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農民都不願種地了,對此你怎麼看?

艾華戀萌


有人說中國農民都不願種地了,對此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提的有點偏頗,中國農民都不願種地了嗎?那麼到地裡去看一看,中國的土地有多少是撂荒的,應該是每一塊土地都在生產出糧食和其他農產品,為人類的發展和生存提供了食物的保障。

這個問題應該是一些農民不願意種地了,主要是種地不賺錢,因為現在的糧食價格特別低,而且農業補貼也不是太高,僅靠種地是不能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畢竟現在的物價飛漲的時代,人們的消費越來越高,處處都需要花錢,所以一些年輕的農民,走向了城市,靠打工賺錢維持家庭的開支,養家餬口。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土地也是保障農民,解決溫飽問題最基本的依賴。民以食為天,不管社會發展得有多麼快,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有13.6億人口,土地,必須還有農民們種植,不是靠幾個涉農企業,或者是種植大戶所生產的糧食,就能夠滿足這麼一個龐大人群的消費。

農民不是不願意種地了,是種地所付出的成本高,而且所得到的回報低,這也使得,一些年輕的農民不願意再種地了。但是對於一些年齡偏大的農民來說,還必須依靠種地來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因為他們在城市裡已經找不到工作去賺錢的機會,所以還必須依靠種地來解決自己的生存。



總之,不是所有的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只是種地的回報率太低,在目前的經濟發達的時代,物價高漲的時代,種地已經不能夠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或者是消費,只有靠打工賺錢,走出家門或者是去創業。但是即便是現在種地不賺錢,所有的土地依舊是農民來種植,而且撂荒的現象是很少一部分,絕大部分土地也就是生產出,高質量的糧食和農產品,維持著人們的正常消費所需要的食物。


宗元三農堂


以農村家庭一畝土地來測算,一年小麥和花生的種植計算,小麥畝產800斤,花生畝產800斤平均水平,按照近5年花生和小麥平均收購價每斤2.5元、1.2元測算,農民毛收入2960萬。

花生一畝最基本成本:1000元=種子200元+整地100元+播種50元+拌種劑30元+化肥150-200元+農藥100元(除草、殺蟲、殺菌、葉面肥等)+澆水100元+收穫150元



小麥一畝最基本成本:600元=種子50元+整地150元+播種50元+化肥150-200元+農藥60元(除草、殺蟲、殺菌、葉面肥等)+澆水50元+收穫80元



不包括人工的毛利潤1360元=2960-1000-600,以農村就近務工收入每月2000元計算,年收入24000元=20畝土地。簡單的測算,每月1000元收入相當於農村10畝土地的收入。如果務工收入每月達到5000元每月,意味著50畝土地的毛收入。

從以上簡單測算,農村一家3口人,5-10畝地,一年土地收入7500-15000元毛收入。土地不養人了,也養不活人了。這也是為什麼農村老齡化、空村化、荒田化。

種田不夠買肥,養豬賣不過速生豬,養雞鬥不過速生雞。種菜種不過大棚菜。

農村怎麼辦?

歷史的教訓已經告訴我們,奶賤不僅傷農,而且奶賤害人了。

摒棄品質,農業走出一條速生路,速生🐷、速生🐔、速生🐠、速生菜;超級路,轉基因路。

摒棄健康,農業走出一條化學路,抗生素🐔🐠🐷,瘦肉精🐷🐮,呋喃丹蔬菜,富鉛水稻、三聚氰胺奶。

農村城鎮化、工業化珠三角、長三角模式不是農業發展模式,那是工業侵佔農業資源的延伸,農村工業化的模式。

改革開放40年,是城市的40年,是工業的40年,是科技的40年,農業落後了,教育落後了。美麗農村怎麼建設?

綠水青山是藍圖;綠水青山是農業基本保障。

生態農業是規劃;生態、循環是品質化後盾。

農業產業化是方向;品牌化、商品化是農業附加值提升的前提。


我們期待遠離空心🍅、膨大劑🍓、甜味劑🍉、無殘留蔬菜、土🐔、土🐷。

農業、農村廣闊空間會大有作為。



不是中國農民都不願種地了,是70後不想種,80後不願種,90後不懂種,30後還在種!

