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司馬懿過世以後有沒有互相殘殺之心?

可樂男孩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根據我個人見到的記載來看,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倆關係應該還是蠻好的,我沒看出來任何的兄弟不和,有互相殘殺之心。

其實這也正常,畢竟司馬懿雖然大權在握,但是不管是在朝堂,還是在地方,忠於曹魏的大臣還是很多的。在這種情況下,個人覺得司馬師還在世的時候應該還沒有過多考慮要謀朝篡位的事兒。

既然司馬師時期還沒有怎麼考慮是不是要取曹魏而代之,那麼兄弟倆人相爭無非也就是爭個司馬家老大的問題。這個有什麼爭的呢,司馬家已經權傾朝野,爭這個除了內耗損耗司馬家的實力之外,還能有什麼用。還不如好好經營下政治場上的事情,為司馬家勢力的穩固添磚加瓦。

上面是在說,當時的司馬家雖然很有權力,但畢竟不是皇家。一般處於上升期的勢力內部還是挺團結的,司馬家就是。


其次,司馬師並沒有親兒子,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他了。司馬師如果死得早,自然是兄終弟及,司馬昭來接這個班;假如說,司馬師命足夠長,那繼承他位置的也是司馬昭的兒子,他又有什麼好爭的呢?


另外,司馬師畢竟是大哥,他的能力也明顯要比司馬昭強得多,司馬昭表現得好便罷,表現得不好,司馬家是沒有其他人了嗎?當然,我是不太贊成用這種陰暗心理揣摩古人了,並不是所有的兄弟都會相殘的,兄弟友愛的例子也不少啊。雖說皇家無兄弟之情,但他們家畢竟不是皇家,兩人從小也是一起長大,感情應該是不錯的。


綜上,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相處融洽,感情和諧,並看不出有什麼兄弟相殘的跡象。



鳳嫵一


沒有。

司馬師的能力超過司馬昭。他倆的爹司馬懿這麼認為,司馬昭自己也不反對

司馬昭僅僅比司馬師小三歲。要不是司馬師意外死亡,司馬昭其實沒啥機會

在能力不如哥哥,歲數差不多,還得不到他爹賞識的情況下,司馬昭自然不用造次,和平共處也就沒問題了

司馬師在世時,司馬昭是乖乖聽話的,有這麼一個厲害的哥哥在,司馬昭沒有不滿,反而很聽話。把自己能力最好,最受司馬懿賞識的兒子司馬攸都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如果不是司馬師早死,接替司馬師就是司馬攸,不會有司馬昭,司馬炎什麼事情。如果真的傳給了司馬攸,或許整根晉朝就不會那麼慘


東東歷史


沒有,不需要,兩兄弟關係還是友善的。司馬師的能力比司馬昭強,在高平陵之變前就很清楚了。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兩個兒子的時候,司馬師能夠安穩睡覺,而司馬昭卻措手不及;另外司馬師還養了死士,這時候又派上用場了。所以司馬昭知道自己是無法和司馬師競爭的;同時司馬氏處於事業上升時期,有個年長的族長非常重要,所以司馬師應該一開始也有意向培養司馬昭,司馬昭當然也沒必要去競爭。

另外還有一點,司馬師沒有親兒子,他的兒子司馬攸是司馬昭過繼的。也就是說,不出意外的話,族長的位子怎麼都是司馬昭的血脈繼承。雖然是古代過繼了就不算自己兒子,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從心理上還是會認可自己親生兒子。所以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倆都接受這個事實,自然也不需要過於糾結傳弟還是傳子的問題了。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司馬氏必須推出一個年長的族長,否則司馬懿、司馬師兩代功業容易盡棄。


林屋公子


首先要明白一點,作為曹魏的氏族領袖,在司馬懿死後,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段時期。當時司馬家族有許多政敵,所以司馬昭和司馬師必須同仇敵愾,兄弟相殘那是皇室乾的事,他們還沒到那個地步。

司馬師的能力要比司馬昭強很多,所以在司馬懿死後,大權落在司馬師身上,雖然他們已經成了曹魏的主心骨,但是,仍然有許多人對他們虎視眈眈。司馬師和司馬昭陷入了一種困難的境地,那就是曹魏雖然快成自己家的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配合。(歡迎大家來閱讀我的文章,我們每天會分享不一樣的新鮮內容,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您關注我們的百家號,大家有什麼寶貴意見,請在文章下面評論哦。)

