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該如何做後期?

小長情


拍攝的風光圖片總是很灰不通透、一文輕鬆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實際的風光拍攝情況,如果太陽光線不夠強烈,大山裡到處都是霧,拍的圖片都是灰濛濛滴,沒有層次感。其次就是色彩不夠,借題主問題,來分享一張自己處理風景圖片的詳細過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首先來看下效果圖:

原圖:

一、Bridge(Camera Raw)處理

由於相機導出的原圖是RAW格式的圖片,所以這裡我是走的Bridge(Camera Raw)進入圖片的,打開Bridge,然後在可移動磁盤中找到相機內存卡里要處理的圖片,然後按快捷鍵Ctrl+R進入Camera Raw,也可以點擊鼠標左鍵菜單中的在Camera Raw打開進入。

1、鏡頭校正。點擊鏡頭校正工具,點擊手動,然後勾選刪除雜色,及下方改為自動。刪除雜色可以有效清除一些色彩干擾,使色彩顏色更純。

2、變換工具。點擊菜單欄中的變換工具,然後選擇A進行自動校正水平及透視效果。

3、校準白平衡。點擊上面第3個工具校正白平衡,用鼠標在圖片上找黑色的部分,如下圖箭頭所指的地方,慢慢移動鼠標找到RGB值相近時然後點擊即可校正白平衡。之前出了一篇比較詳細的校正白平衡方法,所以這裡直接說如何操作,想知道為什麼滴朋友可以看看前兩期的回答。

4、基本調整工具。選擇調整工具,首先先確定正確的黑白場,然後再做其他調整。按住鍵盤的ALT鍵(臨時觀察場)然後用鼠標拖動黑色滑塊,直到圖片上有點信息時立刻鬆手,可以參考綠色箭頭指的直方圖。

如下圖只調節了一個黑色的效果

5、白色同理,和調整黑色一樣,按住Alt鍵滑動滑塊,觀察直方圖信息。

6、基本調整。將黑白場確定後,然後對圖片進行基本調整,陰影適當加點、高光減點、怎加對比度、減小曝光、清晰度加點、自然飽和度和飽和度適當加點。這些附加的參數都是為了使圖片更加通透(由於時間及內容偏多的原因,後面會專門出一篇為什麼要這裡調整的文章來進行講解)

7、漸變濾鏡。觀察上圖,處理後的圖片無亮點,還是不通透,所以這裡需要繼續局部處理。局部處理會用到:漸變濾鏡、徑向濾鏡、調整畫筆。這裡先介紹漸變濾鏡。

層次:圖片一共分為3個層次,首先是後面的山,由於很多霧氣,所以可以作為一層。其次是靠水的那座山,由於和後面的山區分很明顯,所以算一層。最後是湖水,作為一層。

漸變濾鏡處理:如下圖所示,分為綠色及紅色端,綠色到紅色就是我們要處理的區域,首先點擊漸變濾鏡,然後在要編輯的圖片上進行拖動,拖出一個範圍出來。觀察右邊的參數,主要的是將色溫色調+了很多,想體現出太陽光照的效果。漸變濾鏡最大的好處是效果從強烈逐漸遞減,所以添加的太陽光效果過度得非常柔和。

調節其他參數時,根據圖片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清楚的。(後期出教程吧……)反正是輔助太陽光的,使太陽光效果更好,過度更加自然。


8、同樣使用漸變濾鏡,不過這次調整的是水。漸變濾鏡只能從邊緣往圖片內側進行拖動才有效果。如下圖,即使綠色起點線已經在湖面上了,但是綠色線下面的同樣也有條件參數的效果。這一步我們需要添加一個顏色濾鏡,使湖水顯藍。

選擇顏色後面的圖層。蒙版,然後如下圖、選擇一個淺藍的值,選擇方法有三種:調節飽和度、調節色相、點擊圖片色輪。選擇一個色值後,在來調節其他參數,同理,調節目的是突出水呈藍色的效果。

