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到戶能讓糧食產量大量增加嗎?有何依據?

大地之城等城主


其實從78年開始到現在我們一直都是實行的分產到戶,分田到戶也在當時起到了比較大的推動作用

經過40年的發展,現在的社會情況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機械的快速增長,以及對於糧食產量的需求,使得現在的分田到戶,反而對於糧食的生產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作用。

所以現階段全國都在試點,土地大規模承包。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使用農業機械,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糧食或者蔬菜的大規模輸出

所以說以後的政策,目標已經漸漸的明朗,順應時代潮流才是好的政策


新農一哥


這是偽命題,毛主席的農業八字方針: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缺一樣都不能高產。八字方針中包產到戶那一樣能夠解決,土肥水種是毛主席時期解決的,密保管工是人民公社組織起來才能解決的。包產到戶造成了組織的解體、私心氾濫、土地碎片化、抗天災能力降低、為農業服務的工廠全部到閉、前三十年建成的農田基本建設全部荒廢、前三十年的為農業現代化所進行的土地平整又成了七高八低一面坡、產生的三農問題長期無法解決。毛主席說的:農業的出路在於現代化,可包產到戶後又怎麼實現現代化。只拿生產的積極性說問題有說服力嗎?


書為徑


吹牛逼,拍馬屁就說增產,連年增產。實際是連年急速減產,敗落。承包土地的大戶大部分都不把土地用來種糧,都去種賺大錢的經濟作物,為了財政收入,行政命令農民大量甚致全部把好田好地用來栽搖錢樹,農民種糧不賺錢,棄農務工,丟荒大量土地,沒丟荒的,也只有老年人免強維持,隨便種點,浪費大量土地資源…中國糧食從哪裡增產?從哪裡連年增產?分田單幹把中國農業搞爛透底了,還在說好的人,是在吹他媽的牛逼不是?!


為農不平


說一個真實的事例,我們那裡剛分地那年,秋收後種麥時家家買化肥上地,而俺鄰居一老頭(我按輩份叫爺的)不捨得買化肥,他勤快,拾了很多豬糞,於是把他分的責任田裡上了上了很厚一層豬糞,且還說他就不信上這多糞沒肥料照樣高產,結果第二年春上小麥返青後人家上了化肥的麥苗長勢很好,而他家麥苗黃不拉的一點也不旺(其實豬糞也很好的,只是慢性,但有後勁),他慌了神,趕快買化肥追了上去,從此後他比誰買肥料都積極。說了這麼多,我的意思是不管是單幹或集體沒化肥和良種都不會多打糧食。現有的人動不動就說是分田到戶農民才吃上了飽飯缺乏實事求是,當然,分田單幹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農民自由了這是不能否認的。


大聖157743350


說到分田到戶,這個話題有點太久遠了,為了這個事情,今天專門打電話回老家問了問,下面就聽小弟慢慢道來。


分田到戶真正實施應該是1981年1月1日(之前曾在個別地方試點過),在分地之前,農村的土地是集體所有制(現在也是,但個人經營),土地歸村裡集體經營,村民集體勞動集體分糧。

這種情況下村民在心理就覺得,同樣的活幹快乾慢都一樣,幹好幹壞得到的也差不多,幹活的時候就沒那麼上心了,感覺就想混日子。


分田到戶以後就不一樣了,你種的地收穫的東西就是你的(還要交一部分公糧),種地的時候你上心了,得到的也多了,你不上心得到的就不多,就這一點來說,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分田到戶後,地裡種的東西開始多樣化,不是“你必須種什麼”,而是“我願意種什麼”,集體經營一條路,個體經營路路通。

就像胡耀邦總書記說的“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確實是這樣,農民的生活從那以後越來越好了,也能吃飽飯了。隨著時間的發展到現在,農民吃的、穿的、用的等各個方面,都已經超出了當時人們的想象,這就是最直接的依據。


