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暴利行業嗎?

茶友走天下


作為福建閩南人,我雖然沒生在產茶區,但從小就養成喝茶的習慣,功夫茶在福建——特別閩南一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茶行業是不是暴利,其實看看全國大街小巷的久立不倒的茶葉店,以及QQ、微信等湧出的大批賣茶妹,就知道一二了。

不過這幾年,隨著奢靡消費的控制,幾年前動輒一斤幾千的茶葉比較少見了,百來塊錢或者幾百的茶葉比較流行。即便如此,茶葉還是屬於高毛利商品,雖說已沒有那麼暴利了。

茶葉從種植採摘到泡茶飲用,工藝不算複雜,一般家庭作坊就可以做,當然也有企業化機械化加工。整個加工過程不需要其它附加商品,成本就是生茶葉和人工成本,以及後續包裝物。

加工商向茶農收購生茶時,都是按噸交易,然後顧人工進行篩選,按等級挑選出較好的茶葉進行加工——這個比較耗時,當然茶農採摘茶葉也是很耗時。

茶葉加工一般是涼青、曬青、炒青、揉捻等工藝,如果要製作成熟茶還要一定烘焙過程,這些也是構成了一定的成本。

成品的茶葉在批發市場,基本都是整大袋銷售,普通的一斤也就幾十元。二道批發商會對茶葉進行進一步的挑選,分出等級,精選出來的茶葉加上包裝,一斤就賣到幾百,更甚上千。

茶葉在包裝上,很多也是過度包裝,甚至已經超過了茶葉的價值。這兩年很流行的小罐茶,就是用精緻的小圓柱型鐵罐裝茶葉,售價很高,我個人覺得太過了。

其實在閩南地區的家庭、辦公等用茶,一般也就幾十到百來塊,高價茶就是屬於“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用買”的情形了。

還有一點,很多福建以外的買茶人,要切記:鐵觀音半發酵茶(茶葉是綠色的那種),買完後要記得放入保鮮,否則沒多久就變成了褐色,味道全變了,很浪費。

好了,就說這些,僅供參考,說得不對歡迎吐槽指正。


岑詮


你手裡拿著2000塊錢去茶葉市場,肯定能買到茶,但肯定買不到好茶。這種有錢買不到好茶的滋味可能大家都嘗過,於是,就主觀認為茶葉行業是暴利行業。

任何商品經歷各種環節,最終流通到終端上會體現出價格。

茶葉作為一種特殊農特產品也一樣,從採摘、製作到批發、分銷到終端,經歷的環節越多,各個環節的價值同樣在終端通過具體價格來體現。

只是現在的茶葉標價的可操作性非常靈活。我曾經在某家茶店裡詳細諮詢過一款標價3萬元的老白茶,但是,找到白茶產地的朋友一瞭解,發現這其中的價差真是天上地下,但是,沒了價差茶店怎麼交店租維持經營呢?

但是按照常理,這就有點暴利的不像話了。

就是上市企業八馬茶業(834754.OC)和天福(06868.HK),它們在2016年的淨利率分別只有8.66%和11.11%;在我曾經深入到過的綠茶生產廠家,真的只是每斤賺幾十元的加工費而已。

廠家批發給總經銷商,總經銷分銷給經銷商等,一級一級的往下鋪貨,一級一級往上加價,到了真正面對消費者的終端店面,價格自然就漲起來了,這麼說吧,一款300元的綠茶,在終端店賣你500元算是很良心的價格了,製作成本500元至800元的茶在終端店,不賣上幾千元的單價,你還以為真的是一包假茶。

