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乾隆為何選擇讓嫻妃做皇后?

樓笙


乾隆的元后富察氏,在乾隆十三年春的東巡途中,於三月十一日半夜死於山東的德州。富察氏死後乾隆給她的諡號是“孝賢皇后”。乾隆曾為孝賢皇后寫詩悼念,“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可見夫妻二人感情很深。所以乾隆應該是沒想那麼快再立繼後。

立繼後正式冊封禮雖然是在乾隆十五年八月一日舉行的,但實際上繼後人選是烏喇那拉氏早在乾隆十三年七月一日冊立嫻貴妃為皇貴妃時就已經確定了。這時距離孝賢皇后去世才四個月都不到。為什麼這麼急於選立那拉氏為繼後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乾隆的母親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的主意,理由是“內治需人”。其實完全可以有人代主中聵,只能說明是皇太后比較喜歡那拉氏。

除了崇慶皇太后的力挺之外,其次是那拉氏自己具備立後的資格。那拉氏是佐領那爾布的女兒,在潛邸時就是側福晉侍奉乾隆。孝賢皇后死的時候那拉氏是貴妃,地位也算很高了。乾隆在潛邸時的使女,被雍正提拔為側福晉的高氏,在乾隆登基後冊為貴妃,但高氏早在乾隆十年就死了,比孝賢皇后死得還早。所以潛邸側福晉出身的嫻貴妃那拉氏升為皇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當然最最主要的一點應該還是乾隆對那拉氏比較喜歡,比較有感情,不然誰都不可能做得了他的主。那拉氏從潛邸側福晉做到嫻妃,又長為貴妃,地位不斷上升,這都是乾隆給的。立後之後又連連生育子女,這都說明乾隆早先對這個皇后是很喜歡的。


沅汰


不管是早年的《還珠格格》,還是最近熱播不久的《延禧攻略》、《如懿傳》都有一個熱度很高的人物出現,那就是嫻妃。在這些劇裡嫻妃這個角色有美化,也有黑化,但不變同時也是最尊重歷史的是嫻妃一直是乾隆冊封的皇后,那為何當時的乾隆為選擇嫻妃來做皇后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真正歷史上的嫻妃。

嫻妃叫做那拉氏,是滿洲鑲藍旗人。在16歲那年,她就嫁給了還是寶親王的乾隆,成為了乾隆的側福晉。

雍正死後,乾隆繼位,那拉氏也升級成為了妃子,封號為“嫻”,“嫻”的滿語意思是安和、恬靜,從乾隆給她的封號中也可以看出正史上的嫻妃是一個文靜的女人,乾隆對她也是挺恩寵的。

她在宮中行事謹慎,加上性格溫順、懂事,沒犯過打錯,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她很順利的又被晉封為嫻貴妃。後來在乾隆的長皇后孝賢皇后,即富察皇后病逝後,嫻貴妃成為了乾隆的第二任皇后。


嫻貴妃成為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其實也並不是很複雜。歷朝歷代在後宮中有兩個人說話特別有權威,一個自然是皇帝,還有一個就是太后。

嫻貴妃能夠繼任富察皇后成為第二代皇后,當然是得到了皇帝、太后的支持了。特別是太后,由於平常嫻貴妃對太后十分孝順,太后對嫻貴妃這個兒媳是相當認可的,她曾親自出馬要求乾隆升嫻貴妃為皇后。太后要求了,乾隆這個孝子不得不答應,況且乾隆本身就對這個溫柔、賢惠的貴妃不反感,讓她繼任皇后乾隆也沒有什麼意見。

不過雖然當時定了嫻貴妃為後,但乾隆並沒有立即執行,而是讓她先做了兩年攝六宮事皇貴妃,嫻貴妃做的也很不錯,於是兩年後她終於正式登上了皇后寶座,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不過在陪同乾隆第四次南巡中,那拉皇后就突然失寵了,在南巡還沒結束時,那拉皇后就被乾隆遣送回了京城。

