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實的劉備到底是怎樣的?有多厲害?

一個人的歷史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要在兩漢,蜀漢皇帝裡排個名,第一當之無愧太祖高皇帝劉邦,第二光武帝劉秀,第三就得是劉備,文帝,景帝,武帝,昭宣,明章都得在後面待著。雖然蜀漢並不是正統,但是怎麼說也算是老劉家一脈相承,所以守仁君就姑且這麼排名了。

為什麼把劉備放到如此高位。

因為劉備實在不簡單,也不容易啊。

三分天下,曹操是名門望族之後,《三國志》裡說曹操是曹參之後,他爹曹嵩在漢靈帝時官居太尉,是正兒八經的官二代,富二代。而且曹操的人際關係也非常廣泛。為什麼後來曹操在陳留召集天下英雄反董時那麼多人響應,最關鍵的是利益,但是如果你曹操是無名之輩,喊破天也不會有人搭理你。所以曹操起點高,自身水平又很高。在群眾割據的中原地區很快就打下來一大片基業。


而孫權就更簡單了,他為江東之主的時候他哥已經把江東經營好了。而且他爹,他哥,他這個家族也不簡單。孫氏是江東幾百年的望族,世代在江東做官,其先輩打下的基礎,名望是孫策後來經略江東不可或缺的條件。

這麼說吧,當時能割據一方的豪傑哪家不是名門望族出身,哪家不是有錢有勢。袁紹袁術四世三公不說,公孫瓚雖然是郡中小吏出身,但是他也是名門貴族之後,比劉備有跡可查的多了。而且發跡的早,天下還沒亂的時候就已經是中郎將了。割據宛城的張秀,他叔叔張濟是驃騎將軍。劉表劉璋都是正兒八經的宗室之後,且早早就在一方掌實權。

反觀劉備,織蓆販履出身,雖然自己天天唸叨是劉勝之後,可是中山靖王劉勝有一百多個兒子,劉勝之後多了去了,也沒人當回事。可是漢末三國卻有他一份,還當過一段時間的三國之首。不管劉備經歷了什麼,可他起點最低,終點最高。光憑這點,曹操那句話說的就一點也沒問題。“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和曹操也是守仁君在三國時期最喜歡的兩個人。(所以守仁君很喜歡看於和偉老師演的戲)

劉備之厲害,在於其堅韌不拔,志向高遠,禮賢下士,在於其眼光獨道,看人賊準。

說他假仁假義,但是假仁假義了一輩子,就是真仁義。看人獨到,投奔過那麼多的人,卻一次又一次躲過了敗亡。說馬謖不行,馬謖就是不行。二十三歲起兵,打拼了二十年還屈居人下,但並未放棄。

具體就不說了,畢竟三國嗎,早就變成口水三國了,早就被大家翻爛了。


守仁看劇


劉備有多厲害?我認為三國最厲害的主公就是劉備,而不是曹操。



很多人認識的劉備,大多停留在《三國演義》裡面愛哭愛演戲的劉備,武不出眾,謀略一般,連人格魅力都被粉刷成演戲的虛偽。正如魯迅先生說的“顯劉備之長厚而近偽”。

但正史的劉備可不是這樣的!

在東漢末年諸侯林立的時代,劉備能憑著其莫須有的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最後脫穎而出,成為了最後三國鼎立的一國,無疑說明了劉備的厲害。

相對於袁紹和袁術的四世三公,曹操的太尉父親,就連孫權也是長沙太守之子,劉備可真是一窮二白。窮到只能和母親販履織蓆,白到身家背景都是莫須有的。假若劉備有劉表和劉璋那樣的出身,還真不會有曹操孫權什麼事,畢竟劉備就是拿著這樣的爛牌,也能在顯赫之前就得到曹操“天下英雄維使君與操耳”的讚許。


那麼劉備到底厲害在哪裡?實際上劉備有幾個成就大業的優點。

1、志向高遠,心智遠超同輩。

劉備小時候就有和同族人玩扮演皇帝或王爺的遊戲。在那時候可不是現代,是個孩子就敢這麼做的,但劉備就敢這麼做,而且還把這想法當成了目標,一直為之努力,最後得償所願。志向高遠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很重要,沒有高遠的志向最終只會被吞併,這可以看看張魯、劉璋之輩。