在茶葉最上游的茶農,你以為賺錢吧,其實怎麼可能賺錢,每斤茶葉鮮葉幾十元、最多上百元的價格,只是掙了個手工費,如果算上自家茶園的市場價值,那簡直是虧本的買賣。


斑馬消費


我家就在一個茶鄉,我們這有七個茶廠,本人制茶十八年了,制綠茶。今年是三月十六日開工的。七個茶廠我幹過了四個廠,都是茶廠老闆們互相挖牆角,挖對方有技術的工人!其實,茶葉,成品幹茶對於茶廠和茶農而言並非暴利產業!之所以暴利,是被經銷商,茶莊炒作出來了!以今年為例,製茶前五天,鮮葉價格是一百五一斤,四斤原葉制一斤幹茶,成本價格是六百元。但經銷商及茶莊拿到手後,過度包裝,三兩幹茶分成四個小罐,用禮盒裝上銷價就四五百元一盒了!茶廠掙的只是三十元一斤的加工費,茶農更辛苦,起早貪黑採茶只能掙個三四百元一天,除去茶園管理的成本,也掙不到多少錢!製茶工人也很辛苦,茶葉上市高峰時要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剛開始,製茶是我的愛好!但後卻厭倦了,今天下午三點半還要上班,估計要到凌晨四點才能下班!


不做茗人


我自己有茶葉加工廠,主要做的茶葉批發,地址在浙江省松陽縣,全國最大的綠茶集散中心就在我們這裡。我根據自己瞭解到的角度分析下茶葉利潤。 首先,天價茶。這一類茶不用說了,動則幾萬十幾萬一斤的,溢價率實在太高,基本是炒作,經常聽到電視上報道哪裡哪裡什麼茶葉拍賣價達到多少又創新高之類的,其實好多都是自己人買走自己的茶葉,自導自演罷了。 二:核心產區品牌茶。比如武夷山桐木關的金駿眉、正山小種,比如杭州西湖龍井等等。我就講解西湖龍井吧,西湖龍井分一級產區和二級產區,二級產區裡產量最大的是龍塢,龍塢的明前頭採龍井茶農價1200-1600一斤,是茶農價,等於是一手價格,只有大批發商或是大茶商才能拿到的,到消費者手裡還需要流通環節,過一手就是10%-20%的加價,到你們手上價格不可能低於2000的,注意啊,這個是明前頭採的價格。好多人說為什麼那麼貴啊,一是西湖龍井名氣大,市場熱銷;二是西湖龍井跟其他產區的龍井茶相比品質好,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三是產量低,產區面積小的可憐,好多人開玩笑,正宗的西湖龍井還不夠杭州人自己喝的。以上那麼多因素,造成西湖龍井價格比較高,你不買,自有別人去買,更可憐的是好多人花了大價錢買到的還不是正宗的西湖龍井。 三:精品茶,非核心產區,也是頭採的茶葉,但是品質也非常好的這一類,我就講講我們松陽的頭採龍井茶。這時候我們的頭採龍井茶青價格是80-100元,我們就按80算,4.5斤加工一斤就是360,加工廠最低利潤40,等於茶廠批發價就是400。再加上中間商,到茶客手中價格最最便宜600,高的話800。這是頭採各個環節的價格,到二採三採價格就會實惠很多了,就有200多點價格了。 四:口糧茶,先講松陽的雨前龍井,價格在100-250,雨前茶也屬於春茶,也有回甘,性價比非常高。夏茶也屬於口糧級別的,但是味道帶苦澀感,基本沒有回甘,但是加工的好香氣還是非常好的,它價格還是很便宜的。舉例綠茶(日照綠茶的那個綠茶),茶青也就幾塊錢,我們茶廠批發價30-40,到茶客手中都是100塊錢以內的。還有一類茶,不是人工採摘的,全是機器剪的,這一類價格非常便宜了,茶青1-2塊,茶廠出廠價10-15塊,但很多茶店是不賣這一類茶葉的,因為這種茶利潤太低,而且品質不好,很容易造成老客戶流失,這類茶主要流向電商平臺,尤其這幾年興起來的拼多多,三四十 1斤買一斤 還送半斤的,都是這類茶。到一百以內的茶葉完全一分錢一分貨,想花幾十塊錢買到好茶不可能的。 分析了那麼多的茶葉各環節價格,還沒有回答茶葉的利潤呢,還請接著往下看吧。因為我是茶廠,主要有的批發,有好多大批發商或是大茶店都是從我這裡進貨的,因此他們的利潤空間我還是有點了解的。 批發商,從茶廠進貨供應茶店,過一手10-20%的毛利,相當於100進110-120就批了,別看好像利潤低,但人家走量啊,批發都是一箱一箱的,一箱30斤,你批一箱就有300-600的利潤了,但現在批發非常難做,基本都要欠賬,欠賬週期長,很容易壞賬。 茶葉店,他們的利潤空間真的是非常難說清楚,尤其是賣紅茶或是普洱這一類,坑有點大。我碰到有茶店掛著個什麼武夷山桐木關哪個村的證書,但誰知道呢,看條形完全看不出來,老茶客還好,茶葉喝多了自己會對比,普通人被坑就是一個大洞。茶葉裡的綠茶類目還好,像龍井、毛峰、安吉白茶這一類的,完全看條形,好茶葉一定是小芽頭。茶葉店賣普通綠茶的毛利基本在60-100%,進價300的茶葉,零售價一般450-600。他們利潤還是可以的,但還算不上暴利吧,他們還要進貨墊資啊店租啊人工啊,如果生意不太好,一年到頭掙不到錢的,有些還要虧錢。這幾年茶葉生意普遍不好做,一是銷量下滑,二是單價利潤在降低,原因麼茶店越來越多,客戶分散了還有電商影響,再加上店租越來越貴,人工也在漲價,基本新開的茶店都是虧錢的。關於茶店利潤我發現還有個重要因素,不同區域利潤差別很大,像山東,茶葉消費量大省,茶店也非常多,競爭大,這一類區域利潤普遍低於其他地方。相反,茶葉消費量越低的區域,茶葉價格越貴,因為量小,茶店也少,店裡賣不上量只能賣上價才能保證他的成本和利潤。 做個最後總結吧,每個人對暴利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認為進價300賣500是暴利了,個人認為算不上,加上它的資金使用成本、店租、人工等七七八八的,利潤也就沒那麼高了。現在正兒八經開茶店的,基本都不敢亂開價,現在做生意不比往年,競爭壓力那麼大,隔壁都是開茶店的,網上的電商虎視眈眈,亂賣價格的,無異於飲鴆止渴。但也有少部分茶店利益驅使,亂賣價錢,為了買茶不被坑,教你個小妙招:買茶前帶一個裝有茶葉的茶杯,到店裡跟老闆說:“我一個月喝兩斤茶,附近的幾家都轉過了,感覺不太好,你家有什麼茶我也來看看。”老闆絕對會謹慎報價! 最後啊,需要茶葉你也可以找我,價格絕對比茶店實惠。