他們還沒有那種讓所有人俯首稱臣,來支持自己的實力。所以,他們首先要做的是把皇權如何名正言順,讓人信服的搞到自己的家族中,至於其他的,不是他們當時該考慮的事,他們需要一致對外。不團結的兄弟就像一盤散沙,風一吹,就散了,他們必須擰成一股繩,怎麼可能自相殘殺。(歡迎大家來閱讀我的文章,我們每天會分享不一樣的新鮮內容,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您關注我的悟空問答號,大家有什麼寶貴意見,請在文章下面評論哦。)

對於這兩兄弟,司馬懿知道司馬師強於司馬昭,司馬昭也服司馬師,而且司馬昭還把自己的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司馬攸又比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強許多倍,這也是大家都認同的。但是無奈的是,司馬師死的太早了,當時司馬攸還很小,大權就全部落到了司馬昭的身上。(歡迎大家來閱讀我的文章,我們每天會分享不一樣的新鮮內容,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您關注我們的百家號,大家有什麼寶貴意見,請在文章下面評論哦。)

司馬昭後來越來越放肆,最後把位子傳給了司馬炎。後來司馬炎取代魏元帝建立晉朝,此時司馬家族才把曹魏江山據為己有。如果把司馬炎換成司馬攸,歷史肯定又是另一番局面了。


小林


答案是沒有,因為司馬師的地位無可爭議,司馬昭沒有任何挑戰司馬師的可能性。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司馬師是司馬懿在家族中最重要的助手。司馬師作為中護軍掌握的部分禁軍兵力和私下蓄養的三千死士,是司馬懿政變中唯一掌握的軍事力量。可以說司馬師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而司馬昭是在高平陵之變發動前夕才得知政變的謀劃,在政變中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和哥哥司馬師完全不能相比。以司馬師在高平陵政變中的功勞,再加上長子的身份,不存在司馬昭和司馬師爭奪司馬懿繼承人的任何可能性。

司馬昭後來能繼承司馬師的位置,是因為司馬師的突然死亡。司馬師自己沒有兒子,過繼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司馬師死的時候,司馬攸只有7歲。這時候司馬家還沒完成對曹魏的取代,地位並沒有完全穩固,自然不可能讓7歲的司馬攸繼承位置,只能選擇年長的司馬昭。

司馬昭這個位置完全是天上掉下來的,要是司馬師多活幾年,等司馬攸成年,肯定是由司馬攸來繼承。哥哥司馬師沒死的時候,司馬昭自己恐怕都從沒想過自己有機會去繼承司馬師的位置。司馬昭的位置不是自己爭來的,是被天上掉餡餅砸到的。


仁勇校尉


司馬懿是出身於名門之後,自幼飽讀兵書,受到良好教育,家風頗好。所育二子司馬師、司馬昭從小耳聞目睹,深受司馬昭懿的隱忍智慧的薰陶,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家和萬事興的道理。



司馬懿在行軍作戰中,一直把兩個兒子帶在身邊,用自己的言行為他們做出了榜樣。試想,一個五六十歲的人還親自冒嚴寒酷暑上陣殺敵,他的兒子能不從這中間得到真諦?



言傳不如身教,司馬懿在共患難中教會二子要互團結支持。父子三人對諸葛亮空城計有分歧時,司馬懿決不同意冒險以求自保;在上方谷中計後,父子三人相擁而哭,得救後相擁而泣,這種生死患難更加重了他們血濃於水的感情。



在官場上,司馬懿也是帶著他們起起落落,在榮耀和削職為民中錘鍊寵辱不驚的本領。遭曹睿疑忌,父子三人削職為民,在家閒居;遭曹爽排擠,在家推病裝病。這些懷柔韜略,也讓司馬懿兩個兒子看透什麼是實力,怎麼樣生存。



因此,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司馬昭兩人精誠團結,不給他人空隙可鑽,終成就霸業。


星下靜思


首先要明白一點,作為曹魏的氏族領袖,在司馬懿死後,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段時期。當時司馬家族有許多政敵,所以司馬昭和司馬師必須同仇敵愾,兄弟相殘那是皇室乾的事,他們還沒到那個地步。


