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大唐最悲壯一戰一一睢陽保衛戰

血色大唐最悲壯一戰一一睢陽保衛戰

歷史上戰爭太多,守城戰也很多。我們在電影中看過很多慘烈的守城戰,其慘烈的場面往往讓觀眾心驚肉跳。

但真正的守城戰其實往往比電影中的還殘酷許多。

咱們這裡要說的唐朝安史之亂期間的一次著名守城戰——睢陽保衛戰。

755年12月,安祿山派降將張通晤攻陷宋州、曹州,譙郡太守楊萬石、雍丘縣令令狐潮等投降,這時張巡為真源縣令,看見諸州縣皆降,立刻組織千人起兵討賊,張巡率眾到達雍丘,單父縣尉賈賁已將叛將張通晤殺死,兩者合兵進駐雍丘,不久賈賁戰死,張巡率眾,固守雍丘。

756年三月,叛將令狐潮率四萬兵卒圍攻雍丘,張巡趁令狐潮立足未穩,率眾出擊,將令狐潮軍擊退數十里。第二天叛軍又至,在城下環置火炮,炸塌城牆,張巡用竹木捆綁連接後豎在倒塌城牆上,抵擋叛軍進攻,叛軍如蟻般趨至,張巡用草扎灌以桐油點燃,拋向叛軍,叛軍被燒死無數,攻城無果。叛軍攻城疲憊,張巡派奇兵夜襲,斬殺無數,你攻我守,你守我攻,雙方撕殺六十餘日,大小戰鬥三百餘次而城未被攻破,叛軍堅持不住,撤走。五月,令狐潮再圍雍丘,張巡身邊六位將領認為堅持不住,勸張巡或降或走,張巡宣誓後,將六人斬殺,於是士氣再振。敵攻逾急,巡守逾緊,城中箭盡,張巡用草人夜綞,叛軍以為城中偷襲,萬箭齊發,天明方知上當,而城中得箭十餘萬支。後來張巡夜派死士數百綞城而下,叛軍以為是草人借箭老把戲,嬉笑置之,誰知這次是真勇士,叛軍來不及抵擋,營被燒,兵被殺,一卒潰退,萬士皆奔,潰至陳留,才穩著陣腳。

公元756年十二月,叛軍攻下魯地、東平、濟陽後,雍丘戰略地位已不重要,張巡率兵至寧陵,雍丘保衛戰以張巡全勝告終。

血色大唐最悲壯一戰一一睢陽保衛戰


至德二年(757)正月,安慶緒派手下猛將尹子奇率歸、檀、羅、奚胡兵十三萬,掃蕩河南,兵鋒所指,諸城皆下,很快將睢陽圍的似鐵桶一般。睢陽太守許遠自忖,軍事才能不如張巡,便向駐守寧陵的張巡求援,張巡率眾突破敵營進入睢陽,兩軍相合,共計六千餘人。

尹之奇勸率失敗後,立即集中兵力攻城,張巡許遠率眾迎擊,你來我往連續戰鬥16天,擊退敵兵數百次,俘敵將六十餘人,殺敵二萬餘人,城下積屍如山,五月天熱,屍體腐敗,十里之內腐臭熏天。許遠將指揮重任交於張巡,張巡欣然接受,尹之奇久攻不下,只好圍而不攻。

三月,尹之奇再攻城,張巡以忠義激厲將士,殺牛饗士,士氣大振,張巡親率大軍衝入敵陣,經過鏖戰,斬殺敵將三十餘人,士卒三千,之後乘敵驚亂,安全撤回。第二天,叛軍強力攻城,張巡迎頭痛擊,晝夜鏖戰達三十餘次,擊退敵兵。此後雙方你來我往,達兩個月。 五月,尹子奇再增精兵繼續攻城,這次張巡改變戰法,不再與敵硬碰,敵攻我守,敵駐我擾,虛虛實實猶若神兵,叛軍疲於應付。張巡與將軍南霽雲、雷萬春看準時機,率五十餘騎突然出城,殺入敵營,敵軍反應不及,被斬5000餘人。擒賊先擒王,但認不出誰是主帥尹子奇。張巡拿出蒿杆作箭,射向叛軍,叛軍以為張巡箭盡,拿蒿杆秉報尹子奇,張巡見狀,命南霽雲放箭,弓彎弦響,箭似流星,正中尹子奇左目,尹子奇大叫一聲,慌忙撤退,經巡率眾追擊,幾乎將尹子奇擒獲。