2、劉備是真的仁厚,而且很有人緣。

《三國志》裡說到劉備“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這都說明了劉備為人處世的深厚功底。這待人接物的能力讓劉備享有極高的美譽度仁厚,也讓劉備交友廣闊。雖然劉備上半生一敗再敗,但是很多人爭著收留劉備,而且都是平等對待的。要是沒有這能力,劉備早就破產待業了,哪會總是有機會東山再起。

3、劉備不折不撓的意志也是冠絕三國的。

像袁紹、曹操更多是因為命好,一直都沒什麼挫折。袁紹在官渡之戰前都是順風順水,結果官渡之戰一敗就死翹翹了,本來還有四州之地,敗一次也是無所謂的。而曹操這方面要好些,但是也無法和劉備相比,畢竟曹操在面對兗州被呂布佔有的時候,也是想過投靠袁紹的。縱觀三國,也就劉備敗得那麼多,敗得那麼慘,然後還堅持下去,最後實現帝王夢想的。劉備逆商超表!

綜上所述,劉備就以其個人能力而言,絕對是三國之最。

*我是一名歷史愛好者,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關注我,關注我,關注我,重要事情說三遍!


三分鐘歷史角


歷史上的劉備是以漢高祖劉邦為榜樣的,他自幼就調皮搗蛋,和公孫瓚一起讀書他倆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同學,所以後來諸侯爭霸的時候,劉備一直在公孫瓚手下。

有人說劉備是織蓆販履之輩,其實織蓆販履是劉備母親的營生。劉備向來不樂意幹這些事,他帶領一幫兄弟,以收保護費為生,張飛關羽也是在這個時候結識的。嚴格來說,劉備在參加平黃巾起義之前,就有一支團隊了。

朝廷無力鎮壓黃巾軍,就讓各地政府自行募兵鎮壓。劉備就帶著他的隊伍報名參加了滅黃巾的隊伍。

滅了黃巾後,劉備就被封縣尉,相當於現在縣委常委公安局長兼副縣長。


老隱隱於巔


“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劉備的創業之路走得十分艱難,他不是假仁假義的小人,而是真正能伸能屈的真英雄!據史料記載,劉備最初本是一織蓆販履之徒,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開始也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整日東奔西走,到處寄人籬下,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他在很多方面的表現看上去都不像是一個英雄。小說《三國演義》中更是把劉備描寫得窩窩囊囊,除了會哭,會跑,籠絡人心,沒啥其他顯著的本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備究竟是怎樣的呢?在我看來,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身卑然志遠,心中有家國

其一,劉備身卑,然胸懷大志,心有家國。還記得那個“求田問舍”的故事嗎?話說有一次劉備和劉表及其手下討論天下英雄,有個叫許汜的人就發表議論,許汜說陳登這個人沒有禮貌,他說我到下邳去見陳登,陳登半天不跟我說話,最後自顧自地跑到一個大床上去睡,讓我睡小床。對此,劉備就發表意見了,說許汜你知道這為什麼嗎?因為你素有國士之名,在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正是需要你這樣的國士出來為國家分憂,來平定天下的,可是你整天干什麼呢?“求田問舍”,整天買地買房子,這樣的人陳登最看不起的,他怎麼會跟你說話?實話說,你也是運氣好碰上了陳登你要是碰到我劉備這樣的小人,我恨不得自己睡在樓上,讓你睡地下!還說什麼大床小床!由此可見,說明劉備有志向,願意為國家分憂。劉備並不是我們想象的窩窩囊囊、只會跑只會哭的沒用的窩囊廢。

頑強的拼搏意志

其二,劉備具有頑強的拼搏意志和永不言敗的精神。我們知道劉備的前半生是很糟糕的,史書上的說法是八個字: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不停地投靠他人,又不停地遭到挫折和失敗。換了別人,尤其是一個以英雄自稱的人,可能早就自殺了,至少也早就心灰意冷已經放棄了。但是我們看看史書上的記載,何曾見過劉備灰心喪氣,只見他屢敗屢戰!他從不甘心,這說明他具有永不言敗的精神。這也是為什麼劉備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原因!