9、調整畫筆。選擇調整畫筆工具,然後直接對我們要調節的地方進行塗抹,然後調節參數即可。這裡我們對靠近水的山進行調節,調節注意:體現層次、注意光影、不要修過了。

如下圖,調整的範圍。

10、調整好後進入PS進行處理。Camera Raw處理70%、PS處理關鍵的30%,雖然只有30%,但是內容繁多。由於時間關係,PS處理部分就留著明天晚上來進行講解。抱歉!明天還要上白班,望體諒。

總結:

Camera Raw裡進行調整時,一定要多去研究漸變濾鏡、徑向漸變、調整畫筆這三個局部調整工具,因為其他基本調整圖片的原理往期都有講解,我相信應該不難。這三個局部調整工具還是第一次進行解說,但由於內容還是不少,所以後面做一個專題來進行回答。

打字不易,歡迎轉發、評論、點贊。你的鼓勵都是我下一次出更多走心文章的無限動力。點擊頭像即可關注我,學習更多的攝影相關知識,實實在在提升一門軟技能。更多精彩內容,期待你的光臨!!!回覆下方關鍵字有福利免費送喲!


顏攝3


  後期製作後

  站在高爾夫球場的邊上,看到夕陽欲落,溫暖的陽光穿過樹叢的枝椏,投射到毛茸茸的草地上,那種感覺好極了。

  後期製作前

  但是,天地反差太大了,前期拍攝不可能一次解決問題,當時就想好了,先拍下來,後期再做處理。

第一步 載入選區

 要把亮調部分與暗調部分分別做調整,首先要分別載入相應的選區。先來做暗調的地面。

  打開通道面板,分別觀察紅綠藍三個通道,草地上反差最大的是紅色通道。

  選定紅色通道,在通道面板最下面單擊載入選區圖標,紅色通道選區被載入,看到螞蟻線了。

  單擊RGB複合通道,回到複合通道,看到彩色圖像了。

  現在載入的選區是圖像中的亮調部分,而要處理的是圖像中的暗調部分,因此要將選區反選過來。選擇“選擇反向”命令,將選區反選。

第二步 調整地面影調

  回到圖層面板,需要建立相應的調整層。

  在圖層面板最下面單擊創建調整層圖標,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色階命令,建立一個色階調整層。

在彈出的色階面板中,按照直方圖的形狀設置滑標。將白場滑標向左移動到直方圖右側的起點,中間灰滑標適當向右移動一點,暗調部分的大關係有了。

  感覺草地上的反差還是太弱,需要再處理得強一些。

  需要再次載入選區。

  按住Ctrl鍵,用鼠標單擊當前調整層的蒙版圖標,蒙版的選區被載入了。這與剛才從通道中載入的選區是一致的。

  在圖層面板最下面再次單擊創建調整層圖標,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曲線命令,創建一個曲線調整層。

  彈出曲線面板,選擇直接調整工具,以草地上最亮的點為依據,按住鼠標向上移動,圖像中與此相關的亮調部分被再次提亮了。再繼續做,以草地上的暗點為依據,按住鼠標向下移動,圖像中與此相關的暗調部分被處理得更暗了。這樣一來,草地的反差加大了。

