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近代上海灘第一家族是盛宣懷家族?盛家都有哪些著名人物?

我是妙女郎


清末民初的上海灘,受洋務派的“師夷制夷、中體西用”的思想影響,一些思想開放、有經濟頭腦的人,率先抓住商機,進行產業革命,成為時代的寵兒。

由此催生出許多大家族,而洋務派的核心人物盛宣懷家族,被人稱為上海灘第一家族。

為什麼說上海灘第一家族是盛宣懷家族?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亦官亦商,成為清末首富

盛宣懷在鄉試落第後,進入李鴻章的幕府協辦洋務,成為官方買辦。

因他頭腦靈活表現出色,被李鴻章所賞識,第二年就被提升至知府官級,開始了他“一手算盤,一手官印”的開掛人生。

開展洋務運動,讓盛宣懷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不但思想開放,而且擅於抓住商機。

他大力興辦實業,涉及的領域有航運業、電訊業、紡織業、煤礦、鐵礦、鐵路、銀行等,並創造了11個“中國第一”,可謂八方來財。

而讓盛宣懷成為清末首富的契機,就是和首富胡雪巖之役。高手過招,講究的是計謀。

在這一役裡,盛宣懷使用電報這個新式武器,通過截獲胡雪巖的電報內容,利用連環計,快、準、狠地鬥敗胡雪巖。

少了胡雪巖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盛宣懷在李鴻章的提攜下,官運亨通,亦官亦商,財富也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後來盛宣懷因保路運動被革職,但因盛宣懷善左右逢源,有著強大的交際網,在清末民初其財富不損反增,成為清末首富。

二,熱心公益,在上海灘威望很高

盛宣懷不但是實業家,也是慈善家。

他做官時就經常賑災,有著豐富的賑災經驗。

盛宣懷很有號召力,在他的帶領下,上海廣仁堂成為徐、淮、海水災的義賑主持機構,為災區做出很多貢獻。

身富不忘窮親,他還創立了愚齋義莊,用以救助盛氏家族裡的貧困戶。他立下遺囑,把遺產的百分之五十捐入愚齋義莊,用來做慈善。

這些義舉給他的加分很大,不但提高了社會地位,而且威望很高。

三,依靠豪門聯姻,相互依附,成為龐大家族體系

盛宣懷一共有八子八女,可謂枝繁葉茂。在兒女婚姻上,他講究門當戶對,所以他給兒女找的聯姻家庭非富既貴。

如民國總理孫寶琦、上海道邵友濂、江南首富周扶九等,都是盛宣懷的兒女親家。

盛宣懷的兒女與豪門聯姻,強強聯合,互相依附,使其家族成為清末民初一支頗為龐大的家族體系,無人能出其右。

盛宣懷家族不但富甲一方,而且社會地位很高,說盛宣懷家族是上海灘第一家族當之無愧。

盛家著名的人物有:

盛恩頤,盛宣懷四子。他是以敗家子之名聞名上海灘。

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曾經豪賭一夜輸掉上百間房產。

盛愛頤,盛宣懷七女。她和宋子文的苦戀故事流傳甚廣。

做為新女性,她為維護自身利益,勇打遺產官司,在當時引起轟動。

盛毓郵,盛恩頤長子。

這個在9歲就繼承大筆遺產的首富之孫,其婚禮在上海灘轟動一時。49年後遠去日本,有著經商頭腦的他,白手起家成立了新亞飯店,其中有一條著名店規一一中國人不洗碗!

盛毓度,盛恩頤的次子。 留學日本,憑著經濟頭腦,在日本成立了第一家中國宮廷式飯店一一留園飯店。盛毓度是中日邦交的使者,享有“國士”之譽。

邵洵美,盛四小姐盛樨蕙的長子。他是很有名氣的詩人、翻譯家。因其容貌出眾,被譽為“民國美男子”。

盛勤,盛宣懷曾孫女。她是復旦大學教授,而她丈夫是我國著名學者錢文忠。

盛氏家族在兩百年間,共繁衍了八代子孫。

在著名的盛檔裡,記載了整個家族的榮辱興衰,盛氏的一部家族史,就是近現代中國的一個縮影。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近代史中,上海首富是盛宣懷家族,嚇著了!這名很陌生呀!

盛宣懷,亦官亦商,小小年紀拿到了秀才文憑,且是個官二代。1870年通過乃父的關係進入李鴻章幕府,協助李鴻章的洋務運動,頗得李鴻章的賞識。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磨鍊,輪船招商局、鐵路總公司、天津郵電局、中國通商銀行,等大宗洋務都入盛宣懷的懷中。還有湖北鐵礦、漢冶萍公司也是他一手操辦的。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


而在另外一面,他的官運也平步青雲,節節高升!

1870年入李鴻章幕府後,到了第二年,李將他升到了知府官階。廳級呀老兄,這官階不小了呢!

