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反覆發生,有什麼好的治療建議嗎?

半島燒麥


現在患結腸炎的人很多,結腸炎長治不愈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本人以前也有慢性結腸炎,吃西藥、中藥時會有好轉,但始終無法治癒,也用保健食品測試過,用多種營養素來進行營養治療,2~3天就見效,效果比較好,如果不吃馬上覆發,可見慢性結腸炎是缺少多種營養素的疾病,治療應以營養治療為主,中西藥為輔(症狀重時適當用藥減輕症狀),只有堅持營養治療為主,慢性結腸炎不易反覆發作,才有徹底治癒的希望。

一、什麼是慢性結腸炎

結腸炎分急性結腸炎和慢性結腸炎,反覆發生的結腸炎就是慢性結腸炎,是指病因尚未明確的亞急性與慢性炎症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與克羅恩病。這兩種疾病在病理上以腸道黏膜(潰瘍性結腸炎)或腸壁全層(克羅恩病)破壞與增殖性炎症改變兼見為特點;臨床上則是腹痛與腹瀉為主要症狀,可有多種腸外表現。病情反覆發作、輕重不等或長期遷延慢性經過。本病可發生任何年齡,以20~50歲為多見,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

現在的治療方法分手術、藥物和營養治療三種,官方觀點認為三種方法同等重要,但實際情況是隻重視藥物、手術兩種,不重視營養治療,導致受損病變的結腸黏膜細胞無法修復和更新,其結果是大多數患者病情反覆發作無法治癒,結腸癌病人不斷增多。本人認為慢性結腸炎是長期缺少多種營養素疾病,必須堅持營養治療為主,藥物為輔,實踐證明這一治療方法,無論是治療時間還是治療效果上都是OK的,無任何副作用。

總的治療原則是高熱能、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少纖維、無刺激、細軟易消化的食物,以補償長期腹瀉而導致的營養消耗和營養不良。

(1)高熱能

蛋白質、脂肪和糖類是人體三大供能營養素。慢性結腸炎病人因為長期腹瀉和結腸炎症導致消耗過大、吸收不良,人體熱量偏低,必須給予高熱能補充人體能量。綜合考慮三者供能營養素來看,應以補充蛋白質和糖類為主,脂肪不宜過多(脂肪瀉),因為蛋白質不僅能提供能量,主要是修復潰瘍面和炎症受損腸黏膜的主要原材料,蛋白質每天每千克體重1.5克計算,其中優質蛋白佔50%。應選用一些易消化的優質蛋白,如魚、蛋、豆製品等。對於乳糖不耐受病人應剔除牛奶等奶製品。糖類供應適量,以易消化的半流少渣飲食為主(稀飯、麵條、米飯等)。總體能量按每天每千克體重40千卡供給。

(2)限制脂肪和膳食纖維

腹瀉病人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嚴重者伴有脂肪瀉,因此要限制脂肪,儘量吃脂肪含量少的食物,烹飪用油應控制,每人每天約20克為宜。對於膳食纖維含量高的粗糧和蔬菜水果應適當控制,不宜攝入過多,如糙米、紅薯、芹菜、韭菜、幹豆類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蔥、姜、蒜等。

(3)維生素和礦物質要充足,以補償腹瀉引起的營養流失。

食用纖維少、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較多的嫩菜葉、瓜類等,對於富含可溶性纖維的果膠、瓜兒膠等,如香蕉泥、蘋果泥等可適量攝入。

(4)少食多餐

為減輕腸道負擔,應堅持少食多餐、循序漸進方式,防止發生腸穿孔、腸出血等。

(5)補充葉酸和鈣鎂鋅

由於病人長期腹瀉便血、吸收營養不良等因素,對於缺鐵、葉酸缺乏或貧血者,應給予適量補充,一般以口服或注射補充。長期腹瀉者,應補充鈣、鎂、鋅礦物質。

(6)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食物

益生菌(雙歧桿菌等)與益生元(低聚糖類)能通過改善腸道菌群,影響腸黏膜細胞因子信號傳遞,來達到抑制炎症反應的目的,如質量好的酸奶和益生菌補充劑。

(7)糾正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

重度病人由於大量腹瀉、發熱,容易有脫水、低鉀和水鹽代謝紊亂現象發生,應及時補充淡鹽水,食用菜葉湯,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的丟失。

