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銀行為什麼會校招大量的計算機人才?

大漠孤煙ZY


金融領域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還是比較敏感的,不論是互聯網時代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金融領域是與互聯網發展關係非常密切的領域之一,其實金融領域一直以來就是IT行業的“大客戶”,所以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銀行領域儲備大量的計算機人才就不足為奇了。

銀行領域儲備計算機人才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金融業務的互聯網趨勢明顯。現在銀行的很多服務都可以在網上完成,未來銀行在互聯網上的服務內容一定會超過線下業務,這就決定了未來銀行需要在互聯網上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圈,而人才儲備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第二:銀行的智能化趨勢明顯。近幾年來,四大國有銀行都陸續推出了大量的智能化設備,原來需要在窗口辦理的業務幾乎都可以在智能化設備上完成,傳統的窗口工作人員將在未來被進一步壓縮。智能化設備的普及應用必然需要大量的計算機人才,這是銀行擴充計算機人才隊伍的原因之一。

第三:數字化金融是發展趨勢之一。金融數字化是目前互聯網帶來的一個發展結果,尤其是隨著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傳統紙質貨幣的使用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下一步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數字化貨幣,數字化貨幣需要一個系統的過程,而銀行是這個過程的重要參與方,所以積累一定的計算機人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銀行也需要拓展業務。近些年不少銀行也開設了自己的商城,銀行與線下業務的結合也越來越密切,大街小巷經常會出現各種銀行的“優惠活動”,比如使用某銀行的App會獲得一定的商品折扣等等,這說明銀行也在積極擁抱互聯網,銀行也需要拓展自己的業務,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銀行招聘大量的計算機人才就比較好理解了。

作者簡介: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導師,從事IT行業多年,研究方向包括動態軟件體系結構、大數據、人工智能相關領域,有多年的一線研發經驗。歡迎關注作者,歡迎諮詢計算機相關問題。


IT人劉俊明


說白了還是行業發展的壓力,總體來說就是來自於民營企業、互聯網企業的衝擊,銀行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馬老師曾經說“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就改變銀行”。

想象一下當年的銀行是多麼的強勢,不說別的,當年銀行光收手續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而且長期以來,在銀行與客戶之間,銀行永遠處於強勢的地位,雖然曾經的建行行長曾經稱銀行是弱勢群體,但是這些商業銀行終究還是賺得盆滿不滿。不過銀行在很多方面不作為,遇到事情和警方互相推諉,也一直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

不過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的不但大規模應用,現在支付領域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成為了用戶最喜歡的支付平臺之一,支付寶、微信支付非常便捷,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紙幣、以及現金的直接使用,銀行已經感受到了危機。

去年整個行業的支付份額來說,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的份額越來越高,銀行壓力不小,而且餘額寶目前的體量已經達到1.8萬億,估計微信的資金體量也不太會少餘萬億級別,銀行還是蠻緊張的。

國企、事業單位並不具備絕對吸引力了

想當年,不管是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等等,對於人才的吸引力可能是具有很大統治級別的,畢竟這是大家心目中的鐵飯碗。

不過最近兩年,雖然越來越多的也開始更多的進入體制內,但是不得不承認,就整體比例而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改變了很多,追求鐵飯碗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同時不甘於平庸,希望更多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開始進入企業。

尤其是在薪酬福利來說,互聯網等企業的待遇比很多國企等要好得多,銀行在人才大仗中其實並不具備太強的競爭力,但是企業要發展就必須要人才,因此企業也會招聘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企業,為銀行提供新鮮的血液。

銀行要是再不做一些改變,再不儲備一些優秀的人才,那麼以後拿什麼跟支付寶、跟微信支付競爭?不自己改變,最終就得被別人改變,甚至被被人革命。

現在用銀行卡、信用卡的人越來越少了,很多人理財也不再把銀行作為唯一選擇,用戶選擇越多,銀行壓力越大,總不能永遠守著那些大企業吧,要是沒有了個人用戶的支持,最終很有可能有很多資源的個人用戶會影響到企業的選擇,銀行的風險就會越來越大,最終被取代的風險也就越大。


EmacserVimer


互聯網時代,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最大,越是傳統行業,對於計算機人才的需求越大,一方面,銀行作為傳統企業,在競爭上可能吸引力比不上很多互聯網企業,另一方面,銀行業性質有點偏體質行業,對於員工的束縛相對較大,所以校招對於銀行來說成了一個非常好的接入口,因為對於畢業生來說,校招時銀行業還是能夠提供一份相對較高的薪酬。


健哥有約


信息化社會,以後社會發展計算機操作是基本能力,直接招計算機專業可以免去很多培訓什麼的,上崗就可以直接處理業務,而且有一些簡單的計算機問題都可以自己解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開著雷凌去嗨皮


計算機專業和數學專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強,辦事情細緻嚴謹,許多事情一點就通,到單位即使不從事本專業,大多也很快能成為年青骨幹。


張勝161714120


銀行也開始擁抱互聯網、人工智能了


數據之道


科技時代就是未來,引領未來也是跟隨科技,科技創新引領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