1896年授四品京堂候補,督辦鐵路事務;接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設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授太常寺少卿銜。

1897年5月,被補授大理寺少卿銜。

1901年11月,被賞太子少保銜。

1902年2月,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

1905年,著加恩可在紫金城內騎馬;

1908年,任郵傳部右侍郎;

1911年,升任郵傳部大臣。

這官是越做越大,事業也隨官階上升越來越強,終於獲得清末十一個第一!分列如下:

一,鐵路京漢鐵路;

二,輪船招商局;

三,中國電報總局;

四,內河小貨輪公司;

五,中國通商銀行;

六,鋼鐵聯合公司漢治萍;

七,師範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

八,勘礦公司;

九,公共圖書館;

十,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

十一,中國紅十字會。

看這些企業,家家國國也是分不清呢!不過清王朝本來就是家天下!家國不分也是正常的現象。

他的後人也有幾個很有出息,分別是:

1,盛毓郵,盛家長房長孫,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來又上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留學畢業,實業、商業搞得有聲有色!

2,七子盛萍臣,上海東華足球隊的老闆,30年代業績輝煌,留下上海足球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3,孫子盛毓度,留學過日本,不僅是個實業家,也是中日邦交上有貢獻的政治家。被譽為“國士”,是日本最受歡迎的政論家。

文章又弄的很長很臭,十分抱歉,耽誤你的寶貴時間,謝閱讀!有錯之處敬請指出!


老蛇正宗


盛宣懷家為何是上海灘第一家族?

先看一組數字:

盛宣懷死後,他的葬禮花費了30萬大洋,送葬的隊伍排了將近3公里長

為了盤點他的遺產,請了專業人士,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才算清,摺合人民幣大概20多億元。20多億,現在看來不不算亮眼,但在晚清那種生產力的情況下,能有這麼多家產,在大清朝也是數一數二的了。

再看看人家的產業,盛宣懷的發達,離不開李鴻章,他是李中堂的左膀右臂,在他的直接操盤下,一個個中國第一誕生了:第一家鋼鐵廠,第一家造船廠,第一個軍工企業,第一條國家鐵路……盛宣懷,就是大清朝工業方面的CEO,掌握著大清十幾家壟斷企業,超級有錢。

再看看跟盛家有關係的牛人。

盛宣懷有兩位夫人,5個妾,生了8個兒子,8個女兒。

他最寵愛女兒盛愛頤。看上了這個女兒的,還有後來成為國民黨財神爺的宋子文。那時候,他還只是一名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在盛宣懷的一家公司做秘書。宋子文瘋狂追求盛愛頤,但盛家嫌他窮,沒有同意。當然,這次,他們家失算了。

多少年之後,當兩人再次見面時,宋子文還是舊情不忘,但盛愛頤卻冷若冰霜。1949年,宋子文跑去美國,倉促之間還專門囑託留在大陸的人關照這位盛小姐。晚年盛小姐患病,宋慶齡還專門讓工作人員去上海看望她,宋子文也是有情有義。

可惜,富不過三代。

億萬家財也經不住不肖子孫的折騰,坐吃山空,很快就家財散盡,子孫各奔東西。目前,他的後人,大部分都在海外,在日本的居多。比如盛毓郵,是長房長孫,曾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留學,在商業上頗有成就。他的弟弟盛毓度,是盛宣懷後難得的企業家,而且還是中日邦交史上的貢獻者,有“國士”之稱。1975年,周恩來邀請他們全家回國參觀。

盛宣懷有個曾孫女叫勤,是復旦大學教授,可能你不太清楚,但他的曾孫女婿你一定知道,叫錢文忠

還有人傳說,最後一任鐵道部長盛光祖是盛宣懷的後人,但是盛光祖本人沒有說明。也許,這只是一種巧合。


飲水君


盛宣懷家族是近代上海灘第一家族實至名歸,請聽有書君說說其中的原委。


盛宣懷是個標準的官二代,26歲通過關係他就進入到李鴻章幕府,很快成為李鴻章的得力干將,參與協助洋務運動。


在此期間,他乘機創辦了輪船、電報、鐵路、鋼鐵、銀行、紡織和教育等諸多領域的實業。


這些實業在今天看來,都是非常賺錢的行業。何況在清末公私不分的年代裡,盛宣懷家族就這樣發達起來了。


後來他遵從李鴻章的旨意,利用資源優勢,設局陷害紅頂商人胡雪巖破產,從而成為當之無愧的清末首富。


盛宣懷死後,他的葬禮盛大無比,花費了30萬大洋,送葬的隊伍排了將近3公里長。盛宣懷先後共有七房妻妾,生有八子八女,成為清末民初一支頗為龐大的家族體系。


他的家屬為了盤點他的遺產,請了專業人士,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才算清。



盛宣懷的後代雖然都得到了大筆遺產,但他們大多不務正業,紈絝子弟習氣濃厚,坐吃山空,沒有太多建樹。


盛宣懷的後代中有4個人發展還不錯。他的七子盛萍臣,是上海東華足球隊的老闆。


上海華東足球隊在上世紀30年代,曾有過頗為輝煌的戰績,使上海一躍成為遠東的足球重鎮。


孫子盛毓度,成功實業家,為中日邦交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還有一位孫子盛毓郵,他在日本創建的7層樓大新亞飯店,至今屹立不倒。


