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向我詢問莎樂美

當你向我詢問莎樂美

在《聖經》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則故事:當古巴比倫國王希律王娶了他兄弟腓立的妻子希羅底的時候,別人一句話都不說,只有先知約翰,這位無畏、聖潔的傳道者,站起來大聲地說:“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當時希律氣急敗壞,就把約翰下在監獄裡,但不敢觸犯眾怒殺害這位先知。可是,希羅底王后決意除掉約翰,這位陰毒的婦人利用丈夫對自己女兒的愛慾,把無與倫比的美人莎樂美作為要挾的工具———不處死約翰,就不讓女兒跳舞。巴比倫國王願意用半壁江山,換莎樂美一舞。大概是莎樂美的舞蹈過於誘人———有誰曾經目睹過莎樂美的妖魅赤裸的七層紗之舞?希律王只好答應處死偉大的先知。從《聖經》的敘述中,我們讀到的是一個關於傳道者犧牲的故事,約翰死於希羅底的怨恨、希律王的肉慾,至於莎樂美,她那在七層紗背後隱約的誘人胴體,只是讓這個悲劇故事多了一些香豔的色彩,她本身面目模糊,似乎只是母親手中的工具。

當你向我詢問莎樂美

這個故事後來被英國戲劇家,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奧斯卡·王爾德改編成為戲劇《莎樂美》(Salomé,1893,法語)。劇中,莎樂美是個年僅十六歲的妙齡美女,由於向約翰求愛被拒,憤而請希律王將約翰斬首,把約翰的首級拿在手中親吻,以這種血腥的方式擁有了約翰,將自己的紅唇印在了先知冰冷的唇上。在劇作的最後,莎樂美對著先知的頭說:“你為什麼不看看我。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會愛上我......愛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偉大。”而當看見她吻被砍了頭的約翰的嘴,希律驚呼:“她是妖孽,……她是不折不扣的妖孽。”

這個血腥的故事結合了愛情、暴力、死亡、褻瀆神聖、亂倫欲、性虐待、戀屍症,故事的敘事重點與《聖經》原版完全不同,活色生香又愛慾狂放的莎樂美,成為了這個故事裡最引人聯想的部分和人物關係中樞。這部短小的劇作裡面充斥了太多的愛慾和死亡:侍衛隊長和希律愛莎樂美,莎樂美愛約翰,約翰愛上帝;侍衛隊長死於絕望,約翰死於莎樂美極端的愛情,莎樂美死於懲罰。 《莎樂美》是一部運用高度風格化的語言修辭策略(詞藻極盡華麗),在神秘不詳的氛圍中展示事物華美的作品。《聖經》故事只是一個載體,人物之間的糾葛所能夠蘊涵的歷史、社會和心理內容,一切的耐人尋味,一切的深度,都消失在王爾德為我們提供的感官愉悅、唯美頹廢之中。

當你向我詢問莎樂美

王爾德這個自稱“除了天才就一無所有的愛爾蘭綠孔雀”的男人,是個毫無疑問的人間尤物。他那考究的服飾、優雅的氣質、睿智的談吐、飛揚的文采,無不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貴族應有的風範。嚐遍了人間的鮮果與美酒、處在文壇漩渦中心地帶的王爾德,也許並不知道他放肆的言行惹惱了多少保守而蠻橫的英國貴族,最終大眾通過監獄對藝術家的身體實行“規訓與懲罰”,試圖以此來馴服這隻驕傲而桀驁的綠孔雀。世人根本難容這種魔怪氣質的天才,王爾德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蔑視倫理的立場乃至藝術至上的主張激怒社會習俗,道德讓人們面對活著的王爾德不知如何是好,然而當他死去,也許每個人都感到了一種微妙的損失。是的,那種說不清道不明、塗滿幻想色彩的美的損失。

後來德國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勞斯將王爾德《莎樂美》德文譯本譜成歌劇。早在1921年,田漢就翻譯王爾德的詩劇《莎樂美》並後來將其搬上中國舞臺。世界範圍內,還有澳大利亞悉尼舞蹈團的舞劇《莎樂美》;西班牙電影大師卡洛斯·紹拉(Carlos Saura)製作的的著名歌舞劇電影《莎樂美》;西班牙阿依達·戈麥斯舞蹈團演出的弗拉明戈舞劇版本的《莎樂美》等多種作品。男性藝術家始終對這個“要命的女人”的故事感興趣,莎樂美被視為極端愛慾的象徵詞。

當你向我詢問莎樂美

文藝復興後的西方,將女性的肉體作為靈感的源泉和形象的至善至美,處於資本主義發達時期的王爾德,更將感能的沉醉推了極致。他筆下的莎樂美,以血與死為代價大膽追求、赤裸裸地表示情愛,哪怕得到的快樂只是瞬間,在她的人生哲學中,根本找不到“剋制”二字。美從來都是善之美,但在王爾德那裡,美與善的關係已經不大牢靠,顯得可有可無,他進一步在美與惡之間建立了關係,而且彼此互為因果——美之極致即惡,惡之極致即美。莎樂美這樣的女人呈現“不可調和,對比強烈”的黑白兩色,既是美的體現者,又是善的毀滅者。莎樂美在劇終捧著剛剛砍下的約翰的頭顱,吻著他的唇、嘗著他的血唱道:“這也許是愛情的滋味吧。”許多文學評論家將這個段落總結為“剎那主義”,在這一刻,時間停止了,過去被否定了,未來也被否定了,但空間的感受被無限放大,這一瞬間是人生中的最美麗。唯美主義者追求永恆的美感,卻因不可承受而死,殉美而死,因為這樣的美只能在宗教、神話裡存在。

當你向我詢問莎樂美

中國人大概很難理解莎樂美這樣毒汁四濺的妖孽美人。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氛圍中,由於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親等觀念所致,造就了一種“女子的深藏”現象。理想女性愛慾的表達都不離傳統的規範框式,她們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始終溫和而含蓄,與莎樂美式的情愛是有天壤之別的,少見石破天驚的顛覆之舉。而具有深深的毀滅氣質的莎樂美,本身是一個執著而陰鬱的虛無人物,一切的悲劇都是源於扭曲的愛,最終以愛的死亡達到了震撼人心的巔峰。其實《莎樂美》的主題只有一個:愛與死。基於靈與肉、善與惡、理性與感官、永恆與短暫、天國與塵世二元對立的西方心靈結構,王爾德展現了美不是什麼,而是我們剛好可以承受的恐怖的開始。消耗殆盡的大自然把戀人們帶回到她那裡,彷彿世上沒有足夠的力量來第二次創造他們。英雄,先知,美人,國王,都終將在那更強大的存在的力量中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