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在歷史上有哪些名將?

天津上空的鷹


廣西在歷史中一直處於邊緣地區,所以相比於中原地區的風雲人物輩出,廣西所出現的名將數量是要差上一些的。

不過在進入了近代史、民國之後,廣西的影響力卻隨著軍閥混戰的爆發而開始逐漸增大了起來,因為近代史中的廣西是歷史所有時期中出名將數量最多的時期,因此我們接下來就著重介紹近代史中的廣西名將。

不過在說到這些名將之前,我覺得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些如今籍貫屬於廣西、但是當年卻歸屬廣東統轄的名將。

陳銘樞

陳銘樞是現如今的廣西北海合浦人氏,是一個客家人,不過在民國時期,因為合浦當時是受到廣東管轄的原因,所以在他生活的時期,他是一個廣東人。

不過不管他的籍貫如何變化,我覺得我們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陳銘樞將軍此人的。

陳銘樞是廣東鐵四軍的元老之一,鐵四軍原本有兩位重要級人物,一位是李濟深、一位是張發奎。

陳銘樞是李濟深的手下,在鐵四軍的內部爆發爭端的時候,陳銘樞堅定地站在了李濟深的身旁,幫李濟深擊潰了張發奎這個對手,至此使得李濟深成為了當時國民政府主導廣東大權的人物。


後來在李濟深被蔣介石控制住之後,陳銘樞和陳濟棠選擇了向蔣介石效忠,由此他們被蔣介石委以了重任。

其中陳濟棠被蔣介石委以了廣東的軍事重任,而陳銘樞則被蔣介石委以了廣東的政治重任,二人自此開始分別掌握起了廣東的軍政大權。

陳銘樞和陳濟棠都是鐵四軍的元老,陳濟棠在成為廣東的軍界大佬後,他以往的部隊被擴編成了早先的八路軍,而陳銘樞原先的部隊則擴編成了後來我們所熟知的19路軍。

陳銘樞的19路軍和陳濟棠駐守在廣東的軍隊不一樣,他的軍隊一直是在廣東省外參與各種戰爭的,所以這就導致了陳銘樞後來的失敗。

在陳銘樞和陳濟棠爆發衝突後,軍隊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陳銘樞被迫辭掉了自己的一切職務。

在他離開廣東後,陳濟棠開始獨攬起了廣東的大權,自此成為了後來我們所熟知的廣東大軍閥。


(陳濟棠)

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的時候,陳銘樞是上海地區的長官,同時他也是一個有著很強烈愛國之心的人。

正因此在日本上海派遣軍進攻到上海的時候,他才不顧蔣介石等人的命令,命令自己手下的蔣光鼐和蔡廷鍇率領19路軍對日本人進行了抗擊。

在一二八事變結束後,雖然抗擊日本人有功的蔣光鼐和蔡廷鍇都獲得了晉升,但是陳銘樞這個不顧蔣介石命令的人卻受到了蔣介石的排斥,於是這就使得他對蔣介石產生了強烈的不滿。

終於在一二八事變的第二年後,陳銘樞和李濟深、蔣光鼐等人在福建發動了著名的福建事變,開始了他們的反蔣、反汪行動。


(李濟深)

不過他們的這次事變卻沒有持續多久,在蔣介石的鎮壓下,他們很快就敗下了陣來。

福建事變失敗之後,在很後來的很多年時間裡,陳銘樞和李濟深、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一樣,都開始徹底地失去了他們的權力,過上了平平淡淡的生活。

這就是民國時期屬於廣東但現在屬於廣西的名將,而除了陳銘樞之外,陳濟棠的情況和他是差不多的,陳濟棠的籍貫是如今的廣西防城港,但是在民國時期卻也同樣屬於廣東。

接下來我們瞭解幾位籍貫自始至終都是廣西的名將,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我們上面所講到李濟深將軍也是近代史中廣西的名將,是廣西梧州人。

廖磊

廖磊是廣西玉林陸川人,他在從保定軍校畢業後,很快就投靠到了他老學長唐生智的部下。

因為各方面的指揮能力確實非常出色的原因,所以廖磊和另一名廣西出身的戰將李品仙一同升為了唐生智手下的軍長,在湖南開始打下了他們的根基。



不過他們的這份根基卻沒有持續多久,在唐生智的勢力被摧枯拉朽一般地擊敗之後,廖磊為了尋求重新發展的機會,於是他就和李品仙一同回到了廣西,開始化整為零重新在新桂系軍閥中發展了起來。

抗戰爆發後,廖磊被授予了集團軍總司令的職位,他手下所掌握的軍隊也被擴編成了集團軍的編制,由此他率領著自己的軍隊來到了安徽,在這裡和大別山的新四軍聯手一起展開了對日本人的游擊戰活動。