曾孫女盛勤曾是復旦大學教授,曾孫盛光祖是中國最後一任鐵道部部長。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有書君覺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4幀半


盛宣懷家族之所以強大,一眼看過去就是盛宣懷,此人確實是近代政商兩屆的奇才和鉅子。

要了解盛宣懷家族,就要先看看盛宣懷其人,悅史君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盛宣懷出生在清末常州一個官宦家庭,雖然科舉沒有考中,但在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進入父親盛康好友李鴻章的幕府,在洋務工作上大展身手。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盛宣懷奉李鴻章之命創辦招商局,成為這家規模龐大的洋務企業的會辦。

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盛宣懷奏請設立了北洋大學堂,這就是今天的天津大學。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盛宣懷參與張之洞、李鴻章等封疆大吏的“東南互保”,保證東南沿海地區沒有被戰亂波及。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盛宣懷被任命為郵傳部右侍郎,整合成立漢冶萍公司並擔任總經理,成為這家大型企業的主人。

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盛宣懷被任命為中國紅十字會第一任會長。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盛宣懷升任郵傳部大臣,力主將鐵路收歸國有,結果引發保路運動,間接導致武昌起義爆發,被革職後避居大連,接著逃到日本。

1912年,盛宣懷通過為民國政府籌集鉅款,受孫中山邀請回了上海,在租界遙控招商局和漢冶萍公司。

1916年,盛宣懷去世,留下了數千萬的遺產,葬禮盛大到租界當局不得不進行交通管制。

盛宣懷生有盛昌頤、盛恩頤、盛鈞頤等八個兒子和盛樨蕙、盛愛頤、盛方頤等八個女兒,這些子女又跟豪門大族聯姻,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盛宣懷家族,雖然勢力不能跟後起的四大家族相比,但在上海絕對是第一了。

盛宣懷的子女雖然得到大筆遺產,但不務正業,坐吃山空,有點名氣的就是他的孫子企業家盛毓度、孫女婿詩人邵洵美等。

雖然盛宣懷家族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但悅史君認為,這也是新時代的大勢所趨,一個人人努力就有機會的時代。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晚清出過兩個“首富”級的紅頂商人,一個是胡雪巖,另一個是盛宣懷。在民間,胡雪巖的名氣比盛宣懷大,但論成就和結局,盛宣懷則遠在胡雪巖之上。

胡雪巖,歸根結底只是遊走在政商之間的商人,表面風光,背後其實盡是萬丈深淵。在天朝,這類商人往往逃不出“養肥了待宰”的宿命。

而盛宣懷卻不同,雖說他本質上也是紅頂商人,但他卻是亦官亦商,生意一路做大的同時,官位也是一路高升到了郵傳部尚書的高位。

胡雪巖那種賞賜來的紅頂子歸根到底只能拿來裝點門面;盛宣懷的紅頂子卻貨真價實的掌控著洋務運動下的經濟命脈。

正因為如此,盛宣懷才能在晚清創下“11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第一個勘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除此之外,他還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

手裡握著如此實業,又身居高位,說盛宣懷是上海灘第一名門望族那是絲毫不為過的。在盛宣懷鼎盛時期,盛家可以說是要權勢有權勢,有銀錢有銀錢。

更讓人感慨的是,盛宣懷打破了天朝商人“盛極必亡”的宿命,甚至可以這麼說,盛宣懷靠著清廷養肥了自己,非但自己沒事,清廷反倒讓自個給玩完了。

辛亥革命怎麼爆發的?正是盛宣懷回收路權的政策引發了四川的保路運動。而清廷為了鎮壓保路運動,又將駐紮在武漢的清軍抽調到了四川,從而讓革命黨人抓住了奪取武漢三鎮的歷史機遇。

清廷徹底崩盤後,盛宣懷逃去了日本,雖說盛家在江浙一帶的產業多少也遭到了沒收、破壞,但因各方勢力都想對這位實幹大人物加以籠絡、利用,因此盛家離抄家破產的境地實在是差的很遠。

1916年4月27日,“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的盛宣懷撒手人寰,留下了龐大的家業。

按照盛宣懷生前遺囑,遺產一半分給五房子孫,一半拿出來建“愚齋義莊”,救濟盛氏家族貧苦人家,並從事社會慈善事務。

當時清理出可分的遺產有多少呢?

除去盛莊夫人得70萬兩頤養費,蕭姨太太得30萬兩贍養費,七小姐盛愛頤和八小姐盛方頤各得6萬兩出閣費,另有一名孫輩的小姐盛毓蓉得3萬兩出閣費,共有可分遺產1160餘萬兩銀元。

