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關羽投奔曹操,能在曹營排第幾?

餘庭洋


三國時的關羽假如真的投奔了曹操,在曹營的排名穩進前十應該問題不大,但是說關羽在曹營排名第一,就有點不靠譜了。

這就跟馬超、黃忠、魏延不管怎麼樣,在劉備那裡的地位都不可能超過關羽、張飛一樣,夏侯惇、曹仁,甚至是夏侯淵、曹洪的地位,在曹操那裡都是不可撼動的。夏侯惇是曹將第一毫無爭議,時刻跟隨曹操左右,曹仁守荊州,夏侯淵守的是漢中,張郃都只能乖乖做個副將。關羽此時,位列夏侯惇、曹仁之後,排名第三已經是超常發揮了。

我們來分別看看演義和正史中,關羽在曹操那裡可以排名到多少。

《三國演義》中,關羽跟曹操麾下將領的排名對比

先看民間公認的三國武將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以勇武論,關羽至少要排在典韋之後了。如果關羽跑去曹操那裡,典韋第一,關羽排名第二。

再看關羽跟曹操手下將領的交手情況。

呂布搶了徐州,張飛搶馬,呂劉反目,張遼趕來,關公敵住,打了個平手。

徐州之戰,關羽被夏侯惇誘出下邳城,關羽奮力殺退了徐晃、許褚,但是被夏侯惇截住,戰到日晚,也未能殺退夏侯惇,被圍土山之上。由此可知,關羽的武力強於徐晃、許褚,但是跟夏侯惇平手。

有人說關羽“與夏侯惇交戰。約戰十餘合,惇撥回馬走。”這是關羽十餘合戰敗了夏侯惇,這是在考驗大家的智商麼?很明顯夏侯惇在佯敗誘敵,關羽成功中計。

關羽跟夏侯惇還交過一次手,過五關斬六將奔劉備時,被夏侯惇追上,與夏侯惇戰了十餘回合不分勝負,然後,被人打斷。關羽和夏侯惇兩人明顯還是平手。

樊城之戰,關羽與龐德初次大戰百餘合不分勝負;二次大戰,戰了五十合不分上下,龐德拖刀而走,抽弓搭箭,關羽“躲閃不及,正中左臂。關平馬到,救父回營。”龐德回馬輪刀,正欲斬殺關羽,被于禁鳴金召回。關羽這是怎麼了?難道不是戰場單挑戰敗了麼?!關羽戰黃忠的時候,也是如此,只是黃忠手下留情罷了。

所謂的“關羽斬龐德”呢,于禁、龐德軍被水淹,曹軍紛紛投降或者戰死,只有龐德獨力奮戰。關羽率大軍圍毆龐德,周倉用大筏撞翻了龐德的小舟,龐德落水,周倉才生擒龐德上船。龐德並非敗給關羽,關羽“斬龐德”很威風麼?純粹是因為龐德曾經射中他,報復龐德。《三國演義》原文,關公痛恨龐德,謂眾將曰:“吾誓報此一箭之仇!”。這演義中寫的跟關羽斬顏良一樣,又黑了關公一把,關羽這不就一小心眼麼。正史中,也只有斬顏良和殺龐德是史實,這羅貫中的心思其實隱藏很深呀。

看到這裡,關羽在曹操陣營的武力排名已經不可能是第一了,如果再綜合信任度,跟關羽交過手的曹軍將領,至少是龐德第一;夏侯惇第二;張遼(曹仁,主要是沒有直接交手,但是關羽被曹仁的弓箭手射落馬下,還要刮骨療毒)第三;關羽至多還是排名第四。

