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教育部發文:嚴禁學生帶電子產品入課堂,嚴禁佈置電子家庭作業,你是如何看待的?

升學數據通


這是一個非常搞笑的問題,教育部一方面在下通知禁止電子產品入課堂,然而又在完成了一些電子類網絡類的創新課程實踐,或者說是課題。

那我們本地來說,在我們縣城有幾所中學,在今年剛開學的七年級裡面設置了幾個班,這幾個班被稱為沒有書包的班,暫且這樣稱呼吧,反正就是兩個同學一個平板。

所以說教育部的這個通知,如果說禁止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話,那麼搞的這些實驗班就全部需要退出了,我不知道這樣是否是違反了教育部的規定。

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這些電子產品不是學生帶進來的,而是學校提供的。

再來說一下第二個問題,不準佈置電子作業,其實這個問題怎麼看呢,有些作業可以讓孩子在上面學習,比如說安全教育平臺,這個東西本身就是在電子產品上完成了一個作業,可是這一步這一個規定出來之後,所有原來使用的安全教育平臺怎麼處理呢?我想這是一個問題。

更好笑的是近期許多教育部門正在完成一些信息化的驗收,這些信息化的驗收不僅僅是把學生的信息傳了進去,包括家長的信息也傳了進去,所以要求的內容就是家長和學生一起來完成這些網絡的內容,比如說過一段時間發一篇文章,過一段時間完成一下學校佈置的一些小任務等等。

這些所有的都和教育部這個通知有所衝突,我們不知道教育部在下發這個通知的時候是否進行了社會調查,或者徵求了各個省市的意見。

其實我從心底上還是支持教育部的這個決定的,大多數老師甚至全國的老師都支持。


談笑有白丁往來無鴻儒


作為一名職業學校教師,面對的都是一些中考成績不好,沒有升學壓力,年齡平均在15-16歲,正處於叛逆期的學生!以手機為例,我來談談一下比較現實的案例和現象,大家也幫忙看看如何教育管理學生!

大概在2013年前後,學生中出現了智能手機,這個時候我們老師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去網吧上網的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的學生都在宿舍裡面玩手機上網了,打遊戲!不在擔心學生偷偷去包夜上網了,但是學生遲到的現象越來越多,上課睡覺的越來越多,為什麼?晚上玩手機,熬夜了!這個現象怎麼辦?你不能看著他們睡著了,你再走!

你給他們教育,說打遊戲不好,但是他們反過來問你,比如今年雅加達運動會,中國電子競技獲得冠軍,拿到一枚金牌;前段時間那個IG奪得世界WCG冠軍,你說打這個遊戲有錯嗎?怎麼回答!都是為國爭光呀!

2017年我不知道大家在網上看到過,因為老師收學生的手機,導致學生想不開跳樓;孩子的爸爸把孩子手中正在玩遊戲的手機扔下樓,導致小孩也跟著跳樓的事件等類似的事件沒有!有一次,我在上課的時候,也遇到過一個學生正在玩手機,好像是王者榮耀,看者挺老實聽話的一個孩子,我去制止他的時候,他的眼神都能殺人,看這情形,我叫他出去玩完再進來,他一開始不理你,嘴上還說“快了,快了,老師你在給我幾分鐘”,其它同學哈哈大笑,怎麼辦?最後,我只能這樣說:“你出去玩,等玩完再進來”,他一邊玩著一邊走到外面,事後我和他談話,他說:“老師,課間玩的,沒結束,我中途不能退,不然別人會罵我!”他也承認錯誤,但是這件事真是苦笑不得!

就在上週,班級學生上課玩手機,被任課教師把手機收繳上來,放在學生管理辦公室,一般情況,學生都會先寫個檢討書,保證書,然後再去學生管理辦公室,認錯,老師教育一遍後,會把手機在還給學生。

你知道下面是什麼情況嗎?晚上10點多,學生家長給我打電話,問我,他的孩子怎麼了?出什麼事了?電話打不通?,後來落實,我問學生你怎麼不去學生管理辦公室去拿手機或者告訴我,他說“他有兩個手機”,他家長還埋怨我們處理不當,憑什麼可以沒收學生的手機,那條法律規定的了等等,我也想借著這個話題說下,我們不是沒收,而是在教育,一種教育手段!如果這個時候國家有這樣的一條法規,我們在執行上也許就不那麼被動些!

綜上所述,我覺得有這樣的政策,對學校對,基層的教育管理者也是一件好事,有法規支持了,但是在執行時,更需要家長的支持!如果家長不支持,你說怎麼辦?


zny850210數控


這個規定考慮太片面了,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自己就是個例子,初中接觸電腦也是隻限於打字,大學去國外,演講寫作業打論文,做報告,特別學設計的要用各種作圖軟件,外國學生很快就上手了,我需要花幾倍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怎麼使用這個電子設備,其中很多時候不熟練侷限了我很多設計構想。。。所以,我兒子一年級,學校有微機課,回來他要求我幫他裝作圖軟件和打字軟件,語文課的演講老師要求做PPT形式,我也花時間教孩子學習PPT 的製作,這樣他能熟練打字的時候就可以自己製作小故事PPT,電子設備只是一個工具,它能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實現更多學習中的想法,而不要一棒子打死~

再舉個例子,我們那個時代學習英文也最多聽聽磁帶或者CD,現在有各種多媒體的繪本閱讀配音,很好的幫助孩子糾正發音提高學習興趣,孩子進步也非常大~每天堅持打卡配音也是老師留的作業,難道這個也不行?!