(8)注意飲食衛生

慢性結腸炎病人一般都是抵抗力差、身體虛弱,平時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做到勤洗手,不吃生冷、堅硬和變質的食物,飲食清淡為主,忌油膩,注意葷素搭配、幹稀搭配,選用清燉、蒸等烹飪方法,忌煎炸、燻烤食物。

慢性結腸炎病人從目前治療情況看,治癒率極低,主要原因是重藥物治療,輕營養治療和飲食禁忌,只要醫生和患者轉變觀念,重視食療等營養治療方法,不論是何種體質、何種原因、疾病程度不同,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或治癒,因為任何細胞的病變和受損,必須通過缺少的多種營養物質來修復,這是由細胞的自然規律決定的,任何人都無法改變。只要治療方向正確、方法得當,就算不能完全治癒,控制完全可以做到,不至於讓疾病越來越嚴重,發展到醫生都無法治療的嚴重後果,到那時悔之晚矣!


紅豆140904351


可以吃結腸炎丸,或補脾益腸丸,這個藥效果也可以,中藥效果可以就是太貴了,結腸炎要合理調節飲食,飲食調節比吃藥還重要,多吃新鮮蔬菜,清淡為主,少吃油炸燒烤等不宜消化的食物,少吃肉肉,每天適當的走步,有助於腸胃蠕動,也可以做提肛呼吸,就是吸氣的時候提肛門,呼氣放鬆就可以,每次做10到20次,這個方法不錯,有助於排氣。和腸道蠕動,我得結腸炎兩年多了,今年一年基本上沒有復發過,感覺挺好的,去年總是反覆復發,真是痛不欲生,現在吃飯特別小心,管好自己的嘴才是最好的選擇。心情開朗適當的運動。



鄉村老李頭


結腸炎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起病多緩慢,病情輕重不一,主要臨床表現腹瀉、腹痛、粘液便及膿血便、裡急後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覆發作。腹痛一般多為隱痛或絞痛,常位於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現有食慾不振、腹脹、噁心、嘔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壓痛,有時能觸及痙攣的結腸。常見的全身症狀有消瘦、乏力、發熱、貧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惡化或初次發病就呈暴發性,表現嚴重腹瀉,每日10-30 次,排出含血、膿,粘液的糞便,並有高熱、嘔吐、心動過速、衰竭、失水、電解質紊亂、神志昏迷甚至結腸穿孔,不及時治療可以造成死亡。

本病起病多數緩慢,少數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長達數年至十餘年,常有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或持續性逐漸加重,偶呈急性暴發,臨床表現有:

1、腹瀉:粘液便及膿血便,輕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2、腹痛:輕度病人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陣痛,涉及全腹有痛一便意一便後緩解的規律。

3、便秘: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

4、其他症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症。

結腸炎的中醫臨床表現

①輕度型:最多見、起病慢、症狀輕、輕度腹瀉,每天少於4次,並與便秘交替,便中不含或僅有少量血液粘液無全身症狀,病變多侷限在直腸和乙狀結腸,血況正常。

②中度型:介於輕度與重度之間,腹瀉每天多於4次,並有輕度全身症狀。

③重度型:有發熱、倦怠、消瘦、貧血等全身表現腹瀉每天多於6次,血便或粘液膿血便。

④暴發型:少見。

結腸炎在中醫上的臨床分型主要有4種,具體介紹如下:

①腹瀉型:洩瀉、大便不成型、腹痛、便血、粘液便、膿血便、腸鳴及排便不暢、不盡、裡急後重,伴有消瘦、全身乏力、惡寒、頭昏等症。

②便秘型:大便秘結,如羊屎樣,排便不暢、不盡,甚則數日內不能通大便,有一部分患者原有長期腹瀉史,伴有腹痛、消瘦、口乾、腹脹貧血等症,易惡變。

③腹瀉便秘交替型:大便時干時稀、時有粘液、便血,伴有腹痛、腹脹等症。

摺疊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1、休息:休息對疾病有很大好處,特別對活動期病人要強調充分休息,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隨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一般應避免重體力活動。

2、飲食和營養:腹瀉期要注意補充營養,又要適當減少飲食中的纖維素成份,像韭菜、芹菜、蒜薹等,要用少渣飲食,以減輕高纖維素成份可能給結腸粘膜帶來的機械性損傷。關於結腸炎患者喝牛奶的問題,要看喝牛奶後有無腹瀉加重,因為潰瘍性結腸炎病人可能對牛乳蛋白過敏,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可能因腸道的乳糖酶缺乏服牛奶腹瀉。在我國,患有乳糖酶缺乏症的人要比西方為多,因此,對腹瀉期的炎症性腸病患者應仔細詢問有無對牛乳過敏史,限制乳製品的攝入,有時會起到止瀉的效果。

由於腹瀉便血、長期攝食過少和吸收營養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鐵、葉酸缺乏或貧血、應給予適量補充。一般可經口服或注射補充,運用益氣健脾、養血補腎中藥也可達增加體質和補充營養的目的,但不要濫補,要辨證用藥。長期腹瀉者,要補充鈣以及鎂、鋅等微量元素。

1、適當補充液體和電解質,補充維生素乙和鈣。服鐵製劑和葉酸治療貧血。病情嚴重,腹瀉頻繁,營養嚴重不良的病人,可給一時期胃腸要素飲食或胃腸外營養。[1]

2、抗感染藥:水楊酰偶氮磺胺吡啶對治療各部結腸炎,防止併發症有較好療效。有的引起噁心、嘔吐、頭痛、皮疹、粒細胞減少、貧血和肝功能不良。如不見效和有不良反應,可改用甲硝噠唑。新黴素和酞磺噻唑也有效用。

3、激素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可的松和強的松可改進全身狀況,使病程緩解,排糞次數減少,復發症狀減輕和食慾增加。但也有的病人效果不好,並可使潰瘍穿孔,出血和癒合緩慢。現在認為應用範圍較小,對於急性暴發性或早期發作嚴重的病人可使症狀明顯減輕,病情好轉;對於長期反覆發作的效果並不滿意;促皮質激素單位溶於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症狀改進後改用肌肉注射。氫可的松靜脈注射,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可給藥。皮質激素對緩解症狀比可的松效用較好,但維持緩解的效用不如可的松。這種治療如症狀無改進,不應繼續超過2周。

4、免疫抑制藥:硫唑嘌呤,每日1次,可改變病的進程,抑制臨床表現,但不能改變基礎病,常用於靜止期減少復發,也可能中毒,應加註意。6硫基嘌呤(6-MP)與激素合用可減輕症狀。

5、止瀉藥:可減少排糞次數,減輕腹痛,常用複方苯乙哌啶、可待因和複方樟腦酊。止瀉藥物對急性發作的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結腸,應慎重使用。也可給鎮靜藥物和解痙藥物。

6、保留灌腸:常用於直腸和乙狀結腸炎,可減輕症狀,促使潰瘍癒合。

腸炎患者自我鍛鍊法

1、做時全身放鬆,排除雜念,姿勢取仰臥式,雙眼微閉,深呼吸,先提肛30次,向上提時吸氣,向下放時呼氣。一提一放為一次。

2、提肛時一定要意守肛門,做完30次後再揉腹200次,揉腹前要排淨大小便,不宜過飽過餓。

3、揉時手心向下,右手放在肚臍上,左手放在右手手背上,按順時針方向揉腹,力度適中,揉的幅度由小到大,即先從肚臍開始,再慢慢擴大,直到整個腹部,揉一圈為一次,揉腹時要意守丹田(肚臍下約5釐米處),在揉腹前心中默唸“消炎、止痛、痊癒”六字。