《三國志》中,關羽跟曹操麾下將領的排名對比

既然說到了正史,那就要論綜合實力了,關羽根本沒法跟夏侯惇、曹仁等曹操嫡系將領相比。夏侯惇在曹操那裡,跟關羽在劉備這裡一樣,地位不可撼動,雖然也跟關羽一樣經常打敗仗。而論謀略勇武的綜合實力,關羽是弱於曹仁的。張遼的勇武謀略,和曹仁相當,都比關羽高明,相比關羽,曹操也更信任張遼。而樊城之戰,關羽被徐晃,輕鬆的玩弄於股掌之間,完敗給徐晃呀。同樣的,正史中關羽被龐德射中額頭,而龐德同樣是因為落水被抓,關羽還是稍遜龐德。

如果論智謀勇武的綜合實力,關羽遜於曹操的五子良將,只是于禁由於天災,投降關羽了,只能讓于禁排在關羽後面了。所以夏侯惇、曹仁、張遼、徐晃、樂進、張郃必然排在關羽之前。龐德曾經打傷過關羽,也要排在前面。這種情況下,關羽至多排位在第八了。

以上的還不是跟曹操麾下所有將領的比較,如果完全比較起來,關羽的排名應該會更靠後。


奕天讀歷史


儘管曹操麾下猛將如雲,許褚、典韋、張遼、徐晃、張郃、夏侯兄弟,曹氏兄弟等,但都沒人能出關羽之右。

白馬之戰,顏良在一至三合內,斬殺呂布舊部八健將中的宋憲和魏續,二十個回合內,打敗五子良將中的徐晃,曹軍諸將慄然,沒人再敢上前迎戰,雙方就暫時休戰。

延津之戰,文丑挑戰曹操,卻中餌敵之計而軍亂,文丑挺身獨戰,用箭射退張遼,與徐晃大戰,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徐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


顏良和文丑,都是袁紹麾下“河北四庭柱”排名前二的成員,兩人齊名,都是武藝高強之輩,但只可惜,兩人都死於關羽刀下。

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羽徑奔顏良,見關羽衝來,方欲問時,關羽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關羽與文丑交戰,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羽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書中的顏良和文丑,都勇猛無敵,氣貫長虹,有多次實戰成績可以證明,三國中都是排名非常靠前的著名將領,曹軍將領中無人可擋。

許褚、典韋排名最前,曾大戰不分勝負;徐晃也與許褚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所以二十回合內徐晃敗歸本陣時,難怪曹軍諸將慄然。

關羽,能獨自斬殺顏良和文丑,儘管有那麼點運氣的成分在裡面,但不可否認,關羽的武功即便在曹營中也是出類拔萃的,尤其是其在萬馬軍中,斬殺大將的風彩,曹將無人能及。

關羽曾一度降服曹操,但最終有了劉備的消息,就掛了封印,帶上兄嫂,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前去尋找兄長。

此後,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懾於關羽的威望,曹操都曾一度考慮遷都,以避其鋒芒。

關羽解了白馬之圍,曹操賞罰分明,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關羽早早就封了侯,這個成就是當時其他的曹將所不曾擁有的。

以關羽在三國中萬人敵的名望,倘若其一直待在曹營,以曹操的慧眼、氣度、用人方式,關羽當仁不讓排名猛將中第一名,在許褚、典韋和徐晃、張遼等五子良將之上,這從書中曹操對關羽的態度,就能明顯看出來。


國平軍史


假如關羽投曹操,能在曹營排第幾?



如果像提問所說,可以肯定的是,關羽不會停留在漢壽亭侯,偏將軍這個位置。因為據三國志--關羽傳:【……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



從這段記述看,在關羽斬顏良,解白馬之圍後,曹操立即表封關羽為漢壽亭候,但在這之前(即:初, 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曹操已經覺察關羽常想回歸劉備,派張遼探查,張遼詢問關羽的真實意圖,關羽照實說,只要知道了劉備下落,就會不遠千里,一定要回劉備身邊,張遼回報曹操後,曹操才封關羽漢壽亭侯的,如果關羽真心投曹,那一定會高於這個職位。當然,晉升的手段總是逐步進階,按功勞升遷,不可能一步到位。



