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幼兒園不讓小學化一切都依賴於將來小學的學習,幼兒園階段連識字也不學合理嗎?

03振坤魯


其實,從理論上來說,這種幼兒園光玩不學知識的理念是正確的。但是,實際上,如果你是家長,千萬別讓孩子在幼兒園一點都不學,真的,會讓孩子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覺得吃力。

不止一位今年剛上小學的孩子的家長告訴我,雖然所有的小學都要求零起點教學,而且老師也嚴格按照零起點來教學孩子。

可是,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課程設置是很快的,拼音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對於一個一點沒有學過的孩子,用兩個月時間掌握好拼音還是比較困難的。

而且孩子一入學,老師就要求閱讀,也就是說,老師不管你家孩子有沒有識字,都要求閱讀半小時,還要求家長拍視頻。如果孩子根本不識字,那讀起來非常費力。

雖然有拼音,但半個小時,識字的孩子可能讀完一個故事,而不識字的孩子可能就讀一頁。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對閱讀不感興趣課,因為他慢,老師估計也不會表揚他。而且識字的孩子一個月讀五本書,不識字的孩子卻只讀一本,距離就產生了。

所以,如果不是整個社會在幼兒園階段都不學知識,否則別讓自己的孩子一點不學。當然,有家長擔心學多了,孩子上小學會不認真聽講,會注意力不集中等。確實有這樣的孩子,但課本畢竟和幼兒園不一樣,老師授課方式也不一樣,課堂上總有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的。




懶媽媽的育兒之路




最近國務院最新的文件《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著重強調了幼兒園教育不能“小學化”,要對“小學化”搞一個專項治理行動。




這個文件中為什麼要提倡遊戲,反對小學化呢?原因是教育要適應兒童的身心發育情況。在兒童時期,對於兒童發育最好的活動就是遊戲,在遊戲中,兒童能發展他的感官、運動機能、音樂藝術才能、想象力,也學會了跟同伴交往,瞭解初步的社會關係。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手段。



在6歲之前,按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兒童還處在前運算階段,對許多抽象的、假設的概念之類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在此期間灌輸小學知識,是拔苗助長。


這是國家出臺政策的初衷,但能否達到小學零基礎教學?這取決於父母,父母焦慮心不變,雖然幼兒園學不了,培訓機構的學前班學不了,這種教學肯定會換種形式出現的。如果大量的小孩會認字,對小學教學就會產生微妙影響。畢竟如果一個班30人裡有20人會認字了,老師肯定會在這些方面加快進度。



對於小孩識字,家長也不要過於焦慮,閱讀是第一位,小孩在跟著家長閱讀時,或多或少都會認識一些字。這些字雖然不多,但也夠應付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了。從長遠來看,提前教的知識很容易趕上,而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才是讓孩子真正能學好的法寶,所以家長的關注點更應該在此,而不是識字等問題。


他山石家長部落


🈯️幼兒園學前不讓教拼音,說是超前學習,知我見!覺得有道理,一定要關注點贊轉發呦!

我覺得這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一場博弈。現在雖然國家政策提倡素質教育,但是真正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素質教育提倡和鼓勵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題,教師成為主導,而幾十年的教育教學生涯的主宰者一直是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學習的客體,能夠一下子轉變嗎?

在過渡期的兒童面臨的不讓超前學習拼音的問題上,我認為關於兒童學習方式上,不能一刀切。

首先,孩子個體之間學習存在差異性。有的孩子天生學習的料,在學習學習的關鍵期,兒童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候你不讓孩子去學,也是和兒童成長路線相背離的。

其次,兒童學習拼音的方式不同。有的機構幼兒園充分調動兒童寓教於的學習方式,數學學習採用蒙數操作,結合生活實際的理念,拼音學習也是如此,孩子在遊戲中找到學習拼音的樂趣,學會認字和閱讀,在閱讀中,發現快樂,兒童的心裡和生活都會更加健全。

再次,遏制超前學習可能造成孩子上一年級之後跟不上節奏,更容易掉隊。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教師的基礎素質參差不齊,上課責任心也不盡相同,如果走馬觀花式的講課方式,孩子如果沒有提前學習拼音和數學,孩子很容易掉隊跟不上節奏。

最後,嘴上不說唯分數論,其實很多地方家長還是在看分數過日子。哪個家長也不希望自家孩子掉隊,所以孩子要想不落後,還得學學學。

綜上所述,我覺得學前不學拼音,不學數學是不現實的,政策制定和執行是有差距的,需要長期的心裡轉變過程,在政策過渡期的孩子還是素質教育加應試教育兩條腿走路,孩子至少會不被落下,和其他孩子齊步走。

等到新課改的教育觀實現的時候,自然我們也就不擔心上述問題了!


樂夏520


對於公立教育來說 合理!公立教育是國家盡可能的讓所有人接受基本教育 也就是盡量讓你學會生活自理 不變成文盲。如果你覺得不夠 想要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今後不只是擺脫文盲這麼簡單的話 你就得到市場上購買更優秀的教育資源。不但是中國 美國也一樣。政府只能提供免費的 基本保障。想要好的 就得自己有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