第三步 調整天空影調

再來做亮調的天空,需要將天空壓暗,以利於突出地面。

  首先在圖層面板上關閉剛剛為調整地面而建立的兩個調整層,使得圖像恢復初始狀態。

  再次打開通道面板,選中紅色通道後單擊通道面板最下面的載入選區圖標,最後載入紅色通道的選區。

  別忘了回到RGB複合通道。

  回到圖層面板,建立一個新的色階調整層。在彈出的色階面板中看到的直方圖是圖像中亮調部分的像素值。

  將左側的黑場滑標向右移動到直方圖左側起點位置,將中間灰滑標稍向左移動,看到圖像中天空整體暗下來了。

 想把天空的暗調部分再壓暗一點。

  再建立一個新的曲線調整層。在彈出的面板中選中直接調整工具,在圖像中最左上角較暗的天空處按住鼠標向下移動,看到曲線向下壓了,天空暗下來了。

  在工具箱中選漸變工具,默認黑白前景色和背景色。在天地交界的地方拉出漸變,上白下黑,把地面部分遮擋掉,保留天空調整部分。

第四步 修飾影調色調

  在圖層面板上,把剛才關閉的調整暗調地面的兩個調整層重新打開。

  仔細觀察發現,亮調選區與暗調選區交界的地方,出現了很不舒服的灰調子影像。這是因為這些地方在操作時,亮調調整和暗調調整都起作用了。

  這部分影像需要修飾。在圖層面板上單擊剛才調整暗調地面的色階調整層的蒙版,進入暗調色階調整蒙版操作狀態。

  在工具箱中選畫筆工具,前景色為黑,選項欄中設置較大的筆刷直徑和最低的硬度參數。

  用黑畫筆在天地交界處細緻塗抹,把灰影調都塗抹掉。遠處景物看起來舒服多了。

  將工具箱中前景色設置為白色。用畫筆把草地的光照效果塗抹出來。夕陽下光照的效果強烈了。

做最後的顏色修飾

  在圖層面板最下面單擊創建調整層圖標,在彈出的菜單中選色相/飽和度命令,建立一個新的色相/飽和度調整層。

  先將飽和度提高到25左右,整個圖像顏色看起來鮮豔了。

打開顏色通道下拉框,選擇紅色。將紅色的飽和度提高適量。

  再打開顏色通道下拉框,選擇黃色。將黃色的飽和度提高適量。

  提高紅色和黃色的飽和度後,夕陽的暖色調更突出了,草地更顯得鮮嫩了。

  經過這樣5個調整層操作,原本比較昏暗的影調得到了根本改善。溫暖的陽光灑在鮮嫩的草地上,很安詳舒適的感覺。夕陽所投射的長長的樹影調整後更顯活潑生動。整個場景生機盎然,充滿和諧。



色影無忌


進入數碼時代以後,後期已成為圖像處理的利器,對於風光題材更是如此。無後期不風光的說法雖然絕對,但也有一定道理:





說起風光後期,首推軟件自然是強大的ps,但對於一般愛好者而言,複雜的步驟和調教參數往往比較繁瑣,效果和效率也不好掌握:

今天小k為大家推薦一款自己常用的光影處理軟件,PhotomatixPro:

這款軟件專門用於風光光影處理,可以獲得各種專業的處理效果。小k以5.1專業版為例,給大家分享一下基本用法,希望有所幫助:

一、打開圖片

如果是曝光量不同的一組片子,可以點擊“載入括號內的照片”,實現類似hdr的超寬動態效果:

簡單起見,小k今天以單片為例講解,單擊左側工具欄“載入單張照片”,打開目標圖片:

二、進行自動降噪

圖片載入後,提示是否自動降噪,點擊是,可以有效降低畫面暗部噪點:

三、進行圖片處理

降噪完成後,自動進入圖片處理界面,右邊是快速風格選擇臺,左邊是參數設置臺,可以對亮度、色調、對比度等進行快速調節,並實時顯示調節效果,通常選擇默認參數即可:


參數確定完畢,點擊左側“應用”按鈕,即可生效。

四、保存圖片

處理結束,點擊左上角文件-另存為命令即可:

同理,可以在右側風格欄選擇不同風格,並通過左下角直方圖進行參考:

基本操作就講到這裡啦,歡迎攝友們安裝嘗試。也歡迎大家關注交流,給小k發送以下關鍵字,可以自動獲得相關技巧和知識,歡迎朋友們來做客👍

愛攝影、愛生活,致力打造最具價值的攝影自媒體。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攝影常識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風光攝影是個體力活,也是要有足夠的幸運才能得到大自然的愛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總是給我們帶來震撼以及喜悅,但很多時候,成也光線,敗也光線。這篇帶你如何調整一張風光照,並徹底解析調片思路。

下午19:07分拍攝的。當時天氣已經暗下來了,為了顯示太陽的紅潤,只好對太陽進行對焦。由於是在公交車上抓拍的,所以根本沒有機會用分區曝光法。這是原圖。

這是效果圖,調整完成的成品。

接下來解析調色過程及調色思路。首先用Lr打開圖片,第一步:鏡頭校正——勾選刪除色差——設置自動(刪除色差可以將邊緣偏色的地方去除雜色,自動可以輕微校正下鏡頭所產生的色彩問題。)