在曹營排第幾不好說,但可以確定,如按提問關羽職位高於徐晃,張郃,張遼,于禁,許褚,典韋等應該不成問題。不過,關羽即使鐵心跟定曹操,其職位不但不會超過,而且一定低於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也沒有疑問,原因十分清楚:一是這四位跟隨曹操資歷比關羽早很多;二是他們都屬於曹氏宗親,這是曹操的用人慣例,也是原則問題,關羽自己也心知肚明,不會像聽說黃忠封五虎上將那樣反應強烈而任性。



這裡是按照提問假設答覆的,但說實話,按關羽為人,這種事情真正實現的可能為零,因為如果那樣的話,也就不是關羽了。(0:10)


流譽後


那些吹什麼曹營第一猛將的,你們瞭解三國嗎?你們瞭解歷史嗎?

關羽第一次與曹操接觸是在虎牢關大戰,三英這些拋開不說,就說當時的曹老闆,手下蝦兵蟹將就那麼點人,要是當時關羽能跟著曹操追董卓 頂住徐榮伏擊,搶下靈帝。。估計關羽絕對東漢末年妥妥的一個一字並肩王。

如果當時能頂住徐榮伏擊,讓曹老闆減少損失,那以他的表現能力壓曹仁,成曹老闆手下第一統帥。

如果面對徐榮伏擊還是落花流水,那關羽最多就是于禁哪個層次(于禁是曹營外姓第一大將,實權絕對是外姓第一人,就是被放回曹營于禁爵位依然不降。)。

之後與曹操最大的接觸大概就是跟著劉備投降曹操了,當時曹操打算挖劉備牆角,其實對關羽未必重視,主要還是想玩個千金買骨,若是關羽投了,那一世榮華是走不了了,但也就限於一世榮華,牆頭草死的早。

再之後就是下邳圍殺,關羽被虐出屎,然後投降了,之後斬殺河北雙雄,顏良文丑,成名之戰,加上于徐晃,張遼等人友誼在,這幾人都是降將,如果走的太近,那三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要知道曹營降將,張遼在合肥,有樂進,李典左右限制,這兩人資格在曹營數一數二,張合在西北一直被夏侯淵壓制,之後又有曹真,徐晃更是被養在許昌,如果那時候投了,估計關羽會被髮配到鄴城做個福將。

再之後還有一個機會就是鎮守江夏的時候若是突然反水,交出公子劉琦,曹操 成功渡江,那關羽將會有平定南方的首功,加上之前與曹操的交情,而曹操渡江統一了天下,不會怕關羽再反水,那關羽的地位將會僅次於曹仁,夏侯惇。。

所以說關羽在不同時期投靠曹操將會有不同結果,不能一概而論。。






一壺萍水


如果關羽轉投曹操,在曹營的武將中當仁不讓地排第一。這是因關羽武功蓋世,一把青龍偃月刀使的出神入畫,論手上功夫,關羽可以說是除呂布之後的最厲害的勇士。

而曹操麾下儘管有許褚、典韋、張遼、徐晃、張郃等猛將,但隨著典韋的早死,其他猛將論單打獨鬥的本領都比關羽稍遜一籌。這一點從袁紹手下顏良、文丑來挑戰時,曹將連接敗北,無人能敵這兩員虎將時,關羽出馬後,分分鐘就斬殺二人於馬下可見其勇冠三軍,威不可擋。



同時關羽還有智謀,他在攻城拔寨時能釆取智取,這是純武夫呂布等人無法相比的。也正是因為關羽文武雙全,曹操對他極為欽愛,關羽"暫歇"他麾下時,曹操又是封官加爵,又是賞賜有加,當真是動了老本,一心想感化關羽,打造他為自己的第一勇士。


然而,關羽除了本領強,還為人正直,講義氣講品格,他不為所動,心裡還是要追隨舊主劉備,後聽聞劉備消息後,過五關斬六將毅然離開曹營,譜寫一曲英雄讚歌。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當時,關羽若投降曹操,依他的性格、脾氣與作為,關羽不會成為曹操親信,只是個戰將而己!

