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上有蘇杭,下有天堂”,如今為何蘇州不敵杭州?

suck-sun掃去陰霾


一、蘇州真沒有不敵杭州的,因為蘇州不是省會、也不是計劃單列市。蘇州的尷尬在於蘇錫常走的太近了,以至於同樣的城市、同樣的實力,這在浙江、甚至於國內的城市都很難找到的。杭州有什麼?這個…

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首先有“蘇”,才有“杭”,說明杭州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直到2017,沒見過杭州的GDP高過蘇州,從古到今………………?

1.上海30133億元,同比增長6.9%(人口:2418萬)

2.北京28000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2171萬)

3.深圳(廣東1)22286億元,同比增長8.8%(人口:1090萬)

4.廣州(廣東2)21500億元,同比增長7.3%(人口:1404萬)

5.重慶19530億元,同比增長9.5%(人口:3372萬)

6.天津18595億元,同比增長3.6%(人口:1547萬)

7.蘇州(江蘇1)1700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1065萬)

9.成都(四川1)13890億元,同比增長8.1%(人口:1592萬)

8.武漢(湖北1)134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77萬)

10.杭州(浙江1)12556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919萬)

三、蘇州在歷史上是中國第二大城市,在明清因為“魏晉風度”太講究了,紳士關心生活、不關心其他事,因而耽擱了。

四、在中國聽說過“京作、蘇作、廣作”,聽說過“杭”作嗎。關鍵是“作”的沒有這麼好、這麼精細與優美。五、吳國起源、蘇州評彈、江南四大才子、沙家浜,被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稱讚為“鬼斧神工”的城市,相比的擁有嗎?


朱錫北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指的是古時候的事情,杭州在宋朝之後,隨著中國政治和經濟重心的南遷使得杭州和蘇州這兩座城市獲得了歷史性的發展,到了今天。儘管仍然有蘇杭並列,但這兩座城市今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1.經濟總量

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經濟總量仍然是衡量一座城市最好的指標之一。在2018年上半年GDP排行中可以看到,

可以看到,蘇州GDP在9000多億,杭州在6350億左右。從總量來看,蘇州經濟總量超過杭州2000多億,這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追平的。至少在總量上,杭州依然不敵蘇州。

2.行政級別

杭州,副省級省會;蘇州,是一個地級市。從行政級別來看,杭州壓過了蘇州。資源都是按級別分配,在這一點上蘇州不敵杭州。

3.產業結構

蘇杭蘇杭,產業結構有著句較大的差距。蘇州以高端製造業為主,製造業支撐著真個蘇州的GDP,國家級園區絕對不是蓋的。近年來,雖然很多外企搬離了蘇州,但依然不該製造大市的地位。蘇州作為一個地級市,的確富可敵國了。給人的感覺,很實,畢竟製造業是國之根本。

杭州,第三產業更加佔據了較大比重,互聯網之都。互聯網,金融以及數字經濟是杭州的優勢和特長,特別大製造業沒有,更多的類似於安防設備,大華,海康威視就是最好的例子。比起蘇州 杭州自帶網紅和話題屬性,更容易受到人們的關注。互聯網現在慢下來了,p2p的破裂,帶來了不小的影響,給人的感覺,虛。

4.教育資源

教育上,蘇州大學211,而浙大是十大名校,在國際上都有很好的聲譽。加上杭州近幾年,引入西湖大學,達摩院以及一批高等研究院,相信杭州未來的人才培養會走在全國前列 !

蘇杭蘇杭,兩座城市並沒有誰不敵誰的說法。在國際城市綜合力排名上,蘇杭相差不多,都是非常優秀的城市!


老王的茶館


“上有蘇杭,下有天堂”,顯然蘇杭是天堂都無法企及的所在,因為蘇杭是實,天堂是虛。

蘇州不敵杭州,其實是近期的事。G20的成功舉辦和阿里巴巴的橫空出世都是標誌性的事件。其主要原因是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集中了全省之力,浙江人又精明能幹,善於出點子,善於抓時機,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千載良機,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產業結構的優化是領先蘇州的。

蘇州並不是江蘇的省會城市,所以拿佔盡一省資源的杭州類比蘇州是不合適的。蘇州毗鄰上海,能直接受益於上海經濟圈的輻射,號稱上海後花園,這即是幸事,也是遺憾,一顆參天大樹的旁邊很難再有另一顆參天大樹。所以,受困於城市功能規劃和產業結構佈局,蘇州更多地走了一條引進吸收高端製造業的第二產業之路。