其中,五成分給五房盛氏子孫,每房各得116萬兩,另五成捐入愚齋義莊。

有鉅額財富加持,問盛家後來出了哪些著名人物?二代實在不怎麼樣,除了在上海灘製造些扯眼球的無聊新聞,幾乎全都一事無成。

倒是三代中出了幾個讓人豎大拇指的人物。

講到這裡,有必要先介紹下盛家三代中很出色的一位,盛毓郵,盛宣懷的孫子,盛老四的大兒子。

盛毓郵出生在1911年,這一年盛宣懷官至郵傳部尚書,風光之極,因此這位盛家三代得了個“毓郵”的名字,盛宣懷親自給取的。

遺憾的,這樣的好彩頭並沒給盛宣懷帶來多大的好運氣,在郵傳部尚書的高位上僅僅坐了十個月,一場辛亥革命就將他掀翻了臺。

值得說的是下面這事。

1920年,盛家分家的時候,年僅9歲的盛毓郵竟然也分到了116萬兩銀的家產,這其中包括三新公司、客利房產的合股,沁園房屋、泰吉里、鄭家木橋、東有恆路地塊的房地產,還有上海、南京、漢口、武昌等地的空地,以及中國通商銀行和揚子公司的股票若干。

按說他是盛老四的兒子,分家產應該輪不到他這樣的三代頭上呀?

實在是因為盛毓郵有財運,因為盛家老三盛同頤早逝無子,盛毓郵就過繼給了盛同頤,於是就繼承了三房的那份。

一個九歲的孩子,名下就有這麼些資產,又是在十里洋場上海灘,這樣的富三代怎能不成紈絝子弟!

事實上,盛毓郵還真就不是這樣的紈絝子弟,倒是他親爹盛老四紈絝奢靡的不行。

一說到盛老四盛恩頤,世人都知道這是漢冶萍公司的總經理,上海灘頂級富二代,上海灘第一輛進口奔馳,車牌4444,就是他的。

此外,此人不好正事,只好揮霍大煙和女人。

可即便如此揮霍,到1949年的時候,盛老四在蘇州還有九十九間房子,可見盛家留下的家產有多大,有多經“造”。

說回盛毓郵。

在成為9歲大富豪後,盛毓郵最頭疼的就是他親爹打著各種旗號來找他“借錢”,但這最終也沒能動搖9歲大富豪的人生規劃——先在上海讀書,然後到英國留學攻讀商科,學成後自個幫自個打理繼承來的那份家業。

事實上,盛毓郵接下來的人生軌跡的確也是這麼走的,只不過他沒能料到49年後的大風大浪。

49年後,9歲就是大富豪的盛毓郵一夜之間變成了落魄的“無產者”。

但並不像其他富家子弟一遇挫折就徹底頹敗那樣,盛毓郵不畏苦難,韌性十足。在隨後的十年裡,他去過香港、新加坡,做過小買賣,當過老師,1960年,他最終去了日本。

先在弟弟盛毓度創辦的留園飯店幫了一段時間的忙,站穩腳跟後,他終於在日本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開出了新亞飯店。

在他的飯店裡,有一項店規特別提勁——中國人不洗碗!用盛毓郵的話說,洗碗的事讓日本人幹去!

富貴不過三代!三代能有這樣的白手奮鬥,雖說未必著名,但還是很讓人欽佩的。

要說著名,同樣是富三代的盛毓度比盛毓郵要著名的多。

比起哥哥,盛毓度作為富三代的境界和水準似乎要高一些,他很會打盛家的這張名門牌。

因為早年就在日本留學,加之祖父盛宣懷和日本政商界淵源很深,1950年代初,同樣變成無產者的盛毓度沒有選擇顛沛流離,而是拿著一份商業計劃書直接去了日本。

因為是盛宣懷的孫子,盛毓度靠一個“要開一家精緻的中國料理店”的創意,結果就拿到了八幡制鐵、富士制鐵、日本礦業、三井銀行、三菱商事、野村證劵、日鐵礦業和大澤商會的聯合投資,金額7億5千萬日元。

有了這筆錢之後,當時東京最高檔的中國宮廷式高級飯店——留園飯店在盛毓度手裡誕生。

創業成功的盛毓度,後來繼承了祖父議政的愛好,並寫過《對日本的忠告》、《新漢民族到大和民族》等著作,為中國與日本恢復邦交大聲疾呼,因此享有“國士”之譽,併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政論家之一。

1975年,周恩來總理指示,邀請盛毓度全家回國參觀、探親,由中日友協廖承志會長出面邀請。

所以評論起盛家的後人,很多都認為在日本創業的兩位“毓”字輩的成就最佳。

當然,除了這兩位“毓”字輩的,盛家還有幾位也值得說上一說。

盛家二代的男人幾乎都不爭氣,要麼有紈絝氣,要麼有窩囊氣,總之只能上當時上海灘的八卦新聞。

在這其中,盛老七的老婆後來竟成了孔祥熙的兒媳婦算是最轟動的了。

倒是盛家的幾位閨秀很是當年上海灘的一道風景。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盛七小姐,盛愛頤。

這位名門閨秀為當年的上海灘奉獻了三大新聞:一是和宋子文無疾而終的戀情;二是和三位家兄、兩位侄子打遺產爭奪戰,並且贏了;三是創辦了上海灘的百樂門。

第二個要說的是盛四小姐,她為民國製造了一個美男子,她的大兒子邵洵美。

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壇上,邵洵美有“孟嘗君”之美譽。為文藝,為朋友,他最肯花錢,甚至賣房賣地。他創辦的“新月書店”更是彙集了一大批文化名人,胡適、林語堂、沈從文、梁實秋、潘光旦、羅隆基、葉公超、梁宗岱、曹聚仁、卞之琳等等都是當時的“新月”成員——

