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把醫療定位為什麼行業呢?為什麼在醫患糾紛中有些患者會用“醫德”來說事?而醫生則高呼道德綁架。你怎麼看?

內行外行8


首先各行各業都有道德準則,醫生統稱醫德、教師統稱師德。

我這邊說一個例子就是本人親身經歷過的,愛人懷孕然後內熱導致耳朵發炎疼痛。然後帶過去人命醫院給耳科醫生看,說耳朵發炎立馬就叫打針輸液我們說懷孕不打針,那就開滴眼藥水滴就好了,開好過去拿藥的時候居然開兩瓶,本來一瓶都用不完的卻多開一瓶而且70元一拼的眼藥水都滴不到半瓶就好了。

這裡有兩個問題:

第一、醫生動不動就叫打針輸液,就內熱而已不一定打針才能解決。

第二、滴眼藥水本來一瓶都可以了醫生確多開兩瓶叫你多買?

從這兩個問題來看就是違背了醫德原則問題。


島民人家


親歷:妻子晚班下班途中車禍,被120送至當地最大最好的醫院。我和孩子知道時已是一、二小時之後,待我們趕到醫院經詢問後,發現她口吐白沫、昏迷不醒被藏急診室一布簾之後,沒有采取任何急救措施,沒有一個醫護人員在施救。我們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趕快去交錢。等我們拿著繳費單給醫護人員看過後,醫護人員才開始施救。從此,絕不再相信醫護人員是白衣天使、救死扶傷之類的混賬話。醫院和醫生就是坐地行商的買賣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且不實行三包,買到個好貨算你命大,遇到個假冒偽劣算你倒黴,醫院和醫生啥責任沒有。我絕對相信這不是個別現象,如此普遍情況責任在誰?誰能回答?


霧雪飛花


關於這個問題,個人想法都出去走一走,找那些60歲以上的人,問一問他們年青時候對醫生的態度如何,與當今的對比下就知道答案了。我走訪了很多65歲以上的老人,老人們講起那時代的事非常留戀。那時候百姓對醫生十分敬重,路上見到認識的醫生主動打召呼,買東西排隊時,主動讓醫生不用排隊直接買東西,在醫院就醫,對醫生的話言聽計從。醫生對百姓那是真好,絕對貼心,處處為患者著想,家裡有人得病來不及上醫院,醫生得知情況後,毫無怨言或用自行車或跑徒步趕到患者處及時救治。沒聽說看不起病的事,也沒一病返貧,醫鬧等名詞,雖然那時醫療條件遠不如當今,醫生靠著醫者仁心等古人傳承下來的良好醫德,憑一副聽診器徵得天下百姓的心,被百姓捧若神明。如今幾十過去了,社會物資豐富了,醫療技術,設備等條遠超幾十年前,但是醫生與百姓之間如魚如水的情份灰飛煙滅,醫生從百姓心目中的神壇上掉在地面上了,白衣天使變成了灰衣天使。是百姓的錯嗎?難道天下千千萬萬百姓不約而同地都錯了麼?


冰雪139109689


醫患糾紛用醫德來衡量我認為一點都不過分,再合適不了。比如,我2013年在公司不慎跌傷,去某醫做ct發現兩肺上下多發磨玻璃小節結影,一位胸外科醫生對我說:跌不礙事,現在反而查出大問題了,要我做腫瘤標誌物化驗,肺癌標誌物化驗,我不懂規定值是多少,醫生說都在正常範圍內,跌傷理應吃跌打損傷的藥,可是,醫生沒有開過一天吃的跌打損傷的藥,而是開的提高免疫力的藥,吃的是貞芪扶正顆粒,由於疼痛難忍,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好覺。為了弄清傷情,有一次我掛了一個專家門診,專家看過我遞交的ct片,對我說,沒有問題,我說我這裡很痛,專家說肺組織挫傷,沒有問題,我朝專家看了一下,專家可能是看到我疑惑而焦慮的目光,又對我說,放心吧,相信我。這句話雖然說得不多,但幫助我瞭解了病情,消除了顧慮,放下了思想包袱,後來通過跌打損傷藥物治療,病情一天天慢慢好了起來,再後來我在他的微博上發了八個字"醫德高尚,醫術高明",我把醫德放在第一位,醫術放在第二位,就是說有再好的醫術,沒有良好的醫德怎麼能去救死扶傷,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呢?醫生是一個崇高的職業,理應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尊重和愛戴,如果缺乏醫德,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唾棄,最終將成為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這便非是醫德綁架,而是一種精準正確的評價。


陸菲gganan


醫生應該講醫德醫規,但目前的醫患關係緊張,原因是什麼?如果將醫院推向市場,讓醫生做商人,那商人將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為什麼還要再用道德捆綁醫生?房地產商將房價推向高潮沒人用道德去指責房地產商,為什麼?大家習慣商人就是賺錢 ,怎麼和商人講道德?醫改改來改去,實質就是國家甩包袱,讓醫院走市場,商人利益最大化有錯嗎?加上中國很多人花幾千元燙個頭根本不心疼,而看病花費幾百就不停罵醫生。有些人看病,醫生感覺沒必要開藥,回家好好休息就好,找了百度娘,也大罵醫生。什麼責任都要醫院承擔,我死我有理,醫生處於保護自己,不得不開大處方和檢查,免得引出官司。這個社會現在就是一個病態社會,互相坑害已經是常態,能僅僅用道德綁架醫生嗎?


