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養牛常說的“望三折二,漲四捆六”是什麼意思?

老張談三農


以前農村養牛常說的“望三折二,漲四捆六”是什麼意思?

我家裡原先曾養過幾頭牛,小時候還常給牛割草,近些年來村裡散養牛的人家也越來越少,倒是有集中養殖的,成為了養牛專業戶,養牛就要了解牛的一些生理現象,對牛的年歲也要知道,以免買到了太老的牛不但難以賺錢,可能還會賠本。


牛的壽命一般來說大概在10年到15年之間,太老的牛是沒人要的,過去養牛多數還要用它幹活使用,老牛不但幹不動,就連吃草都困難。那麼關鍵來了,如何判斷牛的年齡呢?“望三折二,漲四捆六”這句話就是對一頭年齡的判斷俗語。

把控牛的年齡一般都是從牛的槽牙上看,過去買牛的人都會扒開牛的嘴看它的牙齒狀況。“望三折二,漲四捆六”也就是對一頭牛從出生開始所有牙的辨別,如有奶牙的牛當屬小牛了。牛的牙也是成雙對稱的,所以又被分為對牙、四六牙,還有邊牙、圓口牙等。對於六牙之前的牛都屬於青年牛,有了六牙之後到圓口期間,還是屬於壯年牛,到了老圓口的牛就屬於老牛了。

這些常識過去養牛的老人最精通,但隨著農村家庭中養牛的人越來越少,像這樣的養牛常規知識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農大知事


以前農村養牛常說的,望三折二,漲五捆六是什麼意思?是養牛人對牛的年齡判斷的訣竅,是他們積累多年的經驗總結。

牛是農民當年最忠實的朋友,是種地幹活最好的幫手,農民們對待家裡的牛會很上心,所以日子久了就瞭解了牛的很多習性。

農民們深刻掌握了牛的各種生活習性,以及它們的生理功能,從牛的神態上,還有它們的各項生理指標上,農民能判斷出牛的身體是否健壯,牛的年齡大概是多少。

曾經的買賣牛的市場上,不少農民盲目去買牛,沒有養牛經驗,只是想買頭牛回來幫忙耕作,於是在牛市場他們是用眼睛來選牛的,往往注重一頭牛的外表是否看著強壯。

而這樣買回來的牛很多農民可能選擇了上了年紀的老牛,還沒到老態龍鍾的樣子,單叢外表是看不出來它是老牛。

買到那樣的老牛對於農民來說,那可真是瞎了眼睛。那麼有經驗的農民是怎樣選牛的呢?這就用上了,老話‘’望三折二,漲四捆六。

怎麼個運用老話法呢?就是看牛的牙齒,在集市上,真正懂牛的農民會去掰開牛的嘴巴,從牙齒上來探究牛的年齡。

牛的牙齒是左右對稱的,所以農民會把它們的牙齒分成對牙,四六牙,邊牙,還有圓口牙。

奶牙尚在的自然是小牛,漲四捆六的四牙和,還有六牙以前的是最好的青年牛,而有了六牙,六牙以後到圓口之前的就是壯年牛了,也還行,但圓口往後的牛就是老牛了。



農民買牛是為了讓它幹活的,若一不小心買了老牛,那可真是得不償失了,能懊惱死人。

所以這句老話:望三折二,漲四捆六是用在買牛時看牛牙齒的老話,對於經驗農民來說,是很有用的一句話。


悠然見東山



仲秋481


好像沒有聽說過,你是哪裡的,我回去再多問問我們這裡的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