司馬師的能力要比司馬昭強很多,所以在司馬懿死後,大權落在司馬師身上,雖然他們已經成了曹魏的主心骨,但是,仍然有許多人對他們虎視眈眈。司馬師和司馬昭陷入了一種困難的境地,那就是曹魏雖然快成自己家的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配合。


他們還沒有那種讓所有人俯首稱臣,來支持自己的實力。所以,他們首先要做的是把皇權如何名正言順,讓人信服的搞到自己的家族中,至於其他的,不是他們當時該考慮的事,他們需要一致對外。不團結的兄弟就像一盤散沙,風一吹,就散了,他們必須擰成一股繩,怎麼可能自相殘殺。

對於這兩兄弟,司馬懿知道司馬師強於司馬昭,司馬昭也服司馬師,而且司馬昭還把自己的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司馬攸又比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強許多倍,這也是大家都認同的。但是無奈的是,司馬師死的太早了,當時司馬攸還很小,大權就全部落到了司馬昭的身上。司馬昭後來越來越放肆,最後把位子傳給了司馬炎。後來司馬炎取代魏元帝建立晉朝,此時司馬家族才把曹魏江山據為己有。如果把司馬炎換成司馬攸,歷史肯定又是另一番局面了。


歷史密探


應該是沒有的,理由如下:

1、當時司馬家基礎並不牢固,這時候穩住局面一致對外是主要矛盾。以司馬兄弟的智商和情商應該不至於這時候就開始內鬥。

2、司馬師是兄長,能力和威望都遠高於司馬昭。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接班是沒有任何異議的。司馬昭自己也認可的。高平陵之變前司馬懿和司馬師爺兩就密謀政變的事,所以才有司馬師陰養三千死士。司馬昭直到高平陵事發才參與進來。司馬家穩定局面應該是在司馬師手裡。司馬師有過歸自己有功歸給其他人極大收買了人心。面對老哥這麼穩的位子司馬昭應該沒有非分之想。司馬師這個時候是最需要幫手的時候,這時候自己的親弟弟不用用誰去啊。

3、司馬師沒兒子過繼的司馬昭的兒子。對司馬昭來說最次也是自己兒子繼位,沒有冒險的必要。司馬師就更不用說了,為了司馬家的江山他直接把位子傳給了年長的弟弟而不是年幼的養子。都捨得傳位了說明了一切。


在野猛將


謝謝。

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的!

首先,司馬師和司馬昭是親兄弟,俗話說“打虎親兄弟”,兄弟倆之間的關係是比較親密的,而且在其父親的仕途上升階段也是相互扶持的,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磨合情誼更加深厚。

其次當時的環境下司馬家有很多大敵,曹氏夏侯氏、各氏族、以及蜀漢政權都是司馬家的眼中釘,如果這些憂慮都還沒有消滅掉,就把自己的弟弟、能力精幹的司馬昭殺掉,是不符合司馬家利益的。

再次,也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司馬師沒有子嗣。大家想,司馬家從司馬懿幾十年忍辱龜縮,到如今好不容易獨攬軍國大政,死了多少人、忍下了多少屈辱、費了多少勁,難道就要這麼曇花一現再將政權交還給曹家?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司馬昭文治武功雖不及司馬師,但是平穩地將皇帝寶座過度到司馬家還是可以的,到時司馬師也可以說是開朝一員。確實後來晉朝建立司馬師被追尊為景皇帝。

綜上所述,根本沒有理由嘛!




土豆夜談


看了不少朋友的回答(包括有些論壇),我看到有些說司馬師是被司馬昭下毒殺死的,兩兄弟之間產生了權力紛爭,所以題目所問的有沒有互相殘殺之心,按這些朋友的論斷,顯而易見是存在的。

但是問題在於,現存的史料,並沒有關於司馬兄弟之間有不睦傳聞的隻言片語,換而言之,僅依靠一些判斷,是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的。

其實更多朋友提到了這麼一點,就是司馬師無子,過繼給他的都是司馬昭的兒子,因此,司馬師將來傳位總是司馬昭這一支,司馬昭完全沒有必要去和自己的哥哥去做些爭論。

還有就是司馬師的能力其實遠在司馬昭之上,兩人共存時,其實司馬昭對司馬師沒有多少威脅和對抗可能,這才是最關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