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俗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這樣的道理嗎?

林三


真的有俗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這樣的道理嗎?

如今農民的日子相比於過去,確實要幸福得多了。農民朋友再也不用像過去一樣為吃不飽、穿不暖而發愁了。但是農民一生都節約習慣了,就算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依然還是會很節約。不過,在農村裡卻流傳著一句和節約相關的老話,那就是“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你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嗎?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在生活中就算是很節省,處處都精打細算,但還是防不住會有一些花錢的地方,很有可能前面一直節省,而一個地方的“窟窿”就把之前節省下來的錢花光了。相反,那些平時不怎麼節省的人,在生活中想吃啥就買啥,想穿啥也買啥,絲毫不節省,反而日子過得很滋潤,就像是他們的錢都是菩薩送的一樣。

大家還真的別說,在農村裡這兩種現象都是很普遍的。比如農村裡那些平時一直很節約,多花一分錢都會懊惱半天的家庭,日子確實都過得不太如意,甚至還會越過越窮。在農夫所在除村裡就有一戶家庭,平時非常的節省,什麼都捨不得買,捨不得花錢,現在依然還是住著老房子。雖然他們平時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但是一年到頭也沒多少錢,而且日子也一直沒什麼起色。

但是,有一些家庭的生活方式卻是截然不同的,雖然他們也沒多少錢,但是卻在日常開銷方面要大方得多,見到什麼好吃的就買,遇到一些好看的衣服、傢俱等也是買回家,但是卻並沒有因為多花了錢,日子就變得很拮据了。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古人的這句話是非常有智慧的,其也是在提醒我們,錢並不是靠省出來的,而是靠掙回來的。如果只是一味的節省,並不懂得開源。那樣只會讓自己及家裡人更吃虧,而且日子還會越過越沒有起色。因為再怎麼節省,錢就那麼點錢,錢又不會生錢。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需要錢去填補的窟窿太多了,這樣只會越花越少。但是如果你懂得花錢,懂得用錢來生錢,讓錢發揮價值,這樣自然家裡的日子就會過得更加富有。

對於老祖宗的這句老話,你認為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這句話真的是一個大坑。

這句話其實是把兩個不同階級的人,放在了同一個水平面,得到的證據。

比如現在倆人,李二狗和王美麗。

李二狗一個月收入不到5萬,到賬2800。扣掉租房子的800,還有2000塊。這2000塊不但要吃飯、抽菸、應付基本社交,還需要給老婆買東西。所以李二狗肯定要省,一雙匡威基礎款穿10年,而且隨著孩子出生,老人逐漸變老,李二狗肯定各種省也擋不住花錢。

王美麗一個月到賬2萬,父母都有社保,家裡還給了一套房子。王美麗吃剩下的飯從來不放在冰箱,一個月買一雙AJ,一個包,每個月都花1萬多。還能存8千。看起來王美麗很奢侈吧?

但問題是,李二狗小時候家裡就窮,小學沒畢業就被迫出去打工;混的不好,李二狗當然要各種省錢才可以。

但王美麗的爹雖然和李二狗是發小,但從王美麗出生開始,家裡趕上了各種紅利期,早在王美麗小學的時候,家裡就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

從某種意義上,王美麗的起點甚至是李二狗的兒子、孫子奮鬥的終點。

有什麼可比性?

所以這種俗話其實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人只能和自己比,只要今年過的比去年好,明年比今年好就可以了。

惦記別人家裡怎麼生活的人,是不會得到幸福的。


酒騎風


我覺得有…就拿我自己來說,有一次跟朋友無聊就迷信的去給自己算了一卦,然後說我存不住錢,有錢就花。然後結婚後真的就是存不住錢。第一次兩人手頭攢了點錢,準備生寶寶用,結果我就住院做了一次手術花完了…然後身體恢復了上班了兩人又攢了點,接著也懷孕了,那時候太傻,因為沒有注意工作環境,孩子六個月了有問題,跑了好多醫院也沒保住,最後是人財兩空…第二年又懷孕了,如願生下了我們的小棉襖,還算完美。因為她爸爸一個人上班,所以我比較省,結果平安過了三年,也就是孩子三歲,我又連著住了兩次院,花光了三年攢的錢和給姑娘攢的壓歲錢…現在恢復了上班四個月了又意外懷孕被商場辭職了,賺的四個月的工資還不夠我們老二的產檢費…所以以後手頭有閒錢,想買啥就買啥,想吃啥就吃啥…生活不會因為你省的那點就富裕,也不會因為你花的那點就更窮…


