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孝敬父母,你是怎麼做的呢?

知足常樂167885490


孝敬父母是永恆的話題,我對自己的父母是這樣做的:

1.不是等到父母老了,不能動彈了才孝敬。孝敬老人是終身的事業。

父母年輕時,我努力讀書從不惹事,從不參加補課,包括高考都沒有參加學校統一的補課,減輕家庭負擔。放學後,力所能及做家務。

工作後,儘量用週末回家陪父母,把城裡能買到的吃穿用物品,儘自己能力買給鄉下的父母(儘管他們比我富有)。我對自己很節儉,但是對父母很大方。


父母年老時,關心他們身體健康。努力學習養生知識,並把知識告訴父母。

我父親70多歲,6年前腦血管不通,已經在家裡都走不動了,手腳麻木得在客廳都摔倒。我用自學和向網友學習來的知識,自己配補氣補血、活血化瘀的中藥給他治療,加上他自己努力勞動,現在爬山、幹活都沒問題。


2. 孝敬父母是讓父母跟上時代的步伐,融入現代生活,獲得幸福感。

我父母在鄉下,倒也不缺吃穿,但是不會很多現代生活方式,始終感覺自己與現代隔著一層牆壁,就真的覺得老了。

我經過反覆動員,首先讓他們接受了用智能手機。並反覆教她們拍傳照片、手寫信息,發微信語音、打視頻電話,我70多歲的媽媽學得很快,現在每天用手機與遠在深圳的姨媽視頻,可開心了!因為融入了現代生活,自己也覺得精神多了。


但是,孝敬父母不是一味順從,畢竟他們是人,人都是有錯誤的,小問題可以忽略不計,但不要遷就他們原則上的錯誤。

另外,如果是有家室的人,還要考慮到家人的感受和經濟收入。畢竟我是單身,可以自由自在孝敬父母。


邊河靜靜流1


孝敬父母就是讓父母過的舒服

前段時間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很讓我感動。


一位事業有成的兒子,母親是一個農村地道老太太,老伴已經過世。

兒子把母親接到了城裡來住,可老太太整天呆在家裡憋得慌,也沒什麼事情可做。白天兒子兒媳出去去工作,孫兒也去上學了,家裡也沒個人陪老太太嘮嗑,所以呆不住。

於是老太太就有了撿廢品的想法,並且得到了兒子兒媳的支持。老太太呢,也覺得這樣會給兒子丟臉,就跑到稍微遠一些別的小區撿些廢紙箱、瓶瓶罐罐的東西。

這位兒子有時候還會開車過去給老母親送飯吃喝,順便把廢品給捎回來。

這條新聞居然沒有一個負面評論,大家都很讚賞,覺的這就是孝順。

大家同意我的觀點嗎?如果你有其它想法請留言討論。


昨夜又見風雨


(一)

有一位母親患有老年痴呆症,把照顧她的兒子當成去世了的女兒,兒子為了讓母親開心😊,十幾年如一日,在母親面前就穿著姐姐的衣服,戴著假髮,裝扮成姐姐的樣子,直到母親去世。

(二)

我們小區有個老太太,喜歡撿廢品,每天拿一個袋子在小區轉悠,塑料瓶子,易拉罐,廢紙殼,廣告紙……一般的年輕人都覺得自己的父母拾荒丟人,不讓自家老人拾,可人家兒子不但不阻止老人拾,休息日還親自陪母親到廢品站去賣,每次老人拿著自己賣廢品的錢數來數去可開心😊了!人家兒子說,只要老人開心😊就好,哪裡那麼多虛榮心❤啊!

(三)

我家老母,八十三歲,喜歡聽收音機,於是兒子,媳婦,外甥都給她買過,大的小的好幾臺,想聽哪臺聽那臺。喜歡給電臺節目主持打熱線,話費比我們年輕人的都多,都是兒媳婦給交話費。最近又喜歡上玩智能手機視頻,外甥又給買了老年人用的按鍵式智能手機,孫子教會了老太太使用,我們四姐弟家共十二人建一個一家親微信群,大家隨時聽老太太召喚,老太太特別喜歡過年過生日搶紅包,於是大家就陪老人一起搶紅包。有人不理解,覺得我們太縱容老人了,可我們覺得老人開心😊就好!


