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古代皇帝被權臣要挾的時候,為什麼不一劍殺了權臣,還要小心翼翼的鬥智鬥勇?

渋匯仁


若論“傀儡皇帝一劍殺了權臣”的可行性,

有位傀儡皇帝就可現身說法:北魏孝莊帝元子攸。

這位北魏皇室裡出名的美男子,年輕時就以文武雙全著稱。卻偏偏趕上北魏王朝江河日下的年月,先是把持大權的胡太后多年亂政,竟害死了當朝的北魏孝明帝,這下叫一直野心勃勃的軍閥爾朱榮逮住了機會,先把元子攸給拽來,分分鐘捧成了皇帝,是為北魏孝莊帝,然後打著元子攸這個“金字招牌”,一口氣拿下北魏都城洛陽,把亂政的胡太后扔進黃河裡淹死,接著就又把包括元子攸親人在內的兩千多北魏高官貴族,全數殘暴殺死,史稱“河陰之變”。就這樣踩著北魏滿朝文武的屍首,風光把持了大權。

那做“招牌”的孝莊帝元子攸呢?當然繼續做傀儡,他娶了爾朱榮的女兒,國家軍政全數落入爾朱榮之手。但比起歷史上其他傀儡來,他卻還算好一些。因為強兵在手的爾朱榮,勢力根基還是在晉陽,雖說觸角伸到了河北山東關中各地,
但元子攸所在的洛陽以及河南地區,依然基本算元子攸的“自留地”。就連爾朱榮幾次往洛陽安插親信,也都被元子攸給懟回去。甚至被爾朱榮逼得急了,元子攸還硬氣放了狠話:“爾朱榮若不為人臣,把我也一併替代;如他還有臣子之節,無代天下百官之理!

你爾朱榮如果想廢我,那就來廢,如果想做大臣,天子腳下的用人,我說了算。

而且當時的爾朱榮,雖說大權在手,但北魏王朝的麻煩,也是此起彼伏。北方有聲勢百萬的葛榮大起義,南方的梁朝也曾大舉北伐。另外關中地區也叛亂不斷。所以開頭兩年裡,爾朱榮對元子攸,還不敢太過分。但530年爾朱榮平定關隴後,他開始加大對元子攸的壓力,甚至要帶兵來洛陽,以圖進一步控制朝政。眼看著元子攸最後的自留地也不保,忍夠了的元子攸,終於做出了決定:殺了他!

結果,530年11月1日,進京後已經多次覲見元子攸,也在元子攸面前耍夠威風的爾朱榮,這天進入北魏明光殿後,立刻遭到元子攸的攻擊,元子攸本人手持刀具,當面一刀刺入爾朱榮小腹,這位把持北魏大權的權臣,就此意外殞命。爾朱榮的親信元天穆和兒子爾朱菩提,也被元子攸的伏兵殺死。
整個乾淨利索的過程,完美做到了“傀儡天子一劍殺了權臣”。

但是這以後,爾朱榮的部下紛紛起兵,其堂侄爾朱兆在晉陽起兵,輕鬆就拿下了洛陽城,手刃權臣的元子攸,接著就被爾朱兆抓了俘虜,最後吊死在晉陽的三級佛寺。昔日雄踞東亞的北魏帝國就此四分五裂,爾朱榮的昔日部下互相攻殺,最後分成了東魏與西魏。爾朱榮家族也在內亂裡衰敗,最終敗於爾朱榮昔日部下高歡之手。

看這整個過程就知道,所謂權臣,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利益共同體。“手刃權臣”這種事,看上去很痛快,
但殺掉一個權臣,依然難以擋住其麾下雄兵。元子攸的悲情結局,就是寫照。

不過話說回來,也正是元子攸這決絕一刀,雖然沒有光復北魏帝國,但到底叫爾朱榮家族陷入分裂,改變了南北朝時代北方大地的走勢。以這個意義說,也確實是拉著權臣“墊背”了。

