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鐵元素的產生是斷定恆星核聚變和核裂變的重要依據,對此你怎麼看?將一塊鐵打入恆星就能毀滅恆星嗎?

Me88451


將一塊鐵打入恆星,就像把一根鐵釘打入牆壁一樣,是遠遠摧毀不了一幢大樓的。即使有大量的鐵元素也照樣毀滅不了恆星,要使恆星爆炸燬滅,不僅需要足夠大數量的鐵原子,還必須有一個足夠大型的黑洞才行,那樣需要吸收能量的核聚變才可以繼續進行,大於鐵元素的重元素才可以繼續產生,新星超新星就能順利爆發,恆星就會在一瞬間被毀滅。在下面,請允許我詳細的講解一下超新星爆發的經過。

恆星誕生後,核聚變反應便一發不可收拾地猛烈進行,從氫開始,先合成氦,然後依次是碳,氧,氖,鈉,鎂,直到鐵元素,這時更重的元素便無法繼續生成,從而為鐵原子的大量產生創造了條件,鐵原子憑重力沉積於黑洞周圍,而黑洞本身是一個磁體,它吸引著鐵原子,並把它們變成小磁鐵,小磁鐵互相吸附,在黑洞四周形成穩固而封閉的鐵殼球,鐵球殼內封存的空間正好是恆星中心發生核聚變的地方,裡面不缺乏氫,氦,碳,氧等物質,因此核聚變在鐵殼內得以繼續進行,然而產生的能量卻難以散失,造成溫度和壓力愈來愈大,大到幾億度是不成問題的,故而序數大於鐵的重元素開始陸續產生,至此,恆星才終於獲得了製造元素週期表中的全部元素的本領,當原子序數達到119以上的時候,原子核中的核子數已經滿員,實在擠不下去了,可是溫度壓力還在無休止地上漲,強大的能量和壓力繼續把重子往原子核裡面塞,結果原子核裡的核子一下子全被擠爆了,只聽得"嘭"的一聲響,"粒子暴"發生了(顧名思義,粒子暴就是原子核中的核子被巨大的能量擠暴而潰散),粒子暴使得常物質蛻變成了真物質,同時釋放出N=mc^2的能量,驚人的能量猛烈地向四周輻射,使鐵球殼裡的溫度瞬間高達億萬攝氏度,許多原子核的能量達到1/2mc^2,而核子內部的能量也是1/2mc^2,於是,核子內外能量的界限消失,核子接二連三地相繼爆破,其輻射的爆發和溫度的暴漲來勢洶洶難以言喻,這時候黑洞體積比較小鐵球殼還比較薄弱,在粒子暴兇猛的衝擊下,鐵球殼很快便被衝開了一些缺口,能量"呼"的放了出去,隨著一部分物質被拋出(拋出的物質中重元素原子佔有很大比率),粒子暴被迫趨向停止,恆星很快又恢復平靜,超新星爆發並沒有發生,然而爆發的能量裡面充滿著密密麻麻的真物質,這些真物質迅速地融入了黑洞之中,使小黑洞變成大黑洞,大黑洞擴張了恆星空間,使恆星膨脹成了紅巨星(或黃巨星藍巨星),在巨星中鐵元素又一次得到產生的機會,反覆大量產生的鐵元素使鐵球殼獲得了一個大型的堅不可摧的形體,大型的鐵球殼囊括了更多的氫氣,氫氣的核聚變使重元素又一次被製造出來,隨著溫度壓力不斷上升,粒子暴又一次發生並迅速向整個鉄核空間蔓延,巨大的能量再一次衝向鐵球殼,這一次鉄核殼沒有再給粒子暴以機會,將迎面衝來的宇宙頂級能量E=mc^2牢牢地鎖住,能量被迫積蓄再積蓄,一時卻無法釋放,溫度的飆升達到了極點,當極點溫度到來的時刻,出乎人們意料之外,鐵球殼裡的真物質一下子全變成了白光光的光量子(波長最短的光子),光量子的麇集竟然使得波詭雲譎的白洞赫然出現,白洞的現身可是一個大事情,它預示著恆星將有一個駭人聽聞的爆發,果不其然,當鉄核再也抵擋不住光子的輻射壓的時候,白洞爆炸了,可怕的壯觀的超新星爆發發生,重達上萬億億億噸的星體物質被鋪天蓋地的拋撒到茫茫的太空,閃電瞬間噴湧,閃光猶如億萬個太陽,其光芒照亮了數百萬光年,經久不熄,恆星在輝煌的葬禮中溘然長逝,終於走完了它壯麗而意義非凡的一生,恆星的隕滅見證了"粒子暴"的強大威力,為我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無限的遐想。


無為而治68814940


科盲不要自以為是的提問題,讓人笑話。

鐵並不是判斷恆星裂變聚變的標誌,恆星裡都是聚變。

鐵的特殊之處在於,鐵之前的元素,聚變是釋放能量的,鐵之後的元素,聚變是吸收能量的。

所以,在正常壽命週期的恆星,內部聚變所能生成的元素,到鐵為止。

鐵之後的元素,只有在超新星爆發時,恆星的壽命即將終結時,吸收巨大的能量才能聚變得到。

所以,我們的太陽絕不是第一代恆星,至少是第二代。

所以,我們人類身體的所有元素都來自於上一代太陽,我們都是太陽之子。


年輕的五彩石


鐵的產生是聚變停止的標誌。

注意,是產生,不是額外賦予。

額外給予恆星的鐵並不是聚變反應的產物。這些外來戶的鐵,因為恆星沒有達到鐵聚變的條件,即便丟100億噸鐵進去也只是逐步沉積到恆星中心,也確實會阻擾其他低等級聚變的進程卻不是中斷聚變——比如我們的太陽,你丟再多的鐵也不會導致太陽死亡。當然,如果你有本事丟100倍太陽質量的鐵到太陽裡面,那是另外一回事。


四川達州


這些問題,不在我們這些低水平知識人的範圍之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