總體而言,盛家後人雖沒有特別顯赫的,但看點還是有的。對此,盛家四代,邵洵美的大兒子曾灑脫地說過:“六十年風水輪流轉嘛,盛家和邵家的風水,大概已轉到別人家去了。人家說‘富不過三代’,盛、邵兩家到我這一代的上半期,已富了四代了,再往上一代也算是富有的,所以嚴格來說,我們已富了五代人了,大概應該吃點苦頭了吧?人家說‘便宜不可以沾盡’,到了我們這一代,大概就該著把便宜還給人家了……”


黑句本


1917年11月,盛宣懷的葬禮在上海舉行。這一場號稱是繼袁世凱大喪之後的又一場不是國葬的國葬,集中西、滿漢、臣民的各種喪葬典制為一體。據說當日不僅僅是上海的百姓,就連周邊城市的百姓都來看熱鬧。當日沿路邊的商家甚至還賣座給看熱鬧的百姓們,視線好的地方還搭設了看臺立了雅座,每位收大洋八角。這一場葬禮花了30萬大洋,在他的葬禮之後,他的兒女遺孀為了爭奪家產打上了官司,清點家產就用了兩年半的時間。盛宣懷的家產之豐,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上海灘第一家族。他和當時的另一位紅頂商人胡雪巖針鋒相對,雖然在名氣上他不及胡雪巖一般被人熟知,但是論到家產豐厚,盛宣懷絕對勝他一籌。這兩人雖然開過商戰,卻也終究是殊途同歸,皆是當時的極具代表性的國商。

盛宣懷是李鴻章的左膀右臂,他所涉及到的行業包括中國近代的電報、鐵路、紡織、輪船、礦產……他一生開拓進取創下的功績,可以用十一項中國第一來概括,包括第一家電報、第一家銀行等等顛覆歷史的商業創舉。他手上有錢也有權,真正掌控著洋務運動下的經濟命脈。當初盛宣懷提出鐵路收回國有的時候,可能自己都沒預知到後來的影響力,由此事引發的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讓局勢超出控制,成為了清王朝的催命符。盛宣懷從一個連秀才都考不上的學渣混成當時的第一國商,的確是一部相當勵志的傳奇。只是他的後人能達到他這種輝煌的一個都沒有,能在商海留下名字的就是他的孫子盛毓郵了。盛毓郵的父親就是當年上海灘出了名的小開盛老四。老四是個頑固子弟,每日裡想的不是吸大煙就是玩女人。

而盛毓郵卻和父親一點都不同,他從手握萬貫家產的富三代到了解放之後兩手空空,但是盛毓郵依舊是個非常堅韌的人,真正做到了寵辱不驚。他在後來的歲月之中從小商人到教師,後來去了日本,最終在這片土地上開拓了自己的商業帝國。提起他開建的新亞飯店,不得不讓國人驕傲,在他的飯店裡不會有中國籍的洗碗工,洗碗的都是日本人。不僅如此,在異國他鄉白手起家的盛毓郵首創了中國留學生時薪一千日元的規矩,比一般飯店要高出200日元。從他的身上,我們依舊隱隱可以看到當年盛宣懷的悟性和膽略。


木劍溫不勝


盛宣懷家族以盛宣懷創下的基業為根基,其子女通過豪門聯姻作為紐帶,構成盛家為中心,上至朝廷大員,下至江南富豪的海派豪門網絡。

簡述之:盛宣懷為洋務運動的干將,先後創辦十餘項“第一”,諸如第一家銀行、第一家電報公司、第一家鋼鐵聯合企業等等,對中國近現代工商業具有極大的影響,並且在上海留下諸多的影子。

盛家以盛宣懷為主線,其子女通過豪門聯姻,互相攀附,最終構建典型的夾雜著達官貴人,富商巨賈的海派豪門網絡,堪稱上海第一大豪門。

盛家二百餘年共八代子孫,盛恩頤、盛愛頤、盛方頤等,都是十里洋場的寵兒。上世紀50年代,盛家全面衰弱,但盛家後人如盛毓郵、盛毓度、盛承慧等,通過自身奮鬥,重整家業,而且投身慈善,反饋社會。盛家200年雖然經歷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仍舊在風雨飄搖中沉穩向前發展。


五味社


晚清出過兩個“首富”級的紅頂商人,一個是胡雪巖,另一個是盛宣懷。在民間,胡雪巖的名氣比盛宣懷大,但論成就和結局,盛宣懷則遠在胡雪巖之上。

胡雪巖,歸根結底只是遊走在政商之間的商人,表面風光,背後其實盡是萬丈深淵。在天朝,這類商人往往逃不出“養肥了待宰”的宿命。

而盛宣懷卻不同,雖說他本質上也是紅頂商人,但他卻是亦官亦商,生意一路做大的同時,官位也是一路高升到了郵傳部尚書的高位。

胡雪巖那種賞賜來的紅頂子歸根到底只能拿來裝點門面;盛宣懷的紅頂子卻貨真價實的掌控著洋務運動下的經濟命脈。

正因為如此,盛宣懷才能在晚清創下“11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第一個勘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除此之外,他還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