蘇州現階段面臨著轉型的陣痛,因為人力和物價成本的關係,長三角大量的製造業將會向中西部轉移,這些年日東電工、蘇州聯建,紫興紙業、希捷及三星,越來越多的蘇州工廠在逐一關閉。近期蘇州引入華為、蘋果等高端製造業,意欲打造半導體生態鏈。成功轉型就像鳥兒飛翔,需要兩個翅膀,一邊是科技,一邊是資本。

蘇杭不僅是人間天堂,也是中國最具活力的地方,人傑地靈,短期的起落都是蓄勢,終有一天將“直掛長帆濟滄海”。


精彩世界的世界


除了為了和上有天堂押韻而下一句是下有蘇杭,但是實事求是地說,蘇州和杭州有很大的差距。

杭州和蘇州的差距,不僅僅是體現在杭州是省會是副省級城市而蘇州只是普通地級市的行政優勢,杭州的優勢更核心是體現在產業層次、產業含金量、影響力等方面,體現在民營經濟、民富、金融、科技創新、互聯網經濟等細分領域。

杭州人口雖然少於蘇州,但是杭州的中國企業五百強數、上市公司數、銀行存款、富豪數量等都大幅領先蘇州。杭州不僅僅只是阿里巴巴,還有更多眾多的浙商,萬向集團、吉利、海康威視、生意寶、大華、H3C等等拿出來,哪一個都是響噹噹的!

而蘇州,本土民營經濟並不發達,除了沾了下屬縣市的光,特別是張家港吳江等地的沙鋼集團、恆力集團兩家世界五百強,蘇州市區和崑山,只是淪為外資的工廠生產線和上海的工業區而已。

所謂蘇州經濟,只是給外資擰螺絲!這當然不能和靠創業靠資本靠投資和創新的浙商首都杭州相比。

所以,產業層次、民營經濟、創業氛圍、經商文化、資本投資等等,是杭州相比蘇州的核心優勢。


武大東湖


就目前來看蘇州和杭州綜合實力還是一個級別的城市,談不上敵不敵,兩城都入選了《第一財經週刊》的新一線城市,杭州排第2,蘇州排第7,差距並不大。但杭州的未來發展後勁要強於蘇州。

一、看經濟,蘇杭在經濟總量、人均GDP上的對比,從經濟現狀看蘇州強於杭州。

我們看看2017年的數據

蘇州 17000億元,中國第7,同比增長7%(人口:1065萬)

杭州 12556億元,中國第10,同比增長8%(人口:919萬)


二、看政治地位,政治地位上杭州明顯強於蘇州

杭州作為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加上G20峰會的加持,國際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蘇州不是省會城市,也不是副省級城市,更不是計劃單列市,政治地位一般。

三、看文化底蘊,這點蘇杭各有千秋伯仲之間

兩個城市都是文化名城,都是千年古城,蘇州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杭州歷史上曾做過某些王朝的都城,蘇杭兩城的文化傳承表現都可圈可點的。

四、看產業結構,杭州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後勁強於蘇州

蘇州主要以高端製造業為主,500強企業雲集,因此蘇州的產業過於依靠第二產業。但現在是經濟轉型期,因為人力和物價成本的關係,長三角大量的製造業將會向中西部轉移,這對蘇州非常不利,這些年日東電工、蘇州聯建,諾基亞、紫興紙業、希捷及三星,越來越多的蘇州工廠在逐一關閉,雖然也引入華為、蘋果填補空白,但下滑跡象已現。而杭州的第三產業比重為62%,蘇州為51.2%(2017年數據),另外杭州互聯網產業以阿里巴巴為首發展得熱火朝天,儼然已經是中國互聯網第一城,這也使得杭州的後勁十足;

五、看教育,杭州的浙大和中國美院明顯強於蘇州大學,同時杭州其他大小院校也不少,這點上杭州依然強於蘇州。
綜上所述,杭州強於蘇州的在於他的後勁與潛力,杭州強大的重要三個方面分別在於政治地位、產業結構、教育資源

五天行


毛主席說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蘇州人太驕傲了,只要有不利於蘇州的言論,總是不愛接受,完全不知道別人在挑蘇州的刺,是為了蘇州將來不被卡到。

杭州人就低調多了,明知不輸蘇州,就是不說,眼裡只盯著上海。

蘇州人看不起南京,看不起蘇北,看不起無錫,好像自己是老大,這點很不好,沒有全局觀念,不和道“江蘇一盤棋”概念。

蘇州地方政府過去是進取的,在引進外資時,是謙虛謹慎的,是真的為外資企業服務的,才有世界500強紛紛入駐蘇州工業園。

現在的蘇州地方政府好大喜功,一門心思想發展房地產,發展金融業,忘記了實業才是蘇州強大的根本,整天想和杭州比房價,比金融。

不知道杭州有馬雲,他在改變中國和世界的金融,商業格局,一個阿里巴巴市值就值5000億美元,超過蘇州GDP,還不包括1500億美元市值的螞蟻金服,600億美元市值的阿里雲。