4、做完運動之後,雙手放在肚臍上,還是左手放在右手上,做深呼吸三次,平躺三分鐘後起床。

此法要持之以恆,揉腹時如出現腹部溫熱感,腸鳴或排氣現象均屬正常。

結腸炎的治癒標準

慢性結腸炎的治癒標準,一般來說,必須是大便完全恢復正常,日行1次或隔日1次,糞便成形,不再出現粘凍和腹痛等症狀,並經內鏡檢查,證實結腸粘膜的充血、水腫已經消除時,這時結腸炎才達到臨床治癒標準。臨床上有不少患者自我感覺症狀消失,自己主張停藥,這時未經內鏡檢查,其實疾病還沒有完全治癒,這樣停藥就容易復發的,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達到臨床治癒標準,並長期保持良好狀態。

1.腹瀉就是結腸炎——盲目服藥

2.結腸炎應該消炎——濫用抗生素

3.用藥見效後未能鞏固——中途停藥

4.只重視藥物治療——忽視營養補充和心理調適

摺疊編輯本段飲食保健

對急性腸炎患者,除注意休息和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在飲食方面應採取易消化、少刺激、溫熱適度、營養豐富、少食多餐和適時補充水分的原則。

腸炎初期:

是腸道急性充血、水腫、發炎和滲出的階段,此時腸蠕動活躍或處於痙攣狀態,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較弱,所以,在起病後8~12小時內,患者可吃流質食物,如大米粥、藕粉、細掛麵等。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以補充體內水、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

腸炎好轉期:

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大米粥、細麵條等。宜採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4~5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後容易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痛苦。

腸炎恢復期:

由於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病理生理的改變,此時腸道對食物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別注意節制飲食,飲食上宜吃些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避免過早地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的食品以及多纖維食物,如芹菜等。恢復期後2~3天左右,即可按正常飲食進餐。

結腸炎飲食原則

1、少纖維、低脂肪食物有促進腸蠕動、刺激腸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對腸道不利,故應限制。

2、注意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

3、慢性腸炎如有脫水低鈉現象時,應及時補充淡鹽水,食用菜葉湯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的丟失。

4、排氣、腹瀉過強時,應少食糖及易產生髮酵的食物:如薯類、豆類、牛奶等。

5、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均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結腸炎可適量食用。

摺疊編輯本段預防護理

結腸炎的預防需注意飲食

1、要飲食有規律,一日三餐做到定時定量,不過分飢餓、不暴飲暴食,這樣有利於腸道消化平衡,避免因無節制飲食而致腸道功能紊亂。

2、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膩為基本原則,宜食:健脾食品,山藥、扁豆、蓮心、百合、紅棗。少食冷飲,少食易脹氣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韭菜、洋蔥、大蒜、油炸食品、咖啡、碳酸飲料等。

3 、少吃高脂食物,以免因為其難消化加重腸胃負擔,例如少吃高脂的快餐。

4、 避免過量飲酒。

5、每天不要攝入過多纖維食物,可以選擇全麥食品,以及柑橘、菠菜、胡蘿蔔等。

6、避開過敏食物,如果發現自己每次吃過某種食物就有類似反應,就要小心是不是對此過敏,可以選擇其他食物代替。

結腸炎護理需注意觀察病情

1、根據病情觀察腹瀉的頻率次數和大便的性狀。

2、暴發型患者因大便次數頻繁,應觀察是否有口渴、皮膚彈性減弱、消瘦、乏力、心悸。血壓下降等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和營養障礙的表現.