廖磊將軍是一位名將,同時也是一名能力很出色的能吏,在他於安徽展開游擊戰期間,他對安徽的行政治理也頗有讓人稱讚的地方。

不過在1939年的時候,廖磊在他還沒有建立下一番抗日大業的時候,就因病離開了人間。

李品仙

李品仙是廣西梧州蒼梧縣人氏,他是唐生智的同班同學,同時也是廖磊的學長,在唐生智成為湖南的軍閥後,他同樣在自己這位同學的手下混到了一個軍長的職位。

在唐生智徹底倒臺後,李品仙攜手廖磊回到了廣西,重新發展了起來。

李品仙的發展軌跡和廖磊實際上是差不多的,他們後來都成長為了桂系軍閥中的重要將領。


在抗戰剛爆發的時候,廣西軍隊僅被授予了兩個集團軍的編制,其中一個編制被廖磊的軍隊拿到了,另一個軍隊則被李品仙拿到了手中。

在廖磊去世後,李品仙被調到安徽主掌起了安徽的抗戰大權,不過身居安徽的李品仙和廖磊不同,他在安徽的時間裡並沒有留下太多讓人稱道的事蹟,反而留下了一地的罵名。

所以說這就是廣西近代史中的幾位著名名將,近代史中的廣西名將除了他們之外,李宗仁、白崇禧、劉永福、馮子才、李秀成、石達開等人都是非常著名的,不過因為篇幅有限,所以我們就不一一詳細介紹了,如果大家有其餘的瞭解,也可以分享一下。


孤客生


中國歷史上來自廣西的名將有很多,下面我只說下近代史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做出巨大貢獻的開國將軍。

這些優秀的將領中,上將有2人,中將有4人,少將有12人,若是還有遺漏,各位大神在評論裡補出。

韋國清上將,東蘭人、中國著名軍事家,優秀的共產黨員,1929年在廣西參加了白色起義,1934年跟隨紅軍走了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中國全面抗日爆發後,在皖東北開展了可敵後革命根據地,有效的打擊了日軍,為中國的抗日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爭的時候,參加了淮海戰役,圍殲了杜聿明集團,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李天佑上將,臨桂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到革命的鬥爭中去。

土地革命時期,參加了廣西著名的百色起義,當時年僅15歲的李天佑任軍部特務連副連長。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曾多次擊敗敵軍,然後走上兩萬五千裡的紅軍長征路,先後參加了攻佔婁山關、襲取遵義城、四渡赤水、飛越大渡河等戰鬥。

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平型關大戰,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平型關大捷。之後,代理343旅旅長,率部轉戰於呂梁山區,參加開闢晉西南抗日根據地。為中國的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解放戰爭的時候,參加了平津戰役,全殲天津國民黨軍13萬人。為全國解放立下赫赫功勳。

韋傑中將,東蘭人、優秀對中國共產黨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冼恆漢中將,田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莫文驊中將,南寧人、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199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覃健中將,東蘭人、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

韋祖珍少將,東蘭人、

盧紹武少將,武鳴人、

朱鶴雲少將,田東人、

吳西少將,扶綏人、

張英少將,靈川人、

歐致富少將,田陽人、

姜茂生少將,鳳山人、

黃一平少將,賀縣人、

黃惠良少將,平果人、

黃新友少將,凌雲人、

覃士冕少將,東蘭人、

覃國翰少將,大化人.

您還知道哪些,歡迎補充。


史學達人


廣西曆史上的名將

李濟深

1885一1959

黃埔軍校副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廣西蒼梧人

韋拔群1894一1932


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領導者。廣西東蘭人

【陳濟棠】1890一1954

國民黨軍隊將領。廣西防城人

【白崇禧】1893一1966


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廣西桂林人

李宗仁1891一1969

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廣西桂林人

岑毓英1829一1889


清末抗法民族英雄。廣西西林人

馮子材】1818一1904

清代抗法名將。廣西欽州人

劉永福1837一1917


清未黑旗軍首領、抗法抗日名將。廣西上思人

陳玉成1837一1862

太平天國後期主將。廣西藤縣人

石達開1831一1863


太平天國軍事統帥之一。廣西貴縣人

瓦氏夫人1498一1557


明代抗倭英雄。廣西靖西人

儂智高】1025一1055

反宋起義將領。廣西南寧人


老夥計61322


作為邊疆省份,廣西山多地少,資源匱乏,環境惡劣,自古就以軍事著稱,廣西狼兵更是聞名天下。廣西出生的名將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北宋名將狄青,清末馮子材、劉永福,民國時期的李宗仁、白崇禧等。