信義真英雄

其三,劉備是一個有信義的人。

袁紹曾評價劉備“弘雅有信義”。

曹魏著名戰略家劉曄也曾贊曰:“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也就是說劉備這個人是很講誠信和義氣的。劉備作為一個英雄他肯定要廣納人才,團結一批人來完成他的事業,對於他的依靠對象他是“弘雅有信義”。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關羽和張飛,關羽和張飛跟了劉備以後就跟了一輩子,關羽還有過“千里走單騎”,時曹操那麼厚待關羽,關羽尚棄曹奔劉,何也?就是因為劉備重義啊。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叫做“寢則同床”,就是劉備經常是跟他這兩個兄弟睡在一張床上的,這就是英雄的義氣,這就是兄弟情誼。

所以劉備的成功不是偶然!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屬個人看法,勿噴。

五千年華夏曆史,中國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都知道,亂世出梟雄。三國,是我們歷史上津津樂道的話題,英雄輩出,文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鬼才郭嘉,周瑜,魯肅,陸遜,荀彧,司馬懿,法正,姜維,都是謀略超群的能人。武有關羽,張飛,趙雲,呂布,黃忠,魏延,張遼,夏侯兄弟,都有萬夫不當之勇。

而劉備,曹操,孫權三位統治者靠著這些資源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戰爭。

現在來回答題主的問題,劉備和曹操誰最厲害。從單純的事情來講水平相當,畢竟兩個人誰都沒有滅掉誰,戰爭上各有輸贏。有人說曹操比劉備的地盤大,那麼下面詳細比比他們兩的各方面。

1.軍事上:曹操大於劉備,曹操出身雖然比劉備大,但當時曹操和袁紹比那就是小屋見大屋了,當時討伐董卓,袁紹袁術兵馬屬地比曹操多十幾倍,而後面曹操卻能在幾年時間內完全消滅袁紹袁術這兩兄弟,統一北方。

2.出身:曹操大於劉備,曹操本姓夏侯,曹操來歷就不細說了,父親是太尉,自己也是宮中校尉。劉備雖然是皇族,但後面沒落了,只能靠賣草鞋度日。(出身很重要)

3.用人方面:劉備大於曹操,劉備一生中用人基本無瑕疵,也是他成就帝業的最重要的一方面,每個人都能用對地方,比如諸葛亮擅長內政,每次打仗,劉備就讓諸葛亮鎮守大後方,而且全權放責,參考一句話,卿可自理,不必奏報。而龐統,法正擅長軍事,攻城掠地就帶在身邊,強項都得到施展。而曹操後方基本每次都會出問題。

4.待人方面:相等,劉備三顧茅廬,曹操收張遼,成就一段佳話。

總結,三國時期,諸侯爭霸,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何止霸氣,但走到後面也就魏蜀吳三個國家,由此可見,他們都有各自的優點使他們成為霸主。沒有哪個比哪個更厲害。

純手打,給個贊再走



總部視頻


提到正史上的劉備,就得從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說起,在《三國志》中,陳壽如實記錄了劉備波瀾壯闊的一生: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很小的時候就失去父親,與母親一起以賣鞋織蓆為生。

帝室之胄,素有人望

他家東南角的籬笆上有棵桑樹五丈多高,枝葉茂盛,遠遠望去就像一個車蓋,過往的人都對他那不同尋常的長勢感到奇怪,有人說這樣的樹下當出貴人。劉備十五歲的時候,母親讓他出外遊學,劉備與本族人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師從九江太守盧植讀書。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經常資助劉備,講他和兒子同樣看待。公孫瓚和劉備也極為友好,劉備把公孫瓚當做兄長對待。


劉備身高七尺五寸,手垂下來能過膝蓋,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耳朵,平時說話很少,很懂得尊重別人,喜怒不形於色。喜好交結豪俠之士,年輕人都爭著追隨他。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等人擁有資產千金,見到劉備之後,很看重劉備,資助他很多錢財,劉備因此能夠用這些錢財來招集徒眾。

