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研究報告:居民財富被房地產淘空。你同意嗎?

趙雨潤


早餐君不請自來。

11月24日,人民大學發佈了《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2018-2019)》報告。報告中稱,中國居民財富基本被房地產掏空。早餐君嚴重同意這種看法。

據數據顯示,2017年末,A股總市值不到60萬億元;2017年,我國GDP約為82萬億元,房地產總市值超過400萬億元。

中國樓市,拿我們當地(二線城市)來說,14~15年的時候,房價大概在5~6千左右。現在呢,市區2萬左右,周邊縣市漲到一萬左右。再來看看工資呢,前兩年,基本薪資在3~4K左右。

有數據顯示,消費者在房地產去庫存中債務率大幅上升。15年時,被房產套牢的還是中上層階級,而新一輪的去庫存,特別是貨幣化以及鼓勵農民工購房,實際上將儲蓄存款相對薄弱階層的可利用資金基本上全部投入到房地產市場。一套房子不僅花光了一家6口的錢包,,家庭部門槓桿率還是高達110%以上,這還只是支付30%的首付款。雖有脫貧攻堅,但中下收入階層可支配消費性資金支撐力則大幅度削弱,是導致消費行為模式發生變化的重要原因。

再加上房子不像其他金融產品,不能隨時買賣。房價上漲時,充當接盤俠,很容易;但是房價下行時,想要及時賣出就不容易。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掉,現實就是這樣。


認同早餐君的觀點,別忘了點贊、關注~


華爾街早餐


那毫無疑問呀,沒房子的人苦惱就不用說了,似乎要永遠買不起房,住不起房子了。現在買了房子的人也非常痛苦,就新晉有房一族,就談我這個層次的吧。

在北京上班,能支付2-3萬/平米的,都在五環開外了,每天上班太痛苦,又因為月供超過每月1萬元,不得不咬牙保住工作。跟外地人比較,說自己命苦吧,房產折算一下,至少300-500萬元的資產,是多數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財富。說自己很幸運吧,每天都戰戰兢兢的,生怕工作丟了,生怕身體垮了,而這樣的日子至少要持續十幾年呀。

我想,人民大學這個研究報告,敢於發表出來,也是冒險的吧。

即便房貸不多的那群人,消費升級也是不敢想呀,要換一套房成本就大了去了,他們同樣不希望房價漲到這麼離譜的程度。而不換房呢,第一套房往往是小戶型,現在小孩長大了,自己事業發展不錯吧,每天回去狹促的房間,就受不了這類限制。要是在其他城市,要是房價不這麼離譜,住大房子是沒問題的。

真正有消費能力的,都是不被房子捆綁的新興人群,是90後,00後們。家境好一點的,家裡不缺房,父母早為他們提前謀劃了,賺到的錢都可以用來花掉。我們每天自己在家做飯吃,感覺日常的柴米油鹽比老家還便宜,菜市場的菜呀肉呀,真比五線城市的老家還便宜。

對家境不那麼好的人來說,只能租著了。生活要繼續,別想著攢錢買房了,除非升職加薪,除非賺大錢,目前階段,就投入到消費升級的國家號召中來吧。

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都被房子綁住了,真不知道這場戲如何收場。


財經作家邱恆明


這句話沒毛病,我完全同意。如果換一種表達方式:“房地產造就居民巨大財富”也是可以的。也就是中國人的財富,大部分寄存於房子上。

因為對住房的熱愛,人人都想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這也是一種常規且合理的想法,有自己的住房多好啊!但因為國內房地產製度、貨幣發行等因素的影響,以及中國正處於城市化的中期階段,伴隨經濟的高速發展,房價也處於爆發性增長期。在這期間,房價連連上漲,而且是以幾何級數來增長。這樣,房子就不再是房子,而是一種非常高投資回報的投資品。

這這種狀況下,一個普通家庭,要購買一套住房,幾乎是傾盡三代人的積蓄與努力。中國居民的所有財富,基本上都體現在房地產上。根據最近流行的一份數據,中國股市市值只有6萬億美元,而中國房地產市值高達65萬億美元,是股市市值的10倍以上。中國房地產市值,是美國+日本+歐盟的總和。這一數字還是我們所有國有資產總和66.5萬億人民幣的7倍。

美國30萬億美元房產,30萬億美元股票。歐盟是20萬億美元房地產,20萬億美元股票,日本10萬億美元房地產,6萬億美元股票市值,而咱們65萬億美元的房地產,6萬億美元的股票市值。人家都是股票市場市值與房地產市場市值大體相當,而我們卻差了十倍,這說明我們的房子價格太高了,而且被捧得過多了。