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才是曹操的家門自己;典韋、徐晃、許褚、張遼、張郃等武將才是曹操心腹之人,關羽若排位頂多排在張遼之後、第五位吧!

曹操手下謀士、策士、幕僚和文人如雲;戰將無數、個個武藝高強;關羽孤傲、輕漫的態度,必然招致眾武將不服氣,與之爭鬥、爭寵;眾謀士必定想辦法設計除掉關羽而後快!

曹操疑心太重,喜愛人才又疑心人才!關羽當時若投降曹操,其性格決定其結果、思非常不幸與悲哀的!

不過這個假沒不會成立,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就是要塑造一個忠義雙全之人!而且《三國演義》也沒法寫下去;挑園三結義也失去其意義!




海海147035523


關羽和曹操有很多交集,令人奇怪的是,關羽十分的憎惡曹操,但是曹操卻十分欣賞關羽。正常情況下,關羽是絕對不可能投奔曹操的,因為關羽忠漢,而曹操為漢賊,兩人不是一路人。那麼做個假設,如果關羽真的投奔了曹操,能在曹營排第幾呢?

關羽在劉備陣營中是出類拔萃的人才,當時世人皆知:

關、張二人驍勇,皆萬人敵,尤其是關羽,早在劉備督管徐州時,關羽就被委以重任,留守徐州,而劉備屯小沛。

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魏書雲:以羽領徐州。而身還小沛。

這說明,在劉備眼中,關羽是能夠獨當一面、鎮守一方的。那麼如果關羽投奔曹操,能夠擔當重任,得到像在劉備處如此高的待遇嗎?應該不會

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分別是以驍勇著稱的張遼、樂進,以善於治軍著稱的徐晃、于禁,還有以善於用兵著稱的張郃。而關羽以忠義和驍勇聞名於世,那麼他和這五位相比,會更勝一籌嗎?

首先說張遼,張遼驍勇異常,在曹營中幾乎無人出其右。張遼曾經在柳城白狼山附近率領曹魏騎兵打敗烏桓騎兵,斬殺蹋頓單于。也曾在白馬之圍時和關羽一起衝擊顏良軍隊,在此次戰鬥中,關羽於千軍萬馬中親斬顏良首級,揚名於世,而世人忘記了張遼的功勞。

張遼最厲害的地方莫過於在合肥之戰時,以區區八百人於凌晨衝擊孫權十萬大軍,挫傷了吳軍的銳氣。更在吳軍撤退時率領少部分勇士衝擊,差點活捉孫權。從此,曹操令張遼鎮守合肥數十年,江東鼠輩聽說張遼的名字都膽寒不已,不敢前來進犯。

關羽之於張遼相比,我認為關羽是不如張遼的張遼率八百勇士偷襲東吳十萬之眾,以及勇於追擊撤退吳軍,差點活捉孫權,這些都要比斬顏良更精彩,因此,如果關羽投奔曹操,地位肯定要低於張遼。

再說徐晃,徐晃善於用兵,曾經被曹操稱之為有周亞夫之風。那麼關羽和徐晃誰更厲害呢?其實兩人是有過交手的。

關羽兵圍樊城,水淹于禁七軍,於是于禁投降,龐德被斬,這時曹操派徐晃率領先頭部隊前來救援。當時徐晃帶的兵士並不多,而關羽圍樊城下寨,設置鹿角,圍寨重重,甚難攻取。

徐晃並沒有選擇和關羽硬碰硬,而是採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當時關羽率主力屯圍頭,餘部守四冢。徐晃假裝要去攻擊關羽主力,卻突然出其不意的偷襲薄弱的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於是率軍來援。這是兩人第一次面對面的交鋒,結果是關羽大敗

關羽大敗還不是最要緊的,要緊的是關羽敗後撤回圍寨內,而徐晃並沒有放過這次機會,直接率軍跟著敗退的蜀軍衝了進去。而這次衝擊是極其需要膽量的。為什麼這樣講呢?