鞭撻督郵,深得人心

漢靈帝末年,黃巾軍起義,各州郡紛紛起兵,劉備率領徒眾跟隨校尉鄒靖討伐黃巾有功,被任命為安喜縣尉。郡督郵因公事來到安喜縣,劉備請求拜見被拒絕。劉備大怒,徑直闖入,將督郵捆了起來,杖責二百,解下系印的綬帶繫住他的脖子,另一頭拴在馬樁上,棄官逃走。


後劉備被黃巾軍打敗,去投奔中郎將公孫瓚,公孫瓚上表朝廷,奏請劉備為別部司馬。劉備因屢立戰功,暫時代理平原縣令,後兼任平原相。平原國中的劉平素來輕視劉備,對在他治下為民感到恥辱,便派門客刺殺劉備。這個門客不忍心動手,把底細告訴劉備後就離開了,劉備深得人心就是這樣。

陶謙重託,三辭而受

徐州牧陶謙病重,對別駕從事糜竺說:“除了劉備沒人能使這個州安定。”陶謙死後,糜竺率領徐州人士迎接劉備出任徐州牧,劉備不敢接受。下邳人陳登對劉備說:“現在漢室衰微,天下大亂,建功立業正在今日。徐州富饒,戶口百萬,想請你屈就主持徐州的事務。”


劉備說:“袁術就在附近,他倆四世三公天下仰慕,你們可以把徐州託付給他。”陳登和孔融都反對劉備的說法,說:“袁術無非是冢中枯骨,怎麼值得放在心上?當今世事,百姓幫助有能力的人,上天給予卻不要,將來就追悔莫及了。”於是劉備答應兼任徐州牧。

顛沛流離,無處安身

後來,劉備為呂布所擊敗,便投靠了曹操。曹操給劉備優厚的待遇,任命他為豫州牧。又給劉備增加兵力,讓他東進攻打呂布。不久,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征討呂布,並徹底消滅了呂布。後袁術稱帝招致人神共憤、天怒人怨,於是準備北上經徐州投靠袁紹,曹操派劉備截擊袁術,劉備還沒抵達,袁術就病死了。


曹操曾隨便的對劉備說:“當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您和我曹操,袁本初之輩,不值得一提。”劉備正在吃飯,聽了這話,嚇得把筷子都掉在了地上。劉備參與了董承的衣帶詔之謀,後來事情敗露,董承等人全部被殺,劉備當時傭兵在外才倖免於難。

劉備之後又曾先後依附於袁紹、劉表,投靠劉表後,曾在博望坡燒燬自己的軍營,假裝逃走,利用伏兵擊敗夏侯惇、于禁等人。

赤壁鏖戰,益州之主

赤壁之戰,劉備派諸葛亮出使東吳,與孫權結盟大破曹軍,焚燒大量船隻。劉備與吳軍水陸並進,追擊到南郡,當時瘟疫流行,曹操的部隊大量傷亡,於是曹操率軍返回。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聽說曹操將進攻張魯,心中恐懼。此時別駕從事張松對劉璋建議說:“可以找劉備來抵抗曹操。”於是劉備留諸葛亮、關羽等人據守荊州,親率步軍數萬進入益州。劉備北進到達葭關,但並沒有立即出兵討伐張魯,而是廣施恩德,以收取當地人心。


第二年,曹操征討孫權,孫權向劉備求援,劉備派遣使者向劉璋請求給予兵馬糧草。劉璋虛以偽倪,並不真心幫助劉備,劉備於是大怒,率軍平定益州,兼任益州牧。以諸葛亮為輔政大臣,法正為主要謀士,關羽,張飛,趙雲為戰將,糜竺、簡雍為賓朋。

此外,與劉璋以前所任用的人以及劉璋的姻親都被重用,被劉璋排擠的人,甚至劉備素來怨恨的劉巴,只要有才能,劉備都把他們安排在顯要的職位上,充分發揮他們的才幹,於是有志之士無不競相勉勵。

