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應對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TMac48


做為一個合格的家長,首先要了解你的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長處和不足。

從孩子感興趣,有長處的方面選準突破方向,有力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正象俗語所說的那樣:讓兔子學跑步,讓鴨子學游泳。

揚長避短,是走向成功的捷徑。人的一生,不論時間還是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精通,能正確選擇努力的方向,使自已有一技之長,是家長應該為孩子做到的。

很多家長不明白這一點,只想讓孩子會的越多越好,反正技不壓身。孰不知,這樣做造成的惡果。且不說帶給孩子們的壓力:浪費了寶貴時間。單說多科並舉這一點,就不合理,孩子樣樣通,樣樣都不精。

這樣培養出來的人,還會是我們理想的才嗎?

帶著興趣去學習,既減輕了學習的壓力,又容易學出成績。這樣才還給了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網絡圖片)



優哉憨漢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很多的思考。


其實你的這個問題可以拆解為兩個問題:

一個是要不要報興趣班(補課班);

一個是孩子快樂的問題。


我們先來聊第一個問題,要不要報興趣班。


直接給出我的看法,一定要報。


興趣班是孩子學校生活的一種重要補充,在專業人士的教導下,孩子更容易獲得了一技之長,同時也就得到了更多自我展示、自我鍛鍊的機會。


也許有人會說,不報興趣班,就得不到這些機會嗎?

我只能說很難,現在全社會的評價體系都是這麼設定的,以一人之力去對抗整個趨勢,實在是太難。


當然,有一種情況可以避免孩子上這種班,就是你自我的修為很好,有孩子剛興趣的專長,自己就教了,不過這樣的家庭又實在太少。


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重點強調,不要以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也不要試圖將他包裝成神童,提出超出孩子能力範圍內的要求,以及給孩子報太多的班。


興趣班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長期堅持。沒有這個想法,或者擠不出多餘的時間,事先就不要貪得太多。

我身邊很多同事,孩子小的時候,比較輕鬆,他們就好像看不得孩子輕鬆一樣,給孩子報了五六個班,還美其名曰:“孩子就是去玩!”
孩子就是去玩!家長們,你有見過在別人監督下能玩好的嗎?那還叫玩嗎?
結果,上小學時,學業的負擔家長,這些家長就被逼到了角度,放棄吧,很可惜,不放棄吧,孩子累死,寫作業都打瞌睡!!


還是那句話,你的孩子不是神童,也不要試圖這樣想。


說完了第一個問題,我們再來聊第二個問題,孩子快樂的問題。


毫無疑問,興趣班報多了,連睡覺時間都有問題,更不要說玩了,根本就談不上快樂。


但,少報幾個,還是有很大好處的,除了提供各種自我展示的機會外,也是父母給孩子學業外一生的陪伴。


並且,興趣班並不必然不快樂。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展開來聊了,請大哥你自己思考吧。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育,只專注家庭教育—


石頭聊家庭教育


大哥,你好。我雖然沒有您學問高,但是我覺得還是想跟您嘮一嘮。

其實,現在的孩子是最難的,因為現在的孩子,基本上不論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都擁有著相對較好的學習資源,不像以前城市先進很多,農村差很多,所以現在才算是好多人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人民日報就從推送過一篇文章,從來都沒有快樂的學習,學習本身,就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盼著孩子輕鬆一些,於情是說得通的,但是既然大的環境這樣,於理就說不通了。

很明顯,有才藝的孩子,他的自信心更足,機會更多,更願意展示自己,反之,則相對封閉。

雖然也不是絕對正確,但是我覺得還是讓孩子在自己相對喜歡的項目中,多學習幾個,對他以後肯定有好處,因為以後的世界,沒點本事真過不下去。




帽徽下的浪漫


感覺題主是個有內涵、有思想、有主見的父親。

首先,我覺得題主的孩子不需要上補習班。基因在那、父母的良好學習習慣在那、家庭的書香氛圍在那。每一個孩子都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長起來的,您家孩子的成長環境足夠滋潤孩子了。

其次,是否需要上興趣班,那要看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您一路讀書過來應該深有體會,讓您去學一樣實在不感興趣的東西,心裡是多麼的討厭;支持您去學習您所感興趣的東西,不用督促,您自動會入境。去學從內心生髮出來的興趣愛好,才會讓孩子真正的快樂。

第三,再來說孩子學習美術音樂書法等各種興趣班,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嗎?答案是肯定的。但要在孩子適合的、符合他內心願望的前提下,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種子要在它適合的土壤上才能發芽長葉,這道理大家都懂。

第四,究竟要不要跟人家的孩子那樣去報興趣班呢?人家說大勢所趨。這裡套用一下經濟學上的概念: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捨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那麼,假如您的孩子跟著朋友的孩子一起上了鋼琴班,同時也就意味著捨棄了別的學習機會,比如練武、踢足球、參觀博物館等。這樣,您和孩子就要考慮了,在資源(時間、精力、人力、物力等)有限的條件下,當把興趣愛好傾力於某種項目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項目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穫。生活道路不能重來,所以選擇從眾還是從孩子的內心,需要家長慎重考慮。

第五,凡事都有兩面性。有的家長看著人家的孩子學了唱歌跳舞、彈奏樂器,在臺上風風光光,但是您考慮過人家的孩子學本領過程中的辛苦嗎?坐在鋼琴旁的孩子也正在羨慕屋外踢球的小朋友呢。

一棵植物長得好,需要有陽光、空氣、水和合適的土壤。養育孩子也是如此。讓孩子在他合適的土壤上成長吧!