什麼是孝?儘自己的能力讓父母開心😊就是最大的孝!孝敬父母,關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捫心自問,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我們給了他們什麼呢? 其實父母親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孝心和關愛,希望我們在需要時伸出扶助之手。


當父母還年輕力壯的時候,我們常回家看看,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好嗎?”隨意買的宵夜,親自煮一頓家常的晚餐,陪母親逛逛街,嘮嘮家常,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這些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溫馨。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成人,父母卻愈來愈老。他們變成了老眼昏花,動作遲緩,手腳不靈便,思維遲鈍,沒有記性,說過的話以為不說,重重複復,嘮嘮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歲的小孩。說話時,他們會突然想不起要說什麼,甚至極可能最後連要做什麼,都一併忘記。他們會重複又重複教過我們的故事和兒歌,沉醉在那些和我們一起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回憶中!他們會常忘了扣扣子、繫鞋帶。吃飯時,會弄髒衣服,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的抖。有時還會感到孤獨寂寞,痴痴呆望遠處。



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們應該想到兒時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父母不厭其煩為我們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教我們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繫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我們穿衣服,梳頭髮。每天教我們背兒歌,還要絞盡腦汁,去回答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古怪問題。


人們常說父母恩最難回報。願我們能以當年父母對待小時候的我們那樣,耐心、溫柔地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體諒他們,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哪怕只為父母換洗衣服,為父母餵飯送湯,為父母搽搽風溼油,按摩痠痛的腰背,握著父母的手,扶著他們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讓我們的父母幸福快樂地度過餘生。
我是林林媽媽,歡迎您駐足留言!


林林媽媽


在關於孝敬父母方面,我是這樣和父母互動的:

首先,要有一顆耐心!父母年事已高,在說話,做事當面,難免會囉哩囉嗦,看不慣兒女對各種事的處理方式方法,總是有他們不同看法!

這讓我很為難,我明明做的是對的,他們總是過來橫叉一槓,說這樣做不對,隨後讓我看他們怎麼做!

有時候弄得我很不耐煩,老想發脾氣,可一看到老人那認真教我做事的態度,我只能耐心的去聽,去看!

最後,父母邊教做邊說,顯得很開心,可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過後想想,父母是對的,我無論長多大,在爸媽跟前,都是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

兒女所能做的,就是在父母身邊,要聽爸媽的話,儘量不要因為一件瑣事,招惹父母不開心,!畢竟他們老了,氣大傷身!

第二點,隨著父母的年齡增長!他們的腿腳是越來越不方便了,他們留給我的時間也越來越不多了,我會一直陪伴他們,讓老人家安心,無憂無慮的生活!

少讓他們操心,多給他們一些快樂!沒事的時,我還會帶老人去看望年輕時的朋友,別提他們有多高興。

每次這些老人在一起小聚,聊的沒完沒了,跟孩子似的,充滿著歡樂……看著身體一年不如一年的父母這麼開心,我也很知足!

第三點,雖然父母身體不是太好,可我還是儘量在每年的春暖花開的季節,帶他們出去玩,換個心情!效果出奇的好!每次看著父母很開心的樣子,我都有種幸福的感覺!

老話說的好:家有一老是個寶!好好珍惜當下,讓父母幸福安度晚年,是我最大的心願!

我是情感故事小屋!有喜歡我文章的朋友,每天與我互動,歡迎點贊,轉發我的文章!謝謝!!!


情感故事小屋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孩子孝敬父母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現在兩個孩子都是自己帶大的,其實我媽媽和我婆婆也是有條件可以來幫我帶孩子的。

她們都在老家,我媽媽性格開朗,沒事喜歡和她的老姐妹們打牌。我婆婆性格內向,每天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和習慣。

坐月子的時候,我就發現她們對城裡的生活環境非常不適應,總感覺有些拘束,一說到可以回家了,就開心的像個孩子一樣。


後來我選擇辭職,自己帶孩子,有時間就回去看望她們。父母年紀大了,辛苦了一輩子,我覺得對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陪伴,讓她們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按照自己的生活節奏和習慣悠閒開心的度過餘生,這就是孝敬。


禕路美好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為人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父母辛苦一輩子,把兒女拉扯大,供孩子上學讀書,直到兒女成家立業,很不容易。

孝敬父母是我們家族的優秀傳統。由祖父到父親一直把孝作為為人、處世、交友、做事的根本。在所有美德中,百善孝為先,不孝一票否決。

我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捫心自問,頗感慚愧。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我們給了他們什麼呢? 其實父母親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孝心和關愛,希望我們在需要時伸出扶助之手。