這其中發生了什麼事不得而知,乾隆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當時自己南巡途中為先皇后作詩,令那拉皇后大怒,與自己吵了一架,於是那拉皇后強行剪髮,而當時只有皇太后、皇后駕崩時才可斷髮,那拉皇后剪髮這是大不敬、大不孝,於是才將其冷落。

但對於這個解釋,很多人認為沒有什麼說服力,畢竟那拉皇后向來以溫柔賢惠而著稱,不會因為這種事與乾隆吵架。

於是民間傳說乾隆皇帝是因為下江南時拈花惹草,那拉皇后勸阻,乾隆不聽,還說烏拉那拉氏是個瘋子,烏拉那拉氏傷心欲絕,便斷了發,本來原意是代指自己心已死,但乾隆卻不這樣想,認為這是不敬,於是大發雷霆,將其冷落。


夏目歷史君


純妃在富察皇后被扳倒滯後期,無疑成為了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純妃本以為富察皇后過世,皇后之位空缺,要寵愛有寵愛,要地位有地位的純妃無疑成為了最有希望的妃子。

但是一切都是意想不到的,乾隆皇帝竟然突然立了嫻妃為皇后,這對於純妃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純妃一直想不明白,但珍兒卻很清楚。

珍兒作為嫻妃的貼身婢女,對於嫻妃自然是十分了解,在富察皇后被高貴妃陷害的那一刻開始,在眾人都開始慌了,唯獨有嫻妃去保護甄嬛的時候,珍兒便已經看出來嫻妃會有甄嬛這樣一個後臺。

果不其然,在嫻妃救了甄嬛之後,甄嬛對待嫻妃親暱了許多。

甚至在富察皇后離世之後,甄嬛主動找來乾隆皇帝,舉薦嫻妃來做新任的皇后,珍兒在想起來嫻妃所做的種種事情,自然對於甄嬛為何舉薦嫻妃很是清楚,但是純妃就不知道了,大家認為呢?





樓笙娛樂小知事


清乾隆十三年,嫻妃輝發那拉氏在孝賢皇后薨世之後被冊封為皇貴妃,統攝六宮,乾隆下詔“皇貴妃暫攝後宮二十七月後繼皇后之位。”要知道,當時弘曆後宮中,還有地位並不遜色於那拉氏而且子嗣眾多的妃嬪——純妃蘇氏與嘉妃金佳氏

乾隆皇帝冊立那拉氏為繼後,一來因為皇太后的堅持與授意;二來就是因為那拉氏當時並沒有子嗣,不容易引起紛爭


那拉氏16歲嫁入了寶親王府,成為弘曆的側福晉,而弘曆登基之後晉封嫻妃。“嫻”之意就是安靜、恬淡,這也看得出那拉氏的性格。歷史上對於乾隆帝與那拉氏之間的情分描寫並不多,但是嫻妃入宮多年都沒有子嗣,可見其並不受寵

不過,正直安靜而且孝順的那拉氏,意外得到了皇太后鈕鈷祿氏的寵愛。乾隆皇帝是著名的孝順兒子,在富察皇后離世之後,繼任皇后人選,不得不考慮皇太后的意見。最終,嫻妃那拉氏晉封嫻貴妃、皇貴妃,兩年後登上後位成為後宮之主。


當時乾隆皇帝後宮中,除了嫻妃還有兩位妃嬪能夠平分秋色,那就是生育了不少皇嗣的純妃與嘉妃。兩人不僅位分不遜於嫻妃,而且皇嗣眾多有功於皇族

但眾所周知,清雍正之後開始秘密立儲不再公開儲君,純妃、嘉妃膝下均有皇子,冊之繼後必定引起猜測,引起朝局不穩。而嫻妃長久無子,立之為後最為中立態度。

更何況,那拉氏終究是滿軍旗出身,而嘉妃金佳氏祖上是後金時依附的朝鮮降臣後裔,純妃出身漢軍旗,這樣的出身在清朝就是劣勢。乾隆帝最終冊立嫻妃為繼任皇后,而那拉氏最終成為清朝唯一死後沒有諡號的皇后,被廢冷宮那是後話。


