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位於西安長安區的唐詩人杜牧墓遺址成菜地,7米墓土曾被村民挖盡?

曹大河


杜牧是晚唐時期一位重要的詩人,他的作品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都學過,其中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現在也能朗朗上口,例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大家應該都覺得非常熟悉吧。

如此一位家喻戶曉的傑出詩人,在百年滄桑之後,他的墓地遺址已然淪為小民們的一塊不起眼的菜地,確實讓人唏噓,這大概也就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描繪的光景吧。而這樣的事發生在西安,卻又不得不讓人感到有些汗顏。

都說西安是千年古都,歷史文化名城。所謂“千年”自然是有千年的印記和痕跡才擔得起這樣的名號。西安有保存完整的古城牆,兵馬俑這樣的奇蹟般的存在,陝歷博中也有熠熠生輝的國寶級的文物為西安古城的名號加持,但在我看來,這些還不足以構成西安的全部脈絡和底色。古城之古在於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也在於我們對於這磚瓦草木的態度,二者相較,後者更顯重要。文物古蹟無論大小,都是前人生活的烙印,在這個意義上都該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對待。希望後人能讀到先傑詩人們的千古名篇,若是想要緬懷先傑,也能有跡可循。這種觀念應該深入我們這個人的心中,歷史不可複製,所以不可埋沒。


華商網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墓被平為菜地這一新聞從昨天到今天持續在互聯網上發酵。杜牧的墓地在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道司馬村,村民口耳相傳村子西南角埋葬著唐代大詩人杜牧。當專家學者和記者趕到杜牧墓遺址時,看到的是一片殘敗荒涼的低窪菜地。雖然活動主辦方在活動現場鋪上了紅地毯,掛上了條幅,可仍無法遮蓋眼前的淒涼。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地地道道西安人,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人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其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等詩句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說到杜牧7米高的墳墓被夷為平地,那不是近些年的事,而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村民取土忙於生產,再就是當時的平墳運動,為了多開荒種地保生產,社員們齊心協力將墳墓剷平種地。昨天來墓地現場的杜牧文化研討會專家學者呼籲妥善保護杜牧墓地,希望能夠建一個紀念館,即是對杜牧的紀念,也是對傳統文化保護提升。






魅力da西安


乍一看到此提問和簡短的解說時,著實吃了一驚,今天怎麼還會出現這樣的事呢?將大詩人杜牧的墳墓挖掉了成了一片菜地。查閱資料後才知道不是新近發生的事,是在上世紀六七年至六八年間,村民為了修房和給生產隊飼養室墊圈到此處取土。在一、兩年內,七米高的大墓被挖平,冢中只留下一方坑,令人嘆息,至今未恢復,又令人費解。

西安是千年古都,歷史名城,有數不清的古蹟,有厚重的文化沉澱。希望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會同專家一道,作出規劃,安排經費,儘快地按照歷史資料和原貌,將其恢復和修葺,建立紀念館,讓人們憑弔和懷念。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人杜牧若地下有靈,定會感到快慰。

杜牧是晚唐的大詩人,與李商隱齊名,被稱作小李杜。進士出身,為官多年,當過刺史,官終中書舍人。在晚唐眾多詩人中,他的詩作獨具特色。有的豪氣沖天,有的明媚流轉,有的針砭時弊,有的寄情風物。尤其是七律,如行雲流水,讀起來朗朗上口。如七絕《赤壁》,構思是那樣的精巧,我小時就會背,包括《清明》那一首。他是我最喜愛的唐朝詩人之一,儘管行為有些放浪,寫過一些豔詞,但掩蓋不了他的光輝,況且他還在詩中作了深刻反省。讓我們永遠記住他。



藍天夜月


一言難盡。國人的文化層面不夠,加上文物保護力度不到位。陝西的古蹟實在太多。五千年文化,要看陝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