3、如病情惡化、毒血癥明顯、高熱伴腹脹、腹部壓痛、腸嗚音減弱或消失,或出現腹膜刺激症,提示有併發症應立即與醫師聯繫協助搶救。

結腸炎一般護理

1、連續便血和腹瀉時要特別注意預防感染,便後溫水坐浴或肛門熱敷,改善局部循環。並局部塗擦抗生素軟膏。

2、需行藥物保留灌腸時,宜在晚睡前執行,先囑患者排便,後行低壓鹽水灌腸。

3、輕者適當休息,指導患者晚間安然入眠,重視午睡;重型患者應臥床休息,以減輕腸蠕動和腸痙攣。

結腸炎對症護理

1、腹痛應用解痙劑時,劑量宜小,避免引起中毒性結腸擴張。

2、嚴重發作者,應遵醫囑及時補充液體和電解質、血製品,以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等。

3、需行結腸內窺鏡或鋇劑灌腸檢查時,以低壓生理鹽水灌腸做好腸道準備,避免壓力過高防止腸穿孔。

4、指導患者以刺激性小、纖維素少、高熱量飲食;大出血時禁食,以後根據病情過渡到流質和無渣飲食,慎用牛奶和乳製品等。

綜上所述,結腸炎護理還應做健康指導,向患者講解此病的誘發因素、治療後的效果,並保持情緒穩定。囑咐患者按時正確服藥,配合治療和護理。

摺疊編輯本段病理病因

結腸炎病因:

1、自身免疫反應:

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本病併發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較多,腎上腺皮質激素能使病情緩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結腸上皮細胞抗體,所以認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腸道菌後,可與結腸上皮細胞抗原起免疫反應,損傷結腸粘膜,並且患者的淋巴細胞對胎兒結腸上皮細胞有細胞毒作用,提示懷疑結腸炎的發生還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

2、感染:

本病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與一些結腸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認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種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較大。

3、遺傳:

本病的血緣家庭發病率較高,據歐美文獻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此外雙胞胎的研究表明,單合子比雙合子更容易發病,也就是說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係。

4、神經精神因素:

有人認為精神因素在發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徵,對於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性差,屬心身疾病一類,心身疾病強調心裡因素在疾病的發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有人將7種疾病列為心身疾病,即:哮喘,類風溼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原發性高血壓,神經性皮炎、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十二指腸潰瘍。目前可能有更多疾病被列為心身疾病。

摺疊編輯本段疾病診斷

結腸炎診斷標準:

在日常生活中結腸炎是比較好確認,如有腹瀉大便不成形、腹痛、腸鳴、便秘、粘液便及膿血便,此病剛開始服用磺胺類及抗生素藥物可控制病情,多次復發後,用此藥的療效將會很低,應到當地醫院請專科醫生幫助診斷。1993年,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結合我國情況擬定了試行診斷標準:

(1)潰瘍性結腸炎需先排除細菌性痢疾、阿迷巴性結腸炎等病因明確的結腸炎.。

(2)具有反覆發作的腹瀉、腹痛、粘液、膿液等典型的臨床表現,至少有結腸鏡"X光線"的特徵性改變中的一項。

(3)臨床表現不典型,但有典型結腸鏡或X光表現或粘膜活檢組織學表現。

慢性結腸炎的診斷方法

1.潰瘍性結腸炎需先排除慢性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結核等病因明確的結腸炎。

2.具有反覆發作的腹瀉、腹痛、粘液便、膿血便等典型的臨床表現,血常規檢查可有輕、中度貧血,重症患者白細胞計數增高及血沉加速。嚴重者血清白蛋白及鈉、鉀、氯降低。免疫學檢查IgG、IgM可稍有增加,抗結腸粘膜抗體陽性。糞便檢查有紅、白細胞、粘液、甚至巨噬細胞,反覆大便培養、孵化等均無特異病原體發現。

過敏性結腸炎的診斷

(1)過敏性結腸炎的腸管狹窄,結腸袋消失,線樣徵與潰瘍性結腸炎相似。

(2)潰瘍性結腸炎的腸管除狹窄外,尚有僵直變短成臘腸管狀。

(3)過敏性結腸炎以粘膜皺襞易變性為特徵,可作為鑑別診斷的要點之一。

檢查方法

1、放射學鋇劑檢查: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鋇劑檢查。常規鋇灌腸X線檢查可見:

①輕度潰瘍性病人,X線檢查陰性,中度和重度患者則有典型表現。

②結腸壁邊緣呈小鋸齒狀突出的鋇影及鐵軌樣皺襞相。

③充盈缺損,假息肉形成,少數病例因結腸壁纖維化及息肉增生,可致腸腔變窄。

④結腸袋消失或變淺,結腸縮短僵直,甚至如水管樣。

⑤雪花徵:由於微小潰瘍及糜爛而附著鋇劑,鋇斑點,氣鋇雙重造影顯示如雪花。

⑥排鋇異常。

⑦直腸後間隙增大達2cm以上,表示直腸與直腸後組織有嚴重炎症。

⑧應注意的有無。

2、內窺鏡檢查:臨床上多數病變在直腸和乙狀結腸,採用乙狀結腸鏡檢查很有價值,對於慢性或疑為全結腸患者,宜行纖維結腸鏡檢查。

鑑別診斷:

結腸炎的表現為慢性腹瀉、便血、粘液便、腹痛等,但是這些症狀均不具有特異性,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在診斷時必須和以下疾病加以鑑別:

1、慢性細菌性痢疾:表現為慢性腹瀉或粘液膿血便,但常有急性菌痢史。從糞便、盲腸拭子或結腸鏡檢查時所取得的滲出物進行培養, 可分離出痢疾桿菌。

2、慢性阿米巴腸病:往往有到疫地史,病變以右側結腸為主,結腸鏡下可見粘膜潰瘍,潰瘍邊緣為潛行性,介於潰瘍之間的結腸粘膜正常,糞便中可找到溶組阿米巴包囊或滋養體,用抗阿米巴藥物治療有效。

3、血吸蟲病:也可有慢性腹瀉腹痛,但有到流行區與疫水接觸史,糞便可檢出血吸蟲卵或孵化毛蚴陽性。結腸鏡下,可見到粘膜下黃色顆粒等典型表現,盲腸或乙狀結腸粘膜活組織檢杏可找到蟲卵。此外病人往往有肝脾腫大,病情重者可出現腹水,有效的抗血吸蟲治療後症狀好轉。

以上三種傳染病,在過去是最常見的慢性腹瀉病人的病因,故在診斷潰結時,—定要排除該三種疾病病。

以下是幾種非傳染性的疾病,在症狀上和潰瘍性結腸炎也有很多的相似點,應注意鑑別診斷。

1、克隆病(crohn氏病):病變範圍廣,自食管至肛門的胃腸道均可發生病變,以末斷迴腸及右半結腸多見。臨床表現可酷似潰結,但往往無血便,以腹痛、粘液便為多見,也可出現腸梗阻。病變呈節段性,病灶間的粘膜正常,纖維腸鏡檢查可明確診斷。克隆病和潰結統稱為炎症性腸病,兩病的病變和臨床表現有不同,但治療用藥是相似的。

2、結腸癌:多見於中老年,有便秘或腹瀉等大便習慣改變史,同時可出現貧血、胃納減退、便血和腸梗阻等症狀。X線鋇劑灌腸可發現腫塊,纖維結腸鏡檢查,不僅可以發現腫塊,而且可以取活檢病理檢查,以明確是否有惡性細胞存在,並可進一步明確腫塊惡性程度。腸鏡是診斷結腸癌的最佳方法。

3、腸結核: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徵:本病典型症狀為脂肪瀉。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狀或泡沫狀,常浮於水面多有惡臭味。多伴腹脹、腹痛,有乏力、體重下降、出血等營養不良表現,病程長,病情時輕時重,做X線鋇餐檢查有利診斷。