一杯好茶解煩憂


最近正想寫一片關於茶葉的價格問題,頭條就推薦了這個問題,我是鐵觀音產地的,以鐵觀音茶葉的實際情況來說明一下茶葉的到底是不是暴利行業,或者為什麼會成為大家都認為的暴利行業。

鐵觀音茶葉價格在市場上的價格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鐵觀音的實際成本和中間商的利潤疊加。

鐵觀音的實際成本

市場上任何一個產品都是有成本的,最原始市場價格就是生產加工這個產品所需要耗費的原料、人工等相關原始費用。鐵觀音茶葉的最根本的成本就來自於原料、輔助費用以及製作人工費等。

比如,一款鐵觀音毛茶的格是50塊/斤,根據淨茶率為0.65計算,淨茶的價格就是77元左右,加上包裝等後期費用(以普通包裝為例)10左右,那麼這款茶葉的實際成本價格就是87元。

那麼,這就是這款茶葉從我們茶山(茶農)直銷出去的價格就是90元。

這個價格來說,茶葉是不是暴力行業,大家就可想而知的!

那麼問題來了,茶友們看到這會說,我從來沒有買過這麼便宜的茶葉!

為什麼呢?

這就是接下來的價格影響因素(而且是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中間商的利潤疊加。

中間商的利潤疊加

對於廣大終端消費的茶友來說,上面的那個價格對你們來說沒有很大的意義,因為茶友們絕大部分都是找茶商購買茶葉,所有你們到手的茶葉價格其實不是我們茶農制定的,是茶商(根據當時的實際市場行情)制定的!