我父親30後還在種地,種點玉米餵雞,種點紅薯自己釀酒喝,種點青菜自己吃,老了,種田就下不了田了。40、50後的都在種田,年齡大了,打工沒人要,只得留在家裡種田。60、70、80後的大部分都在外打工,留在家裡種田的不多。90後大部分都是隨父母在外打工生養的,屬嬌生慣養的一代,沒經歷過農村生活,沒拿過鋤頭的,不懂種,也不想、不願、不敢種田。

這麼多年來,糧價一直低迷,一斤糧還不如一瓶水的價錢。農資和其它商品卻價格上漲很快,才使得農民的主力軍70、80後不想也不願種田,糧價和農資上漲的價格不成正比,在家種一年田,還不如外出打幾個月工划算。

現在農村種田的,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多,種來自己吃,多餘的就賣點。種田的面積也一年年在減少,尤其在一些山區的農村,許多田地都已荒蕪。

顯而易見,不是農民不願種田,而是種田成本高而糧價又太低。要想農民願意回家種田,振興農村,就得提高糧價和加大對農業的補貼。


三農新視界


如果大家都不願意種地了,或者,都不想當農民了,可以到當地政府申請交出土地使用權,國家可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地價給予農民一次性的補償金。以後,農民就可以永久性的脫離村裡這塊土地了,可以光榮的成為城市中的一員了。

告別了與農田打交道的恩恩怨怨,告別了窮鄉僻壤的山山水水,該去自己該去的地方了,該想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去了!那麼,今晚,我們就在今日頭條約定,脫離農民的朋友們:10年後再見!你可曾知10年後的農村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在此,我有一個預言要提前相告:10年以後的中國農民將成為中國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了,今後你想當農民,我看都難,因為以後的農民在中國是最富裕的一代驕子了!因為以後的農民人口僅有2000萬,而剩下的這些人都是未來的土豪了,這些土豪們就好比現在的開發商一樣的有“子彈”,一擲千金,揮金如土。

所以,今後你想當農民必須要有文憑,需要考試,就像今天的大學生報考公務員一樣,排隊報名,甚至,要擠破腦袋。


劉年14


我是八零後的農民;從出學校到現在,一直都是在外面打工,若是讓我回去種地,我根本上沒不知道種什麼怎麼種。

我們那裡主要的農作物是水稻,種水稻也是要技術的,現在水稻除了人工,肥料,化肥,打蟲等管理的費用成本高。等到稻穀成熟收割,除了成本,都沒有一點點利潤,只能夠自己家裡吃,一斤稻穀才一塊兩毛一斤!種子就幾十塊一斤!一畝田產一千多斤左右,除本還有什麼,寧原在外面打工,一個可以買兩三千斤稻穀!

種地我那裡地少,只能種少量花生玉米豆類啥的這,只能夠農民一家的過年過節用的小食!掙不了錢。普通的農民跟本不原意種田種地,只有一些老人種少許,因為年齡大在外面也難找份工作。

以上是個人觀念;喜歡你請關注:一族探索


一族探索


這說法有點誇張,如果說換成大部份人就是事實。特別是很多年青人,也包括了我兒子,兒媳,女兒,他們都是城裡人了,也不願意回農村種地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農民種莊稼的確不如在城裡謀個職業,找工作來錢。自古以來農村種地一般情況下要比其它行業辛苦而又收入不高,還要受氣候,地理環境,市場的制約,風險也隨時伴隨著那一年的收成。極端天氣是農民控制不了的。就是有規模化,集約化,信息化,在穾如其來的極端災害面前,也顯得蒼白無力,最多隻是躲避。與之抗衡還說不上。當農民的就指望風調雨順,有一個好收成,有好的經濟效益,並無它求,然而這只是一箱情願,事實上,農民的收入增長率與城市相比,一直在拉大距離。這樣下去,很多年青選擇了離開農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


自在瞭然1


有人說中國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對此你怎麼看?針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在廣東,偏遠山區的鄉下留守人員確實很少,因為青壯年的農民早已洗腳上田,在城市打拼並帶上父母們移居城市了。留下來的農民只能種一些水稻、蕃薯、蔬菜來自給。在農村長大的70、80、90後們大多數都不懂得農節氣,更不會耕田犁地,因為這些人從學校走出來便進了工廠或做其它工作都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強。他們會計算:一畝水稻約800斤,減去機械耕田、機械收割、化肥、農藥以及勞力的開支,一畝水稻又能掙多少錢呢?而進工廠做工每天可一百多元,這類人即便住在鄉下也不願意耕田。

