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再爆丑闻!三菱电机子公司造假十年!

一直以来,日本制造业在国际上都有着良好的口碑,以先进可靠的科学技术于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著称。

而此前台铁发生严重出轨事故,由于出轨列车为日本车辆制造公司制造,日本铁道制造业因此走下神坛,就连拓展海外市场之路也变得极为艰难。

三菱电机作为日本举足轻重的制造企业,近日也身陷造假丑闻!

三菱电机子公司,所生产的应用于铁路车辆和家电的橡胶制品,被查出发货的商品均未经过检查

日本制造业再爆丑闻!三菱电机子公司造假十年!

位于千叶县松户市的三菱电机子公司“TOKAN”,被查出油不正当的产品检查行为。该公司所制造的用于铁路家电等方面的橡胶制品,防水防油性能的一些重要测试都没有做就发货了。该公司的大量产品会先运往三菱电机,据三菱电机称,除了发货时的必要检查,影响耐久性的检查也没有做而是直接修改数据就发货了。

日本制造业再爆丑闻!三菱电机子公司造假十年!

根据现有的调查,从子公司的报道可以发现,这些问题最起码已经持续了十年,目前正在调查问题产品的发货数量。三菱电机表示,对于团队的行为而引发的问题深感抱歉。

长期以来的造假生产,一直对生产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这不仅波及到海外销售,还影响日本制造业的信誉和国际竞争力。

日本制造,其实是一部技术创新史。80年代末期的泡沫经济重创下,日本经济长期在低谷中徘徊,但国际上的科技竞争并没有因为日本经济的大萧条而停止。

而强大的日本制造业,似乎也躲不过“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自然规律。

二战结束后,日本制造业从战争废墟中快速恢复并崛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制造”长期凭借其优越的产品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享誉全球,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狂热追捧,说到“Made in Japan等同于质量担当”,几乎不会有太多人反对。

日本制造业再爆丑闻!三菱电机子公司造假十年!

吴晓波在《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文中,生动地描绘道:

“……有日本免税店的营业员用难以掩饰的喜悦神情和拗口的中文说,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卖断货……”

然而近年来,日本制造业却如同中了邪一般事故频发。从造假丑闻到经营败退,无不彰显着曾经高居神坛的日本制造如今光环渐褪的窘境。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唏嘘与感慨。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似乎是一条自然规律,任凭日本制造再怎么强大也躲不开逃不过。且不谈东芝、松下、索尼财报的连年亏损,光凭以下三条重磅曝光,就足够撼动日本制造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三菱油耗造假事件

三菱公司自1991年以来,一直使用与法律法规不同的违规实验方法来测算燃效数据,另外为使从2013年开始生产的四种车型达到燃效目标,还对数据进行了篡改,共涉及62.5万辆汽车。为此,三菱公司直接承受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包括巨额罚款、暴跌致市值缩水50%以上的股价、日产收购三菱股份、以及社长引咎辞职等。

日本制造业再爆丑闻!三菱电机子公司造假十年!

2、高田问题气囊事件

身为世界三大安全气囊供应商和日本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厂之一的高田公司,客户惠及包括宝马、奔驰、大众、福特、通用在内的全球诸多汽车厂家。然而,高田公司的安全气囊并不安全,其隐患之处非但被隐瞒了下来,还在不少安全数据上都进行了造假处理。由此导致高田安全气囊故障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造成17人死亡,180多人受伤,被召回的缺陷汽车总成本与赔偿金额更是天价。到最后,高田公司不得不以破产收场,这被称为是日本制造业史上最大规模破产案。

3、神户制钢数据造假事件

日本制造业再爆丑闻!三菱电机子公司造假十年!

2017年10月,神钢被爆出旗下3家工厂和1家子公司存在篡改部分产品的技术数据、以次充好交付客户的造假行为,造假产品流入境内外企业数目已多达500家,部分违规行为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年前。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日本汽车企业以及H2A火箭、三菱支线客机、部分新干线列车,甚至日本制造的英国高铁列车悉数中招,其他包括通用、福特、波音、劳斯莱斯等诸多跨国巨头纷纷受挫。这一丑闻堪称是“捅漏了日本制造的天”。

不仅以上三家,质量问题不断,违规、造假、瞒报、谎报频频出现的剧情还上演于丰田、夏普、东芝等其他巨头身上。此外,尼康、奥林巴斯的节节败退,更是让日企品牌形象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日本制造,做错了什么?

不可否认,日本制造业的衰落受制于不少外因,包括日元的加速升值、世界经济走势的下行,以及市场风向的变化。然而,外因永远不是决定因素,它们只不过是为自己失利寻找的借口,起决定作用的始终是内因。

或许,“物极必反”是这一问题最好的答案——正是因为对于技术创新与工匠精神的过于“偏执”,导致日本制造事故频发,问题不断。

日本制造业再爆丑闻!三菱电机子公司造假十年!

对技术创新的过度追求,让日本制造跌入“创新陷阱”

“创新陷阱”产生于新旧技术的更替过程中,具体来说,对于一家企业,从原有技术轨道跨向新技术轨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企业越是在自己原有的技术专长上加以创新,便会在原有技术轨道上走得越远。也正因为如此,企业也便越会延滞进入新的技术轨道,进而也越来越遭受旧技术极限的扼制。

日本制造业再爆丑闻!三菱电机子公司造假十年!

此时,一旦新的技术轨道成为市场主导时,企业就不得不面对种种问题,甚至是被市场淘汰的危机。

而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各种新技术与新业态不断涌现。当日本制造巨头固守的技术轨道不再是行业主导时,他们便无法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经意间落入“创新陷阱”而难以自拔。

日本制造业再爆丑闻!三菱电机子公司造假十年!

对技术创新的偏执,让日本制造逐渐与市场脱节

一来,日本制造的技术过盛会降低产品的性价比。为了让产品提高1%的性能,他们往往会不惜增加投入30%的成本,久而久之便导致日本制造的成本急剧提升,进而在价格上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二来,对技术创新的苛求常常会懵逼日本制造企业决策者的双眼,“重技术、轻市场”的风格,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同市场需求脱节。可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占据主导地位的恰恰是市场的需求方而不是供给方。

日本制造业再爆丑闻!三菱电机子公司造假十年!

对“工匠精神”的痴迷,让日本制造缺乏颠覆性创新

为了贯彻一直崇尚的“工匠精神”,日本企业在很长时间里都采用“终身雇佣制”。曾有媒体指出,在日本“有些人可以20年呆在同一个岗位,每日只干同一件事而不会多问”,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终身雇佣制也带来了日本企业工作岗位的老龄化与思维的固化;相比之下,更具创新意识也更加活跃的年轻职员们,经常难以被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

日本制造业再爆丑闻!三菱电机子公司造假十年!

此外,在工作中,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已经远远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与日趋激烈的竞争。与逐步优化的商品工艺相比,日本制造业更为需要的可能是具备颠覆性的创新能力。或许这也是日本制造跌入“创新陷阱”的诱因之一。

尾声

平心而论,仅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就给日本制造业判“死刑”的话,还为时太早。“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日本制造还远远没有达到“瘦死”的地步。

纵观日本制造业的兴衰历程,深究其取胜之道和问题之源,对于眼前日渐崛起而又遭遇麻烦的中国制造来说自然是意义重大。如何在追求技术创新、弘扬“工匠精神”,并牢牢把握市场需求,进而避开“创新陷阱”,将会是未来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还有就是,不管中国制造眼前或是未来遇到何种状况,我们都应当牢记:外因永远不是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始终是内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