手裡握著如此實業,又身居高位,說盛宣懷是上海灘第一名門望族那是絲毫不為過的。在盛宣懷鼎盛時期,盛家可以說是要權勢有權勢,有銀錢有銀錢。

更讓人感慨的是,盛宣懷打破了天朝商人“盛極必亡”的宿命,甚至可以這麼說,盛宣懷靠著清廷養肥了自己,非但自己沒事,清廷反倒讓自個給玩完了。

辛亥革命怎麼爆發的?正是盛宣懷回收路權的政策引發了四川的保路運動。而清廷為了鎮壓保路運動,又將駐紮在武漢的清軍抽調到了四川,從而讓革命黨人抓住了奪取武漢三鎮的歷史機遇。

清廷徹底崩盤後,盛宣懷逃去了日本,雖說盛家在江浙一帶的產業多少也遭到了沒收、破壞,但因各方勢力都想對這位實幹大人物加以籠絡、利用,因此盛家離抄家破產的境地實在是差的很遠。

1916年4月27日,“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的盛宣懷撒手人寰,留下了龐大的家業。

按照盛宣懷生前遺囑,遺產一半分給五房子孫,一半拿出來建“愚齋義莊”,救濟盛氏家族貧苦人家,並從事社會慈善事務。

當時清理出可分的遺產有多少呢?

除去盛莊夫人得70萬兩頤養費,蕭姨太太得30萬兩贍養費,七小姐盛愛頤和八小姐盛方頤各得6萬兩出閣費,另有一名孫輩的小姐盛毓蓉得3萬兩出閣費,共有可分遺產1160餘萬兩銀元。

其中,五成分給五房盛氏子孫,每房各得116萬兩,另五成捐入愚齋義莊。

有鉅額財富加持,問盛家後來出了哪些著名人物?二代實在不怎麼樣,除了在上海灘製造些扯眼球的無聊新聞,幾乎全都一事無成。

倒是三代中出了幾個讓人豎大拇指的人物。

講到這裡,有必要先介紹下盛家三代中很出色的一位,盛毓郵,盛宣懷的孫子,盛老四的大兒子。

盛毓郵出生在1911年,這一年盛宣懷官至郵傳部尚書,風光之極,因此這位盛家三代得了個“毓郵”的名字,盛宣懷親自給取的。

遺憾的,這樣的好彩頭並沒給盛宣懷帶來多大的好運氣,在郵傳部尚書的高位上僅僅坐了十個月,一場辛亥革命就將他掀翻了臺。

值得說的是下面這事。

1920年,盛家分家的時候,年僅9歲的盛毓郵竟然也分到了116萬兩銀的家產,這其中包括三新公司、客利房產的合股,沁園房屋、泰吉里、鄭家木橋、東有恆路地塊的房地產,還有上海、南京、漢口、武昌等地的空地,以及中國通商銀行和揚子公司的股票若干。

按說他是盛老四的兒子,分家產應該輪不到他這樣的三代頭上呀?

實在是因為盛毓郵有財運,因為盛家老三盛同頤早逝無子,盛毓郵就過繼給了盛同頤,於是就繼承了三房的那份。

一個九歲的孩子,名下就有這麼些資產,又是在十里洋場上海灘,這樣的富三代怎能不成紈絝子弟!

事實上,盛毓郵還真就不是這樣的紈絝子弟,倒是他親爹盛老四紈絝奢靡的不行。

一說到盛老四盛恩頤,世人都知道這是漢冶萍公司的總經理,上海灘頂級富二代,上海灘第一輛進口奔馳,車牌4444,就是他的。

此外,此人不好正事,只好揮霍大煙和女人。

可即便如此揮霍,到1949年的時候,盛老四在蘇州還有九十九間房子,可見盛家留下的家產有多大,有多經“造”。

說回盛毓郵。

在成為9歲大富豪後,盛毓郵最頭疼的就是他親爹打著各種旗號來找他“借錢”,但這最終也沒能動搖9歲大富豪的人生規劃——先在上海讀書,然後到英國留學攻讀商科,學成後自個幫自個打理繼承來的那份家業。

事實上,盛毓郵接下來的人生軌跡的確也是這麼走的,只不過他沒能料到49年後的大風大浪。

49年後,9歲就是大富豪的盛毓郵一夜之間變成了落魄的“無產者”。

但並不像其他富家子弟一遇挫折就徹底頹敗那樣,盛毓郵不畏苦難,韌性十足。在隨後的十年裡,他去過香港、新加坡,做過小買賣,當過老師,1960年,他最終去了日本。

先在弟弟盛毓度創辦的留園飯店幫了一段時間的忙,站穩腳跟後,他終於在日本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開出了新亞飯店。

在他的飯店裡,有一項店規特別提勁——中國人不洗碗!用盛毓郵的話說,洗碗的事讓日本人幹去!

