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取消校外培訓機構,教育才能整頓好,不取消就有上升的趨勢,你們怎麼看?

588我是一片雲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不能感情用事,而是從一般邏輯上去思考。我們要明確,教育部目前是整頓教育機構,淘汰不規範的教育機構,而不是取消,我認為這是對教育來講是有進步的積極作用的。

那麼,至於是否取消校外培訓,至少我們要思考一下問題。

1、我們能夠進入最優質大學(以985為基準)的學生比例是多少?競爭壓力是否比較大?讓我們看看17年各省985升學率,我們看前面和後面。

最高的天津,大約5%可以就讀於985,最低的安徽,百分之一左右。

進入985意味著什麼,我想大家都知道。別跟我談什麼高考狀元沒有什麼傑出貢獻者,不上好大學也能好前途這些話。這是槓精,為槓而槓。那麼好,退而求其次,我們退到211,那麼加起來也不到10%。

如何進入這樣的學校?對於我們普通人家庭來講,逃不過自主招生和高考。自主招生要競賽成績,高考要高考成績。無論是哪一個環節,都逃不過學科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考試。那麼我們進入下一個問題,要成績好必須上課外班嗎?

2、要成績好必須上課外班嗎?我認為不是的。很多孩子思維活躍,智力超常,接受能力強,上課認真聽講,刻苦訓練,再攤上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老師,一樣可以成為學霸。但是,我說的是但是,你或許說很聰明,但是並不一定每一個學科都聰明,也許數學150滿分,語文只能答120。或許說,我三個學科的老師都很優秀,但難免有那麼一個兩個學科的老師課程並不能滿足我的需求,這該怎麼辦?

父母輔導啊!沒錯,我父親物理博士,給我輔導高中物理沒有問題。我母親英語教師,給我輔導高中英語也沒有問題。可是我化學不行?怎麼辦?難道還需要有個學化學的叔叔?如果恰巧你都有,那麼恭喜你,你是上帝的寵兒。但是絕大部分的同學父母可能是個賣油條的,或許是開公交車的。孩子也沒有上重點高中,也不是那種超級聰明的兒童,孩子回家輔導問題解決不了,可是偏偏孩子又非常刻苦,想通過學習改換門庭。這時候取消課外培訓,對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講,是斷了他們最後的公平。

3、是不是不上課外班孩子就減輕負擔了?

對那些不想學習的孩子的確減輕負擔了,這個沒錯。但是對想要學習的孩子呢?筆者小時候,沒有課外班,但是放學後,筆者每天也要學習到晚上11點。我們小學的課本就講鑿壁偷光、頭懸樑、錐刺股,就講十年寒窗,就講苦讀。學習是一種奮鬥,對大多數人來講,沒有輕輕鬆鬆的成功。我們不講個案,不講神童,大多數的成績都是靠辛苦奮鬥出來的。

4、上課外班是否會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

沒錯,肯定會增加家庭的開支的。但是這個開支是什麼開支呢?是教育開支,教育開支和你給孩子買衣服,買奶粉,娶媳婦是一樣的,都是開支。你總能說,娶媳婦需要彩禮,你覺得這個不值,就不給孩子娶媳婦了吧?即使在國家層面來講,有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學前教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都是需要你花錢的。並且教育投資和你買房子一樣,你是需要回報的,是給你孩子的回報。有些人會講,這不公平,富人有錢,當然可以去好的課外班,如果家庭條件不好,根本就沒有條件去課外班,這是對低收入家庭的不公?那麼我問各位,富人住別墅,窮人住地下室,這是不公嗎? 大家清醒一下好嗎,我們拼死拼活供孩子讀書,難道不就是為了孩子將來有個好生活嗎?