雙方拉鋸至七月,尹子奇更加焦燥,增兵至七萬。本來睢陽積糧6萬擔,夠一年之需,不過被虢王李巨調走一半。睢陽被圍多半年,城中糧盡,無奈將樹皮草根糅進糧中充食。將士戰鬥體力消耗很大,吃不到足夠的糧食,許多兵士失去戰鬥力。餓死人數每天都在增加,死屍得不到收葬,瘟疫開始流行,軍力損失很大,僅餘1600餘人。這時叛軍的糧道已經打通,兵源得到很好保障,睢陽形勢越來越嚴峻。

叛軍將睢陽圍得水洩不通,但是駐守在譙郡的許叔冀、彭城的尚衡、臨淮的賀蘭進明卻畏敵入虎,擁兵自保,按兵不動。敵將尹子奇創新戰法,力爭早日破城。尹子奇製造一種帶輪雲梯,上面連接大鐵籠,可容近百兵士,攻城時將雲梯推至城下,依靠車輪推近拉遠來調整高度,臨近城頭,兵士打開鐵籠,殺向城堞。張巡見狀,繩系鐵鉤,拋向雲梯,抓住後拉固定,使雲梯不能調整距離,然後以蒿草灌油燒向鐵籠,敵兵進退無路,化為焦炭,跌下城牆。張巡在城牆中間部位挖洞,設置暗哨,敵兵攻城爬近時,刀槍箭從暗哨中衝出,敵兵受創跌入城下。

八月,城中守軍僅餘600餘人,張巡派南霽雲前往唐軍求救,諸將官畏敵入虎,坐視不救,南霽雲怒斷手指明志,後僅求得真源、寧陵援兵三千,夜闖敵營時損失過半,僅有千餘人突入城中。

雙方繼續撕殺到十月,睢陽城內糧盡援絕,有人提議放棄睢陽突圍求生,張巡認為,睢陽是江淮屏障,假若棄城,固可保命,賊乘勝掩殺,席捲江淮,國家就危險了,何況我們斷糧,身疲腹空,能走多遠?儘管諸將現在不敢出兵相救,隨著形勢發展,必定會有援軍受命而來,大家還是堅守待時為佳。

城中糧盡草木皆枯,只好挖鼠羅雀以填餓腹,不幾天鼠滅雀絕,徹底斷食。勉強生存下來的將士也骨軟筋疲,殺敵無力。

十月下旬,城中餓卒不能再戰,尹子奇再用雲梯攻城,張巡許遠南霽雲等諸將拼力死戰,手刃幾十叛軍,尹子奇敬仰張巡等忠義,下令活捉,張巡許遠南霽雲等三十六人力盡被擒,這時城中僅餘四百餘兵士,百姓全亡。

張巡等被押至尹子奇營中,叛軍將士仰之如天神,不敢直視。尹子奇驚視張巡,問:“聽說你每到戰鬥時,面部充血、睜眼欲裂,切齒欲碎,這是為啥?”,張巡答道:“我想將你等叛臣賊子吞食淨盡,不過力屈被擒而己!”,尹子奇大怒,拿刀刺進張巡口中,用力亂捅,齒落口破,鮮血直流,而罵不絕口:“我為君父死,你為逆賊,豬狗不如,還想久活人世嗎?”,尹子奇大驚,欲釋放張巡脅迫其降,周圍諸將說:“張巡守城這麼久,要降早降了,現在他為旗幟,久留必定生亂”,叛軍逼迫南霽雲,南霽雲沉默不答,張巡大聲叫道:“南八子,男兒死就死了,切不可屈節”,南霽雲笑道:“我正做長遠打算,你這樣瞭解我,我怎麼能屈膝偷生呢?”,尹子奇知道讓他們投降是不可能的,將他們拉出斬殺,與張巡一起遇害的共三十六人。

睢陽陷落後第7天,河南叛軍在唐軍打擊下,示來得及控制運河,就敗退北撤。

血色大唐最悲壯一戰一一睢陽保衛戰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睢陽堅守兩年,牽制叛軍數十萬大軍的重大意義,不但是為唐王朝力保東南半壁財賦之地,更護佑了江淮以南千萬百姓不至於也落到睢陽這樣的地獄絕境。張巡困守孤城堅持到最後時刻,不屈殉國,論忠烈論人品皆無可挑剔,配得起所有身後褒榮美譽,後世一切讚美景仰。

張巡、許遠、南霽雲、雷萬春……他們並不是為某個王朝的統治者去殉死,而是為了守護大多數人的家園不被侵害,捍衛身後千萬百姓安寧生活,才在胡騎鐵蹄中,叛軍刀鋒下,竭盡所能想要力挽天傾。

如此一個英雄群體在生死絕境中,捍衛和守護中國古代史上最偉大昌隆的文明,共同譜就一曲浩氣長歌。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千古史詩《正氣歌》中將張巡和眾多華夏民族偉大英雄同列: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