓漢的故事如今看來已顯得有些落伍,不符時代精神。傳說中的羅賓漢雖然劫富濟貧,但本身卻是貴族出身,家有良田千畝,而且他的女友瑪麗安同樣也是貴族出身。以往的各版影視作品中,有些也力圖規避這方面的矛盾,或將瑪麗安設置為牧羊女,或是像2010年版本那樣,說他是冒領了陣亡戰友的身份,冒充成了貴族。而如今的新版中,“蛋蛋”埃格頓飾演的年輕羅賓漢依舊以紈絝子弟自稱,因為從軍歸來後發現家宅被鄉鄰惡霸侵佔,才決定揭竿而起。

事實上,撇開影視改編不談,羅賓漢這個歷史人物的爭議性也是由來已久。上世紀40年代,美國哲學家安·蘭德(Ayn Rand)就在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中批評俠盜羅賓漢是“最不道德的英雄”,“拿著並不屬於他的財產來做他的慈善事業······是無恥的理想的化身”。於是,在如今西方世界整體向右偏轉的大背景下,羅賓漢顯得有些左右不討好,很難跟上時代步伐。

北美票房|《无敌破坏王2》《奎迪2》领跑感恩节档

《綠皮書》劇照

上週末排在北美票房榜第九位的是之前因主演維果·莫騰森(Viggo Mortensen)出言不慎引起過小小爭議的《綠皮書》(Green Book)。如今看來,媒體與觀眾基本已完全原諒了他,影片於11月16日開始在紐約、洛杉磯兩地小規模上映,上週終於擴容至1000多家影院,拿到544萬美元週末票房,不算特別理想。不過,該片題材關乎種族主義,加上口碑不錯,又志在衝擊奧斯卡,後期放映規模還有繼續擴大的餘地。

相比《綠皮書》,另一部更有可能成為“衝奧”種子選手的《羅馬》(Roma)也終於進入院線。這部由Netflix投資發行的電影於上週三起在洛杉磯、紐約和墨西哥上映,本週開始還會在倫敦等地陸續上映,預計全球放映規模將達到一百家影院,肯定會成為Netflix歷史上最大公映規模的作品。而它正式登陸Netflix網絡平臺則要等到12月14日。

此舉,顯然標誌著Netflix這家好萊塢新貴的政策轉向。以往,他們看淡大銀幕放映的重要性,甚至為此不惜與法國院線、戛納電影節鬧得不可開交。如今,為滿足奧斯卡獎的報名要求——影片必須在加州洛杉磯郡的電影院裡安排至少連續七天的商業排片,他們為《羅馬》設置了為期三週的公映計劃,轉變不可謂不大。畢竟,如能斬獲奧斯卡,對於Netflix進一步增加新用戶,肯定會有直接促進作用。而用戶數的提升,也就意味著更大的商業利益。另一方面,面對來自同業的壓力,Netflix也必須做出改變。至去年為止,Netflix已拿到過14項奧斯卡提名,但勝出的兩次僅僅只是紀錄短片《白頭盔》和紀錄片《伊卡洛斯》。而同為流媒體公司的亞馬遜影業,去年已憑《海邊的曼徹斯特》拿到了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內的多項提名,甚至還贏下了最佳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兩項。如今這部《羅馬》的獲獎呼聲如此之高,如果Netflix繼續仗著錢多盤大我行我素,肯定只會傷害自己。於是,他們做出180度轉向,回頭擁抱大銀幕,也就不奇怪了。

北美票房|《无敌破坏王2》《奎迪2》领跑感恩节档

《羅馬》劇照

有妥協,也有堅持。和從不公佈平臺收視率的做法一樣,Netflix也未對外公佈《羅馬》的票房成績。美國媒體只得自行聯繫放映該片的洛杉磯和紐約兩地的三家影院,一一統計。據電影網站“殺青”(The Wrap)報道,該片總票房在20萬美元左右,換算成單塊銀幕票房的話,約66000美元。雖然趕不上由福斯探照燈製作、上週末公映的《寵兒》(The Favourite)——四家影院上映,三天總票房42萬美元,單塊銀幕成績達到105000美元,創2018年之最,但這部威尼斯金獅獎得主相比戛納金棕櫚得主《小偷家族》——五家影院上映,三天總票房88000美元,單塊銀幕為17600美元——還是要勝出不少。

不過,在導演卡隆的祖國以及片中故事的發生地墨西哥,因為當地最大院線Cinépolis杯葛Netflix的關係,《羅馬》僅安排了40家影院放映,令導演本人公開表示非常惋惜。Cinépolis方面此前表示,Netflix必須尊重全球電影行業的習慣做法,應該為院線留下足夠的“窗口期”,將12月14日的上線日延後才對。如此,院線才願意安排該片在全墨75個大中城市大規模上映,而且還會將收入的一半拿出來,捐給代表家政人員利益的當地公益組織。可惜,經過幾個月的談判,雙方最終未能達成一致。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了電影放映行業同樣強勢的法國和意大利等地。最終,法國觀眾也只能在少數電影節上有機會看到《羅馬》;意大利只安排了小眾藝術影院“博洛尼亞電影城”放映《羅馬》,不但僅此一家,而且只放三天。

11月23日-11月25日北美週末票房榜

1.《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 5567萬美元

2.《奎迪2》 3529萬美元

3.《綠毛怪格林奇》 3021萬

4.《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 2965萬美元

5.《波西米亞狂想曲》 1385萬美元

6.《速成家庭》 1250萬美元

7.《羅賓漢》 912萬美元

8.《寡婦特工》 795萬美元

9.《綠皮書》 544萬美元

10.《一個明星的誕生》 300萬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