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倡農業機械化,但有些農村的土地不連片,怎麼才能實現?

厚德載物7505


首先來看下我們國家從2005年到現在農業人口的情況:

2005年農村人口7.45億;

2006年農村人口7.31億;

2007年農村人口7.14億;

......

2016年農村人口5.89億;

2017年農村人口5.76億;

每年遞減一千多萬農村人口,這些人到哪去了?都進入了城市。他們由原來的第一產業轉移到了工業、服務業第二、第三產業上去了。農村從業人員快速減少,年輕一代又不願意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成天風裡來雨裡去,還沒穩定的收入。

國家要發展經濟,城市化是必然。城市化導致農村空心化,只有留守老人和部分兒童,隨著大批五零六零後漸漸進入中老年,種地將後繼無人。

機械化作業可以大量地減少勞動力,一部甘蔗或棉花收割機每天的工作量抵得幾百上千個人的勞動量。水稻、小麥、棉花、花生玉米、大豆、辣椒、西紅柿等都能使用收穫機。如果成片種植,噴灑農藥都使用無人機,省事方便又廉價。

城市發展了,農村問題不解決,五億多的農民仍然不是小數目,農民是與土地有關的,解決好土地的良緒發展非常關鍵,土地問題解決好,農民增加收入,農村建設的更加美麗,中國也就真正的富裕了。這其中有這幾個方面需要解決:

1.用更少的人種更多的地,還要減少繁重的體力勞動。這就要涉及到農業機械化問題。

2.改變幾千年來農民靠天吃飯的境況。

3.減少農業種植的土地汙染,過量的化肥、農藥等等。

機械化最重要的條件是要土地連片,平整,越大越寬廣越好。很多地方已經進行大量的平整土地,把原來不連片的連成片,把原來高低不齊的土地推平整。然後再重新按原來的比例分到戶。這樣經過整治的土地大多都有人願意整片地承租,農民也樂得不再去天天在土地上勞作,一年還有穩定的收入。

土地平整便於大型機械耕作,這當然遠遠不夠。有些地方已經在土地上安裝各種基礎設施、智能設施,比如滴灌技術,集成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對現場如土壤溫度、溼度、水分等的適時監測監控,最終向智慧農業生態農業發展,防治汙染,使我們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生態趨於平衡。從而讓鄉村變得更加山美水美,藍天白雲,讓我們重新回到純潔的大自然。



yungkey


關於農業要機械化這個問題上,上個時期根居中央農民承擔土地三十年不變的情況下,那時期中國的的大型機械正在研發時期,利用的是小型機械耕種,象四輪小拖,小型收割機,就是一畝半畝都能耕種和收割,象澆地一臺小型抽水機就能完成,給農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省去了大量度的體力,農民也深受歡迎。但三十年過去了,我國的大型機械也完成了國家給它的使命,各種大型機械問世,這時又迎來了中央關於農村土地第二輪,三十年承包不變的政策,面臨小的農業機械被淘汰,大型問世,象現在農村收割時,大的機械無法收割,就是加價也不去的情況下,這時剛好趕上了第二輪承包。在這次承包時,應該把以上零星分配的小地塊,好多戶去分的情況下,化為一個整體,有原來多戶分的情況下,化為一戶分配去種,按分配實有面積多餘的部分折價為經濟付出,歸所有農戶所有,因地質不一樣,在分配時按土質好壞論價,以總有價在去按人頭分取,這樣就完全解決了土地分散零星,大型機械沒法耕種,收割的問題 。另一方面也可以農戶誰和誰合得來,又能一同走到一起,組成小型農戶連體,因都在一塊合得來才走到一塊的,可以統一種植,這樣就更完善了大型機械的本能,在大型機械耕種上對大型地塊採取優惠價格,迫使引導農戶連體,這樣對農戶,大型機械都有好處。我想採取以上幾種方式完全可以解決大型機械耕種難的問題。謝謝!