奔跑的影子892


關於這句話,咱農民也常常會講。很多人關於這句話都不能正確理解其意思。

老農先和大家講一個自己身上的例子。記得那是大學剛畢業,身上沒什麼錢,也沒找到工作。當時身上只有230多塊錢,想著平時省省,勉勉強強夠一個月的生活費,當時想著花半個月的時間去找工作,然後自己以後生活就有著落了。不曾想,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擠公交的時候,錢包被偷了,當天就沒的飯吃了。



看到題目這句話的時候,老農立馬就想到這一段心酸往事。用這句話形容當時自己的場景,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

好了,老農接下來和大傢俱體解釋一下這句農諺。

所謂省著省著,窟窿等著,就是說一個人不管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想著節省能夠讓自己生活發生突飛猛進的改變。記得上學期間,很多同學都為了省錢,所以不怎麼吃飯。往往這類同學,最後花錢往往最多。原因嗎很簡單,把吃飯省下來的錢都去買藥看病了。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節省著,節省著,一個大的窟窿就等著你。



所謂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東西一直使用,好像一直都有。並沒有用完就沒有了。舉個例子,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村裡邊誰誰誰,一天到晚不好好種地,而且家裡見什麼好吃的就買什麼。咱們又幹活又節省。往往他們得錢感覺花不完,為什麼?

老農關於這句話談談自己的看法。為什麼省著省著會有窟窿等著?往往越害怕越謹慎,越謹慎幹事越畏畏縮縮,事情往往幹不好。而用著用著菩薩送著,往往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不是嗎?

好了,關於這句話老農就談這麼多,還希望大家喜歡!


惠農志


這個得看你是怎麼個省法,我媽有時嘮叨我,居家過日子該花的花,不該花的不花,什麼該花呢?舉例子吃喝拉撒,到了該吃肉的時候你心疼錢,嫌東西貴,就拼命吃青菜,青菜可沒有肉的營養,又比如說,你看這個東西很便宜,就買回家了,但其實呢?根本用不著。我大娘家,就是我爸爸的哥哥,兩個女兒,小女兒跟我一樣大,我記得我家那時候買電腦就已經算很晚的了,零九年左右,去年,才給我妹買了電腦,太節儉,搞得孩子都跟同齡人不一樣,他們家不捨的吃,不捨的穿,其實說實話,他們家可比我家好過多了,可我大娘心臟一不舒服,好幾百的藥就吃上了,圖什麼呢?也可能是人跟人不一樣,消費觀不一樣。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茹xiao花


俗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主要講要會花錢,而不是一味的省吃儉用。

該花的一定要花,該省還是要省,該投資要學會投資。

眼光長遠點,心胸開闊些,書還是要讀一些。

要知輕重緩急,步子該穩健則穩健,也懂該出手時不含糊。



1.開源節流才是王道,正所謂勤儉持家,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2.另外,要學會理財投資,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十年前買房和租房的人,最大的區別是一個算大賬,一個算小賬。

3.持家用度,要長遠打算,長遠眼光,不能寅吃卯糧,做個月光族,也不能太保守,要趨利避害,綜合考慮,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人生關鍵環節就那麼幾次,絕對要清醒,要智慧,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4.俗話說,大富看命運,小富靠勤儉。生長在窮苦人家要想改變命運,必須堅定的志向,再加勤奮和人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投胎是個技術活兒,但生在富裕家庭的,要知道珍惜,父輩的成功,並不代表自己的成功,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難。


給歷史卸妝的漢子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這句話需要辯證地看。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這句話似乎否定了節省的意義,就是你再節省也沒有用,都隨窯窿流走了。但是我想問一句,難道你不節省,那些窟窿就不存在了嗎。

其實,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我們創造的財富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支持滿足我們的所有慾望,只能是滿足這樣就滿足不了那樣,顧東不顧西。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節省只會使窟窿越來越少。

但從反面來理解,這句話對我們也有警示意義。那就是該用的要用,不然會造成更大損失。比如說你因捨不得吃捨不得用而虧待了身體,就會得不償失。

另一句話“用著用著,菩薩送著”,哈哈,這只是一句鼓勵人消費的話,不可當真的。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的營養是:用完了,會激發我們更大的鬥志,去創造更多的財富。但是,這一條對於那些不求上進的人不適用。


一個農民工的日常


古語云“生財有道”是教我們怎麼取得金錢的;而這句俗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是教我們怎麼使用金錢的。

意思是該花的錢不能省,該花的錢不花,前面會有一個更大的窟窿等著用錢去堵上;該花的錢只管花,花出去的錢,菩薩還會送更多的錢來。

那麼,哪些錢是不能省的,哪些錢要捨得用呢?