關羽圍樊城很緊,設置的圍寨也有數重,非常堅固。如果強攻,是非常困難的。而一旦闖入進去,極其容易遭到蜀軍的圍攻。慶幸的是徐晃追趕的是關羽的主力,因此徐晃才大膽的直接衝了進去。

徐晃率軍衝進去後沒有停歇,直接在蜀軍營寨內進行衝擊,關羽設置的圍寨隨之被打破,樊城之圍有了缺口。後關羽獲知呂蒙偷襲江陵,腹背受敵,於是撤軍而去,樊城之圍隨之徹底解除。

這次戰役是一場很經典的防守與反擊的攻防戰,在此次戰鬥中,徐晃利用自己敏銳的軍事直覺和超高的膽氣,力壓關羽一籌,最後取得了勝利。也從一方面證明徐晃用兵比關羽要強,因此,如果關羽投奔曹操,地位不會高於徐晃。

再說張郃,張郃的實力也不容小覷,當時劉備進取漢中時曾經說過一句話:斬了夏侯淵不算什麼,能打敗張郃才是最要緊的。

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

夏侯淵在定軍山一役被斬後,魏軍迅速以張郃為主帥重新集結,列陣於漢水北側,劉備隨之不敢輕舉妄動。張郃後來更在街亭之役斷蜀軍水源,大破馬謖,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破產。

因此,關羽和張郃相比,要稍稍弱於張郃。劉備尚且忌憚張郃,關羽就更不用說了。如果關羽投奔曹操,地位應該稍遜於張郃。

最後就是于禁和樂進,于禁善於治軍,往往前驅為先鋒,後撤為斷後,軍容齊整,軍紀嚴明。但是于禁在樊城之圍時被關羽所敗,也充分說明了自己在能力上還是不如關羽的。而樂進勇猛,但是肯定是不如關羽的,所以總體比較來看,如果關羽投奔曹操,應該地位高於此二人。

整體來說,做個假設,如果關羽投靠曹操,那麼曹操將擁有六子良將,實力排序為張遼、徐晃、張郃(三人不分伯仲),再往下是關羽,然後是于禁和樂進。換句話說,關羽處於中間的位置,不會如同劉備對他那樣,獨當一面。


每日趣評


最近在讀三國志,剛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關羽在外姓將領能排第一。(在外姓將領中可以這麼排,因為曹操帳下有許多本姓的曹氏,夏侯氏將領)。

三國時的將領主要分為謀略型和拼殺型兩種類型。謀略型典型代表周瑜,拼殺型的代表是呂布。而關羽既是拼殺型將領,又是謀略型將領。關羽不僅忠義無雙,更是三國時期少有的智勇雙全的人才。

我們來看下關羽的主要成績。

追隨主公,不避艱險

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上面這句話出自三國志中對關羽的記錄。講的是關羽和張飛在人多的廣眾場合,整天侍立在劉備的左右,跟隨劉備出入應對,不避艱險。如果沒有了關羽和張飛,就沒有劉備後期的輝煌。

陣斬顏良,解白馬之圍

是三國志記錄中的唯一一個在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的將領。關羽策馬馳入千軍萬馬之中刺殺了顏良,袁紹軍中沒有人能夠抵擋他。從而解了白馬之圍。顏亮是河北第一名將,卻被關二爺分分鐘秒殺了。可見關二爺武力之強。



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建安24年,關羽率軍攻打樊城。在這場戰役中擒了于禁,斬殺了龐德,嚇的曹操都提議要遷離去許都避開關羽的鋒芒。如果說斬顏良是展現了關羽的拼殺,那麼攻打樊城就體現了關羽的謀略。雖然後來失敗了,大意丟了荊州。但這並不影響關二爺的高大形象。要知道關二爺駐守荊州十幾年也挺不容易的。失敗原因也眾多。