富貴不過三代!三代能有這樣的白手奮鬥,雖說未必著名,但還是很讓人欽佩的。

要說著名,同樣是富三代的盛毓度比盛毓郵要著名的多。

比起哥哥,盛毓度作為富三代的境界和水準似乎要高一些,他很會打盛家的這張名門牌。

因為早年就在日本留學,加之祖父盛宣懷和日本政商界淵源很深,1950年代初,同樣變成無產者的盛毓度沒有選擇顛沛流離,而是拿著一份商業計劃書直接去了日本。

因為是盛宣懷的孫子,盛毓度靠一個“要開一家精緻的中國料理店”的創意,結果就拿到了八幡制鐵、富士制鐵、日本礦業、三井銀行、三菱商事、野村證劵、日鐵礦業和大澤商會的聯合投資,金額7億5千萬日元。

有了這筆錢之後,當時東京最高檔的中國宮廷式高級飯店——留園飯店在盛毓度手裡誕生。

創業成功的盛毓度,後來繼承了祖父議政的愛好,並寫過《對日本的忠告》、《新漢民族到大和民族》等著作,為中國與日本恢復邦交大聲疾呼,因此享有“國士”之譽,併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政論家之一。

1975年,周恩來總理指示,邀請盛毓度全家回國參觀、探親,由中日友協廖承志會長出面邀請。

所以評論起盛家的後人,很多都認為在日本創業的兩位“毓”字輩的成就最佳。

當然,除了這兩位“毓”字輩的,盛家還有幾位也值得說上一說。

盛家二代的男人幾乎都不爭氣,要麼有紈絝氣,要麼有窩囊氣,總之只能上當時上海灘的八卦新聞。

在這其中,盛老七的老婆後來竟成了孔祥熙的兒媳婦算是最轟動的了。

倒是盛家的幾位閨秀很是當年上海灘的一道風景。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盛七小姐,盛愛頤。

這位名門閨秀為當年的上海灘奉獻了三大新聞:一是和宋子文無疾而終的戀情;二是和三位家兄、兩位侄子打遺產爭奪戰,並且贏了;三是創辦了上海灘的百樂門。

第二個要說的是盛四小姐,她為民國製造了一個美男子,她的大兒子邵洵美。

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壇上,邵洵美有“孟嘗君”之美譽。為文藝,為朋友,他最肯花錢,甚至賣房賣地。他創辦的“新月書店”更是彙集了一大批文化名人,胡適、林語堂、沈從文、梁實秋、潘光旦、羅隆基、葉公超、梁宗岱、曹聚仁、卞之琳等等都是當時的“新月”成員——

總體而言,盛家後人雖沒有特別顯赫的,但看點還是有的。對此,盛家四代,邵洵美的大兒子曾灑脫地說過:“六十年風水輪流轉嘛,盛家和邵家的風水,大概已轉到別人家去了。人家說‘富不過三代’,盛、邵兩家到我這一代的上半期,已富了四代了,再往上一代也算是富有的,所以嚴格來說,我們已富了五代人了,大概應該吃點苦頭了吧?人家說‘便宜不可以沾盡’,到了我們這一代,大概就該著把便宜還給人家了……”


小林


盛宣懷和胡雪巖都是清朝晚年著名的大商人,二人的身後都站著兩座大靠山,一座是李鴻章,一座是左宗棠,不過最後當兩座泰山對決的時候,李鴻章贏了,所以清朝末年波濤洶湧的商戰之中,盛宣懷也取得了對胡雪巖的勝利,他自此成為了真正的晚清第一商人。

不僅如此,盛宣懷這個商人也是手握著巨大權力的,他的靠山李鴻章是這麼評價他的:一手拿著錢袋子,一手握著官印子,財權兩不誤。


因為有著金錢洪流的支撐以及權力打著鋪墊,所以盛宣懷的家族在後來自然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上海第一權勢家族,他們的榮光一直從晚清穿透到了民國,雖然民國時期他們已經沒有那麼大的權力了,但第一家族的地位卻仍然是保存的。

其實不只是盛家,晚清的很多遺老遺少、權貴後代都憑藉著祖上遺留下來的財產在民國過上了非常優越的生活。

宋子文和盛家七小姐盛愛頤初步相識

1916年是一個非常巧合的年代,在這一年袁世凱因為尿毒症發作去世了,而盛宣懷也比袁世凱早兩個月離開了人間,在盛宣懷的四兒子盛恩頤掌握了盛家的大權之後,一個在日後綻放著強烈光芒的年輕人也在這一年進入了盛家,成為了盛恩頤身邊的秘書。

這位年輕人就是日後大放光芒的宋子文,宋子文在擔任盛恩頤秘書的期間,他認識到了盛家的七小姐盛愛頤。

宋子文是留洋美國的先進人士,有著非常大方的談吐以及過人的見聞,並且還有著很強的財政能力,在擔任盛恩頤秘書期間展現了自己非常出色的能力。

(宋子文)

雖然宋子文當時的地位不是很高,但是他的能力以及談吐無不使他成為了一朵飄蕩在盛府中的璀璨焰火,深深的吸引住了當時同樣非常優秀的盛愛頤。盛愛頤就如同那撲火的飛蛾,無法經受火焰誘惑地撲向了當時還是一個小人物的宋子文,二人自此展開了一段感人的愛戀。