1.日常的吃喝不能省。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保持營養豐富、維護一家人的身體健康是必要的,不能一味地節省。

從吃喝上省下的錢是有限的,一旦因為吃不飽吃不好影響了身體健康,那可不知道得花多少錢了。

2.看小病的錢不能省。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健康才有一切的可能。

平時感冒發燒、小病小災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不能怕花錢而一拖再拖。一旦把小病拖成大病,那可真成了填不滿的窟窿了,只怕到時候捨得花錢卻換不來命了。

3.孩子的學費不能省。

不能目光短淺,為了節省學費而使上進的孩子輟學,耽誤一個孩子的前途,毀了孩子的一生。

在能力範圍內幫孩子實現目標,完成學業,不僅可以成全孩子的人生,而且能光宗耀祖,還是給社會輸送了人才,為國家培養了棟樑。這錢絕不能省。

4.孝敬父母要捨得花錢。

“百善孝為先”,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孝順他們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平時給父母吃喝用度都準備齊全,父母生病或者養老需要用錢時,要大大方方地,盡一切所能地拿出錢來。

千萬別說沒錢,捨不得,“子欲養而親不待”,等你有錢了,父母可不一定在了呢,到時候想盡孝都沒地方花錢了。

5.救人急難要捨得花錢。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如果看到有人遇到困難,用錢可以換生命,我們一定要盡己所能給予幫助,不能坐視不管。

人生世事無常,誰也不知道自己明天會遇到什麼,平時有能力時多幫助別人,到我們有困難時也會有好心人來幫助我們。佛說“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6.佈施的錢要捨得花。

佈施就是在別人需要錢的時候,給予幫助。不需要降低自己的生活水準,更不必強自己所難,拿出收入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就可以。

“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善行帶來正循環,佛說“財佈施得財富”,我們一定會越來越有錢,越來越幸福。

錢財乃身外之物,生財有道,花錢更要有智慧,該省的省,該花的花,讓錢真正為我們所用,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這也是老祖宗們留下這句俗語的意義所在吧?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儉”,所以做人應該惜福節儉。

但凡事都應把握“度”,否則的話,“過猶不及”!

故過日子也應隨緣,“該花則花,該省則省”!……該省的,一分錢也不多花;該花的,一萬塊也不眨眼!

只有在平時該省的時候省,關鍵時刻到該花的時候才能毫不猶豫地花!……“好鋼用在刀刃上”嘛!

《老子》上也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是故如果該花的時候(特別是在對待父母長輩方面),財迷不花,像個守財奴一樣,那錢也照樣是積不下來的!

因為凡事“物極必反”(特別是“不孝無福”、“不孝有災”),故過積之財必定會因某種特殊因緣而一夜之間灰飛煙滅的!……正應“多藏必厚亡”!

可見掙錢是不容易,要靠本事;花錢更不簡單,要有智慧!……故而“會花”,比“會掙”更難得!

上面這句南京的老話中,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是針對“不該省卻省”這一現象來說的。

“用著用著,菩薩送著”,是針對“該花則花”(尤其是在“孝親”和“行善”方面)這一原則來說的。


始終142942699


這話我比較贊同,就說說我媽吧

很早的時候我媽就特別的省、結婚之前穿的衣服,能一直穿到我小學畢業。還有各種捨不得,之前我家被套都是之前不穿的衣服剪成一塊塊拼出來😂

也沒見我家多有錢。到我上高中的時候我媽就突然開竅了,該穿穿,該買買,現在買上千的衣服都不帶猶豫的。化妝品都是整套買,不想之前,買一袋,而且只有冬天買。結果是,我家日子越來越好。我爸媽沒事還報個團出去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