參考資料:《華麗血時代》、《資治通鑑》


歷史風雲錄


並非全部如此,歷史上也有一位直接一刀結果權臣的,他便是秦三世子嬰。

秦二世時,趙高已經除掉了韓非,李斯,又靠指鹿為馬排除異己,使朝廷上下全都成了自己的人。後來趙高殺了胡亥,迫於壓力又不得不立子嬰為帝。但子嬰稱病不去,暗中另一個太監持刀躲在門後。趙高無奈只好親自去請,接著便被安排好的太監一刀殺死了。之後子嬰登基,宣佈趙高的罪狀,誅了三族。

子嬰除掉趙高直接殺掉,看似很簡單,但也冒險:

1.太監如果不可靠,臨時突然反水,或本來是趙高的人,那計策就會失敗。

2.趙高懷有謹慎心理,特意帶了護衛前去,那就會很難殺了他。

3.如果趙高找個藉口不去,或派別人去就不行了。

4.殺了趙高而不能說出殺他的理由和拿出證據,難免會惹人非議。

皇帝的手裡的權力雖然很大,但也不能隨便殺人,哪怕他懷有司馬昭之心。一個權臣肯定會在皇宮裡到處安排眼線,知道皇帝一舉一動,皇帝自然也無法下手。倘若突然殺了權臣,又沒及時下詔和清除黨羽,這便又成了黨羽反叛的藉口,手上無權無勢的皇帝也是無可奈何。


靈虛子1


陛下為何造反?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望三思啊!


其實有一個很淺顯地道理,但是隻有真正擁有權力的人才懂。即權力表面是上級對下級的一種束縛,但是權力實際上的施行需要下級的服從。對於這一“至理名言”,後漢皇帝劉承祐深有體會。


劉承祐的父親劉知遠在臨死的時候,給他指派了五位輔命大臣,分別是:楊邠、史弘肇、王章、蘇逢吉,還有郭威。這些人或文或武,合作的可謂是非常好。在這一點上面很像國外的議會制度,基本上是各司其職。皇帝更像是一種象徵,也就是說小皇帝劉承祐被架空了。

一個個可謂是老謀深算,三兩句話就可以把皇帝憋的說不出來話。自己的江山自己說話不算數還要看別人臉色。劉承祐心肯定有不願,於是開始了自己的謀劃。他先是將負責兵權的郭威調到了邊關,畢竟這種關乎國家安危之人暫時還得用,同時也是一個下馬威。

但是劉承祐又覺得這樣不痛不癢,怕沒過多久郭威那個老狐狸又會尋找各種理由回來。俗話說殺雞給猴看,是不是雞無所謂,關鍵是要見血。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他又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楊邠、史弘肇、王章殺了。只留下宰相安撫群臣,畢竟國家不能沒有人管理。

所以說不是這些權臣殺不得,只是你要找時機,這才有了後周的建立。沒有實力的時候殺個把人,卻無法奪得最高權力,這種行為只是徒勞。表面上你面對的是一個權臣,實際上你面對的是一整個利益集團。正所謂唇寒齒亡,要動就要連根拔起,要不然就有了官官相護。嘉慶十五天殺和珅,其實道理差不多。

故而殺人前要做的每個階層之間的利益分析,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說是上天賦予皇權,可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是一直被推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握不住方向盤,最後別被方向盤甩飛。

身為一名皇帝,如果不想被權臣要挾,唯有你去代替他,提前為各個階層分配權力。一旦權臣沒有了利益分配權,那麼這個權臣也就可有可無。如果你直接開幹,人家會以為你要趕盡殺絕。

狗急了也是會跳牆的。惹怒了權臣,便是得罪了整個被權臣賦予權力的利益階層。而且要知道皇帝其實只是既得利益者們最高的一個代表,隨便換個人做也是一樣。權臣也是最高代表下的代表,換個人也是當。