如果您覺得我說的有點道理,請點右上角“關注”,並順手點個贊,謝謝!



土味育兒經


身為父親,我能理解題主所說的壓力,而這些壓力恰都集中在從眾心理上面。看到人家孩子都在紛紛報興趣班或補課班,你就會有一種莫名的焦慮,擔心自己孩子不報這些班,是否會無法讓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有優勢。其實這樣想,倒也正常,畢竟作為父親無法預知孩子的將來,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樣教育孩子。

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地告訴你,任何興趣班和補課班都不能和你培養孩子優秀的品德與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相匹敵。而情商恰是需要以人為本,以培養孩子樂觀的生活與學習態度,以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培養孩子擁有獨立思考與學習能力為基礎。而興趣班和補課班恰好不能給你這些培養,因為這屬於家庭教育的職責。

作為父親,你也曾經是重點大學畢業的,回頭想想你所走過的路,你當年是否參加過很多興趣班和補課班學習?你在一路成長的過程中這些東西對你有過幫助嗎?如果沒什麼用處,那就不妨做一個孩子喜歡、尊重、崇拜的好父親,成為孩子最值得信任的好朋友,好夥伴,好老師,這樣你才能讓孩子擁有生活的快樂感和心理安全感。

父親是孩子心中的大山,你在陪伴他成長的過程中,就是他教他攀爬的過程,教孩子學會生活與學業的基本技能,學會獨立思考和嘗試,學會自我保護,學會在你的肯定與鼓勵,讚美與欣賞中爬上你的肩頭,直至超越你。而你給孩子呈現的這座大山有多高,有多險,則決定著你是否真正懂家庭教育,如果你還在忽視,不妨認真去研習吧。


韓國成老師


很多家長只是盲目的給孩子瞎報各種興趣班,互相攀比的心態,你的孩子報了興趣班,我們家也不差錢,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些想法和作法都是不對的。直接影響了他應該學的學業。再說了,孩子也累呀。你得等他長大些,突顯出了他的天賦,再選科目,就是報班,也要報國家正式學校,能有文憑的資制學校,可以作為選擇就業…。我認為,如果您的小孩學習成績一直優秀,就好好讀書→大學→考…。🤓👵😄🌹🍵👏✌💪



霞光老太1945


補習班和文化課班是現在孩子們最重的任務了。很多孩子週末的時候都疲於各種補習班,文化課輔導班之間。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讓孩子們多學一些東西。這樣,在以後的成長中才會優於其他的同學。關鍵就是看我們如何來處理和引導著他們自願的,快樂的去參加各種培訓或者補習。

1,首先說文化課。文化課的學習實際上重點應該在學校的課堂。課堂上如果能夠認真聽講,認真理解老師講的知識,我覺得考好一些應該問題不大。也可以發現實際上學習好的孩子一般都不會參加校外的文化課培訓。他們更懂得發現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了方法以後才能舉一反三,學習上也會事半功倍。所以文化課我們就不多說了。

但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讀書。讀各類書籍,各個學科的,讓自己的知識儲備豐富起來。讀書多了,就會讓人顯得有內涵,能力上自然就不會弱。我們班的小學生(我們是學畫畫的興趣班)現在有的都能開始自己的專欄文章寫作。還有的可以連載小說。我覺得他們真是特別的優秀。我在小學的時候還是一個只知道玩耍的孩子。

2,再說一下興趣班。我倒是覺得課下可以更多的學一些興趣班。能掌握更多專業技能的孩子會比同齡的孩子更優秀,而且很多興趣班也可以很好地開發孩子們的智力和思維,讓他們變得思維敏捷,靈活,有創造力,包括其他各種能力都能有所培養,以後再上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也能有所側重,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一般音樂,舞蹈和美術是孩子們的首選。參加美術培訓班可以鍛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等等,包括從技能上和眼界上都會有所提升,比如對色彩的敏感程度 ,對線條的把握程度,也會讓孩子顯得更有財氣。參加舞蹈和音樂培訓班,可以更好的鍛鍊孩子們的氣質和聲音。包括其他的一些能力,我覺得都非常好。興趣班提高的同時,肯定能夠提高孩子文化課的成績。讓孩子也變得性格開朗活潑。

說的感覺有點兒亂了。總之就是支持孩子們更多的參加一些興趣類的培訓,文化課在學校裡用心去學。有的家長可能感覺只在上課的時候學習文化課時間不夠。我覺得可能還是孩子的心態不好。總之是我個人觀點吧。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想法可以在評論區裡討論一下。