純正農家蜂蜜人


連片不連片並不重要,土地連在一起容易耕種節約時間,連片有利於機械化的操作,土地承包到戶時由於地有一二三等所以形成小片分割,經過中間一次的調整能夠掉換的已經調換合併了。

如果是因為土地不能連在一起機械化無法操作,農民會根據實際情況自願結合合夥耕種不影響機械的使用。況且現在有小白龍等小型農械,農民種地並不影響。

至於節約了時間,農民有的是時間,農民有的是時間農民的時間不值錢。人均二畝地輪作起來不過三五畝,一半天的功夫農民搭的起。過去牛耕牛種也就是三兩天的功夫,

大型機械化的耕種並不能降低種地的成本,讓人耕種工費一畝也得成百元,加上化肥農藥種籽種地的成本並沒有被降下來,反而比過去多花了犁種錢,又少了養牛種地牛糞能上地,在八十年代左右家家戶戶家裡有牛,有豬,農家糞和化肥結合著使用的諸多優勢。

土地連片機械化耕種,好。但不是根本只是形式的改變,結果沒有變。振興鄉村我們要的是結果不是形式。

有人說土地連片了,可以流轉給合作社,但是無論誰種土地都需要人來管理,我們不是美國地廣人稀完全要靠機械化,我們中國農民多,農民要生活還得要靠土地生存,流轉給種糧大戶目的應該還是要讓農民來為他打工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只是讓他來為農民牽個頭,不是讓他來賺農民的錢,我們不要有利撈一把沒利捲鋪蓋不負責任的大老闆,我們要的是能夠帶領農民致富為農民謀幸福的帶頭人。如果是為了賺錢我估計你想錯了。

土地連片機械化耕作是提高農業效率的一個方面,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儘量連在一起,我國還是丘嶺山區較多,應該發展大片有大片耕作機械,小片有小片的耕作機械,逼免找客觀一刀切的形式主義,紮紮實實搞農業。


流年似水204840998


農民窮農村窮城鄉差別農民一盤散沙的在社會最底層這個命運看起來還得持久的延續下去,不然的話你讓他挪挪窩比上刀山還難,我在農村幾十年農民沒有不想變市民的,如果不想當市民為什麼省吃儉用供孩子上學呢,目的不還是讓後代走出農門嗎,現在農村的實際情況是即使孩子考不上一本、二本,那怕能考上三本或大專也是很高興的,只要能不在農村種地心裡也就滿足了,沒發現一個說就不讓孩子上學,心甘情願跟老爸不用機械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土裡刨食。

農民不願進城根本原因是:1觀念落後,在農村習貫了,房前屋後雖說不值錢總是有感情了,不捨得丟棄,2城裡門連門都不相往來感到生活孤獨沒有人情味,3到城裡能力有限拿什麼掙錢餬口畏難有壓力,4最根本的是買不起商品房,在農村十幾萬、二十來萬就可建個小樓,在城裡不夠首付的,就這一條立刻打消進城的念頭,如果能和農村建房造價差不太遠而得到住房,能和城市最底生活保障農民是願進城的,我居住的小區一、二、三期的房子全部賣完還不夠,是學區房價格不底,大多數是農民,也有一部分退休的教師,他們離農村老家近的也有30多里,遠的有140多里,青壯年到外地域市打工,把老人和孩子安到城裡陪孩子讀書,毫無凝問農民的辛苦努力是把第三代完全脫離農村作準備,誰也不想在農村一畝三分地裡攪著屁股去刨食。可以預見的十年八年農村是沒有勞動力進行農業生產的,農一代所剩無幾,農二代進入高齡期,農三代是進城務工的主力軍,農四代是完全的脫離農業的城市人,農業不想集體化、機械化、科技化、生態化都不行,必須是農業公司領導下的家庭農場制,也必須拋棄小農單幹的落後模式,不管你有什麼政治光環,都將被歷史所證明,只是遲早的事。


用戶8226104698413


這個需要土地資源整合 把荒地盤活 只能這樣才可以農業機械化




農業溫室科技有限公司


記住: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一條鐵的規律必須遵守,四個字“因地制宜”。意思就是不能一刀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題目說政府提倡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的種植效率,這個倡議沒有錯,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具備條件的可以,但如果兩塊地之間有座山,還能把山給推了,能實現但是太可笑。實際中國的耕地中優質的耕地面積很小,也就是三大平原還可以,大多數的土地零散貧瘠,所以說中國有保護耕地的法律,原因就是優質的土地太少。

既然實現不了就不要實現了,強扭的瓜不甜。


天一閣農業



老葛話鄉村


農業機械化肯定好,但我們農民沒錢買不起有什麼用,眼看幾十畝地十五年沒深翻過一次也沒有辦法改變現狀


海之戀154015551


去找設計師找答案吧,包產到戶,大塊地變小塊,大路變小路,機械能過的。


老樹待發芽


現在好多地方,

已經在進行土地的規劃!

實行一戶一田,

化零為整的土地調整!

進一步方便農業機械化的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