皇帝在有實權有能力的時候當然可以為所欲為的殺人,沒實力的時候還是忍氣吞聲。所以先帝一禪讓,新帝首要就是先清除了結舊黨,很多人還會驚呼真是明君啊,先帝身旁還有這麼多罪臣。雖然劉承祐這種事經常有,但是也有玩漏的。

北魏孝莊帝剛剛登基,可謂是年輕氣盛、意氣風發。當時權臣爾朱榮幾乎將其架空,孝莊帝快刀斬亂麻,在朝堂上帶了一把匕首直接將其賜死。但是剛到第二天爾朱榮兄弟爾朱兆直接帶人闖宮,活捉了孝莊帝將其直接勒死。看來沉不住氣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殺了爾朱榮還有爾朱兆。


但是這種事情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孝莊帝這麼狠,可以在殿堂之上血濺五步。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孝莊帝這樣可以殺死權臣的,也有皇帝是被權臣弄死。比如說盛唐時期李淵兒子李世民,不就是宣武門之變直接逼宮嘛?到了最後李淵還是乖乖交出皇位,做起了太上皇。

當然也有那些權臣和皇帝誰都不敢先動的,比如說宋朝時期的趙構。他與秦檜之間的關係很迷,尤其是秦檜說不定還是個叛徒。據說到了後來的時候,兩人身上都帶著一把匕首,因為都害怕對方狗急跳牆。可以猜測當時只要稍微一刺激,很有可能血濺殿堂。

在絕大多數時候,權臣只是某一利益集團的代表,這種人是殺不完的。沒有了張三,還會跳出來李四。也就是說只要利益集團還存才,這些人永遠不會消失。而且皇帝也不會隨意殺掉一些權臣,因為這是打自己的臉,不符合規矩,甚至是適得其反。


史之策


當然可以一刀殺了權臣,但是權臣也只是一個集團勢力利益的代表象徵,在未能全面的根除一個集團之前,等待也只是唯一的方法。

曹操與漢獻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曹操的霸業基本都是自己打下來的,親朋、家族,軍隊將領、謀士都已經與自己形成了利益裙帶關係,特別是軍隊將領,五子良將,夏侯諸曹,許褚程昱等都是曹操一手提拔的。曹操也只是這個利益集團的一個代表,他代表著這個集團的利益,就像黃袍加身一樣,手下的軍隊謀士將領都渴望更大的利益賞賜。這就在無形中“逼迫”曹操不得不距離“挾天子”,“奉漢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儘管有再多的無奈。



皇帝當然可以在朝堂上乘曹操疏忽,手藏匕首,一刀殺了曹操,但是也必須考慮後果。皇帝沒有足夠的能力,威望,權利駕馭全部以曹操為首的勢力集團,更需要擔心勢力反撲。再者,即使成功,利益集團也會再次出現一個新的首領――權臣。

基本上權臣弒帝者與皇帝殺權臣的例子都很多,其中最關建的一點在於是否可以為更多的人或者集團帶來更多的利益,以對抗權臣集團。


宣子溪


先不說被權臣要挾的皇帝,先來了解一下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比如秦始皇,嬴政是千古一帝,最偉大的皇帝。但為防止死灰復燃,他強迫六國貴族富民遷移來國都咸陽,為什麼不殺了直截了當呢?

再比如漢武帝,劉徹多麼強勢吧,尚武的男人,他的權力也是憑藉實力掙出來的,但最終還不是下罪己詔?


再說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後宮可謂錯綜複雜,單說楊氏,一個隋煬帝之女,一個李元吉之妻,他可以放任不管,但他依舊納進後宮,還不是安穩各方勢力嗎?