下面這個村子距離市區10多公里,大多數人仍然住在鄉下。二、三層樓房一間比一間漂亮,家門口就有水田卻雜草叢生,農民大哥開著摩托、小汽車去城區務工(如下圖)。





微言塵說


一、種田如果有錢賺,農民不種你也會去種。

二、種田有錢賺,別說荒地沒了,毀林種田的事也會馬上發生。

現在根本的原因是糧賤傷農,糧食價格上不去,糧食的質量也上不去,生產過程也是什麼殺蟲厲害,什麼化肥便宜高產用什麼。還談什麼環境保護,還談什麼質量、品質?種田不如打工,長此以往,再過10年,這一代在家已經年近花甲的種田主力軍退下,就再沒人種田!!



阿景種田


這個話題只能說是一部分,並不是都不願意種地了。

最近幾年裡種地確實是有點傷人,尤其是今年,小麥以前能產九百斤,(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今年由於天氣原因只能產六百斤最多的八百斤,價格1.2元一斤,除去化肥農藥澆地的基本就沒有什麼剩餘的。玉米今年我們這裡基本全部倒鋪了,收成大減不說,機械和人工的價格又上去了,農民照樣沒有多少的剩餘。

按以前計算的話以我們這裡種植玉米小麥為主,每畝地的本錢就是小麥需要澆水三次,每次按二十五計算,小麥施肥一畝地一袋八十五,加上鋅鐵肥三十一袋,偶爾上點鉀肥,還有每畝地二十斤尿素大概就是一百三十五元,農藥每畝小麥的本錢大概就是小麥拌種劑和農藥共三次,小麥拌種劑一瓶二十五,一瓶拌種五十斤,五十斤小麥能用二畝地,剩下兩次農藥價格大概每畝地就是四十元。(今年又加了一次野小麥的農藥,不是我買的所以不直道怎麼計算)還有就是小麥收割,旋耕,,小麥收割每畝地七十元,(有的地方六十元,我這邊七十元)旋耕七十元,小麥壓地費用十元,小麥播種每畝地二十元。種子錢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都是自己的種子,有時候國家會發放的。這個就是我們這裡每畝地小麥的本錢。

再說玉米,我們這裡的玉米大概一畝地能收到一千二百斤左右,(帶軸的玉米)價格平均七毛五左右,(這個價格沒有辦法幫大家統計,因為我們這裡的玉米有的直接收穫了就賣的溼玉米,當然這個價格會小很多,但是收的也會多一點,等玉米幹了重量會少很多的)

玉米的本錢就是每畝地化肥一百元左右,澆地兩水,每畝地二十五左右,農藥兩次,一次制蟲的,一次抗倒鋪的,除草劑一次,共三次,大概就是一畝地三十元。剩下玉米收割每畝地一百五十元,剩下秸稈還田三十五元(今年由於大面積倒鋪原因每畝地二百元),玉米播種機每畝地二十元。

還有就是潛水泵的錢,這個沒有辦法統計,大概一畝地一年十元錢左右吧。

現在我們這裡的地基本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在種植,年輕人根本就耗不起,要不就是年輕人在本地打工,晚上澆地打藥,不能耽擱明上班。

以上所述就是我們這裡的農民收入,句句屬實,多少有一點誤差,但是不會太多。具體的每畝地能賺到多少錢,大家自己算算就知道了,或許這個就是有一部分農村人不願意種地的原因。高消費時代,掙不上錢真的沒有辦法生存。

趙縣人飄過,希望大家來說出你們那裡的農民種地收入歡迎互評論。


我只想說實話其他無所


好吧大家都不要再鬧了,工人農民都是一家,再鬧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不管誰的貢獻大不大,國家自然知道,事實勝於雄辨。國家自有安排,我國五星紅旗鮮明的錘子和鐮刀掛在上面,已飄了好幾代了!還要讓我國紅旗再飄千秋萬代!所以工農應團結友好,再創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