1.對手強大

曹魏:曹仁,于禁,龐德,徐晃。

孫吳:呂蒙,陸遜,潘璋,朱然。這還只是部分將領,還有許多將領沒有寫出來。要知道關羽一己之力面對這麼多的大boss是多麼的不容易。

2.總部誤判

要知道,發動這麼大的戰役,成都總部肯定是知道的,但是總部以為安然無恙,所以並沒有援軍去援助關羽,關羽的兵少,但都去打樊城了,所以後方空虛,如果有援軍幫助駐守,那麼關羽就可以安心攻打樊城,即使攻打不下,也不至於丟了荊州。

3.盟軍背叛

盟軍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在你背後突然捅了你一刀。讓你猝不及防。

4.有群豬隊友

糜芳,傅士仁背叛;劉封,孟達不援助。

在這麼多的不利條件下,關羽的失敗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不必揪著他的失誤不放。

關羽由於自身忠義無雙,智勇雙全,加之曹操對他的喜愛,所以如果投奔曹操,他可以排在外姓將領中的第一名(當然了張遼或許可以與他一絕高下)。你的看法呢?


一個愁字怎能了得


關羽後世成神成聖,十分誇張。地位如此之高,都是因為他個人的勇武和忠義。這裡不談忠義,只看看作為武將的勇武。

武將是強是弱,無非這幾個指標。

一、個人武力。

關羽身高力大,刀弓嫻熟,在當事和稍後的西晉,都被稱為“萬人敵”、“世之虎臣”,可見時人皆認可。

二、行軍打仗的能力。

關羽一生參加戰鬥無數,獨領一軍或獨當一面的時候很多。雖然戰敗的次數也不算少,但是仔細分析,不難看出很多失敗不是關羽個人能力的問題,而是其所屬的劉備集團的實力太弱所致。就一些戰役細節來看,關羽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具體例子就不說了,《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裡有很多。

三、養兵練兵的能力。

這項能力很容易被忽視,但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劉備集團除了關羽,劉備和魏延這方面都不錯。江東集團的周瑜、陸遜也都是當時的佼佼者。曹魏集團裡,曹操更是養兵練兵的大神本人。關羽雖不是最厲害的那一個,但也屬於優秀選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方出身,常年在北方戰鬥的關羽是劉備集團少數能帶水軍(不是今天說的網上的那撥人)的將領。

最後,是佐證。

魏蜀吳三國的首腦曹劉孫,雖各自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長處,就是識人。曹操欣賞關羽,劉備依仗關羽,孫權忌憚關羽。可見一斑。

所以,當時的關羽,無論在當時的哪個諸侯集團(也包括曹魏集團),都是一流武將。


阿川151457971


關羽投奔曹營得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前期投靠曹操,這是在河北戰爭以前的時期,關羽曾經有投靠過曹操,並在陣前斬殺顏良而聞名天下,按著張遼的說法,當時的徐晃張遼都是關羽的副將。而這兩人在後來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稱為曹魏軍營裡的方面軍統帥。因此,關羽假如這個時候沒有離開曹營的話,他以後的仕途之路下限是軍區司令,上限是軍隊副總司令。大司令則依然是夏侯惇。這裡一是資歷問題,二是夏侯惇與曹操的關係更親。

關羽假如投奔曹操還可以有第二部分,那就是鎮守江夏時期。這時候的關羽在蜀漢政權裡已經貴為荊州都督了,類似於張遼掛帥合肥。假如這個時候投奔曹操,那麼他應該還是荊州都督,然後爵位則會升很多。由於這個時候關羽的荊州軍團是水軍,而且水軍比陸軍寶貴多了,因此他這個都督還是會比張遼那個都督值錢一點。但是要想升職到副總司令則還需要跟其他人搞好關係。至於大司令依然不用想,那還是夏侯惇的。所以,不管何時何地,二爺在曹營依然是二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