當然,這個數字只是一種估計,並不一定準確。但說明國內房價確實是高得有點離譜,泡沫比較大。這樣居民絕大多數財富,都集中在房地產上,這個判斷是絕對準確的。

而相關的財富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比如中國居民有600萬投資資產的人數,不到擁有600萬財富家庭的一半,這是胡潤最近出臺的一個報告說明的,也就是在中國富裕階層,至少有一半以上家庭,其財富的主要體現就是房子。


波士財經


人民大學的這個報告一點都不假,這份報告背後肯定是有大量的數據、問卷調查、銀行借貸等文字進行支持的,如下是該原文的摘錄:

作為一個2015年畢業的大學生來講,正經歷了這個城市房價從低谷走向巔峰,,

15年以前在學習裡面,看見身邊的同學父母在三環給他們買了房子,那個時候會很輕蔑的說,"還是在三環,那個房子買這個幹嘛“。現在覺得他們父母的眼光真是太高遠, 首付20%,十幾萬就可以了

16初年公司搬進大辦公樓了,旁邊的房價是3000-4000元一平米,過年回來後,到了5000-6000元,到了16年12月,到了8000元了,速度真是讓人無法預料,還是在武漢周邊的邊緣地方

目前武漢市二房均價17816元。

房產的確嚴重製約的居民消費水平,現在的年輕人壓覆的債務實在是太多了,現在年輕人的消費水平還沒有大學生的消費水平高,一個30人的辦公室裡面在武漢買房,首付湊齊了,但是貸款的肯定99%,一個月的工資發下來後,就要還利息,剩餘的工資養父母、養孩子、養車子。


有一份數據調查,對一個城市人的年輕人進行調研,對於幸福感的指數一點點的降低,如果需要在一個城市立足,一個人的一生最大的事情就是婚姻、婚姻需要房子作為基石,那麼幸福感的來源於房價的壓力。

為什麼只有中國人才會炒房,房屋不是應該用來居住的麼,為什麼只有大城市炒房炒的這麼厲害。大城市的居住環境,教育環境、醫療環境比城鎮真正農村要好,現在的年輕人為了自己的發展,已經自己後輩的發展,拼盡一生的力氣去城市買房,要是有一天城鎮、農村居住環境、醫療環境、教育環境變好後,還會存在這個炒房局面麼?


小笨笨寫文字


就從九品芝麻縣的所見所聞說起,我是個農村大家族,有很多兄弟及侄兒侄女,先談一個真實的遠方大哥夫妻,六十幾歲身體非常棒,在家經營一個小賣部,生活愜意,早些年被女兒女婿超前思想忽悠,賣了離縣城4公里老家住房,買了一套100平方左右六層商品房,三個月後人逐漸消瘦,由於離開了幾十年生存的環境與習慣,買早點、菜、洗衣服、送外孫女上學跑上跑下,一不小心男的摔斷了腿,嫂子比他大一歲幫他打理,女兒女婿由於房貸起早貪黑打拼無功夫照應,遠房大嫂又累趴了,還是房貸,醫療經濟跟不上兩年後男女相繼歸西,用我們鄉鄰的話說,不是買房最低多活10年至20年。侄女侄女婿錢可能賺了,但簡接的透支了父母性命,過早失去雙親的痛也永遠無法彌補了!

再說80―90後侄兒輩一般,潮流攀比風害死人,先有繼承父母生意的幾個侄兒侄女在縣城買了房,由於十年房產上漲和銀行扛杆,抵一套買一套帶老家父母住的有四套之多,賺得盆滿缽滿,名利雙收,其他年輕兄妹看在心裡,通過十年左右∵打工積攢一個個賴不住性子,搜一搜6個口袋交了首富,按道理他們應該幸福了吧!可他們的身影很難一見,見到了也沒有之前的開心勁(因為房貸)。還有一批沒買房侄兒侄女,買個小車有空東逛逛西吃吃,笑口常開,什麼小型機械微小創業說幹就幹,因為他們還有一桶金在口袋裡(人是英雄錢是膽嘛!)有幾個目前發展的很好,當起了小老闆。要想喝酒打牌也只有找他們這幫沒買房的了,這樣一來,親情關係又分幫分派,大不如前了。房產有沒有淘空他們的財富我不知道,但他們的消費卻有鮮明對比!

據我所知,大城市早年買房的和以後棚改戶比較輕鬆外,近幾年買房的幾乎個個壓力山大,想要瀟灑一回,真的需要勇氣,如是成就了淘寶與外賣,實體品牌服裝與餐飲逐漸成了記憶!歡迎指正!