皇帝確實是天下最有權力的男人,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權力需要有人執行,有了聽話的人,方才顯現皇帝的地位。所以,作為皇帝需要提前分配利益,再用能力玩平衡,打一棒子,再給個“蘿蔔”。

這樣的皇帝尚且如此,就別提被權臣要挾的皇帝了,他敢殺嗎?北魏宣武帝元恪死後,太子元詡繼位,其母胡太后專權。元詡學“漢獻帝衣帶詔 ”,私信鎮守晉陽的大將爾朱榮。但私信被現,元詡被毒殺。

接著,胡太后立元詡之女為傀儡皇帝,史稱“元姑娘”,所以武則天不是第一個女皇帝。後來,爾朱榮擁立元子攸為帝,領兵殺死胡太后。

類似元詡,元子攸也想擁權,但權臣爾朱榮權傾朝野,近三年,元詡最終誘殺爾朱榮(這有點類似子嬰誘殺趙高,康熙誘捕鰲拜)。

爾朱榮一死,無人不拍手稱快,百官朝拜,元子攸大赦天下。可是,不久爾朱家族反撲,不到三月,元子攸被爾朱榮堂侄爾朱兆殺害。

死了何進,還有董卓,沒了董卓,又出李傕郭汜,等兩人被殺,曹操上臺……權臣一世,權臣二世,權臣三世……無窮盡,當相權強於王權的時候,權臣就會出現。



所以弱帝需要和權臣鬥智鬥勇,但並非說權臣不可殺,殺與不殺,全在等恰當時機。

最好的例子是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北魏分東西魏,西魏由宇文泰把持,等宇文泰去世,被他委託大權的侄子宇文護擁立他的兒子宇文覺篡位,建立北周。

宇文覺如同年少的康熙,偷偷募集一批武士,等待時機,殺掉宇文護,不料消息洩露,宇文覺被殺,接著又擁立宇文毓,宇文毓團結老臣元勳,表露作為角色。但在宇文護的一次“歸政於帝”試探之下,遭遇毒害。

北周第三位皇帝叫宇文邕,在前兩位兄長的教訓下,他沉重深思,吸取教訓,低調行事,暗中積聚力量,伺機而動。在勸諫太后戒酒的時機,殺死宇文護,由此掌權,開始改革,終統一北方,和南陳形成南北對立局勢。


綜合上述,殺權臣的時機在於是否你有能力解決權臣死後的局勢和有機會殺掉權臣。

實際上,從相權出世,到權臣出現,再到南北朝,最終形成隋唐分相權的三省,又到宋朝削弱,朱元璋除去相權。這長久的制度演變,中央皇權越來越集中,權臣出現的可能也就到最後沒有了。

既然如此,大家一起合作吧,所以黨爭出現。


非常茴香豆


看到這個問題,我突然想到了幾個典型,都可以看成是權臣奪取皇位當皇帝的例子。這裡題主居然想著皇帝隨隨便便就殺掉權臣,這實在是想的太簡單了。

先說一說第一個例子就是趙匡胤當皇帝的事情,關於黃袍加身的事情,歷史上也是眾說紛紜,趙匡胤到底知情不知情,趙光義到底是不是主要謀劃人,歷代史學家都有不同觀點。但是幾個事實是非常明顯的,一個就是當時後周皇帝柴宗訓年紀十分幼小,權利甚微,第二個就是趙匡胤位高權重,手握兵權,第三就是趙匡胤確實當了宋朝的開國皇帝。基於這幾個事實,趙匡胤就是權臣謀取帝位的典型,不過趙匡胤還算比較仁慈,對於後周一脈一直照顧有加,對於當時一起參加兵變的重臣採取了杯酒釋兵權的策略,好在沒有多殺人。