南渡漢水,漢中稱王

建安二十四年春天,劉備從陽平關南渡漢水,沿山逐漸向前推進,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曹操從長安親率大軍南征,劉備估計說:“曹操即使親自來,也難有作為,我一定能夠佔據漢中。”


等到曹操大軍來到,劉備收斂士兵扼守險要,始終不與曹軍正面交鋒。相持一個多月之後,曹軍一無所獲,士兵逃跑的日益增多。到了夏天,曹操果然撤軍,於是劉備佔據了漢中。這年秋天,群臣們尊奉劉備為漢中王,劉備返回成都,以成都為漢中王志所。提拔魏延為都督,鎮守漢中。不久,孫權偷襲並殺掉關羽,攻佔荊州。

猇亭之敗,永安託孤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稱帝,改年號為黃初。這時有傳言說漢獻帝已經被害,劉備於是為獻帝發喪,追諡獻帝為孝愍皇帝。並在成都武擔山以南舉行儀式,繼皇帝位。


章武元年四月,劉備大赦天下,改變年號。任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設置百官,建立宗廟,祭祀自漢高祖以下的歷代祖先。六月,車騎將軍張飛被身邊將士所害。秋七月,劉備率軍討伐東吳,但在猇亭被陸遜擊敗退守永安。

章武三年春二月,諸葛亮從成都來到永安。劉備病重,將兒子劉禪託付給丞相諸葛亮,又命尚書令李嚴做諸葛亮的副手。夏四月癸巳日,劉備在永安宮去世,時年六十三歲。五月,劉備靈柩從永安運回成都,諡號叫昭烈皇帝。秋八月,劉備被安葬在惠陵。

天命難違,壯志難酬

劉備剛強堅毅,待人寬厚,他的識人才與使用人才都有漢高祖劉邦的風範,具備英雄的氣度。他把整個國家和後主託付給諸葛亮,而內心毫無雜念,表現出了君臣之間的至誠至公,是古往今來的美好典範。

他機敏權術,才幹謀略比曹操略有遜色,所以打下的地盤也小。然而劉備屢受挫折而不屈不撓,始終不肯處身於曹操之下,這就是一代雄主的雄心壯志。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曹魏官員裴潛曾經說過:“使(劉備)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若乘間守險,足以為一方主。”這句話簡直就是神一般的預言,劉備後來果然依託巴蜀之險抗擊曹操,成為曹操的心腹大患。那麼正史上劉備到底是怎樣的?有多厲害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魏、蜀、吳三國鼎立,三位君主各有特點。具體來說就是曹操是個一流的政治家,一流的軍事家。孫權是個一流的政治家,三流的軍事家。劉備是個二流的政治家,二流的軍事家。所以,大家容易對劉備產生誤判,因為劉備軍事、政治素質都不是很高明,容易給人一種很軟弱的形象。其實事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劉備在骨子裡是很強硬的,為什麼這樣講呢?

劉備初期因為討伐黃巾軍而謀得了一個官職:安喜尉,正當劉備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發生了一點小意外。朝廷下詔書派督郵到各地巡查,凡是因為軍功而當官的,都要被撤職。究其原因是因為東漢末年凡是想當官的,只有兩條途徑:要麼被舉薦,要麼拿錢買官(靈帝時期),所以劉備的官很可能要丟。

於是劉備想要求見這位督郵,誰知道這位督由拒絕了劉備的求見。劉備大怒,直接衝進官府將督由綁起來,杖責兩百下,然後將自己的印綬綁在馬樁上揚長而去。所以,劉備軟弱嗎?一點都不軟弱,簡直是暴脾氣。

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五葬反。棄官亡命。

那麼劉備政治手腕厲害嗎?厲害,但是不如曹操厲害,曹操是一流的政治家,而劉備只能算二流的政治家。為什麼這樣說呢?

