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在重慶做實體經濟的朋友感覺2018年特別難做,說現在生意做起來“焦人得很”,你有什麼經歷分享一下?

黃大爺媳婦


實體經濟在互聯網經濟如此發達的情況下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那如果想做的好該怎麼做呢?

首先,找個好的位置,有人流量就有了客源,有了客源就有了生意,有了生意就能盈利。

其次,找個好產品,任何實體經濟都離不開好產品。只有你的產品好才能銷量好,名氣有了,錢自然不會少。

我的回答就是這些,謝謝!


故事每天看888


2018年的生意難做,2018年以後的生意會更難做. 為什麼這麼說?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但真正用互聯網思維做生意的人並不多,很多做生意的人依然守著傳統的方法和思路做生意,他們不知道消費群體,消費者心態都已經發生改變,以陳舊的思路應對新興的市場,不死才怪.舉個例子:今年年初,我一位朋友投資500萬在廣州開了一家四川口味的火鍋店,他的思路很傳統,把味道做上去,注重菜品質量就一定能把生意做上去,裝修環境更是模仿老火店的做法,古色古香.實際上這兩種思維都落後了,在廣州吃火鍋的人群偏年輕化,年輕人吃飯注重輕鬆,好玩,互動感.你把環境搞得非常傳統,人家一看就覺得太沉重太土氣根本不願進來.還有今天做美食不僅要注重口味和健康,更要注重形式感,甚至可以說形式比口味更重要,因為年輕消費者對味道和食材缺乏辯式度,卻對形式和話題特別容易盲從.果然我這位朋友的火鍋店3月開張6月就撐不下去了,後來找到我,策劃一大堆互動活動,對環境進行軟裝改動,加強菜品的故事性和話題性,現在生意有了起色.總之不要總把生意不好做歸結為經濟不好,大環境不行,也很有可能你做生意的思路跟不上時代了.該改變了.


大地上的事


你們談了很多觀點,現在我談談另一個供給側觀點。很多人不明白什麼是供給側。說白了,如果說10個人中,以前只有1個商家,就有9個消費者(那麼這9個人只會去這一家商店消費),現在有8個商家,只有2個消費者(那麼這2個人可以選擇一兩家消費,剩下的商家就沒有生意)當然,這是縮小化,你可以放大到中國14億人口上。大眾都去創業,誰來消費,各行各業,猶如雨後春筍。就拿一個餐飲來說,很多人都希望投資一個餐飲行業,因為要求不高,有點資金就行,滿大街都是賣吃的,麵食,奶茶,小吃,火鍋等等,都在等著消費者來,消費者選擇也更多。當然,老闆的需求也是來自消費者,如果生意好,那老闆需要的貨源就大,如果生意不好,老闆的貨就會阻滯,對於更高的需求就會下降,所以,一切消費主導力來源於大眾消費者。那我們身邊的人都去當老闆,一個個商圈,一條街滿街商鋪,我們的需求有多少。企業,行業還在不斷增長,而我們的貨賣給誰,當然中國是人口大國,不會出現死循環,但是會出現下降。當然,網店衝擊了實體店,但是網店也有生意好和生意壞的,並不是所有商家銷量都高。



HELLO66R


2019開始,應該不會了,現在對於電子商務這塊,慢慢要開始立法了,以後實體店會慢慢恢復了。


那年楓情仍在


昨天去萬達廣場,看到很多店鋪已關門貼出轉租廣告,這個地方可是重慶主城之一的南岸區最繁華,人流最大的地方!


重慶非視覺


2018?我每年都聽到有人說實體經濟不好做,但是為什麼他還要做?還有那麼多在做?條件是這句話的前提是什麼?是對比起現在的B2B來說難做?還是整個行業都難做?其實我個人看來沒有哪一行是簡單的。各行各業都需要自己努力,堅持,創新。畢竟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我經常聽這些話,聽得我鬼火冒,跟我說這些話的大多數都是典型的裝逼!


恰似另一個彥祖


個體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大,不侷限於重慶。

依經驗:

1.地理位置對於實體來說最重要

2.不能跟風生意每人不同

3.不做加盟

4.投資不宜過大

5.不做高端

5.管理很重要

6.多學習同類的經營模式

7.多出去看看


二手大路


我自己覺得,小商家幹不贏大企業,地段再好競爭一大,房租都可能做不起,觀音橋那個好吃街今年明顯人氣都不比往年了,傳統行業幹不贏電商,實體能買的電商也能買還比實體便宜,所以我覺得現在要做生意就要做電商做不了的生意,大家推薦一下


黃大爺媳婦


2018年建築行業開始下馬,拉內需的行業又疲軟,電商又主導市場,實體經濟由於門店,人工費等因素成本過大。人們形成購買的條件,第一必須有寬鬆的經濟條件。第二商品的價格。第三,商品的使用價值,第四,商品的外觀,保修,購買渠道快捷。這幾個條件決定商業流通。2018年經濟條件和渠道供給的價格就決定實體經濟難做。


滄海拾金王海龍


門店租金高,還有電商衝擊,這是肯定導至實體生意難做。還有近年來城市大改造,大發展(擴張),也導致實生意難做。城市配套功能也在四周輻射,消費大軍也被買房而分散城市邊圍。城市每個角落,到處都有人,到處都商家!造成到處人不多,到處生意難做的原因!還有現在都想找個店面做個生意,多體面!理論上的老闆多好!最後惡性競價,笑到最後會有幾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