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種植蔬菜建大棚時要注意些什麼?

逸趣兒


隨著人們對蔬菜食品需求的提升,大棚種植的蔬菜因為促進了蔬菜的早熟、豐收和延長了供應期,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同時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工具。為來也是實現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蔬菜大棚的種植過程也要注意下面一些問題。

病害方面:一般農民在大棚種植過程中,受到利益和環境因素所以常常連作,這樣破壞了大棚內土壤的營養平衡,導致病菌增多,很多根腐病和枯萎病增加,使大棚蔬菜產量下降。同時因為管理方法不當加重了病害,很多農民在種植過程中,由於科學種植程度低,所以導致了大棚病害混合交叉,化學藥劑的過量增加了成本,影響了種植品質。

品種選擇方面:目前的棚室蔬菜的種植還是種類比較單一,很多特殊品種較少,種植的蔬菜沒有形成規模化效益,很多地區農民都是跟風種植,所以導致銷售不暢,影響了農民的收益。

農藥使用方面:由於現在的種植技術發展,農藥的效果也更加明顯,所以為了提高蔬菜的生產量,很多大棚蔬菜的農藥使用不當,越來越多的高度,高殘留蔬菜的出現,並且導致了病害的加劇,增加了成本,也影響了無公害蔬菜的生產。

所以,如果要實現蔬菜種植大棚的長遠發展,農民應該對蔬菜大棚進行科學規範化種植,通過合理輪作,土壤定期消毒,增加使用農家肥合理佈局蔬菜種植結構,學習先進蔬菜生產技術等多方面入手,生產出無公害安全的大棚蔬菜,才是未來大棚蔬菜的發展方向,同時也能更好地提高種植收益。


響水大米


1)建大棚的投資大,使用期限長,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建棚前要周密計劃,首先應選好建棚場地,科學佈局,並根據自然條件,經濟能力和原材料,確定棚型和大小。

2)根據各地氣候條件,確定大棚大小。大棚的棚型愈大,比面(棚面/地面)愈小,熱容量愈大,其保溫能力越強,溫度較穩定,受低溫影響較少。但面積過大,管理不方便,通風透氣不良,(特別是在我國南方地區春夏季升溫較快,塑料大棚既要考慮保溫,又要考慮降溫,)南方地區塑料大棚跨度不宜過大,(通常採用180平方米(跨度為6米,長30米)為宜,也可採用240平方米(跨度為8米,長30米),)跨度小,棚面弧度大,在南方多雨地帶也有利於排水。

3)大棚的方位,應按照棚型,場地條件等綜合考慮,應以東西為寬,南北方向延長為宜。

4)建造塑料大棚的場地以若干年內不被其它基本建設所用為原則。

5)塑料大棚應選擇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的地方建造。切忌大棚南側有高大建築物遮光,並注意大棚與樹木、建築物間隔一定距離,(防止遮陰影響蔬菜生長。塑料大棚極易遭受大風損害,特別在南方地區,易受海風、颱風侵襲。因此,)大棚應選擇避風處,切忌建在風口處和地勢高的地方。

6)大棚生產經濟效益較高,為了充分利用大棚設施,增加茬次,提高產量。大棚建造應選擇土壤疏鬆,富含有機質,吸熱性能強,透水性好,地下水位低,排水系統好的場地建棚。











農業小幫手


大棚,是一種簡單實用的保護地栽培設施,具有建造容易、使用方便的特點,主要是利用竹片,輕鋼等材料搭建,覆蓋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栽培蔬菜,具有提早或延遲供應和單位面積產量的作用,對防禦防自然災害也有一定幫助。



建大棚需要注意什麼,首先從選址開始講

1.場地的選擇

場地應設立在背風、向陽、土質肥沃、便於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

2.面積

從光、溫、肥、水、氣、保苗等條件綜合考慮,例如南方單棟式大棚面積,一般以400平方米最佳

3.大棚的長度

儘量避免棚過長,以降低人力負擔,一般以40“60米長適中。

4.大棚的寬度

又稱跨度。從栽培管理和建棚用材兩個方面考慮,儘可量做到方便結實。

5.大棚的高度

大棚的中高和側高,直接影響結構的強度、採光、保溫、管理操作的性能。竹木結構多柱式大棚,一般採用人工通風,中高有8米,最高不能超過2.2米,肩高約1.2米。



6.棚間距離

建造多個大棚時,如果採用單棟式結構,兩棚之間至少有2 米的間距,前後排距離要至少為4米。

7.大棚抗風雪的設計

大棚的承載能力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根據當地天氣情況來決定採用的材料強度是否合理。



8.大棚的方向

主要是東西向延長或南北向延長,從光照強度來定

9.大棚的通風

目的是調節柵內氣體成分和調整溫度、溼度。寬度大於十米的大棚,一般採用3道通風口,即中縫和兩邊縫。中縫在大棚中部最高位置。邊縫在大棚兩側的肩部,離地面.l~1.2米高的距離。


南方二娃子


在農村建蔬菜大棚首先要考察當地的氣候情況,其次就是選址,選址直接影響後期蔬菜的種植效果及自然災害的預防,一定要選擇土壤肥沃,採光較好,交通便利的場地建大棚,地勢也要平坦,千萬不能選擇低窪的地勢,防止水澇。


佳佳過家家


選地不能低,容易被水泡。還不能高被風吹倒。


66啊金


瞭解當地農村的氣候,例如,每年當地是否有颱風天氣,考察蔬菜大棚地理位置是否處於低窪地,如何規避洪水,乾旱季節時候,水之源是否會乾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