劉備困頓過,而且經常困頓。劉備曾經因為呂布偷襲下邳而丟了徐州,沒有辦法劉備向呂布妥協求和,以求得一時之安穩。後劉備與呂布鬧翻,又投靠曾經與自己為敵的曹操,感覺到曹操會對自己不利,於是又投靠曹操的死敵袁紹。最後感到袁紹不能容人,又南下投靠劉表,照樣不被劉表所完全信任,在荊州蹉跎七年歲月。

這就是劉備的政治哲學,不管是誰,只要能求得一時平安,哪怕昨天還對陣廝殺,今天就可以握手言和。這樣做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劉備永遠不可能有自己的勢力。那麼曹操呢?為什麼曹操比劉備強。

曹操也曾經困頓過,而且不比劉備強到哪裡去,但是曹操處理問題的方式跟劉備不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曹操東征徐州,陳宮勾結張邈迎呂布入主兗州,當時兗州諸郡皆叛,只剩下範縣、鄄城、東阿三地未失。曹操率軍返回與呂布廝殺,當時正逢蝗蟲之災,雙方爭鬥了半年時間,軍糧匱乏,無力再戰,於是罷兵。此時曹操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進不能戰勝呂布,退又無軍糧可食。

這時袁紹派手下前來遊說,勸曹操歸降自己。曹操猶豫不決,這時程昱勸道:袁紹有兼併天下之心,但是智力不足。將軍英勇神武,難道想屈尊去做他的手下嗎?現如今雖然形勢窘迫,但我們尚有三城可守。以您的英武,再加上我和荀彧的輔助,我們一定能夠成就霸業,何必因為一時之急而投靠他人呢?

曹操恍然大悟,遂決定堅守,後終於戰勝呂布,奪回兗州。

夫袁紹據燕、趙之地,有並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濟也。將軍自度能為之下乎?將軍以龍虎之威,可為韓、彭之事邪?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原將軍更慮之!”太祖乃止。

劉備和曹操在政治謀略上的差距就是劉備不能堅持,而曹操能堅持。終曹操一生,他都沒有屈服過誰,而是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打拼。反觀劉備,惶惶如喪家之犬,到處投靠別人,所以他蹉跎了半輩子還是一無所成。那麼劉備為什麼後來又成功了呢?

劉備雖然政治素質是二流的,但抵擋不住運氣好。劉備在荊州呆的七年間,幾乎所有的荊州名流他欲攀附於他,因為大家都知道劉表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守衛荊州。後曹操南下征討荊州,劉備逃亡夏口,然後運用政治手腕聯合孫權,雙方一起打敗曹操,然後劉備藉機在荊州發展自己的實力,終於有了一塊兒真正屬於自己的地盤。而這還只是開始,劉備二流的軍事實力將幫助他再上一層樓。

回望裴潛那句話:(劉備)若乘間守險,足以為一方主。也就是說劉備如果到了一個可以恃險自守的地方,那麼他就可以成為一方之主。而對於劉備來說,這個地方就是益州。

當時益州之主是劉璋,劉璋闇弱,不能服眾,內有法正、張松的不屑,外有張魯的背叛。後劉備應劉璋之邀前去幫忙防備張魯,劉備順勢取而代之,攻陷成都,獲取了益州。而劉備本來是二流的軍事水平,但是等劉備來到可以據險自守的益州地區時,他的軍事水平(防守水平)達到了一流。

為什麼這樣講,事實為證。

劉備取得益州後沒有停留,而是快速的和張魯取得聯繫,誘降張魯。當時張魯正被曹操所進攻,張魯沒有選擇南下投靠劉備,而是投靠了曹操。那麼劉備和曹操在漢中這個地方究竟誰更厲害呢?

劉備北上爭奪漢中,先是斬殺了曹魏主帥夏侯淵,後與親自前來決戰的曹操對陣於漢水,雙方對峙兩個月,曹操不能堅持,於是退走,劉備遂取得了漢中。而劉備早在曹操沒來之前就已經自信的喊出:

即使曹操來了,我也一定能夠拿下漢中!