並且如果你覺得花這個錢不值得,完全可以不去花,何必也不讓人去花。這或許是這樣的一個心理,我不願意做的,別人去做心理會不平衡,這何苦來的。每個人價值觀不同,只要不是強迫的,就沒必要對他人口誅筆伐。

5、只要還有競爭,一定會有人去額外的學習,即使沒有校外培訓,我想條件好的家庭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去給孩子吃小灶的,只會苦了大部分沒有這樣資源的家庭了。

6、去不去學習,主動權掌握在家長手裡,自己願意去就去,不願意去就不去,這和有沒有教育機構沒關係。


我是何東子


取消是不可能的

目前很多人是非常討厭校外培訓機構的,認為培訓機構佔用了孩子和家長的時間、金錢.同時又將目前的擇校升學壓力歸因於校外培訓機構,認為校外培訓機構是原兇.這些都是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偏見,其實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也是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環.教育發展不均衡這是事實,但是要將之均衡化也不現實,這樣的話優質的資源必然是稀缺的,競爭自然是非常激烈的.為了提升成績,培訓機構自然就出現了,培訓機構滿足了無數學生補習的需求,對很多家長而言確實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取消?根本治不了根,培訓機構只是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產物,並不是根源,校外培訓機構全部關閉也解決不了問題.

取消對很多學生不利

即使是真的取消所有的校外培訓機構,那受傷最大的還是學生.導致學生在學習上缺少幫助,影響成績.這些都是家長們都不願意看到的.若借整頓之名,關停大多數培訓機構,還是會造成培訓價格高啟,受傷的總是大多數學生.

規範校外培訓機構非常必要

近十年國內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生長,發展過程中也暴露了許多問題,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有超前學習,搶跑現象非常普遍,甚至直接影響一些學校的擇校考試.特別是奧數,可謂全民學習奧數,大多不是因為對奧數感興趣,而是為了考學校,非常功利.另外,收費問題,特別是跨度比較大的收費,動不動好幾萬的,有的機構甚至捲款跑路,給家長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些都是需要一些規範出臺.


學霸數學


校外培訓機構一律取締,沒有任何理由和藉口,可想而知每個成年人的精力有限,工作的時間都為八小時,另外的算加班,,更何況小孩子,上完學老師安排了課外作業,寒暑假也安排了寒暑假作業和補課時間…再說培訓機構都是以利益最大化掛鉤,試問有高尚的好意教育孩子嗎?更何況有些家庭為了孩子盲目跟風導致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所以建議取締一切校外培訓機構並要求進行嚴打


用戶61508831938


個人覺得兩個事情根本就沒有太大的相關性,取消不取消校外輔導和教育沒有太多的牽絆!社會的畸形造成了教育的問題!舉個例子,我兒子上一年級,全班54人,只有我兒子和他幼兒園的同學沒有上英語輔導,最後沒有辦法隨大溜也去補習了!校外輔導主要取決於家長!

在改革開放的這些年,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多的人們追求更好的東西,本是無可厚非,但是由於缺乏信仰造成了笑貧不笑娼的風氣!家長相互攀比,孩子同學相互攀比,總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學校的教育要從上到下的去調整,國家是什麼想法,省市教育系統怎麼調整,學校怎麼調整,老師怎麼調整!是一個系統的問題,不是取消校外輔導能夠解決的!


叫我頌哥1


校外培訓機構不可能被取消

校外教育是整體教育體系的補充和重要組成部分。校外補習班問題,不光大陸有,臺灣、香港,甚至韓國、日本等國家、地區都有。

培訓機構是市場需要的產物,存在即合理,不能簡單地把學生和家長的學業與經濟負擔歸因於培訓機構。根本原因還是激烈的高考和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現在是上大學容易了,但上一個好大學更難了。其實這一問題在臺灣地區表現更明顯,臺灣高中生都不夠大學錄取的,但是許多家長依然熱衷補課,就是希望孩子讀一個好大學。下圖就是老杜在臺灣新北市拍攝的,在市中心整整一座樓全是各類培訓機構。


中小學生普遍性補課不應提倡

現在一個不好的趨勢是全民性補課,在許多地方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上奧數等輔導班,都在課外學外語。學生必須牢記學校才是主課堂。認識一些家長,明明孩子校內課程都跟不上,還堅持讓孩子在校外上各類輔導班,去完成額外的作業。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課上跟不上,覺得需要課外補;課外又跟不上,還精疲力盡,反過來影響學習興趣,導致孩子課內學習精力不夠。