象牙公社


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由於國家政策好,實行了土地分到各戶,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使得糧食產量大增。我認為這種觀點是不對的。不可否認,土地分到戶是提高了生產積極性,積極性提高就一定能增產嗎?我們村有這麼一個人,他種莊稼的細心程度無人能比,地裡的土壤顆粒幾乎全都像篩子篩過一樣細。但是他種的莊稼卻長得差得離譜,因為他捨不得用化肥,而別人的莊稼長得分外好。

我們來看,農村分地到戶是在八零年左右。而在八零年前,中國幾乎沒有化肥生產,我們這裡小麥畝產最高也就三鬥(一百斤)。八零年後,也正是分地到戶後,中國化肥工業突飛猛進,人們開始大量使用化肥,我們這裡畝產高達六七百斤,有的八九百斤。同樣的品種,產量變戲法地增長,化肥功不可沒,和聯產承包土地到戶沒半毛錢的關係,只不過這兩個時間點是一個巧合罷了。

所以,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是永恆的真理。


農村農民三農話題


這個根本不需要討論。用兩個典型比較一下就可以了。一個是繼續堅持走人民公社集體化的南街村,一個廢除人民公社搞大包乾的小崗村。看看那個發展快,那個發展的好就清楚。這就是實踐,這就是實踐證明了的真裡。


泰山80262181


毛主席倡導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對比才能識別真偽。小崗村搞分田單幹,各級政府無償投資不少錢,結果四十年來,除了面子工程,沒什麼發展。反觀南街村,四十年來堅定不移走集體化道路,各項各業興旺發達,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人民生活幸福,安居樂業。事實告訴人們,走毛主席指引的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當然,從全國各地條件出發,邊遠山區和單家獨戶不適宜集體生產生活的農民,也是可以搞單幹的,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龔金堂書法家


包產到戶是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不靠大鍋飯吃飯,這與糧食增收否無關聯。

在集體沒有優良品種、沒有化肥、沒有農藥,全靠土辦法防病治蟲(防治稻葉餓靠晚上照油燈來防止)及白天人工捉蟲。栽的品種是常規稻畝產幾百斤。

糧食的增產增收要感謝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沒有他的研究和貢獻和現在化肥及農藥可能還是原地踏步踏。

這與分田到戶後來增產毫無關聯。





鈍拙緣己G


如果當年大集體時,不交徵購,不賣三超,不交派購,不繳農業稅、特產稅。不無償支援國家建設,國防三線建設,(那時每年約有四分之一,有時達到三分之一的勞動力,要常年在外無償的修公路,修水電站,搞三線建設)如果沒有當年的這些如果,全國70%的地方,機械化甚至自動化都已實現。如果沒有這些如果,當年集體的糧食產量,單產量不會比現在低,總產量甚至比現在要高許多,我們農民也就不會餓肚子。別看每年公佈的糧食產量在增加,現在專家的統計準確度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有人說現在我們把肚子吃飽了,這是鐵定的事實。但大家不想想,當年我國的糧食不向外國購買一斤一兩,而且還要向很多友好國家無償支援(如越南,朝鮮,阿爾巴里亞,緬甸,柬埔寨等),所以,那時候餓肚子也就不足為怪。如果國家現在把所有進口的糧食,動物肉類全都停下來,我敢保證,你明天就有可能買的是天價米、天價肉,餓不餓肚子,還真難說。

因為現在的農村,良田大面積荒蕪,單產量也在下滑(除了部分集約化,合作化生產單位以外),原來那些能吃苦耐勞的一代農民,正在悄然地老去,真正熱愛農業的農民,正在出現青黃不接,加上農民的貯藏能力下降,一旦全部停止外買,不出現糧荒,那才叫怪呢(尤其是城裡),所以,我們的農村,我們的農業,要想全面提高糧食單產量,要想增加全國糧食的總產量,要想做到糧食自給自足,要想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現代化,就只有走合作化,集約化,集體化的道路,別無選擇。

謝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的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