我想問下,你怕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就下令不讓用,和你怕出門被車撞就不讓出門有什麼本質區別?!

家長和老師包括社會應該做到正確引導!而不是一味的否定!!!


Cici71745573


近日,教育部再下嚴令,嚴禁學生將電子產品帶入課堂,並且嚴禁教師佈置電子版的家庭作業。這一政策再次引發人們的熱議,對於這一政策,人們也是褒貶不一。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我們把這個問題分成兩部分,先來看第一條禁令:嚴禁學生攜帶電子產品進入課堂。對於這一政策,我是保留意見的。第一,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也都買得起手機了,甚至一年換一臺,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肯定也會有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單純的禁止攜帶並不現實。




第二,侷限性,教育部下達這個禁令,其實根本目的就是整頓課堂紀律,不讓學生們玩手機。但是要知道,如今已經是信息化、數字化時代,再想繼續像之前那些年一樣,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在下面記筆記的學習模式,早就已經落伍了。如今在一些國外的大學,老師和學生們都用電腦上課。我們的學校為什麼不能沿用這一方式呢?多采用數字化教學,並且多采用線上教學呢?這樣不僅更方便教學,還能提高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再看第二部分,禁止留電子版作業。這個我是支持的,或者說在大學之前的學習道路上我是支持的。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是應試教育,學生們的壓力可以說每一天都在增加。原先還是紙質作業的時候,好歹大家心裡都有個準,但是如果一旦變成電子版,可就麻煩了。一不小心留個幾十M的作業,那學生不得哭死?

我們現在正在大力幫助孩子們減負,就是希望孩子們從書海里擺脫出來,但是如果變成電子作業,有些學校和老師為了升學率,肯定會以各形式留下一大堆電子作業,這隻能使得學生們的負擔越來越重。好不容易不用看書了,又得回去看電腦、看手機。會更早的損壞自己的眼睛。



當然在大學裡,因為管理不如之前輕鬆,可以佈置電子作業方便管理。但是在小學中學階段,還是不要實行,不要讓電子作業成為應試教育的助手。而且電子作業還有一個隱患,就是學生的自覺性。愛玩是人的天性,一臺電腦放在面前,能管住自己的畢竟只是少數,更多人還是會選擇“就玩十分鐘”的怪圈,這樣反而沒有什麼好處。

所以綜合來看,最好還是不要直接下達如此強硬的禁令。可以在中學嚴格監督,適當使用,在大學進行試點。看看效果如何,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來作決定,不要直接“一棒子打死”,要給創新留下一點生存發展的空間。


大三老學長


一群老朽又在比劃中國教育了。



夜半老司機


作為孩子的父親和曾經的教育工作者,我覺得要從三個方面看:

第一,電子產品入課堂和佈置電子家庭作業,是時代的潮流,不可抵擋,更不可逆轉,不以哪一級的文件為轉移。這就像古代人,不能因為原來用的是竹簡,就不允許紙張材料的書籍進課堂。

第二,電子產品在青少年中使用,的確會有諸多負面問題,主要是傷害視力和出現玩遊戲等現象,想得更遠一點還有造成教育不公的問題(有的地方用不起)。這些問題,我們要想辦法逐步去解決,比如對電子產品影響視力的方面,是不是可以有專門的技術標準?

第三,教育系統要重點研究的,是如何合理發揮電子產品在教學中的作用。應當在有節制使用的前提下,讓電子產品為學生所用。

希望關心教育的人們多做實事,多做好事,全社會都來努力,很多問題就會更快解決。


沉默的投資者


我是一名老師,也曾請求家長們安裝一些APP、完成一些調查問卷和網絡作業。我也不想這樣做,但是我很無奈,同時心裡也很憋屈,因為這些都是上級要求完成的,即使跟教育教學沒有關係,我們也不得不執行,而且還得費心費力想盡辦法去完成,甚至還因此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句話吧,弱勢的教師,悲哀的教育,教育負擔了太多本不應該屬於教育的任務!

再提醒你們一個問題吧,推廣校園電子產品的利潤應該是很大的,但這並不關學校和老師的事。學校和老師都只是這些電子產品的使用者而已。那些被大力推廣的電子產品花大錢購買安裝了以後,當然要美其名曰提高使用率了,誰來用?你們懂的!所以呀,請你們別罵老師了。


開心8413534411838


關於這個話題,我們先來看個圖,2018年在線教育未來獨角獸top100.