所謂的茶葉是暴利行業觀點,就是從這邊來的。

茶商到我們家收購茶葉,不是義務的也不是公益的,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從中獲得利潤。

所以他們要進行加價,加價的浮動他們會根據當時的市場行情、重新包裝如禮盒的價格等。

我們就有碰到長期合作的茶商來我們家收購茶葉,價格是80元,他最終賣出去的價格是588元。

這中間就加了好幾倍的利潤!

所以,茶葉是不是暴利行業這個問題,對茶農來說,不是!茶農就是種茶製茶,就跟其他種地瓜種花生的農戶是一樣的。

對於某些茶商來說(並不是全部),茶葉對他們就是暴利行業。

你會疑惑你旁邊很多茶店,裝修高檔,每天冷冷清清,但是他們還是能存活不倒閉,而且看起來還很有錢的樣子。這就是原因。


以上是我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回答,如果有不同觀點,或者想了解鐵觀音茶葉的相關問題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我們會經常發佈一些茶葉的相關情況。謝謝!


尚介福茗茶


茶葉確實算是暴利行業。

1、無標準定價

茶葉沒有標準的定價,甚至同一種茶葉,不同的銷售商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不過,名山古樹本身就是數量少的,需求量這麼大,交通也方便幾十個人搶一個樹上的茶,年年上漲就很正常了。

2.含有禮品意義

茶葉有禮品的意義,經常用來送禮,屬於比較高端的禮品,即使價值沒有那麼高,但是在包裝上,在人們的意識中,都是屬於比較貴的商品。

3.產品質量無明顯的區分

產品的質量沒有明顯的區別,好壞大不多人都市分不清的,在質量上的區別大多數也不清楚,因此在價格的界定上,很多人也是不清楚的。

4.利潤大於日用品行業

茶葉利潤大於日用品行業,當然有些茶的價格是人為炒出來的,有些是確實必須到那個價位才能有部分利潤的。不過一般標價與實際品質不符的才是利潤最高的,那樣的才是真正的暴利。

總結:綜上我認為茶葉算是暴利行業。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其他商家暴利不暴利,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家開的確實賺不到什麼錢,因為前期成本你知道多高麼?有人來採茶,還得有人給炒。這不都得給錢?你知道流程有多少麼,包裝盒,郵費這不都是自己出,房租,水電費。什麼的,成本很高的。一斤茶葉根本賺不到多少錢,尤其像我們這樣不會坑顧客的,而且也不能坑。因為賣的是信譽。人家來一次,覺得不好,人家還會來第二次麼?肯定不會啊!來的是熟人,有時候還會低於成本價賣出,好不。因為大部分是熟人。我們家的茶葉,都是自己親自去採摘,整個炒茶的流程都在監督著,那些天我叔都是一塊跟著上山,整夜不睡覺,看著。經常喝茶的人,看著圖片就知道。這絕對是好茶。信陽毛尖,野生毛尖。有芽,有葉。哎,生意難做。😩






誰若傾心落此棋


我是這個行業的人,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是的!

很多人認為一片樹葉就能賣這麼貴?

裡面有多少茶農對古茶樹的情義,有多少良心製茶人對茶品的執著,有多少我們做茶人的堅持。

前些年假貨坑害了很多消費者,到現在我們都能看到網絡上的9.9元的“老班章”

這些賣假貨的賺了錢就跑,到了最後苦了消費者苦了我們茶農,消費者說普洱茶假貨多,我們世世代代種茶做茶,我們放棄不了啊

什麼是暴利行業???如果有空到我們的叢林裡來看一下就是最真實的了


一道集品普洱茶


我個人認為現在茶行業已經趨於平穩良性的發展,前幾年部分人群對茶葉的炒作,造成消費者對茶行業的認知誤解,一直認為茶行業是暴利行業,其實這兩年隨著電商的成熟,茶葉的直銷模式也已經很流行,這些營銷方式的出現使茶行業變得很透明,利潤也變得很微薄,茶商其實是揹著暴利的名,其實過的還不如其他行業。





茶道小子


我們村的毛茶一斤3-40,暴利不暴利消費者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