所以劉備是什麼樣的人呢?政治水平二流,臉皮很厚,可以聯合任何一方,但是不願意屈居人下。而劉備最成功的一次聯合是和孫權,劉備以獨立的身份、平等的地位聯合孫權,而且事後漁翁得利,趁機佔據了荊州。

而劉備軍事水平是二流的,徐州之守失敗,在許昌南偷襲曹軍失敗,荊州之守失敗,夷陵之戰失敗,但是不能說劉備軍事水平差,因為劉備軍事水平的發揮是有條件的,即劉備需要處於一個險要之地,這樣的話他的二流軍事水平立刻就會變成一流軍事水平,一句話總結,劉備善守險地而拙於進攻。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劉備到底有多厲害,他比劉表、劉璋這些人要厲害,這些人即使處於險要之地也是守不住曹操進攻的,但是劉備能,所以劉備最後能霸佔巴蜀之地。但就是他的極限,因為他政治、軍事水平有限,他不可能再有什麼大的作為。至於平定天下,只是一個妄想罷了!這就是我的觀點。


每日趣評


歷史上的劉備被大大低估,政治不用說了,武功提一下,到了明代,戚繼光為平倭寇,整理歷代劍法,得五家為軍中最實用:“卞莊之紛絞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順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如果把劉,曹,孫三人放到一個屋子裡,活著出來的一定是劉先主。創業前期勢單力薄,打那麼多敗仗,屢次都能生還不是運氣那麼簡單。能夠在武學上自成一家的君王還有趙匡胤和他的太祖長拳。


手機用戶61603085811


劉備是我三國群雄中最佩服的人,沒有之一。白首起家,在那個群星璀璨,世家門閥當道的時代,一生顛沛流離,屢敗屢戰,靠著對理想堅韌不拔的心,使得三分天下有其一,其創業之難,對手之強,歷史罕見。

他沒有曹操那樣雄才大略,有曹家夏侯家的鼎立支持,也不像孫權那樣坐領江東八十一縣,更沒有袁紹,袁術那樣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出生。唯一可以說出去的漢室宗親,在劉虞,劉焉,劉表,劉岱這一票人面前,也顯得那麼蒼白。他靠著商人蘇雙,張士平的支柱起家,在黃巾起義中嶄露頭角,後靠公孫瓚的幫忙帶了幾千人去支援徐州,從而佔領徐州之後名揚天下。徐州兩得兩失,後投奔曹操。青梅煮酒,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前半生顛沛流離劉備,無論到了哪裡,都受到極高禮遇,這恰恰是劉備能力的體現。一無所有屢戰屢敗的他,卻依然是天下諸侯眼中的梟雄,英雄。

接下來說說具體能力,軍事方面,劉備是當時優秀的軍事統帥之一,軍事能力雖然不及曹操卻也是當時優秀的統帥之一,而逢操必敗的主要原因我認為不是能力差距,而是當時實力差距,除漢中之戰外雙方任何一次交戰都是實力及不對等的。漢中之戰也是三國時期主要戰役中,曹操為數不多的敗仗。火燒博望坡,收荊南四郡,入川,漢中之戰,都是劉備親自指揮的,劉備在世時諸葛亮更多的發揮著蕭何的作用。夷陵之戰的慘敗,一是大意,二是戰爭時機問題,另外遇到了陸遜,周瑜後最優秀的軍事統帥,年過花甲的劉備帶著一幫雜魚兵,夏季被困在山脈中進退兩難,輸了不冤。

政治方面,劉備一生雖四處漂泊,卻仁義之名傳天下,每到一處都能將當地治理的井井有條。不管他的仁義是真是假,至少他一生都是這麼做的,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了。

識人用人,這方面三國志中說劉備有高祖之風,雖然手下人才匱乏卻能物盡其用,單純用人方面還略強於曹操,尤其是提報魏延於微末,重用黃忠於花甲,說馬謖言過其實,無不說明劉備卓越的識人眼。

綜上所述,劉備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雄主,堪稱亂世梟雄,個人能力也非三國演義中那樣靠哭就有了江山。我覺得劉備比曹操更有君主潛質,因為劉備更能隱忍,更能堅持,很少為個人感情所動搖,而曹操雖然雄才大略,身上卻始終有著濃濃的理想主義色彩,年輕時候想報效漢室,後來發現漢室已無藥可救,卻依然至死不稱帝,從他的詩裡面,能感受到曹操博大的胸懷,憂國憂民的情懷,但個人認為他依然是儒家學說下產生的優秀政治家。而曹劉生在一個時代,既讓我們見證了那個群英薈萃,波瀾壯闊的年代,又是一種無言的悲哀。三國亂世,大傷了漢民族的元氣,那個年代的英雄輩出更像一種斷層式的繁榮。後面的五胡亂華,漢族衰敗,在三國時期就已經註定了。如果三國只有曹操或者劉備,我相信他們一定可以提前統一避免後來的悲劇。但英雄之所以說是英雄,需要偉大對手的襯托,歷史之所以為歷史,是無數偶然間導致的必然。


