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認為學醫苦,醫學生究竟苦在哪裡呢?

抓貓的魚


小小醫學碩士,今年剛剛畢業。說到醫學生的苦,現在還沒有找到工作的我,覺得有資格來講講。

大學期間沒有多餘時間

本科醫學的課程,每週幾乎都排滿了。你每天白天上課,晚上自覺去圖書館複習白天學的成堆的知識點。哪有時間去搞課外活動?!哪有時間去談戀愛?!哪有時間去做家教?!

當然,事情沒有絕對。但是,相比於其他專業的學生來說,醫學生真的很忙,很累。能夠自己支配的時間真的很少。

好不容易熬到研究生,開始會有點自己的補助。雖然不多,每月1000-2000大洋還是有的。是時候談戀愛,是時候享受生活了。

Too Young,Too Naive。

專業型研究生,每天早上7點半準時到醫院,走一圈自己管的病人,開開自己能把握的醫囑,焦灼地等待教授查房。在罵聲和責備聲中查完房,處理完病人,麻溜兒去手術室待著吧。一整天,是的,很少有提前結束手術的。晚上,等手術結束,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住院部,不好意思,今天新收的病人還在「嗷嗷待哺」。

趁著夜色,來到病人床旁,小聲翼翼地說「XX,我是你的管床大夫,麻煩您來辦公室我問下病例」。

真的,每次這樣做,病人都很感動。有時候我自己也很感動,留下「MD,你以為我自己想幹」的淚水。

三年的生活,幾乎在這樣的「不見天日」的反覆中度過。

確實有一個好處,等你研究生畢業,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白了一個色號。

規培,還是3年

研究生畢業了,專業性不需要再次規培,科研型還需要規培3年。

在自己科裡幹活,再怎麼累,再怎麼捱罵,都是親師兄,親老師,說說笑笑,還有感情在。抽空聚個會,吃個飯,也能感動到要死。

在其他科裡規培,還想著聚餐吃飯,還想著拉攏談感情。扯!老老實實幹活,老老實實值班。

哎,累點就算了,還沒有存在感!

最後,過完了規培,來到社會,還不好找工作。算了,拖著這近30歲的皮囊,繼續埋頭書海,接著考博吧!


下水道研究僧


能夠選擇學醫的,的確是要有足夠的勇氣的,一些人認為學醫很苦,究竟苦在哪呢?

一、 學習苦。首先醫學生本科學習的是五年,比其他專業要多一年時間。大學期間所學習的課程,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神經病學、眼科學、傳染病學、耳鼻喉學、中醫學、寄生蟲病學、診斷學、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藥理學、微生物學、醫學影像學、免疫學、醫學心理學、組織胚胎學、遺傳病學、醫學生物學實驗學、英語、高等數學、馬克思主義原理等等。

以為學完這些就完了嗎?太天真了,這只是噩夢的開始,學完這些連個醫生都不是,後續還有大量的臨床技能需要學習,要參加職業醫生考試、沒完沒了的三基考試、住院醫規培考試、專業指南的學習、主治醫師、副主任醫生的考試、新技能新理論的學習、課題的申請、論文的書寫等。踏上了學醫這條路,不是正在複習老知識,就是在學習新知識的路上,註定職業生涯是一直需要學習的。

二、 工作苦。醫學生們進入臨床後,會發現其實大學才是最幸福的,大多數醫院的醫生工作強度是非常大的,幾乎每4天都有一個24小時值班,還有日常的白班,沒有節假日,沒有調休,勞動法似乎對醫生無效,還有沒完沒了的病例要寫,病人要看,手術要做,談話要談,病了想休息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沒人可頂班。

三、 報酬低。醫生在很多人眼中是高收入群體,但實際上大多數基層醫院底層醫生的收入是不高的,特別是飽受爭議的三年住院醫規培制度,核心問題也是收入太低,連養家餬口都成問題。


四、 醫患糾紛多。這個也使很多醫生心累,有的甚至轉行做其他的了。

考上醫學院的都是高智商人群,醫生本來也可以很體面的活著,但種種原因導致了目前的窘況,現在網絡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其實學習苦是可以忍受的,如果報酬和休息得到保證,醫療環境改善,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學醫的。


醫患家


不要問我醫學生苦不苦,請看看這些書的厚度再來評價。

因為醫學較為嚴謹,所以很多醫學生的本科比別的專業多唸了一年。醫學的專業課程有很多,52門課要用四年的時間來學完,還有一年是在醫院臨床實踐。五年的本科也並不會給你分的很細緻,比如普外、心內、耳鼻喉,只讓你學一個科室的知識,這是不可能的。醫學的知識都是互相關聯,息息相關的!你必須有一個漫長的時間去奠定基礎,以醫學基本理論為主的醫學知識是臨床實踐的基礎,臨床知識是把學到的醫學知識轉變成為臨床技能的結果。你只有鞏固好了基礎知識才敢說去給別人看病!

為什麼每年有80萬的醫學生畢業,成為醫生的卻只有2.2萬?這是最近頻繁報道的新聞。

因為醫學生的五年是完全不夠的!

現在大多醫院每年招聘要求都是研究生以上學歷,就連我們這個四線小城市竟也不例外!就算你本科畢業有幸找到工作,你也需要去大醫院規培三年。2014年,由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同召開的全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釋放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教育與衛生部門達成共識:5年的院校教育,加上3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或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將成為醫學人才培養的主流模式,被稱為“5+3”。

光陰數十載,白駒過隙。當別人已成家立業,你還在上學,真的是學海無涯苦作舟啊!