有感而發。請隨手關注我一下哦。


若隱


在我看來,這是您的焦慮,而不是孩子的焦慮,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關鍵在於您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然後確定路徑,去執行就可以了,如果您在面對大環境時,跟隨著大部隊,您的心永遠是亂的,

家長是孩子一生的導師,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思想和行為更影響著孩子的變化和成長。

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定是先給孩子種下一顆什麼樣的種子。古人的聖賢教育,為孩子種下的是智慧的種子,種下的種子不同,長大後的格局就不同。

今天我們做家長的要提升自己的境界,首先要做的就是從只關注分數和成績的誤區中走出來,看看孩子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問問自己,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為了培養他成為那樣的人,我們需要給他提供什麼樣的支持。


隨風飄下的葉子


如何利用好補習班課外班給孩子一個幸福童年

昨天我碰到一個朋友,他的孩子也在上小學三年級,報了很多的課外班,每天晚上幾乎都有課,週末兩天只有半天沒有課。家長陪得累,孩子更累。究其原因是家長看到別的孩子都在學習各種技能,參加各類補習班,唯恐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所以雖然孩子累、自己累也很無奈,硬逼著孩子去上各種班。

由於許多家長不瞭解孩子成長的規律和認知規律(本人其他文章中已經概述過),所以家長的頭腦裡只相信“多學即多得”這一條教育理念了!其他的理念聽時很認可,等到實際做時,一是怕麻煩,二是見效期太長,一時見不到成果又會懷疑了,最後還是回到多學多得這個舊框框中。這個理念就會讓家長不斷給孩子報各種班。

因此,我們首先要克服這個“多學即多得”錯誤理念,因為多學即多得是有界限和條件的。一是不能多到讓孩子疲於應對,二是要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只有孩子喜歡的學得才快,收穫才大。

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童年,又能讓孩子獲得最大收穫,因此給孩子報課外班或補習班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孩子的個性、特長和興趣。喜歡動的可以報一些運動愛好班,喜歡音樂的可以報一些音樂方面的班。如何發現孩子的特長和愛好呢?開始時可以讓孩子試著參加一些班,然後讓孩子試過之後由孩子決定,因為孩子自己的決定更容易堅持下來。

2.從一個孩子素質全面發展來說,音樂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素質,因此音樂類的要報一個孩子喜歡的科目。當然有個別孩子非常討厭音樂除外。運動類的報一個孩子喜歡的項目,這有利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強壯體魄。智力開發方面可以報一個,便於孩子的大腦的創新培養。這些前提都是孩子喜歡,如果孩子喜歡的課就不成為孩子的負擔,相反可能會緩解孩子學習的枯燥。安排課外班時要考慮動靜結合,比如運動課程與智力培養或音樂學習的課程相鄰,便於激發孩子的興趣,減少孩子的疲勞。

3.爭取把課外班變成孩子玩耍班。如果是孩子喜歡的項目,多安排幾個也不是不可以,因為這樣的項目與孩子喜歡的“玩耍”沒有什麼差別。

4.關於文化知識補習班要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況,首先家長要了解各學科學習的基本方法,再瞭解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如果孩子某些薄弱環節在家裡補償不上的,可以通過課外班來補習一下。比如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好,可以通過報閱讀班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實際上如果家長了解了各學科的學習方法,瞭解了孩子學習的薄弱環節,在家裡一般都能彌補上。報文化學習課外班的家長多數都是對孩子的學習不厭其煩,更不想深入瞭解孩子學習方面的情況,報個課外班將輔導孩子學習的責任一推給了之。所以文化課補習班一般效果都不好。

5.一旦孩子進入一項愛好的學習,一定要堅持下來。一方面這是培養孩子持久做一件事很好的機會,鑄就孩子今後成功的素質,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另一方面又是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很好機會,只有努力認真持久地做一件事,孩子就能從中體驗的成功。以後無論做什麼事都能夠堅持下去。“失敗是成功之母”固然不錯,但失敗的經驗只能讓人避開同一個陷阱,卻不能給你指出一條正確的路,只有成功的經驗才能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提供正確的指導,所以“成功是成功之父”更可貴。

切忌不要有以下錯誤理念:

1.要求孩子學會所有技能,見班就報。這是不現實的,多了反而學不精,不容易出效果和成績。

2.以自己的喜好替孩子報班。即使是你想讓孩子報某個班,也要通過技巧和手段變成孩子自己的選擇,但不能強求,如果孩子非常排斥家長也要接受。

3.把孩子學的技能在外面過多炫耀,這樣會引起孩子反感。孩子能夠在學習這些技能中體悟到更多的東西,家長的炫耀不利於孩子正確學習目的的確立。


1行行復行行


現在,好多學生都有很多的補習班、興趣班,這樣真的對孩子好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他們需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由於課業負擔加重,再加之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孩子在小小的年齡就承擔如此大的壓力,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叛逆,會厭學,會自殺?這跟父母給孩子施加的壓力有很大的關係。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要把自己的願望都讓孩子一個人來實現。無論是補習班還是興趣班,都要建立在孩子喜歡的基礎上去學習,而不是強迫他們去學習,這樣不但起不到什麼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因此,報過多的補習班、興趣班,未必對孩子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