自漂自流


如果要我評選三國演義裡最正確的一句話,那麼我認為這句話是曹操說的: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事實證明,曹操的眼光是極其毒辣的,他能在無數的高官名將,達人志士中找到一個真正和他同一境界的人——劉備。

三國裡處於最頂尖層次的兩個英雄,只有曹操和劉備,孫權之流,根本與兩人不在一個檔次上。

曹操說這句話的時候,當時的中國大地,有傭兵割據諸侯,有名重一方的名流,也有世家大族,高門貴戚。有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有荊襄八俊的劉表,有虎踞江東的孫氏,有兇猛能戰的公孫瓚、馬騰,也有漢室皇親劉璋等等,這麼多的實力派,在曹操眼中都是冢中枯骨,不值一提,他認為只有眼前這個敗軍之將,拋妻棄子,軍隊被打的七零八落不得已投靠自己的劉備,才是真正與自己可以相比的英雄。

所以說曹操和劉備,是真正的惺惺相惜。

劉備這個人,即使在中國歷史上,也屬於一等一的英雄。

東漢末年那麼多諸侯,都是有背景有實力的,袁家四世三公,孫家在江東根基極深,馬騰家裡是侯爵,曹操的父親和祖父也都是大官。只有劉備,是社會的純底層,是織蓆販履之徒,而他的兄弟,關羽張飛,也都是社會的底層人物,可是就這些普通百姓,最後成為了東漢末年的贏家,他們的名字比陶謙袁術之流閃耀百倍。

劉備什麼都沒有,他所能依靠的“大漢皇親”實在是靠不住。中山靖王生了一百多個兒子,而且是西漢的人,一個兩百年前跟皇家扯上關係的血緣,說好聽的人家覺得你是皇族,說難聽的沒準人家直接諷刺一句“你也配姓劉”?

劉備的一生無比坎坷,敗於張燕,敗於呂布,敗於曹操,敗於孫權等等。但是他一生從未放棄過。


劉備客居荊州之時,有一次赴劉表的宴會,席間出恭,回來之後痛哭涕零,說了這麼一段話:

“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我過去常年騎馬,大腿上沒有肥肉。現在久不騎馬,腿上都有了肥肉,已經快要老了,而功業卻沒有建立,所以我很悲痛”。

此時的劉備已經四十多歲,在古代的那個人均壽命極短的時代,四十多歲已經算是非常大的年齡了。劉備此時客居荊州,雖然名義不正,倒也衣食無憂,享受著高官厚祿,但是他從未有一刻,曾經放棄過建立功業的胸懷壯志。

我們看三國,總覺得三國時間好像很緊湊,實際上,那是劉關張們波瀾壯闊的一生。而劉備一輩子最重要的功業,都是在他人生最後的幾年裡建成的。

在荊州客居的時候,他已經四十多歲,人生經歷了五次重大失敗,而且他在荊州一待就是七年。要知道,古人云人生五十而知天命,那個年代四十歲以後的人都不知道明年還能不能活下去,劉備卻從不認命,與他二十歲領兵破黃巾時的壯志別無二人。

我們身邊,又見過幾個人能在近五十歲的時候,一生經歷無數失敗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年少時候的初心呢?

但是劉備就是如此,終於在十幾年後,近六十的他在成都稱帝,完成了他繼承漢室的願望,此時距離他去世也不過只有兩年的時間。

這就是劉備,一個不知放棄為何物,不知氣餒為何物的劉備。一個一生失敗無數次,卻永遠有人願意生死相隨的劉備。一個將讓後世以他的面相為貴相,以他的生平為經典的劉備。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