1.最好和父母一塊住,如果不能也要常回家看看,爭取近的一兩週、遠的一兩月回家一趟,實在太遠也要逢年過節回家看看。使老人不感到孤獨。因為能和父母一起的時光實在太有限。

2.經常給父母打電話。敬父母不能等待,現在很忙,以後再來關心他們吧,這樣找藉口可不對。隔三差五,有事沒事給父母通通電話,讓父母放心你的事業與生活狀態。當然要報喜不報憂哦,免得父母為你擔憂。常打電話,只要聽聽你的聲音,父母都會感到十分開心的。

3.關心父母的健康。定期帶他們去體檢,及時治療疾病,不要等到病了,才去醫院,可能就會耽誤治療。如果他們身體還行,給他們買點鍛鍊用的體育器材,如羽毛球拍,太極劍等。給父母買些營養品,保健品。

4.有機會帶父母外出旅遊,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一次短暫的旅遊,回來會開心一個月。家裡的生活太單調,出去走走,會使老人家心情舒暢。

5.不管你身居何處,心中要始終裝著父母。別忘了生日和節日,去看望父母或打電話祝福。

孝敬父母的名言

  1、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2、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5、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6、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意大利)亞米契斯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8、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9、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0、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

  1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14、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15、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6、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17、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18、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9、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21、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22、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3、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4、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5、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26、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2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0、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規》

  31、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32、爹孃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勸報親恩篇》

  33、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34、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名言警句)


武功文刀


孝敬父母不僅僅是指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慰藉更重要。父母年紀大了,行動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依賴性,會讓他們有不安全感,所以子女的陪伴會顯的非常重要。當然經常性的給父母買吃的,用的,也是必須的。

我的父母年齡大了,我會經常買點小吃,或當下時新零食送給父母。節假日有空就會去給父母燒點好吃的飯菜。出去旅遊會帶當也的特產給父母。也會帶父母到飯店去吃一頓。

我會看到有好看的電視節目推薦給父母,遇到好玩的開心的事說給父母聽。

我母親腿腳不便,我們兄妹會開車帶他們出去散散步,近處遊玩。拍拍照。會買衣服給他們,幫著打掃家裡衛生,接到我家裡住兩天。總之,能想到的對父母有好處的,我都會去做!


yy890708


所謂孝敬父母,生活中有鹽同鹽無鹽同淡,不要隔離父母親的飲食你們吃什麼父母就吃什麼,沒有父母不疼兒女的喜歡嘮叨都是為你們好,父母的路比你們走得多見得多他有他們的道理,不跟父母頂嘴不讓老人家受氣,有寒暑災難有人照顧讓父母和和諧諧安度晚年,這就是孝敬的給予。俗話說,你在做天在看身邊的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當你老了也有同樣的待遇,屋簷水流原地代代出個繼承人,一點都不假。


只求平安54


真正的孝敬父母不是等父母老了再去孝敬,而是在我們懂事後一如既往的孝敬,也不是遷就父母,當父母有過錯時,我們做兒女的要懂的原諒,寬容,父母需要我們時,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我們心到,人到,問候到,而不是說給了父母多少錢,買了多少慰問品,他們老了,最想的是想我們時常去探望,去陪伴,病時去盡心照顧。而不是那種父母過世後再大張旗鼓辦什麼葬禮,就是孝敬了。老了的父母,就像小時候的我們,小時候,我們最喜歡粘著父母,父母也是一樣,老了,最喜歡粘著我們。不要等到父母都走了才後悔,多陪他們吧,陪伴才是最好的感恩。


我愛家鄉好風景


孝敬父母不是表面上作文章,要了解父母的需求,懂得父母的意願。有時間陪伴比給父母多少錢更重要,有空接父母到自己家小住也是不錯的選擇。因我是遠嫁父母都在世上時,我會每年抽出一個月或十幾天帶著孩孑去陪父母,給他們拆洗過冬的被褥,棉衣,給父母做些可口的飯菜,再給些零花錢接父母到我小家住上一段。父親生病去照顧直到去世,父親過世後,母親由弟弟照顧,我仍然一年去二次為母親收拾夏服冬裝,直到母親離我們而去。父母在世多盡些孝心,是人的責任和良知。等父母過世後會心安理得的過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