ROB230275639


一個神奇的定位。叫特殊的服務行業,簡稱特服。意思是服務行業,但不讓從事服務工作的人光明正大的掙錢。要靠道德來服務。但是呢,公立醫療機構又是半市場化的運營。最後就是花了錢的覺得沒享受到好的服務,老子花了錢的,結果你三分鐘就給我看完了,態度又不好,看病人又多又擠,排好久的隊,病房滿滿當當亂哄哄。提供服務的呢,一肚子怨氣,一個月工資不算高,還比不上理髮師,一天門診看幾十個病人,長期飯都吃不上,還要賠笑臉說帖心話。要是像國外一樣,看一個病人收入500診金,我一天就約四個號,保證每人看夠一個小時,態度還好,也不用昧著良心掙灰色收入養家了。


果子狸36


這些都是國家的醫療政策造成的,國家把醫療定為產業化,讓醫院自已掙錢養活自已,醫院又把創收任務下到科室,科室又落實到醫生。所以醫生是有賺錢任務的,這時醫生就變成了商人,如果完不成任務是要扣工資的。因為他們也要生活嗎,如果碰上無良醫生那你就等著挨宰吧!有的醫院還規定誰的病人誰負責收錢,如果這個病人不交錢跑了,或者死了,錢收不回來,到年底是要從當事醫生工資里扣的。所以當遇到急待搶救病人時,你沒有交錢他也不搶救。如果你跑了,或者死了,他怎麼辦。我們縣就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挖掘機司機出了事故,腿部受傷大出血,到醫院後由於沒有交錢所以醫生就不搶救,最後因失血過多死了,還是個年輕人,最後家屬在醫院鬧事,醫院賠了10萬元了事。這就是當今的世道,這就是當今的醫療體制。



俞敏洪說,中國的教育是說一套做一套,說的和做的不一樣!我看,中國的醫療也是如此!不是口口聲聲要醫療迴歸公益嗎!可是,我們採取了什麼辦法使醫療迴歸公益呢?盤點一下,真的沒有拿出使醫療迴歸公益的有力措施和辦法;今天戳一下細枝,明天弄一下未節,糊弄洋鬼子呢!醫患雙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責任完全在於管理者!


馬洪山7


因為普遍的人都認為看病貴是醫生沒醫德亂開藥亂做檢查,而事實是醫生按學到的知識,按指南看病,該做的檢查都做,不該做的檢查一個不多做。但是比如做個b超一般60塊,病人覺得這樣b超機照一下要60太貴,那麼這個錢為什麼不是6塊呢?其實這個跟醫生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國家定的價格(當然私立醫院除外),醫務人員付出的勞動就值這個價。再比如做手術前總要評估身體情況吧,那麼心電圖總要吧,心臟不好的給上麻醉,手術還沒開始就可能要搶救了,但很多人覺得自己平時身體好呀,心臟也好呀,就覺得多餘,過度醫療了。往往這種人好了就好了,不好了直接翻臉反咬,醫生也是普通人,也經不起這樣鬧騰。


jack_ganggang


不論什麼行業工作都有德,這是文明社會必須的,社會體系中無德這個社會就邪惡當道,整個社會就完了。

醫生行業或者是醫生職業也是一樣,法律就是樹德懲惡。現社會醫患關係的確不好,不能單方面找原因。應該是綜合性的。拿一個簡單例子,感冒到底醫生給你多少錢的藥,你認為最好,有的說去醫院看個感冒化了幾百元甚至上千。這個沒有定式。感冒是小病也能引起大病,併發感染後可以造成死亡,至於感冒到什麼狀態,醫生也只是通過檢查來判定,你認為問題不大你去醫院幹麼?你認為問題大,給你檢查花錢你抱怨麼?這就像吃飯一樣眾口難調。不檢查回家併發感染你會說醫院不負責任,你不會說醫院給你省錢了。你說對不?

當然不排除過度醫療檢查,不排除醫生收紅包,不排除服務態度差等等。一個人生病發展最後什麼結果,醫生不可能百分之百知道,但是醫生可能比你知道的多。有些人抱怨給開了一大堆藥,我沒吃完就好了,但是多數是吃完不一定痊癒的。只是病情好轉你感覺好了,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痊癒的。

每當出現醫療糾紛時,患者最常見的一句話,俺又不懂,你該怎麼檢查就怎麼檢查。病好了出院後,很多患者會說花這麼多錢,有些檢查不該有。到底該不該好了病就不該,出問題就應該。所以很多大夫就認為醫德綁架。醫德是必須的,但是不分青紅皂白亂綁架也是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