當醫學生好不容易步入工作崗位,也是舉步維艱。醫生這個崗位,開始的工資不高,而且剛進入,要做徒弟,論收入不高,論成名要等很久,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且醫生這個職業是越老越吃香,經驗越豐富越好,如果是你花同樣的價錢看病是不是更願意去找一個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呢?

其次是職稱,當你在工作崗位穩定,你更要不停的學習,沒過幾年便會有職稱考試、論文等著你!只有慢慢實踐積累經驗,慢慢提升自己,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讓人敬佩的醫生!

學醫需謹慎,且行且珍惜。



張大吼吼


現在想讀醫的要好好考慮,我個人建議窮人家或醫學世家讀,成績也得中等以上,因為現在的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限制在20-30%之間,通過後還要三年規培,規培完之後回原來的醫院至少要專科一年,那就是說你畢業後至少五年時間拿基本工資,深圳的規賠工資是5000,其他地區就減半以上,偏遠點能拿1500就偷笑。萬一不是一次性考過,又等一年,很大可能30歲還拿著2000元過日子,不是窮人家的小孩估計都熬不下去。

還有就是大專生,因為總體上來說大專生的基礎比不上本科,因為賠養時間更長,大專要先考執業助理,過兩年才能考執業醫師,執業助理不能獨立上班,也就是說再怎麼快也要8年時間才能獨立,而且大專生在執業醫師的通過率比不上本科的,最後能熬出來真的太少。


風清楊295


學了醫是自己走上一條艱難!辛苦!休息少!操心大!四十歲前不掙錢!的路。副主任,主任,專家,遙遙無期,學醫太辛苦了,我知道我女兒是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是臨床,現在規培,還是有執業醫師證的,每天下班中午十二點半下午七點多才回家。工資不敢告人。學了十來年醫,一個月才掙個三千來元,不如高中同學買衣服掙錢哪。回家天天還在學習。哎!無奈!


無心了78382085


學醫苦與不苦不完全是專業決定的,而是醫療體制。以前也沒有說醫生苦,許多國家也沒有認可醫生工作苦。目前國內醫療產業化,所以醫院追求最大效益。實質上是背離了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宗旨的。醫生一方為創造效益拼博,另一方面由於從患者身上爭取利益最大化,稍有不慎就產生醫患矛盾。這也導致醫生的焦慮感。苦的來源是出自於這兩方面。使之改觀,就要考慮醫療體制變化。


流星雨225497388


學醫苦,幹哪一項不苦?單命前輩謝覺哉曾說過,再艱苦的勞動你只要傾注了熱情你就會感到希望無窮。再輕鬆的工作你若視為負擔就會感到象受罪。醫生救死扶傷,懸壺濟世,除病去痾。能為病人解除病痛,苦點累點算得了什麼?正是因為醫護人員的付出,才體現出工作的價值,甚至人生的價值。累苦,但我卻感覺幸福!


襄陽鹿門山泉


任何一個行業想學到真本事都是要吃苦的,學醫既不特殊也不列外。如果非要指出苦短的話就是學醫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幾乎從學醫第一天開始直至退休時才能結束。一年一繼教五年一職考,中級進修一次高職進修一次都是必須的,平時考核考試不計其數,知識更新變化快行業規則修改頻繁都需要你不斷的去學習和適應。但是這些都不是困苦所在。當你每天懷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情面對著一張張痛苦的臉和一顆顆焦燥的心,還有那一個又一個家屬奇幻般的提問;說著,寫著,幹著,不知道下一時刻是否有辱罵和暴力降臨,這才是最苦的!尤其是對剛入職的醫護人員來說就更是心苦不堪了。


生聲不息


首先,學醫流的淚都是當初報志願時腦子裡進的水,考了博士出來,到時候研究生都爛大街了,三十好幾,買不起車,買不起房,當一切都妥當,都已經四十歲開外了,所以,學醫不僅僅考驗自己,更考驗醫學生背後的家庭!

其次,作為學醫者,要守得清貧,耐得寂寞,善於學習,長於溝通,忍的辱罵,不怕譏諷,耐得住打罵,跑得如飛人,關燈吃麵積極開朗。

最後,看看網友們的此事的看法:

1 以前我都不知道學醫有這麼辛苦,自從我女兒......

2 簡直是苦不堪言啊!

3 學習深造,學習再學習,和再學習,來錢慢,什麼時候能娶起老婆和買等起房子呢?誰幹誰懂!

4 出來工作了,還買了幾本更專業,更厚的書……

5 IT業,讀研的也要28.9歲吧。不讀的估計早幾年工作,碼農寫程序,從24最開始賺錢到230後幹不動了,不繼續學習就失業了。到四十歲可能失業還找不到乾的。壓力大到跳樓的也有。關鍵是天天不和人打交道,別人眼裡覺得很傻,辦個事也沒人脈。不像學醫的,有希望的未來。

6 我不覺得學醫有多辛苦我家兩個三甲醫生,從工作就沒有覺得缺錢。主要是因為根本就沒有時間花錢。


遊戲大咖王


學到28歲才能領工資,28歲研究生畢業出來估計也就5000塊一個月,窮唄。主要是這個原因,其他的比如現在壓力大,漏診誤診就完了。終生都要學習,不能放鬆。想學醫的好好考慮,這麼多年,需要家庭支持到28歲左右,然後真正達到比較合理可能要到35歲左右。要到財富相對自由的狀態一般要到45歲左右,中途還不能犯錯誤。所以壓力大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