第二個就是建文帝之於朱棣,朱元璋死後,由於長子朱標早死,長孫朱允炆繼位,就是建文帝。這時候朝中最大的權臣就是他叔叔朱棣了,且不說朱棣才能性格如何,朱棣是王,有爵位有血統有領地,而且朱棣常年在北方打仗,有兵權。建文帝即位時都二十多歲了,在古代這年紀也不小了,又是皇長孫,見識自然不凡。他首先乾的一件事就是削藩,把自己叔叔手中的權力一一摘除。燕王勢力最強,那就從弱一點的開始。不得不說,建文帝想法是好的,做法也是對的,但可能是手段不夠強硬,也許是威望不夠,總之,這給了燕王朱棣造反的機會和理由,朱棣的手段要強硬許多,最後他竟然造反成功,還遷都北京,成就了一片霸業,而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人說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看到了吧,特別是建文帝已經有了相當的見識和根基,依然被自己的權臣叔叔反殺,像題主說的那樣直接殺死權臣,那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任何一個大臣成就可以把控朝廷的權臣,都會得罪很多人,一定會對自己的身家性命格外小心,不知道會有多少人保護呢。

歷史上權臣當朝,被皇帝反殺的例子也挺多,不過但凡是成功的都不是一下子把對方直接殺死了事,多多少少都要進行一些謀劃,而最關鍵的是要看清權臣的實力和底細,作出最優的選擇,一旦動手,務求一擊即中,這樣才有效果。這裡可以參考一下兩個實例,一個是漢獻帝對曹操,一個是康熙對鰲拜。首先說漢獻帝和曹操,漢獻帝那時候真的只是一個符號一般的存在,可以說一點實權都沒有,再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打張繡打袁紹,全是曹操一手操辦,曹操不僅有自家曹姓、夏侯姓的一班人馬,連荀彧那樣的潁川大士族代表都忠於曹操,朝廷內外,完全沒有一個人可以跟曹操正面硬抗,差的太遠了。漢獻帝是皇帝,對曹操自然很不爽,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除了衣帶詔小打小鬧一下子,就再也不敢做什麼了,後來居然得以善終,活得比曹操兒子曹丕還久。這也得虧他沒有什麼作為,不然曹家絕不能饒他,他當時的舉措也可以說是明智之舉。

而康熙對鰲拜則是大不一樣,首先當時四大輔政大臣名義上的老大是索尼,索尼人老權高,門人弟子無數,康熙又跟他孫女結親,立為皇后,索尼家族勢力跟康熙是捆綁一起的。蘇克薩哈跟鰲拜歷來不對付,後來被鰲拜所殺。遏必隆倒是跟隨鰲拜一起,但他只是鰲拜附庸,不足為慮。可以看到,當時四大輔政大臣四股勢力,兩股都是康熙這邊的,後來隨著索尼、蘇克薩哈的離世,鰲拜愈發霸道,但是內在反對他的人也很多,康熙這邊還是有很多人的,只要制服鰲拜這個首惡,清理他的餘黨都是小事情。後來果然康熙智拿鰲拜,一舉清理掉了這個大權臣。


皇帝之所以厲害,就是在於皇權,而一旦沒有了皇權的權字,那就成了一副花架子,那是絕對不成的。而權臣之所以厲害,就是把本該屬於皇帝的權力拿來了一部分或者全部到自己這邊,而一旦有了權力,就相當於有了一副最好的鎧甲保護,沒人能夠輕鬆擊破這層鎧甲,沒有實權的皇帝當然也不能。所以想殺權臣一定要想個萬全之策,不然只有被反殺的命。


一覽眾河小


諸位看的大多都是電視劇裡的情節。

首先,皇帝如果無權,就是被架空,身邊的人根本無法信任,你找誰去都得小心翼翼,能不能殺之是其一。殺之後是其二。因此需要時間分辨和培養自己的勢力。

其二,一旦你有了一定的權利,就必須考慮後果問題,如果不能一網打盡是問題。還有就是,對方几乎不會給你單獨擊殺他的機會。

電視劇裡,經常單獨面見皇帝,其實吧,如果對方已經考慮到皇帝的威脅,就不會太過冒險,可以稱病之類的,不可能有機會單獨過來給你殺。。

鰲拜只是個例。。畢竟他太過自大,


ACA飛飛


這個問題問的,很可笑!

權臣,有這麼容易殺?

東漢末年的衣帶詔事件,瞭解一下。

如果你是漢獻帝,你能殺的了曹操?朝廷之上,全是曹操的人,你拔了劍,還沒走到曹操跟前,你已經死了!