澹奕


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皇帝元配富察皇后忍著喪子悲痛,強顏歡笑帶病伺候皇帝和太后東巡,最終病逝於東巡途中。她去世幾天後,乾隆就和母親崇慶皇太后商量好了立嫻貴妃為繼任皇后;孝賢皇后百日喪期後,乾隆皇帝正式詔告天下嫻貴妃為準皇后人選,但乾隆又不想背上寡情名聲,於是別出心裁、掩耳盜鈴式特設了一個“攝六宮事皇貴妃”名號,嫻貴妃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正式行使皇后權力,並在孝賢皇后喪後一週年後行冊封禮,孝賢皇后三週年後正式冊立為皇后。

乾隆和皇太后在富察皇后死後第一時間決定了繼後人選

在清朝官方的正式文件上,嫻貴妃被皇帝選為皇后人選是在孝賢皇后百日之後的乾隆十三年七月,但是根據清宮內部檔案分析,實際上在富察皇后去世後幾天內,乾隆就決定好了繼後人選。

第一,根據乾隆朝《國朝宮史》裡規定的清宮制度,皇后手下的宮女數目為十個,貴妃位下的宮女數目為八個,然後根據實際情況稍有增減。而在記錄清宮宮女伙食賬單的檔案裡,就在乾隆十三年三月,嫻貴妃位下的宮女數目就從原來的七個一下增到了九個,接近了皇后標準。

第二,孝賢皇后三月十二日病逝於德州,乾隆三月十七日回京。三月二十二日,孝賢皇后去世後第十天,乾隆皇帝下旨將養心殿西耳房裝修挪至東耳房。養心殿東耳房是皇后居處,西耳房是貴妃居處,東西圍房是妃嬪居處。也就是說最晚在二十二日,乾隆已經決定了繼後人選。

第三,乾隆十三年四月十四日,乾隆皇帝下旨,提拔嫻貴妃侄子訥蘇肯為三等侍衛兼乾清門行走。乾隆在孝賢皇后喪期之內忽然提拔嫻貴妃侄子,顯然是嫻貴妃遇到了乾隆皇帝的恩寵。

因此,根據這些宮廷檔案透露出來的各種細節,很明顯,孝賢皇后屍骨未寒,剛去世幾天,乾隆和皇太后就決定好了嫻貴妃將為繼皇后。

乾隆為什麼會冊立新的皇后

孝賢皇后去世時,乾隆皇帝春秋鼎盛,剛剛三十八歲,正當壯年,而他的母親崇慶皇太后也身體康健。正當盛年的皇帝上有皇太后需要兒媳婦侍奉,下有六宮群妃需要統領,因此乾隆和太后確實都覺得宮中需要有一個皇后主婦,所以皇帝和太后母子倆在冊立繼後方面沒有分歧。

皇帝選立繼後的話,無非是兩個途徑,要麼通過八旗選秀選取新人,要麼從六宮眾妃之中提拔一位。八旗選秀是清朝皇室固定的后妃主要來源途徑,順治年間就規定,滿洲八旗人家的十三歲到十六歲的少女,必須經過三年一次的皇室選秀,皇帝中意的秀女或被選入後宮為妃嬪、或被指婚給宗室親貴,皇室挑選剩下的秀女才能由自家自主婚配。

因此,乾隆皇帝如果想通過選秀來選皇后的話,那最大的問題就是“老夫少妻”了。乾隆即將步入四十不惑之年,而皇后如果才十五六歲稚齡的話,不僅夫婦年齡看上去不般配,缺乏宮廷生活經驗的少女皇后恐怕根本達不到乾隆所期待的“與朕敵體”和“侍奉太后、統領六宮”之要求,因此乾隆是斷然不會採取這個手段來選立繼後的,那他只有從後宮舊人中擇一而立。