目前培訓機構的模式,基本屬於超前式學習,更適合那些校內學有餘力,吃不飽的學生。

對於培訓機構要加強管理引導

這些年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生長,出現了許多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家長的教育焦慮,也增加學生的負擔。對於培訓機構,教育部門也在加強管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明確了具體要求,下一步關鍵是落實好,加強監督管理。

要想根本改變局面還得靠推進教育改革

目前出臺的各類政策,有點治標不治本的味道,只要高考考察方式不變,只要優質教育資源依然短缺,惡性教育競賽就不會有根本性改善。

不知道您對老杜的觀點贊同否?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最後,求贊求關注😄


杜圖圖大美育


校外培訓是教育每況愈下的萬惡之源。其一,嚴重干撓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其二,嚴重摧殘了學童的身心健康。其三,嚴重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其四,嚴重腐蝕了部分老師的心靈。其五,嚴重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浪費。強烈要求全面、乾淨、徹底地取消一切校外培訓機構和場所,還孩子一個健康的學習成長環境,還教育一片藍天。


蒼海明珠555


校外補習機構的蓬勃發展確實帶來了一定的社會問題,他非常嚴重的綁架了父母的錢包,校外補習機構的價格越來越高,並且他們會以詆譭汙衊降低校內教育的成果,來提高他們自己的身價。

現在教育孩子的主要功能還是要靠學校來實現的。

校外教育只是一個補充,但是他們的收費遠遠高於孩子在校內的開銷,所以這個問題會引發一定的社會矛盾,這是肯定的。

但是是不是要完全取締呢,也不是,畢竟每個孩子的個性成長特點都是不一樣的,單靠整齊劃一的學校教育很難滿足每個學生的個體需要,所以校外教育還是需要的,只是說要避免這種肆意漲價,惡意競爭,不去追求教學質量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有些不負責任的做法。

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暖暖達娃


校外補課是教育者的腐敗開始的,它的創始人是在職老師!各科老師開各種補課班,有些老師以補課要挾學生,同時帶動了社會上的補課熱潮,最後導致學生和家長叫苦連天,孩子超負荷學習,家長負擔昂貴的補課費。形成惡性循環,學校教學的功能沒提高,反而社會上的補課班卻越辦越火,越辦越大。整頓是必須的,我提議的學生減負首先停掉校外補課,再調整在校學習時間!讓孩子們輕鬆學習,讓家長放心的工作!


原野1280942


雖然對於校外培訓機構做了相對的調整,但是換湯不換藥,杜絕不了。

最大的原因是我們的應試教育。如果應試教育一天不改,那麼這些培訓就在一天。現在很多教育機構都在大肆的渲染和誇大,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形成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是的,現在高考確實1分害死多少人,這是國情決定的,誰也不敢說不讀好的大學,放棄高考。

從恢復高考到現在,為國家培養出了人才,在國家發展建設中做出偉大的貢獻。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情在變換,似乎應試教育在變質,不適應現在的需求。在剛剛高考的時候,農村城市沒有區別,都是一邊上學,一邊種地體驗生活。從勞作和遊玩中可以發揮個人的才能,也能學習到書教科書學不到的東西。相對現在,完完全全讀書就是讀書,洗衣做飯都不需要。正是我們脫離了生活,沒有體會到生活中的困難,解決困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大大限制了想象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造力。什麼在線教育,智能教育是無法代替老師說教的,只有人才知道你在想什麼,缺什麼,應才施教。

馬雲說過不會玩的孩子未來是被淘汰的。

是的很肯定,應為除了有思維感情外,人工智能都能代替。那麼這是我們比人工智能的優勢就是創造力,想象力,情感

當我們沒有發現教育的根本問題的時候就不要亂搞教育,只會讓應試教育越陷越深,讓孩子和父母增加負擔,失去幸福感。讓社會變得更加的緊張。


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和我交流學習,一直關注教育問題。關注我瞭解玩學教育,將顛覆傳統教育模式。