按照其中的分類,

主要是作業輔導類,如作業幫,學霸君,阿凡提等。

在線作業類:如作業盒子,

在線輔導類:海風教育,網龍,三好網,猿輔導等

英語學習:因為這個比較多,51talk,滬江集團,大大dada,說課英語,好外教等等

視頻學習類,如洋蔥數學,樂樂課堂。

成人學習app的就不統計了。

從這麼多輔助學習的app來看,這也是學習的一種趨勢,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利用。

首先學生嚴禁帶電子產品入課堂,這點其實是有歧義的,能不能帶到學校呢,帶到學校,放在宿舍裡面?

當然我這點還是非常贊同的,我在當班主任的時候也是禁止學生帶手機以及一些MP3等電子產品到學校。

但這裡存在的問題有兩點,第一,我們在教學的時候需要使用如平板這些輔助的硬件。

第二,學生在家裡面是否可以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

對於第一個問題,其實在很多有條件的學校已經開展了平板教學,並不是一個稀奇事,但是對於中學生,還很少使用學生手機來進行教學,原因其實很簡單,課堂不好控制。

對於第二個問題,學校當然無法控制的學生是否在家裡面使用手機,那麼主要是靠家長來監督。而這個問題正好可以幫助解決是否禁止佈置電子作業這樣一個問題。因為你在家裡面可以使用手機的話,那還不如讓學生使用手機的功能,變成學習的工具。這裡同樣也需要家長的監督,但問題也往往在於這個地方,家長是比較難以監督,或者不懂得如何去監督。

所以在第二個嚴禁上,我是持觀望態度。因為電子作業有電子作業的優勢,它的精細化程度,對於學生的精準分析是我們紙面作業所無法達到的。


初中數學研究


嚴禁學生事電子產品入課堂,讓我想起前幾天我在一所幼兒園聽課的情景,內容是認識二維碼,二維碼現在已經走進我們生活當中各個角落,無處不在,上街不用帶一分錢,掃一掃二維碼全部搞定,幼兒園的小朋友在這節課當中,瞭解了二維碼帶給我們生活中的便利,孩子人手一個ipad ,也學會用ipad製作了自已專屬的二維碼 ,幼兒園的孩子學會使用了電子產品瞭解他們生活當中最熟悉的二維碼,瞭解充滿現代信息的這個社會環境,這樣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有什麼不可以呢?

我覺得這個事情不能一棒子打死,我記得信息技術剛剛走進課堂的時候,備受老師推崇的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還是慕課以及各種教學軟件的應用,讓教師逐漸脫離了黑板,彷彿不用上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就是落伍的教學。

現在忽然嚴禁學生帶電子產品入課堂,事情做到極端就沒有利只有弊了,不可否認電子產品帶給教師和學生利的一面,也不可否認電子產品帶給教師弊的一面。關鍵你怎麼去應用電子產品,教師和學生不能成為電子產品的奴隸。

什麼是好的課堂教學?適合學生的教學就是好的課堂教學,有的教學是需要電子信息技術做為支撐的,有的教學是不需要,教師自己要把握好。問題出現是要解決的,而不是今天流行這個,全都用,明天流行那個,就否定今天的。我們需要的不是躲避問題,電子產品本身沒有問題,關鍵是如何使用它,讓它成為教師和學生工作和學習的助力器。


我是月亮姐姐Nancy,碼字很辛苦,如果您認同我的回答,請您點個贊,如果您也有話說,請您留個言,如果您能關注我,我舉雙手錶示感謝!如果您想噴或想踩,我也歡迎!呵呵~(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家庭作業其實是扼殺親自關係的真兇。學生在學校,知識要充分吸收,已經吸收的知識為什麼回家還要繼續學習?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愛玩的天性你是無法控制的。在我看來,學習是一種習慣不是技能,老師授課太快,只是為了趕自己的教案,至於多少學生真正接受並學會了,老師其實不在意。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天生就很強,他可能懂得快一點,每當老師在上面問,你們懂了沒?大部分說懂了的聲音都是有學習天分的孩子回答,至於那些,對老師所講的知識點模稜兩可,不太懂的,和完全不知道老師講的是什麼的孩子,有可能會隨大流跟著小聲說懂了。那麼老師教案速度就會加快,學習能力好的孩子,吸收的充分,老師高興。對那些不太懂,和不懂的孩子,是越累計越多,越累計多越不會,導致不想學習。其實這個過程大部分家長都經歷過,但對於學習能力好的孩子家長,他們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他們的孩子是天才,老師就應該只培養他們的孩子,至於那些學習能力差的孩子,他們都抱著誰讓你家孩子這麼笨得態度。雖然表面不會直接表達,但都會這麼想。所以家庭作業應該由老師分開對待,對於能力好的孩子,提供難度大一點的課外作業,鍛鍊他們的發散思維,對能力一般的孩子,提供以知識點為主,一點點難度的思考題,對能力弱的孩子,提供幫助掌握知識點的題。分開對待,讓孩子全面發展,而不是隻有小部分發展,其餘緩慢發展。想法是好的,老師會更費勁一點,但是,我覺得這樣,每個孩子都是公平的,即使他們依舊不願意學習,也不要給他們,和他們的家長帶來過重的心理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