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國城市創新藍皮書出爐 東莞位列全國第18位

首部中国城市创新蓝皮书出炉 东莞位列全国第18位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 李玉敏)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發佈會,正式推出首部《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以下簡稱“城市創新藍皮書”)。榜單顯示,2018年,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中廣東佔了四席,其中,東莞位列全國第18位,在省內躋身前三甲,創新可持續發展競爭力不斷增強。

藍皮書從創新基礎競爭力、創新環境競爭力、創新投入競爭力、創新產出競爭力、創新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等五個方面構建了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形成了由1個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31個三級指標組成的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評價體系和數學模型,對我國274個城市創新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分析研究,深刻揭示不同類型和發展水平的城市創新競爭力的特點及其相對差異性。

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城市創新競爭力得分呈階梯狀分佈,只有3個城市的得分超過50分,即北京、上海、深圳,其餘城市均低於50分;大部分城市的得分均低於20分,比重達到72.6%,可見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的整體水平比較低,而且分佈不均衡。因此,整體來看,各城市創新競爭力之間的差距不大。

廣東有深圳、廣州、東莞、佛山四個城市躋身前20名。其中,東莞的綜合創新競爭力得分為31分,排名全國第18位,全省第3名。其中,創新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貢獻率最高,得了35.6分,排名全國第7位,高於廣州,緊隨北京、上海、深圳、寧波、天津之後。

首部中国城市创新蓝皮书出炉 东莞位列全国第18位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松山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功能,努力建設成為東莞的科技中心、研發中心、設計中心。

自主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東莞科技創新領域最顯著的突破之一,就是一批重大科研平臺載體的湧現,其中不乏國家和省級項目。接下來,東莞將大力推進散裂中子源的應用,加快高標準建設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粵港澳交叉科學研究中心,打造材料領域的“國家隊”,參與國際競爭。

首部中国城市创新蓝皮书出炉 东莞位列全国第18位

坐落在大朗鎮的中國散裂中子源,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歷經6年半共同建造,其技術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

作為廣東省首批啟動的四家重點實驗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今年成功爭取到北京大學原校長、中科院原副院長王恩哥院士擔任實驗室理事長。目前,該實驗室建設進展順利,實驗室共入駐雙聘和全職科研人員160多人,首批10個科研團隊已落戶東莞。

首部中国城市创新蓝皮书出炉 东莞位列全国第18位

我國首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中國散裂中子源,全球僅四臺,一臺在東莞。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設框架內,該實驗室還將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香港中聯辦、港澳辦等院校機構共同籌建粵港澳交叉科學研究中心,推動實驗室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平臺。身處東莞的大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今年也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投入運行,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源及應用領域的空白。此外,我市還將積極推進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東莞新能源研究院、東莞高能前沿技術應用產業創新中心等平臺的建設。

首部中国城市创新蓝皮书出炉 东莞位列全国第18位

創新平臺——松湖智谷建成投入使用。

接下來,東莞還將大力培育百強創新型企業,首批認定30至40家百強創新型企業,對百強創新型企業給予“一企一策”的靶向指導和扶持,引導各類創新資源嚮明星高企聚集。開展企業申報高企和培育入庫企業專題輔導培訓服務活動,爭取新增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以上。在人才上,東莞將計劃引進10個左右處於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團隊;加快推進研究生培養(實踐)工作,爭取來莞實習研究生累計總數達15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