戰勝自己156152123


人大的報告一點不假,我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廣州,應該對此有所瞭解,現在廣州的樓價一般工薪階層是不敢問津的,太離譜,太過分了。與收入相比不吃不喝要夫妻倆四、五十年的投入,哪怕籌首付也要幾代人一起才勉為其難。況且有很多人連做房奴的資格都沒有。低收入者的保障也沒有(不夠格),這樣的人佔絕大多數。老百姓對房地產問題的不滿持續時間也有十來年了吧?其實很多人都是心已死都不說了,哪怕謾罵都懶了,看不到任何改觀的希望。

假如政府不下力氣把老百姓新“三座大山”搬掉 ,不要說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了,就是保持平心靜氣的平常心地生活都難。看看網上的怨氣、戾氣之重吧,就是再怎麼遲鈍的人都應該能有所觸動吧?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民眾好像看到了一點希望。希望國家確實把炒風抑住,民眾其實要求不高的,居者有其屋,就是我們的中國夢。


少華55483153


基本同意。從目前來看,房子人一輩子最大的消費品,其次是醫療和教育。

有人說買不起房子就去租房子呀,城裡帶不去就回鄉下呀。租房子?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現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都是按劃片招生的,買不起房子,孩子去哪讀書?就是給你安頓了學校,也基本是薄弱的學校,孩子的學業和習慣基本是廢了。回鄉下?父母不得已在城裡打工,而孩子在鄉下讀書,大量的留守兒童問題,難道是視而不見麼?還有,好的學區和差的學區,區別是巨大的。還有,現在不買房,你以為十幾年之後,還租得起房子?種種的現實,不得已,要掏空一切,借能所借也得買房。

房價為啥那麼高?原因錯綜複雜!

在教育方面,國家投入非常大,在校期間的學習支出很少。但還存在幾個問題:1.幼兒園投入還不夠,費用高、就近入校困難等狀況較普遍,無法滿足目前的需求。建議幼兒教育應納入義務教育。2.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硬件設施投入非常大,但軟件投入偏少,捨不得給真正的一線的普通老師培訓!!捨不得提高老師的待遇。3.職業教育方面,國家投入的資金也是巨大的,但成效很低。往往是上級撥款的資金用不完,很頭痛!而生源素質低,在進行著無效的教學,很多學生在混日子,沒學到什麼技術。4.課外輔導費用支出較大。教育部規定在職老師不能進行有償補課,但並不能阻止學生參加校外的輔導機構的補課行為。換句話說,教育部無意中幫了一把校外的輔導機構。

所以,個人認為應加大教育軟件的投入資金,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給勞動人民提工資,提高老百姓消費的能力!


海螺初中物理


有一定道理但不夠全面,確實有一部分居民買了房子財富被掏空,不過這樣的情況只會是一部分。

近期這樣的新聞引起強烈共鳴,就是表示大部分城市房價真的已盡形成泡沫了,政府也已經意識到房價問題,所以房地產調控非常嚴厲更沒有絲毫放鬆的意思。

聰明的投資者現階段應該賣掉多餘的房子,有泡沫然後遇到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房價合理迴歸是必然的,2018年房價下跌只是開始正常的話下跌會持續到2021年,合理的回調空間為30%左右。

作為普通老百姓買房要量力而行,要以不影響生活質量為前提,如果為了一套房子日常生活質量受到影響的話,請問買房有何意義呢?真的像報告說的房子掏空了家庭財富,減少消費或者降低消費層次的話就不值得了。

好消息來了,大部分城市房價已開始下跌,老百姓忍一忍2021迎來低價買房的好時機。耐心耐心再耐心等待哦!


股票投資大王


同意!太同意了!現在的房地產,炒房客就是以前的地主,一模一樣沒有二樣!保家衛國的是老百姓,被他們吸乾血的也是老百姓,中央如果再不管,有句話叫兔子急了也咬人!到時老百姓也會有反抗的!


用戶6044329502


不對。地產商差錢,大多數學校、醫院也窮。都是窮鬼,怎麼可能掏了老百姓的財富?他們又不會把錢拿來吃了吧?不管是地產商,還是學校、醫院,甚至地方政府都窮,都只不過是金融機構和中央財政收取居民財富的通道而已。你看看金融機構是多麼的富有,其利潤增長速度天下第一;中央財政收入增速也超過了GDP一大截。所以,要提振居民消費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減輕企業負擔,就必須要降息、降稅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