(左一盛愛頤)

宋子文和盛愛頤的感情化作飛燕兩分飛

不過在二人都以為這段感情能修成正果的時候,盛愛頤的母親卻因為宋子文父親的背景嫌棄起了宋子文。

盛愛頤的母親畢竟是前清第一商人盛宣懷的夫人,眼界自然就比較刁鑽,她在調查過宋子文的背景之後,發現宋子文的父親宋耀如雖然是一名比較成功的商人,但在此之前竟然在國外為別人拉過小提琴、當過傳教士,這就讓盛家的夫人很不能接受了。


(宋耀如)

當時畢竟不比現在,在那個年代的人看來,拉小提琴這種技藝絕對算得上是下九流的卑賤職業。

盛愛頤的母親怕自己的女兒嫁給宋子文之後,自己會因為這件事情遭受到別人的笑話,所以就無地拒絕了宋子文的要求,而為了防止宋子文再繼續地與盛愛頤接觸,她就讓她的兒子將宋子文打發到外地,阻止了二人感情的升溫。

後來,宋子文前往廣州投靠了孫中山,開始用自己的能力為孫中山建立了一套很完善的財政系統,在走之前宋子文是想邀請盛愛頤一起去的。

不過盛愛頤在猶豫不決下,她拒絕了宋子文的要求,這一次的拒絕,也使得二人徹底勞燕分飛,最終變成了不可能。

盛愛頤等待了宋子文多年,最後宋子文功成名就回到上海時,身邊卻有了別的女人

宋子文最後成為了孫中山的財政大員,在孫中山去世後更是為汪精衛主掌起了財政大權。

在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之後,宋子文也被蔣介石挖到了身邊,成為了蔣介石身邊第一號財政人物,與他的姐夫孔祥熙一同幫蔣介石打理起了錢袋子。

在此刻的宋子文是集金錢和權勢於一身的,而當他再度回到上海的時候,他的身邊卻有了一名和他相伴一生的女人。

(宋子文夫妻)

而盛愛頤之前不想和宋子文走是因為她沒有下定決心,她的人留下了,但是心卻隨宋子文飄走了,所以在這幾年的時間裡,她一直在等待宋子文,等待著自己都變成了一個大齡剩女都沒有出嫁。

當她看到宋子文的身邊突然出現了一個女人時,她的內心突然遭受了重創,她面若寒霜的看著宋子文,連個招呼都不打,直接扭頭就走了。

宋子文經受過上次盛愛頤的拒絕之後,他以為自己一離開,盛愛頤會找個男人嫁了,所以他一直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才會在後來選擇了另一位女人結婚。

此刻在得知盛愛頤為他等待了這麼多年後,他感到了十分的愧疚,數次三番地想跟盛愛頤道歉,但是盛愛頤都拒絕了他的請求,並很快在自己母親的介紹下,與她母親的一名親戚結了婚。

不過宋子文在後來還一直念念不忘著盛愛頤,在後來盛家有難,不得已求到宋子文手下時,宋子文都當即第一時間幫盛家辦完的事情,可見他遲遲未忘的舊情。

盛宣懷的兒子盛升頤與宋子文外甥孔令侃之間的感情糾葛

盛家的後代中除了盛愛頤之外,還有著一名比較出名的兒子名叫盛升頤。

盛升頤有一名很漂亮的妻子,名叫白蘭花,他們二人結婚多年,白蘭花仍保持著非常動人的美貌,盛升頤為了與有著很大權勢的孔祥熙夫妻籠絡感情,於是就經常帶著自己的妻子白蘭花到孔祥熙的府中搓麻將。


(孔祥熙夫妻)

就是在這個搓麻將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讓盛升頤後悔不迭的事情,在孔祥熙的府中,孔祥熙20來歲出頭的兒子孔令侃竟然和盛升頤已經有40來歲的妻子白蘭花勾搭在了一起,二人的相遇如同棉花遭遇烈火,瞬間燃燒融合在了一起。

二人經常趁著盛升頤不注意的時候外出私會,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事情最後還是讓盛升頤知道了,因為孔家的權勢太大,他不敢上門去鬧,所以就和白蘭花在家中吵了起來。

最後忍受不了的白蘭花請求孔令侃帶她走,孔令侃也向自己的父母親提起了這門親事,不過卻遭受到了強烈的反對。


沒辦法的孔令侃在潛伏了數年後,最終借出國的時機用偷天換日之法將白蘭花送到了菲律賓,最後二人在菲律賓結了婚,雖然二人有著巨大的年齡差,但最後還是攜手相伴度過了晚年,一直不曾發生過波折。

而盛宣懷的兒子盛升頤卻在這個事件中被扣上了一頂巨大的帽子,一生都揮之不去。

所以說盛家的後代中比較出名的我覺得是盛宣懷的女兒盛愛頤以及他的兒子盛升頤,他們二人的身上都發生了一段歷史上留名的感情糾葛,他們的感情一段是令人遺憾、惋惜的,一段卻是讓人膛目結舌的。至於除了他們二人之外,盛家也出現了不少著名人物,不過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