使用變換工具,然後自動。這是一個比較強大的糾正工具,可以根據不同圖片選擇適合工具。此圖使用自動,圖片很好的校正水平了。

首先我們來分析這張圖片,拍攝時間是19:07分。既要保證陰影提亮,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不能把日落這種氣氛丟失了。提升清晰度,可以間接的提亮,然後提升陰影,加了點色溫、對比,由於是日落,肯定是走暖色調。其他的參數憑感覺適當調整。看下圖,已經亮起來了。

選擇細節,進行銳化。按住Alt鍵拖動圖層蒙版選擇要銳化的區域,白色為選擇。注意:銳化後會產生噪點,在下方的減少雜色中的明亮度和顏色來降低噪點。然後接著在基本菜單裡降低一點黑色,去噪點效果更好。

打開圖片,進入PS。複製圖層,然後調節曲線,建議在圖層工具欄進行調整,自帶新建圖層和蒙版,隨時修改。因為是日落,主要向暖色調調整。根據三原色互補色原理:紅色互補色是青色/綠色互補色是品紅/藍色互補色是黃色。所以要得到暖色,我將單通道紅色提升了點亮度,其他綠色和藍色壓暗,得到品紅和黃色,均是暖色調。

然後選擇我最喜歡用的可選顏色。能精確的控制每種顏色。

不同的工具,向同一個目標靠近。同理,暖色調,然後根據當時的場景,對樹木等綠色進行調整。

然後進行銳化,濾鏡——其他——高反差銳化——圖層混合模式——柔光

再次銳化,濾鏡——銳化——USM銳化——論效果合適數據。

由於只想加強高速公路的銳度,而且銳化也會產生噪點,所以做了個圖層蒙版,只銳化高速公路。調節風景或其他類型圖片時,局部處理用圖層蒙版是個不錯的選擇。

蓋印併合並圖層,快捷鍵:shift+Ctrl+Alt+E。得到一個所有效果的一個圖層,然後進行將噪處理,我安裝了一個降噪濾鏡,網上搜非常方便。


由於這張圖片沒有什麼大的瑕疵處理,所以之前省略了瑕疵修復。正常的是有這一部分的,例如人像,特別要修復臉上的瑕疵。然後明暗對比、色彩還原、場景色彩還原、銳化、降噪、然後又進入濾鏡——選擇RAW濾鏡,回到Lr調整整體色調。

向暖色調調整,增強效果。

然後回到PS,選擇所有圖層合併,並存儲。不合並文件太大,所以合併,按用途保持TF格式,或JPG格式。

總結:

在處理風景片後期的時候,個人覺得最好是像真實場景去還原色彩。有些色彩在實際情況下無法看出來的也可以通過後期將色彩做出來。拿到一張片子的時候首要是分析,分析如何對圖片進行調整。調圖片時要有一個大的總體思路,一個明確的方向,慢慢的將色彩、畫面、各方面元素向你的方向邁進。

創作不易,動動手點個贊吧!歡迎轉發評論,感謝你的耐心閱讀。


攝影的秘密


原片與後期,在手機上用美圖秀秀簡單調色。




風的傳說23


風光片還是濾鏡要會使用,後期ACR+Ps調整





揹包客月亮


風光攝影愛好者,如何學好後期,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我從另外一角度說一下。僅供參考。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很重要,切不可盲目。無論做什麼事,我的一貫作風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作為攝影愛者,尤其是已年長退休的攝影一族,我們不是職業攝影師,更不是平面設計者,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系統地全面地學習掌握PS各種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由於年齡原因我們也沒有這個精力去學了。我們只需要瞭解掌握關於攝影后期的一些常用的使用工具,能夠對照片做一些最基本的調整就可以了。比如說,亮度、對比度、自然飽和度、裁剪等。對需要攝影后期的攝影愛好者,在前期拍攝時,我們都會用RAW去拍攝,給後期調整留有更多的空間。現在的PSCC版都有一個自帶的專門針對RAW格式後期調整的一個濾鏡插件CameraRaw,能夠全面瞭解掌握這個插件的使用方法,就完全可以滿足風光攝影的後期調片了。


毛青春影像藝術


飛俠給大家分享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前期拍攝+後期處理的案例。

\n

{!-- PGC_VIDEO:{"thumb_url": "22ca00025d1b14517a7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