4、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徵:本病典型症狀為脂肪瀉。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狀或泡沫狀,常浮於水面多有惡臭味。多伴腹脹、腹痛,有乏力、體重下降、出血等營養不良表現,病程長,病情時輕時重,做X線鋇餐檢查有利診斷。

摺疊編輯本段檢查方法

結腸炎需做的檢查:

1、乙狀結腸鏡檢查:結腸炎可通過乙狀結腸鏡檢查,它是一種簡便易行,安全可靠,又有臨床使用價值的方法。對病人基本上沒有不能忍受的痛苦,併發症也不多見。

2、纖維結腸鏡檢查:結腸炎還可通過纖維結腸鏡有很長的導光纖維管,可以彎曲,能深達結腸各段,乃至越過迴盲瓣進入迴腸末端,可以觀察整個結腸腔內情況,適用於檢查結腸各段疾病。

3、X線鋇劑灌腸檢查:所見x線徵主要有:1)粘膜粗亂及(或)顆粒樣改變;2)結腸袋消失,腸壁變硬,腸管縮短,變細,可呈鉛管狀。重型或暴發型病例一般不宜作鋇劑灌腸檢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誘發中毒性巨結腸。

4、血液檢查:血紅蛋白在輕型病例多正常或輕度下降,中,重型病例有輕或中度下降,甚至重度下降。白細胞計數在活動期可有增高。血沉加快和c-反應蛋白增高是活動期的標誌。嚴重或病情持續病例血清白蛋白下降。

5、糞便檢查:糞便常規檢查肉眼觀常有粘液膿血,顯微鏡檢見紅細胞和膿細胞。糞便病原學檢查的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結腸炎,是本病診斷的一個重要步驟。

注:

乙狀結腸鏡的適應症:

(1)常規體檢,或直腸、乙狀結腸腫瘤普查。

(2)慢性腹瀉、裡急後重、大便帶有膿血粘液者。

(3)原因不明的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或左下腹部及肛門不適者。

(4)大便變形,或細或扁者,及乙狀結腸異物。

(5)取直腸、乙狀結腸粘膜或病變組織的活檢標本。


農民網絡科技


對於結腸炎傳統藥物治療確實沒有好的辦法,結腸炎不同於普通的炎症,它是一種免疫性疾病,用常規的中西藥,一般很難治斷根,目前用藥物治療結腸炎,無非就是消炎殺菌,無論是採用中藥,還是西藥,起作用的是“抗生成份”,它們在消炎殺菌的同時,也會錯殺腸道有益菌,進一步破壞腸黏膜表面的“菌膜屏障”,破壞腸道免疫力。雖然殺滅了有害菌,暫時緩解了症狀,但是,失去了有益菌的保護,一旦停藥,有害菌又會捲土重來,復發如初,甚至更加嚴重。

免疫學家研究表明結腸炎是一種免疫性疾病,是腸道免疫力下降所致,腸道黏膜受損,因此對於結腸炎的治療他們提倡出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也就是用超活性,高含量的雙歧桿菌治療結腸炎,這種治療方法各項數據表明,效果特別好。

活菌一號益生菌是超活性,高含量的青春雙歧桿菌益生菌對結腸炎效果特別好,它主要是“以菌治菌,免疫調理”的功勞,方法一對,事半功倍。活菌一號是目前唯一菌種本身就耐酸耐氧耐常溫的雙歧桿菌,它專“殺”有害菌,不傷有益菌;並在腸胃黏膜表面形成“菌膜屏障”,就象手上有個傷口流血,包紮一下,不僅疼痛減輕,而且很快會癒合。另外,結腸炎屬於免疫性疾病,是因為腸胃黏膜細胞免疫力下降,菌膜屏障受損,才給了有害菌可趁之機。活菌一號具有較強的增強免疫作用,這樣調理好的結腸炎才不容易復發。

這個益生菌在淘寶上面就有賣的,小編建議有需要的結腸炎患者朋友可以嘗試一下這種治療方法。


雪飛揚812


相信有很多結腸炎的病人,都有同一種苦惱,就是用藥就還行,一旦停藥馬上就復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來說說。