玩學教育先驅者


先說一下我的觀點:我們不要過於妖魔化校外培訓機構,其實它是目前中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現實存在的環節,他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的存在和發展是根據現實需求而定的,既不是政府問題也不是學校問題,它是一個社會的現象(注意不是社會問題,僅僅是現象)。不是政府的禁令可以解決的。

首先,我們應該理解校外培訓機構是否有存在的意義。

咱們中國人是很重視教育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已經完全深入到了每一箇中國人的骨髓裡面了。但是全國優質的大學就那麼幾所,雖然說現在擴招了,但能上那些雙一流院校、985院校、211院校的學生還是十分有限的。但家長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最好的大學。

按照現階段國家規定的政策,要想上好大學就要在高考中考高分才行。這就像以前我聽過的一個笑話一樣,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了老虎,誰能活下去呢?當然是跑的比較快的那個。他不需要比老虎跑的快,只需要比同伴跑的快就行了。學生也一樣,他們只需要比同伴強就行了。

所以為了比自己的同班、同村、同鄉、同縣、同省的學生強那麼一點點,或者不要比同伴落下太多,課外補習對於家長來說就勢在必行。

從這一點上看好學生和差學生其實都有補課的需求。

家長有需求社會上就會有解決方案,於是才出現了各種培訓機構。這種培訓機構源泉在於家長需求,在於現階段的中國社會現實需求。只要中國家長還望子成龍,只要中國的教育資源分配存在好壞的差異,這需求就一定存在。

我的孩子在北京的海淀區讀書,在全國的教育資源分配上這個區都是走在前列的,學生家長也更關注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我確信在中國範圍內北京海淀區家長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也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海淀區的孩子在課外培訓機構上課的比率非常高,極少有家長不安排自己的孩子去校外培訓機構培訓。因為大家都在培訓,你不培訓就落後了。正是家長的投入和政府的優質教育資源才造就了整個海淀區的在教育上高水平。這個區的高考平均分甚至比北京的“一本線”還要高一點(2017年海淀區理科平均分551,北京市理科一本線532)。當然海淀區不是北京教育最牛的區他只能排第二,北京教育最牛的區是西城。那是另一個傳說般的存在......

其次,咱們看看政府有沒有動力真正禁止校外培訓機構。

這裡的關鍵問題是:政府取消校外培訓機構的動力是什麼?這個動力越強,政府的措施就會越嚴厲,措施就會越有效。

一方面,從國家角度看中國的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發展是實際存在的,這一點教育部的人員十分清楚。中小學乃至大學的優質資源非常有限,至少在現階段國家不可能讓所有孩子都上優質學校(重點學校)。甚至中小學教師資源都是缺乏的。即使這樣我孩子學校還在喊缺老師,一個老師帶很多學生,根本沒辦法照顧到每個學生。結果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讓自己的孩子到校外培訓機構接受更加深入的教育。北京的海淀區仍如此那些外地省市的情況可見一斑。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校外的培訓機構是中國教育體制的一種補充。政府的教育體系在現階段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家長不同層次的課外輔導需求。

另一方面,教育是立國之本,我們的國家是非常崇尚教育的,教育也是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

既然國家有強烈的教育需求,老百姓有教育需求,而且公立學校沒有辦法滿足國家和人民的需求,那麼,如果您是教育部門領導,您有什麼理由去取締校外培訓機構?如果真的取締了現在這種教育需求和政府能提供的教育資源的差異智慧更大,這個矛盾只會更突出。

所以現階段表現出來的校外培訓機構的問題,其實是我們老百姓對於教育的渴求的一種表現,而政府沒辦法在公立學校滿足這種渴求,所以培訓機構必然存在。

政府沒必要去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其實這些機構正是緩解這些社會矛盾的存在的。

老百姓有需求,政府沒有動力去取締,您說我們有可能取消校外培訓機構嗎?

還是回到我最初的觀點:校外培訓機構是目前中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現實存在的環節,他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的存在和發展或者說消失是要根據現實需求而定的,既不是政府問題也不是學校問題,它是一個社會的現象(注意不是社會問題,僅僅是現象)。不是政府的禁令可以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