根據你的問題,我也提一個問題:

特朗普老是欺負別的弱小國家,在國家元首會見特朗普的時候,為什麼不一劍殺了特朗普,反而要慢慢的做它的小弟,受它欺負?

題主,美國就交給你了!你要肩負起重任啊!


話不白說



有的人就算有機會拿劍也只剩玉石俱焚的選項(元子攸和爾朱榮),對方又不是一個人,是一個利益集團。趙高、乙渾、宇文護這樣樹倒猢猻散的不多。安撫對方舊部也是一門技術活,不然就是王司徒(你覺得我說的是哪個王司徒?)的下場。

有的人乾脆連拿劍的機會都沒有了。

舉個極端的例子。

南朝齊的傀儡皇帝蕭昭文,沒有任何武力的記載,會不會拿劍,不知道。TVB《宮心計》女二一個女流一言不合提起劍就把大魔王殺了這種事現實中很難有,原因就是劍不是一個女人可以輕鬆提起來的,何況還要殺人。

蕭昭文被權臣蕭鸞挾制,蕭鸞把蕭昭文的叔叔和叔公一個個定點清除,蕭昭文想吃蒸魚菜,就去找御膳房,啊呸,太官令。太官令說:錄公(蕭鸞)沒同意。最終不給。

這樣的蕭昭文你讓他怎麼翻盤?元善見有力氣會射箭和高澄一對一單挑說不定還有希望,蕭昭文就算和蕭鸞一對一單挑都沒戲。

有的權臣,從曹操開始就有這種模式,自己經營一個自己的都城,通過在朝的親信遙控朝廷。

漢獻帝難道飛劍殺曹操?

不如現實一點,先把曹操留在朝中的親信先幹掉?至於之後怎麼打敗曹操姑且不論。

五代十國的吳國有個大將朱瑾,本是落魄來投的節度使,善用槊,武藝高強,威名赫赫,在擊退大boss朱全忠的清口之戰中是主力,算是終結了老朱一統淮南的大夢。

他在武將裡資歷職稱戰功待遇都很高,比權臣徐溫留在都城的代理人徐溫的親大兒子徐知訓都高。這樣的分量夠和權臣叫板了吧?至少和徐知訓叫板夠了吧?

有一天,他忍無可忍,設局殺了徐知訓。

但是,後續如何呢?

他入宮想爭取傀儡主公楊隆演的支持,可小楊倒好,嚇得瑟瑟發抖。朱瑾大失所望。這時候,徐溫的黨羽翟虔等人已經開始圍宮了。朱瑾逃跑時又摔斷了腿,留下一句“吾為萬人除害,以一身任患”後,光榮自刎。

如此猛將,只是殺了權臣的一個代理人,就領盒飯了。


代牧益州閻文平


權臣的背後往往是一個集團,集團往往由自己成熟的運行機制,權臣有可能只是表面上的人物,皇帝不瞭解背後的情況也不敢貿然行動,不然殺死一個人只會與他背後的勢力翻臉,自己丟掉性命不說,子孫的性命都有可能賠上。

另外一個原因,皇帝本人比較懦弱,不敢與權臣正面發生衝突,就是俗話說的打不過;古代除了開國皇帝,武力值一般都不太高,縱觀中國歷史,謀朝篡權的一般都是武將集團,而且是久經戰場的武將集團,個人在戰鬥素養上可以對皇帝形成絕對的壓制。

第三個原因是,權臣既然控制了皇帝,就會知道自己時刻處於險位,沒有選擇殺掉皇帝,肯定會對皇帝才去防範措施,來確保自身的安全;能被權臣控制的皇帝大多是比較昏庸的,無論在才能還是實力上都不足以和權臣抗衡。

在中國皇帝被權臣控制後,取得翻盤的大多是靠外部勢力介入,很少有通過自己誅殺權臣取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