結腸炎屬於一種免疫性的疾病,是腸道粘膜受損,免疫力降低造成的。

在我們用傳統中西藥的時候,消炎殺菌的同時也會殺害掉有益菌,我們都知道人體菌群結構平衡才能保證人體的健康,那麼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藥物肯定是會造成菌群失調的,這樣一來,人體免疫機能就會下降,我們可以在這個時候補充益生菌,保持菌群的平衡,提高人體腸道的免疫力,但是必須採用超活性、高含量的益生菌才會有作用的,活菌一號益生菌是王厚德院士花了30餘年29萬代的耐酸耐氧耐常溫馴化成功的青春雙歧桿菌,菌種本身能在常溫下空氣中存活兩年以上,不被胃酸消滅,活性極強,到達腸道活菌率在95%以上,以一擋十,戰鬥力極強,作用更快更強更安全;淘寶上面就能買到。


那年夏天517


結腸炎的原因有哪些:

  免疫力降低引發結腸炎:結腸炎的原因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所以平時應該多吃點富含營養素的食物,儘量少吃油膩不易消化的東西。

  遺傳因素引發結腸炎:結腸炎病人中一般遺傳因素也是佔有相對較高比例的,因為在受到身體遺傳因素影響,所以應該注意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日常注意飲食健康和衛生。

  病原體感染引發結腸炎:在受到病原體感染的影響下,就會影響自身的淋巴排毒情況,從而導致胃腸組織出現大量的病原體感染,從而出現炎症反應,這種情況建議到醫院接受病原體檢查,然後對症用藥。

對於患有結腸炎的患者來說,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是非常多的,除了禁辛辣油膩的食物之外,同時還要注意營養的攝入,那麼,結腸炎有哪些飲食禁忌呢?結腸炎要如何調理腸胃?

  

  結腸炎不能吃哪些食物:

  油膩食物,牛奶,屬性寒的食物如瓜果,刺激性和纖維多的食物

  

  

對於腸胃炎症的話,最為重要的還是“養”。俗話說的七分養,三分治,就是這個道理。結腸炎一般就是腸粘膜破損,導致的細菌,病毒感染從未引發的炎症。人體腸道就像是一個輸水鐵質管道,炎症就想是上面生的繡,像控制繡的擴散,就應該控制水質,或者徹底除鏽。水質的控制就是對飲食的要求。除鏽就是治療過程了。

我自己之前的結腸炎也是吃中西藥,然而卻反覆發作後,吃益生菌才調理好的。

  




黎明見曙光174603881


你好,你之所以多次治療都沒有徹底,主要原因要考慮是:①治療斷斷續續 ②或許採用的方法沒有對症 ③只採用了一些激素或消炎藥解決了病狀,但由於沒有解決病因,所以才會反覆發作。這個情況建議先檢查清楚病情主要性質,才能找到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對病情才有治療效果。

臨床上,結腸炎分為四種:

  • 乙狀結腸炎:乙狀結腸炎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別稱,病因迄今未徹底闡明,病變可累及整個結腸和直腸,但以乙狀結腸最多見。腸鏡檢查可見黏膜充血,水腫,呈顆粒狀,有小出血點。

  • 缺血性結腸炎:由於結腸部位相應的低血流,在功能活動時血流量的獨特減低以及對自主神經刺激的敏感性等原因,使得結腸對缺血相當敏感。

  • 偽膜性結腸炎:是結腸的急性纖維素滲出性炎症,病變部位多在結腸,其發作與抗生素不良應用有關,幾乎一切抗生素都有可能致病。
  • 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也被稱為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病變於結腸的粘膜層,以潰瘍為主,多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可遍及整個結腸。



閉關道長


結腸炎的治療也有一個慢慢的過程一般的慢性炎症候群不是孤立的最好需要你標本兼治中西結合複方黃連素片加克拉黴素片還是有一定的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