嫻貴妃為什麼會是乾隆繼後人選

乾隆和太后在最短時間內就敲定了嫻貴妃為繼後人選,說明嫻貴妃各方面的條件肯定是完全符合乾隆期待的皇后要求的。

首先,嫻貴妃出身不錯。清朝皇帝雖然並不介意冊封包衣甚至漢女出身的女子為妃嬪,但在冊立皇后時還是要考慮家世出身的,皇后一般都是來自滿洲大族。嫻貴妃來自輝發那拉氏,她是輝發部貝勒王機砮的後代,隸屬鑲藍旗,家族中有三個世管佐領,因此繼後出身可謂滿洲八旗大族。而當時和嫻貴妃同封貴妃的純貴妃蘇氏,雖然誕育了二子一女,但她卻是漢女出身,在家世方面就完敗於嫻貴妃,根本沒有立後可能。

第二、嫻貴妃是雍正帝親自賜給乾隆的側福晉。清朝皇子除了嫡福晉,還可以擁有側福晉、使女和格格等伴侶,這其中側福晉地位最不一般,側福晉一般由皇帝親自指婚,要由禮部冊封、而且有正式的聘禮、婚嫁以及冠服。在雍正十二年的那次選秀中,輝發那拉氏被雍正帝看中,親自指婚賜給寶親王為側福晉,由於“皇考親賜”這層關係,因此嫻貴妃雖然沒有生育,但她超越眾多生育過子女的妃子,長期位列後宮眾妃之首(僅次於皇后和另一位先封的側福晉貴妃高氏,高氏比富察皇后先逝後,嫻貴妃從此為眾妃之首)。像乾隆元年初次封后宮時,側福晉輝發那拉氏首封為嫻妃,而出身漢女生育過皇子的乾隆寵妃蘇氏就只能封純嬪,雖然蘇氏後來又生了一子一女,並因乾隆寵愛而和嫻妃一起並列貴妃,但她的排位始終在嫻貴妃之後。

因此,嫻貴妃可以說是毫無疑問當之無愧的完美繼後人選,所以富察皇后剛死乾隆和太后馬上就決定了她是新的皇后。但元配死後不到百日,乾隆皇帝就冊立新後的話,可謂薄情寡義。因此虛偽的乾隆皇帝為了避免影響自己名聲,別出心裁弄出了個掩耳盜鈴的“攝六宮事皇貴妃制度”。他首先明確承認了嫻貴妃的準皇后身份,然後表明孝賢皇后剛死、不忍速立繼後,但唯恐太后沒有得到皇后伺候內心不夠舒坦,所以按照明太祖立李淑妃等的成例,冊封嫻貴妃為攝六宮事皇貴妃,行使皇后權力,一年後行皇貴妃冊封禮、孝賢皇后二十七月終喪後行冊皇后禮。

不過乾隆用明太祖冊李淑妃例為自己辯護,這就有點值得商榷。朱元璋確實是在馬皇后去世後立妃管理後宮沒錯,不過他一沒打算再度續絃,二來這是在馬皇后三年喪期過後的事,和乾隆在孝賢皇后剛死數日屍骨未寒時就速定繼後真的不是一回事。

從史料來看,乾隆繼後是乾隆皇帝主動而且心甘情願立的,並非他找藉口和網絡渲染的是在皇太后的壓力下被迫立的,觀者當明知。至於乾隆和繼後日後決裂一事,那是後話。


美映椒房


乾隆皇后怎麼是烏拉那拉氏?不是鈕鈷祿氏嗎?


愛斯基摩魚魚


乾隆的女人們有幾個是長命的?可見伴君如伴虎,傾入太多的心血,勞心勞力,積勞成疾,早早就去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