尤其是波及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是在廣西起家,主要領導人和大將大多都是廣西人。如石達開、蕭朝貴、李秀成、陳玉成等等。而我要說的,則是廣西籍的新中國開國將領:李天佑上將、韋國清上將、莫文驊中將等人。


李天佑,漢族人,1914年生於廣西臨桂。1929年,在桂軍中當兵的李天佑參加了鄧小平等人領導的百色起義,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時的李天佑年僅15歲,就已經成為了軍部特務連副連長。在此後的紅軍生涯中,李天佑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成為了紅軍師長,並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天佑擔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團長,後擔任了副旅長和代旅長。抗日戰爭剛爆發,李天佑就率全團參加了著名的的平型關大捷。隨後率部轉戰呂梁山區,參與了開闢晉西南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解放戰爭中,李天佑擔任了第四野戰軍38軍軍長等職,屢立戰功,為新中國的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新中國成立後,李天佑先後擔任了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和廣州軍區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韋國清,壯族人,1913年生於廣西東蘭。同樣是參加了百色起義加入紅軍,韋國清開始了他的傳奇經歷。紅軍時代,隨部隊進入中央蘇區後,韋國清先後擔任過連長,軍事教員,中共紅軍大學總支書記等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韋國清開赴抗日前線,先後擔任了抗日軍政大學第六大隊大隊長、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九旅政治委員、旅長等職。在解放戰爭中,作為縱隊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屢立戰功。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

莫文驊,1910年生於廣西邕寧,與李天佑上將等人一樣,莫文驊也是在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加入紅軍。土地革命期間,莫文驊先後擔任了紅七軍參謀、連長連政治委員、中央蘇區軍委會總司令部直屬政治處主任、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等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莫文驊先後擔任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等職,解放戰爭中曾擔任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政委。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


鳶飛九天2018


遠的不說,就近代而言,桂軍的兩大名將,被合稱為“李白”的李宗仁,白崇禧不都是廣西的嗎?

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李宗仁自幼入軍校學習,後加入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征戰四方,分別參加過護髮運動,護國戰爭等多個重大戰役 ,最後於1925年統一廣西,成為了國民黨桂系軍閥的領袖人物。

而他軍事生涯的巔峰,末過於臺兒莊戰役。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宗仁將軍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守徐州。1938年在臺兒莊戰役中,李將軍智慧得當,取得了消滅日軍兩萬人的戰績,傳出了抗日戰爭一來最大的一次捷報,大大振奮了國人的抗戰意志。



而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李將軍迎來了政治生涯的巔峰。他先是在競選中擊敗了孫中山公子孫科,成功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後在1949年擔任代總統。但後來由於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而李宗仁和蔣介石不合,所以他乘飛機前往美國,而1950年,蔣介石在臺灣宣佈重新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一職,標誌著李宗仁與國民政府的聯繫徹底消失。

在流亡美國十六年間,李宗仁多次躲過國民黨特務的暗殺。在生命即將走向終點之際,他想落葉歸根,回到祖國。1965年7月20日,克服重重困難之後,74歲的李宗仁將軍時隔16年,終於再一次踏上祖國的土地,周恩來總理親自接機,此時,李宗仁已兩鬢斑白,不復當年英姿。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將軍在北京病逝。

白崇禧

白崇禧作為和李宗仁齊名的人物,其能量自然不可小覷。白崇禧,字健生,回族,廣西桂林人。白崇禧也是少年從軍,曾經在1911年加入廣西學生北伐敢死隊,參與辛亥革命。

而在其後,白崇禧在軍隊中東征西討,在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北伐戰爭中作戰英勇,指揮得當,屢立戰功。而在抗日戰爭時期,白崇禧和李宗仁一同指揮台兒莊戰役,大破日寇。之後,他又多次在戰場上取得輝煌戰果,由此,獲得了青天白日勳章,由於他的智謀,在國民黨中被稱為“小諸葛”。而他與李宗仁親密無間的兄弟關係,他們被合稱為“李白”

解放戰爭時期 ,他曾擊敗過林彪,但後期桂系部隊不斷被人民解放軍擊敗,最終主力喪盡。在老蔣退到臺灣後,李宗仁被剝奪實權,而擔任虛職。

1966年12月2日,副官發現白崇禧死在臥室,屍身發綠,死因不明,時年七十四歲。蔣介石宣佈,白崇禧死於心臟病,但真正死因,到現在還是一個謎。一代名將,晚年落得如此下場,令人唏噓。

當然,廣西還出過不少名將,歡迎諸位在評論區補充。


庭州行者


成克傑算名人吧


陳劍求985


廣西人好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