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將端上美國餐桌:好處多多,價格不菲,聯合監管

“人造肉”將端上美國餐桌:好處多多,價格不菲,聯合監管

FDA和美國農業部將攜手監管細胞培育出來的肉類。

據澎湃新聞網11月26日消息 據美國《科學》雜誌近日報道,實驗室培育的肉類產品,俗稱“人造肉”,很快就會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

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近日宣佈,他們將聯合對這種肉類的生產進行監督,以便其可以被安全地出售給全國各地的消費者。

這兩家機構發佈的一份聯合聲明表示,他們將共同努力“培育這些創新食品並保持最高標準,以維護公共健康。”

根據分工,FDA將負責監管制造人造肉所需細胞的收集、儲存和培育;而美國農業部主要負責食品的生產和貼標籤工作。

實驗室培育出來的肉類有何特殊?為何需要兩大監管機構聯合監管?這種肉類在走向消費者餐桌的路途上,還會遇到什麼“攔路虎”?

“人造肉”好處多多

要想在實驗室培育出人造肉,首先需要進行活檢,也就是從一隻動物身上提取一塊組織或器官——通常是用針,獲得幹細胞,然後將幹細胞放入培養皿中繁殖,得到肌肉組織。

實驗室培育出來的肉類有很多好處。首先,這將消除對培育和屠宰動物的需求。

此外,它還有助於抑制氣候變化,因為農業,尤其是肉類生產,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

2013年,荷蘭馬斯特裡赫特大學的生物工程學家馬克•波斯特創造出有史以來第一塊人造牛排。

隨後,人造肉引來無數投資資金,眾多私營公司,包括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PayPal創始人彼得•泰爾等在內的知名投資者,都對其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在推動其商業發展方面付出了不少心血。

比如,2017年8月1日,專門研究利用素食食材製作牛肉餅的公司“不可思議的食物”(Impossible Foods)宣佈,其獲得了來自新加坡基金公司淡馬錫、比爾•蓋茨、科斯拉風投等投資公司和個人共計7500萬美元的融資。

價格高企仍是“攔路虎”

不過,人造肉在邁向餐桌的道路上還面臨著一隻“攔路虎”:高昂的價格。

2013年,波斯特創造出的第一塊人造牛排的生產成本高達25萬歐元(約合200萬元人民幣)。

法國全國農藝研究所研究主管讓-弗朗索瓦•奧凱特表示:“雖然成本肯定會大幅下降,但那也很難進入到工業階段,除非取得技術突破。”

美國、荷蘭、以色列等國的好幾家新興企業目前正致力於破解這個難題。此外,還可以寄希望於農產食品加工業的大量支持,其中最大的支持者是泰森風險投資公司,這是美國最大的肉產品公司泰森食品公司旗下專門進行風投的企業。還有嘉吉公司、谷歌或前面提到的比爾•蓋茨等。加州新興企業Just因為生產不含雞蛋的蛋黃醬而聞名,它自2011年創立以來已經籌集了2.45億美元資金。

美國優質食品研究所負責人傑西卡•阿爾米補充說:“以色列、日本和新加坡等國政府已經對這種食物技術表現出非常大的興趣。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就能吃上美味的人造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