很多蘇州人對市值很不為然,其實市值是國外投資者對一個企業,一個城市發展“錢”途的肯定,是投資者心目中的評級,是“米其林”和“大排壋”的區別。

現在世界500強在用腳投票,離開蘇州,去別處發展,這是很要命的,如果形成趨勢,蘇州未來堪憂。


光芒萬丈34957


於我而言,蘇州是地級市之首,唯一GDP總量殺入全國前十的地級市。杭州,浙江省會、副省級城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

蘇州只是一個普通地級市

蘇州沒有杭州那麼多的資源優勢,主要靠第二產業。未來隨著城市的轉型杭州優勢會越來越明顯。蘇州能和杭州比的只有經濟了,歷史文化方面蘇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科教方面不如杭州,政治地位不如杭州、第三產業不如杭州、互聯網不如杭州、地理位置優勢也只算相當……怎麼可能敵過杭州呢?

但是啊,我覺得蘇州能有今天的成就已經贏了。


肥鹿看天下


  從行政級別說,杭州是省會,蘇州只是普通地級市。杭州可以輕易得到浙江全省的支持,浙江優勢資源在杭州積聚明顯。蘇州卻只能靠自身。以教育資源來說,杭州有浙大,蘇州最好的大學蘇大連985都不是。

  

  從地緣和區位來說,蘇州太靠近上海,受上海輻射太強,如此近的距離,很難再成為中心城市。因此,只有蘇錫常都市帶沒有蘇州都市圈。蘇州作為江蘇經濟第一大市,連自己的機場都沒有!而杭州在浙江省支持下可以明確宣佈建設杭州都市圈,事實上和上海展開競爭!

  

  從產業前景來說。杭州有阿里巴巴。阿里的逆天崛起讓杭州一躍成為中國互聯網界的一線城市。杭州在互聯網、大數據、移動支付等領域均處於全國領先,而這些產業方興未艾、未來潛力無限!相比之下,蘇州發家靠的是引進外資企業,以製造業為主,隨著產業升級步伐和製造業成本攀升,蘇州的未來存在不確定性。

  蘇州杭州都是好地方!祝福這兩個城市!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典故出自宋·范成大《吳郡志》:“諺曰:‘天上天堂,地下蘇杭’”。意思是指天上天堂是最美的,人間的蘇杭是最美的,形容蘇州、杭州的美麗、繁榮與富庶。在上海崛起之前,長三角地區經濟最繁榮,百姓最富庶的三個城市是:南京、蘇州和杭州。

今天的長三角地區,南京、蘇州和杭州依然是實力僅次於上海的城市。但他們之間也出現了不小的分化。三個城市中,杭州發展的最為精緻。何為精緻?不僅僅實力強勁,而且細節很到位,每個方面都不存在明顯的短板。

蘇州和杭州相比,主要勝在經濟規模上,但在發展質量方面卻不如杭州。就拿名企來說,蘇州叫得響的只有波司登、好孩子、沙鋼等為數不多的幾家。而杭州的品牌不但名氣大得多,而且數量也更多,有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吉利、萬向、哇哈哈、農夫山泉、蘇泊爾。

再者,由於杭州是一省之都會,各種高端的會議在那裡召開也帶來了不小的知名度,國際上的名氣也有很大提高。而蘇州是一個地級市,雖然經濟規模比杭州更大,召開的國際會議比杭州少的多,國際化水平不及杭州。

還有在教育方面,蘇州就和杭州比在一個級別上。杭州是浙江省的教育中心,有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中國計量學院、浙江財經學院等眾多院校。其中浙江大學在國內屬於頂尖大學。蘇州的高校資源就少得多咯,叫得上號的只有蘇州大學。

由於地理位置和行政級別的因素,蘇州很難在經濟領域之外的地方有南京和杭州這般的實力,加之距離上海太近,容易被掩蓋光芒。因此,和杭州相比,蘇州給人一種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印象。


紅谷新視界


你這個問題問的有點低智商,是偽命題!

蘇州從古代到現代一直比杭州強,明清時代蘇州是中國的工商業中心,稅收佔國家的三分之一。人文方面,明清兩朝蘇州出的狀元佔到中國的一半,杭州沒法和蘇州比!

就是最近幾十年,蘇州的GDP一直遙遙領先杭州,去年蘇州17000多億,杭州11000元,不論是總量還是人均蘇州都是領先杭州,而且差距不是一點點,蘇州下面的崑山常熟張家港吊打杭州下面的餘杭富陽臨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